首页 理论教育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

时间:2022-0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赋《青蝇》而退〔10〕。范宣子仗着晋国的强大,仗着先君曾有恩于羌戎,对驹支气势汹汹,把晋国霸主地位的动摇归咎于驹支。戎子驹支则据理力争,逐层辩驳。这句恐吓之语充分表现了范宣子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情。而驹支临危不惧,层层辩驳强加于己的罪名,最后还用《青蝇》一诗,不仅言志,并且给范宣子找了一个下台的台阶。这是弱者驹支折服强者范宣子的一篇绝佳辞令。

会于向〔1〕,将执戎子驹支〔2〕。范宣子亲数诸朝〔3〕,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4〕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5〕,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剪弃〔6〕。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剪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7〕?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8〕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9〕!”赋《青蝇》而退〔10〕。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11〕也。

【注释】

〔1〕向:地名,在今安徽怀远县。

〔2〕戎:姜戎。戎族的一支,附属于晋。驹支:姜戎的首领。

〔3〕范宣子:晋执政。朝:集会的大堂。

〔4〕苫:编茅草盖屋。此指编茅草做衣服穿。盖:与“苫”同义。蒙:冒。荆棘:多刺的灌木。

〔5〕不腆之田:不多的土地。

〔6〕蠲:昭明,显示。四岳:尧时诸侯之长。裔胄:远代子孙。翦弃:灭绝。

〔7〕角之:从正面执其角。掎之:从后面抓住其足。踣:同“仆”,跌倒。逷:远。

〔8〕官之师旅:指晋国群臣。

〔9〕贽币:古人见面时所赠送的礼物。瞢:闷,不舒畅

〔10〕《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大意是说君子不宜相信谗言。

〔11〕恺悌:和易近人,友好。

美文共赏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戎子驹支以事实说话,驳倒范宣子的责难的事情。范宣子仗着晋国的强大,仗着先君曾有恩于羌戎,对驹支气势汹汹,把晋国霸主地位的动摇归咎于驹支。戎子驹支则据理力争,逐层辩驳。首先说晋国所赏赐的土地是荒芜不毛之地,不足以称大恩大德;其次说羌戎帮助晋国在殽地全歼秦军,可以说已经报恩;之后对晋国更是鞍前马后,毫无二心;最后暗示晋国所以众叛亲离,乃是其自己一手造成的,与羌戎无关。全部辩辞语气委婉而正气凛然,使范宣子不得不服。

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来,姜戎氏”,这好像就是颐指气使的主人在呼唤犯错的奴隶一般。“与,将执女!”这句恐吓之语充分表现了范宣子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情。而驹支临危不惧,层层辩驳强加于己的罪名,最后还用《青蝇》一诗,不仅言志,并且给范宣子找了一个下台的台阶。

这是弱者驹支折服强者范宣子的一篇绝佳辞令。这篇辞令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各个民族之间既斗争又融合的错综复杂关系和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贡献。

本篇名句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

就好比捕鹿,晋军抓住它的角,戎人拽住它的腿,才把它捕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