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

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景帝前元三年,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扬州),纠集了其他六位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叛乱,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七国之乱”。这还要从吴王刘濞“东煮海水为盐”的故事说起。“东煮海水为盐”刘濞的封地有“三郡五十三城”,东临大海,是海盐的绝佳产地。因此,吴王刘濞进行海盐生产的成本相当低。另一方面,据学者统计,吴王刘濞每年的煮海收入高达50亿钱。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扬州),纠集了其他六位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兵叛乱,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七国之乱”。叛乱威胁了西汉政权,也动摇了国家的“郡国并行制”。虽然这一事件最终得以平息,但留下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诸侯国的叛乱能动摇国家的根基?这还要从吴王刘濞“东煮海水为盐”的故事说起。

刘濞何许人也

刘濞(前216-前154)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汉高祖建国以后,一方面削弱韩信、英布等异姓王的势力;另一方面大封同姓王,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剽悍勇猛且有野心的刘濞,深受刘邦喜爱。21岁时,他就被封为吴王,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都于广陵。刘濞的封邑“地方三千里”,拥有50万精兵,被称作“东南之大国”。等到封王拜印的时候,汉高祖认为刘濞一脸反相,当众警告说:“汉家50年以后东南方向必有叛乱,不会是你吧?不过,天下都是我们刘家的,你最好还是不要谋反!”刘濞慌忙叩头,回答道:“不敢!”

不过,刘濞的确是个治国经邦的人才。在他统治吴国的数十年间,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本国强盛、百姓富裕。为了发展经济,刘濞开凿了一条西起扬州茱萸湾(今扬州湾头镇)、东通海陵仓(今泰州)及如皋蟠溪的运河,促进了吴地交通的发展。

“东煮海水为盐”

刘濞的封地有“三郡五十三城”,东临大海,是海盐的绝佳产地。司马迁评价这一带的地理优势是“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

西汉初年,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朝廷一度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一改前朝“官山海”的做法,“弛山泽之禁”。这就标志着国家取消了食盐的官营制度,为食盐的自由生产和运销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一政策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盐民和其他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是,一些权贵、豪强却利用国家这一优惠政策,“擅障山泽”,获取盐利。吴王刘濞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吴王刘濞获得封地后,很快看到了东南沿海丰厚的自然资源。他不顾中央的政策,宣布这些盐、铁资源归吴国所有,“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并从中攫取暴利。

扬州双博馆广场中的刘濞浮雕像

煮海水为盐之利

吴王刘濞如此看重“煮海为盐”这件事,不惜违背中央的禁令而“擅障山泽”,还大费周章地招募邻国“亡命者”进行海盐生产,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方面,煮海的盐工大多是刘濞从他处招募而来的“罪人”,如果他们不从事海盐生产,就可能面临被逮捕的危险,这就保证了煮盐的劳动力。那么,他们会获得多少报酬呢?有学者认为,他们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是无报酬的。因此,吴王刘濞进行海盐生产的成本相当低。

另一方面,据学者统计,吴王刘濞每年的煮海收入高达50亿钱。刘濞曾说:“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粮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如此算来,刘濞30年的收入高达1500亿钱,相当于西汉中央政府近40年的财政收入,也难怪这样一个偏居一隅的诸侯国敢跟中央叫板。

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御史大夫晁错意识到这位从东海中获取大量盐利的吴王已经威胁到中央政权,遂上疏《削藩策》,建议朝廷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次年,刘濞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反叛,史称“七国之乱”。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东南沿海丰厚的煮盐之利,刘濞是不会有的底气同中央对抗的。

吴王刘濞终因起兵谋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能否认,刘濞引起的叛乱给当时的国家、百姓带来了灾难。但是,也应该看到他大力发展东海盐业的历史事实。两淮地区的盐产能够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吴王刘濞这位最初推动者是做出了贡献的。正因为“功德在民”,在今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邗沟社区的邗沟大王庙中,吴王刘濞才得以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一起,为当地人所祀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