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调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时间:2024-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调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1.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从需求方面考虑,一国的国民账户恒等式可以写成:Y=C+I+G+X-M,从供给方面考虑又可以写成:Y=C+S+T。关键是各国在配合美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调整过程中,要处理好调整成本与收益分配的对称性。

(二)调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1.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从需求方面考虑,一国的国民账户恒等式可以写成:Y=C+I+G+X-M,从供给方面考虑又可以写成:Y=C+S+T。两者相减得到:I-S+(G-T)=M-X。其中,Y代表GDP,C代表私人消费,I代表私人投资,G是政府支出,X是出口,M则代表进口。M-X即经常账户赤字,GT即财政赤字。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造成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净储蓄率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国内需求超过国内的产出。因此从美国的角度考虑,美国降低经常账户赤字首先要大量削减财政预算赤字、增加储蓄率。

图5.1 美国GDP增长率(%)(1970—2007)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

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自2001年美国遭受“9·11”事件后经济走入低谷,但迅速回升,之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根据美国国内以及IMF、国际战略投资者预计,美国在2007—2008年与前几年相比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经济增长导致投资、消费和进口的旺盛需求。从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可知,“双赤字”在经济学原理上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财政赤字对经常账户赤字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三个微观机制来实现的。因此美国要想减少经常项目的赤字,就必须减少财政赤字。2006年布什政府已将财政预算赤字有所减少,但财政赤字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个人及企业税收猛增,而支出增长放慢。

另外,由于美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有所抬头,美联储2004年以来连续17次提高利率,目前维持在5.25%的水平。提高利率可以增加投资和消费的成本,可以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减少进口需求,降低经常项目的赤字。与此同时,提高利率也可以遏制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消费需求自主减少。在美联储17次提息的带动下,美国的抵押贷款利率由2004年最低的5.77%,逐步上升到2006年6月的6.79%。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热开始降温,私人房屋新开工数、房屋销售数都呈下降趋势。

为纠正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许多经济学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Obstfeld和Rogoff(2004)指出,要弥补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至少需要美元实际汇率贬值50%。名义汇率的币值可能要远大于这个幅度。而根据美国经济研究所(IIE)估计,美元需要比2002年最高水平贬值30%才能将经常项目逆差减少到GDP的2%—3%。

2006年,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均有所贬值。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维持5.25%利率不变,而欧洲的利率持续上扬,使得美元对欧元汇率在2006年全年下跌了11.2%,对英镑汇率下跌了13.6%,对瑞士法郎汇率下跌了7%。总体来看,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在2006年下跌了8.2%。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和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缓慢升值过程,估计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缓慢的升值过程。2006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一度有所减少,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得益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状况的改善,使2006年美国的出口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美国经济增速的减缓又抑制了进口增速。不过,美国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这一结构性的顽疾决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因为美元贬值会导致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这又会影响到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减少。

2.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5)认为,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应该归因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导致全球的储蓄过剩(the Global Saving Glut),无需美国在财政和对外赤字方面进行调整。Mann(2004)将这种现象描述为全球的相互依赖(Global Co-Dependecy),Summers(2004)却创造了另一个名词“国际卖方金融”(International Vendor Finance)[5]。因此,要改善美国巨额国际收支赤字,靠美国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而必须有国际社会的政策协调。从工业化国家角度而言,应积极运用支出增减型政策。

工业化国家尤其是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迟缓、内需不足也是美国持续逆差的原因。所以,欧盟和日本应当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消费需求。欧盟主要是由于结构性问题、劳动力要素流动以及市场竞争方面存在着问题,再加上严格的财政政策约束,经济增长一直落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和美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因此,欧盟应当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并在财政政策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来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欧盟的消费需求,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日本的经济增长在2004年有所起色,但应当进一步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国内的消费需求。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的大小,对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首先,日本是对美国第二大贸易顺差国,仅次于中国;其次,日、美的消费结构产品结构应当是同一水平上的,可以说两国的产品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

总之,美国经济外部失衡调整的过程是世界各国的一次政策合作的过程。单靠美国自身,没有世界各国的配合,美国要想实现调整目标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国的经济持续不平衡,必然会造成世界经济增长的失衡,会威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各国也有必要配合美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调整。关键是各国在配合美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调整过程中,要处理好调整成本与收益分配的对称性。只要处理好这个关系,世界各国会愿意配合美国对外部失衡的调整,从而使世界经济走向更加健康地发展道路。

3.亚洲新兴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美国要想减少经常项目的赤字,美元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贬值。据有关的研究表明,美元贬值10%,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就可以减少1%。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直实行强势美元的政策,这对减少经常项目的赤字十分不利。自2002年以来,美国开始逐渐实行弱势美元的政策,美元兑欧元贬值达40%以上,对加元日元的贬值也达到30%左右。由于日元、欧元都对美元有了较大的升值,再进一步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本来就相对滞后,如果欧元和日元再进一步大幅升值,会严重制约本国的经济增长,这对减少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不利的。因此美元在汇率问题上开始转向新兴国家以及中国。

亚洲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由于保持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这些国家将外汇储备相当大的比例投资于美元资产。这其实也是东亚国家为了不让其货币升值而进行外汇干预。东亚各国普遍实行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以支持其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因此东亚国家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保持本币汇率稳定,即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的政府债券,结果使得东亚各国贸易顺差所得的美元又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资本市场。如果新兴国家货币升值,意味着他们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价值缩水,对这些国家也是不利的。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需要在对美元汇率调整的问题上进行政策协调和合作,采取联合对美元升值的行动来促进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采取联合升值的方式将不会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当然对这些国家而言,最有力的措施不是汇率的升值,而是提升国内的消费力,形成对国外进口的强大需求,从而加大对美国的进口,减少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