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研究

关于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研究贺州市地税局课题组重点税源税收收入是税务机关组织收入得以实现的主要来源和重要保障,数据采集与应用又是重点税源监控的核心工作。

关于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研究

贺州市地税局课题组

重点税源税收收入是税务机关组织收入得以实现的主要来源和重要保障,数据采集与应用又是重点税源监控的核心工作。深入剖析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实现重点税源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有效管理和监控,促进税收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仍处于相对简单、机械的原始型管理现状。数据采集基本停留在为上报而采集或企业报什么就采集什么的被动状态,造成采集的数据质量低下、范围有限。采集回来的数据也难以形成有效利用,利用采集的数据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设置预警值等工作更是寸步难行。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数据采集的途径有限

数据获取主要局限于企业每月(季)进行纳税申报时提供的涉税资料和重点税源系统报送的数据信息。通过综合治税等其他信息化渠道获取数据信息极其有限甚至空白。

(二)数据采集不全面

一是企业信息掌握不完整,报送的数据信息本身就有限。二是企业出自经营利益最大化考虑,企业报送数据信息时不愿全面提供,税收管理员也说不出所以然。三是由于综合治税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税务机关从第三方获取补充数据信息的渠道有限。

(三)数据采集不准确

目前重点税源基本上采取先由纳税人报送后,由税务人员进行纸质档案存档或录入多个相互间并不兼容监控系统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现行数据采集方式加剧了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企业会计普遍对重复报送数据感到反感,而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需要大量计算的数据进行采集时,多数会计人员不会计算,造成数据准确性差,同时由于填写笔误等原因也极易造成数据错误。如企业的产品产销量、产品销售价格、计征消费税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利润总额、计税所得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已缴增值税、应纳消费税、已缴消费税、实交其他税费、期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等指标不准确以及逻辑数据审核不通过的问题普遍存在。为此,采集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数据采集不及时

一是企业报送数据不及时。由于国地税近年来开发利用多个税收管理小软件系统,而系统间数据又不兼容,造成企业报送数据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企业对此也抱怨有加,加上要求报送的时间期限太短,造成企业难以及时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时限报送数据。二是税收管理员数据审核补充不及时。由于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态度也各不相同,加上管理的纳税户数普遍较多,造成税收管理员对数据的审核和补充不够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数据口径不统一

由于税务机关对数据需求的单位和部门众多,各单位或部门对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的要求也不同,加上企业报送数据存在应付心里,造成同一项目数据的数值不同,存在统计口径差异。例如,每月(季)报送的各税种入库数据,有些单位要求按照征收期报送,有些单位要求按照所属期报送,数据口径不一,影响数据的有效利用。

(六)数据传递制度不健全

税务机关各部门由于工作职责不同,部门间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传递的制度不完善甚至根本就尚未形成。所以当某部门需要利用数据信息时候,得到的数据支援和共享的机会较少,直接影响工作有限开展。

(七)数据有效利用水平低

税收分析、纳税评估、预警值设置等工作是数据有效利用的高端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财务、税收等业务素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在人才相对紧缺的税务系统,能胜任这些高端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加上在数据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口径不统一的大环境下,更难于谈及数据的有效利用。数据有效利用工作难以开展是重点税源管理长期以来的一大瓶颈,有待各级税务机关共同研究和攻克。

二、贺州市重点税源监控数据采集与应用的实践与成效

贺州市地税局对重点税源数据采集与利用工作高度重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早在2010年,该局就成立了市地税局重点税源数据分析监控服务中心,负责重点税源数据的采集、筛选、加工、分析、利用和服务工作。2011年9月机构改革成立重点税源管理科时,该局重点税源管理和监控工作尤其是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已经平稳运行近一年,为后来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户籍数据大完善大检查专项清理工作

早在2011年,贺州市地税局就下发《贺州市地税局关于开展重点税源企业基础数据资料检查的通知》(贺地税发〔2011〕26号)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对“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广西地方纳税人数据采集和报送信息平台”、“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等三大系统的重点税源企业基础数据资料进行大检查。要求各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实地采集、有效筛选、对比审核、更新录入等工作,确保基础数据资料真实、完善、准确,并接受市局统一安排的大检查,检查结果将直接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之后下发《贺州市地税局关于重点税源企业基础数据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贺地税发〔2011〕68号)文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通过以检查促完善的方式,圆满完成预期目标,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真实、完善、准确的数据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三级部门工作职责,确保配合协作畅通

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大清理大检查活动后,数据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要求分局、县(区)局、市局三级税务机关的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人员)按照自下而上逐级采集汇总上报和自上而下逐级指导监督的协作机制,对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进行全面把关,确保上下级之间数据管理和传递职责明确、协作畅通。

(三)深入开展数据信息有效利用的尝试和探索

数据信息的价值,归根到底要在充分利用中体现出来,贺州地税局在确保重点税源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同时,努力探索其在税收管理中的利用价值,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数据信息有效利用的工作,工作虽遇到了一定困难,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1.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税收分析。一是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分析。以“广西地方纳税人数据采集和报送信息平台”为依托,每季利用数据信息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税收收入分析并形成详细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全面深入查找剖析收入增减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管理建议,提醒和督促税收管理员加强管理,强化规范操作、分解责任落实,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效率化。二是重大建设项目税收分析。贺州市地税局首先结合实际引进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电子台账软件并与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管理系统软件整合,构筑起较为完善的重大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将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开发项目纳入了软件控制,依托信息数据对项目进行监控、查询、预警、分析比对,并充分利用相关数据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税收定期分析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三是总体税收分析。在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税收分析基础上,站在全局高度对全市地方税收收入进行总体分析,总结和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并为纳税评估和局领导决策提供大局性参考依据。四是总体税收分析与明细分析相互引导和促进。重点税源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占全市地税收入的60%以上,是地方税收的主力军。重点税源企业分析、重大建设项目分析对总体税收分析的辅助作用极其明显。该局抓住工作重点,对全市地方税收进行总体分析,同时也按季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和重大建设项目税收作详细分析。实行总体税收分析与重点税源企业、重大建设项目税收分析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分析制度,做到既兼顾全局又抓住重点。

2.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税负测算。贺州市地税局充分发挥税收分析的导向作用,把税收分析定位为税收管理的“眼睛”,以“税收分析”为抓手,坚持“宏观找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把税收分析落实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和企业等微观方面,为纳税评估明确方向和筛选纳税评估对象提供有力依据。综合运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对贺州市2010年、2011年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了总体税负、同业税负、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负进行了调查分析。

(1)重点税源企业总体税负测算调查分析方面。近两年来,贺州市地税局利用采集掌握的大量数据信息,通过筛选后对全市162户重点税源企业2010年、2011年的税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业、各企业实际总体税负。例如2010年重点企业总体税负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重点税源企业总体税负情况调查汇总表

通过以上总体税负的调查测算结果,详细剖析其中影响税负的各种原因,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明确提出将总体税负存在较大异常的行业和有关企业移交纳税评估。

(2)重点税源企业个人所得税税负测算调查分析方面。通过筛选后对156户重点企业2010年、2011年工资薪金、营业收入、已缴个人所得税等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分析、比对,得出分行业平均工资情况。例如2010年重点税源企业行业人均工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0年重点税源企业行业人均工资情况调查汇总表

通过行业人均工资测算结果情况分析,查找各行业以及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向征管部门反馈,为领导决策和更好地指导纳税评估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纳税评估。利用重点税源税收收入总体税负测算调查分析、个人所得税单项税负测算调查分析、重点企业税收分析和重大项目税收分析的结果,深化分析结果在纳税评估工作中的运用。例如,2011年,贺州市地税局召开税收分析专题会议,讨论、分析、筛选出纳税评估对象、研究确定纳税评估方案。一是进行解剖类评估。通过分税种、分行业、分事项风险点式的税负测算分析、确定了24户银行企业作为解剖类评估对象并进行专项评估。二是进行预警类评估。通过税收分析,总结行业风险特征,对被确定为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预警类评估。三是进行服务类评估。通过重大建设项目税收分析,从应税投资率明显偏低、已缴税款与完成投资额不匹配、实际完成投资的监控数据与政府部门累计完成投资数据相差较大的重大建设项目中共选取了10个项目进行实地交叉评估,其中建筑项目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通过解剖类、预警类和服务类等三类评估,将评估成果及时反馈给征管部门并提出针对性强征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将可能存在较大涉税问题的24户实行解剖类评估的银行企业、以及实行预警类评估的3户房地产企业和1户电力企业移交稽查部门进行专项稽查,为稽查部门提供重要案源。2012年,通过重点税源税收收入总体税负测算调查分析、个人所得税单项税负测算调查分析、重点企业税收分析和重大项目税收分析,对3户水泥企业、23户保险企业进行专项纳税评估。

(四)数据信息采集与应用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1.数据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极大提高。通过重点税源企业户籍数据大完善大检查专项清理工作,贺州市地税局数据信息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在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中该项工作均实现零扣分。在2012年自治区地税局重点税源管理处便函通报的重点税源数据质量中,贺州市重点税源数据信息漏填报率全区最低,质量名列全区第一。

2.税收分析质量明显上升。一是基础税收分析质效大幅提升。每月征管部门的征管分析、税政部门的营业税和财产行为税种分析、所得税部门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析、计统部门的总体税收分析时间衔接及时、分析内容全面、原因剖析透彻、信息共享畅通,呈现部门分析与总体分析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初步得到了自治区地税局有关领导和业务处室的肯定和表扬,从根本上摆脱了部门之间原有职责不清、扯皮推诿、重复劳动、质效低下的税收分析尴尬困境。二是税收分析纵横深度极大拓宽。在做好基础税收分析的同时,对全市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税收总体税负和个人所得税税负调查测算分析,取得各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税负指标以及偏离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剖析,并形成完整的总体税负和个人所得税税负测算分析两个报告。同时根据税负调查测算分析结果,为纳税评估提供对象依据,为税务稽查提供了有效案源,并为加强税源监控、防范税收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三是税收预测水平明显提高。在针对税收分析预测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和利用,进一步健全税收收入分析制度,该局税收预测误差率由2010年的14.4%下降到5.3%,税收收入预测水平跃居全区前列,迅速扭转了税收分析工作落后局面。

3.纳税评估成果丰硕。按照“宏观找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查找征管漏洞以及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验证税收分析的准确性。2011年对24户银行企业、3户房地产企业和1户电力企业等28户企业进行解剖类、预警类评估,发现存在应申报未申报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400万元以及120万元的涉税疑点,制作评估报告和《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及时移交给稽查局进行专项查处,增收堵漏,发挥纳税评估效应,为稽查局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稽查案源,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012年,从高风险企业中确定3户水泥企业、23户保险企业、23个重大项目实施团队化、专业化纳税评估。

4.税源监控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征管部门结合实际管理情况,及时查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完善软件和档案的数据和材料,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管理取得互动成效,税源监控能力极大增强。一是征管数据信息更加完善。将税收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并提出针对性加强征管的建议,促进征管质量大幅提升,实现税收入库数、应征数等各项考核指标零扣分。二是信息数据准确性提高。对全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了大完善大检查专项清理,极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三是重点税源企业征管数据采集更加及时。近年来,贺州市地税局数据信息采集和报送基本做到及时,未发现迟报现象,确保了采集数据的时效性。

5.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畅通有序。重点税源数据管理呈现职责明确具体、衔接紧密顺畅、沟通及时有效、协作积极互动、信息高度共享、工作热情高涨、质效显著提升的崭新局面,有力地提高了机关效能,促进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有效开展。

6.内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防范、降低和化解税收风险。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有了显著提升,为税收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内控机制得到显著加强,税收风险得到极大防范、降低和化解。

三、对策和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是前提

要做好数据采集与利用是一项难度大、要求高的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客观上就要求领导和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客观上也要求干部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定位明确,才能凝聚力量,转化成良好的思路和措施,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取得上级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是保障

税收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数据采集与利用的顺利有效开展,由于受到人员技术、业务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主动汇报并取得上级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以及精心指导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确保数据采集全面准确真实是关键

数据信息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应用的有效性,所以数据质量是基础和起点,只有通过大清理大检查大整改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后,才能谈得上应用,这是最关键环节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四)强化信息管税,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受到部门权限和职责的限制,税务部门难于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因此,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协税护税体系,拓展国税、国土、工商、交通、房管等部门的信息来源,加快部门联网共享,使信息采集更加便捷,拓展数据来源渠道。

(五)强化个人素质,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数据采集与利用的内容包括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尤其是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势必需要一批具有一定财务功底、写作功底、精通税收业务的综合型优秀人才。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业务骨干革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理念,提升税收业务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做好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明确级别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衔接和畅通

只有上下级各部门职责明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及人员协作运行不畅、工作相互交叉、人力重复劳动、拖拉推诿扯皮、管理质效低下等诸多问题和弊端,实现部门职责明确,确保工作衔接和畅通,为数据采集与利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

(七)全面加强数据采集与利用工作的培训

一是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关于填写报表的培训。二是加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保证从事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使其进一步胜任该项工作。

(八)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强化税收分析

重点对影响辖区内行业税负的关键指标及其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建立健全税源分析制度,实施税源结构分析监控。建立税负分析制度,把重点放在重点税源企业上。要从统计、工商、地税、银行等部门收集纳税人投资规模、经营(出口)及信贷情况、重点产品产量等信息,建立税源分析信息资料库。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企业,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等动态信息,加强重点税源跟踪管理和动态监控。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对通过税源分析发现问题的,企业要进行纳税评估。

(九)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强化纳税评估

强化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主要是分析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要充分运用各种数据信息资料,包括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和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和纳税人纳税情况,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从而发现问题。结合行业平均利润率和平均税负等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要做到“三对比”:一是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对比。二是与同行业的涉税指标对比。三是将实物库存与账面记录对比。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通过纳税评估发现有涉嫌偷税行为的,应移交稽查局进行税务稽查。

(十)利用数据信息尝试建立行业预警值

在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行业预警值,对各行业、各重点企业的税源管理进行风险预警临界提醒,为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将起到关键作用。

(十一)建立考核机制,促进数据采集与应用的有效开展

建立并将数据采集与应用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拉动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数据采集与应用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课题组负责人:吴建波        

课 题组成 员:李雪莲 陆 燕 杨祥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