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小康进程评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残疾人小康进程评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监测样本的获得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综合考量残疾人样本的年龄结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城乡比例等。监测使用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状况监测问卷和根据各省实际增加的问卷。有条件的地方,要统计部门与残联合作联合发布“统计公报”。3.简述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建设的原则。
残疾人小康进程评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_残疾人社会工作

四、残疾人小康进程评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一)评测数据的采集

残疾人状况监测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统计部门负责方案审核、样本抽取、调查员培训、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审核等;卫生部门负责残疾鉴定医生抽调、选派和培训等;民政部门负责参与做好入户调查组织等;发改部门负责相关指导及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保障及使用监督;教育部门配合做好学龄残疾儿童排查工作;人力社保部门为残疾人社保数据共享对接创造条件;扶贫办根据监测情况做好贫困残疾人扶助工作;残联组织负责方案起草、综合协调、工作联络及其他日常保障工作。各市、县(市、区)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落实本地残疾人状况监测相关工作。各县(市、区)在专业调查机构入户监测期间,抽调陪调人员做好协助配合,陪调员由熟悉情况的残联干部、社区(村)干部或残疾人专(兼)职委员担任。

监测样本的获得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首先利用概率抽样PPS法抽取调查社区(村)。根据社区(村)残疾人数规模比例在社区(村)抽样框中抽选调查社区(村),以每个社区(村)调查若干户残疾人家庭计算。然后对抽中社区(村)的残疾人抽样框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样本。综合考量残疾人样本的年龄结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城乡比例等。监测方式采用入户调查和电话访问两种方式进行,即一部分调查对象由访问员直接到抽中的残疾人家庭进行现场调查,为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反映县(市、区)残疾人的生活状态,由访问员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复查。

监测使用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状况监测问卷和根据各省实际增加的问卷。监测的主要内容含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测算、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验收、“十二五”规划执行评估等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涉及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指标分为一个综合指标(残疾人状况及小康实现程度)和三项分类指标(残疾人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参与调查的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选聘有丰富调查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督导员和调查员。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认真培训每个调查员,培训后要进行陪访。现场调查中,调查员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落实,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调查员应对每天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发现疑问应尽快重访,不得主观臆造、弄虚作假。督导员要对问卷进行100%的审核。对调查员送交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若发现调查表有错误和疑义的,要及时查询和核实情况,必要时应通知调查责任人回访。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残疾人入户监测任务,需制定一系列规章和执行方案。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和惯例,质量控制工作可分成4个层面进行,一是现场审核,二是带队督导审核,三是项目督导或单位审核,四是调查全部结束后,质控单位对所有调查问卷再进行全面的审核。

(二)监测数据的评估和开发

充分认识这些数据资源的珍贵价值,统筹安排好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强强联合,组织残工委成员单位与社会学研究所进行了专门合作,着手《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分析报告》的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课题研究成果公开向全社会发布,扩大社会效益。有条件的地方,要统计部门与残联合作联合发布“统计公报”。编制各市监测数据评估报告、各县(市、区)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使主要研究成果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依据之一。

【本章习题】

1.如何理解指标体系的含义?

2.如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目标值?

3.简述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建设的原则。

4.请结合实际,试述全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5.简述残疾人全面小康指标的基本框架及其内容。

参考文献

1.《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2006年12月13日通过,于2007年3月30日起给所有国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当日签署公约的国家之一,该公约2008年8月31日起在中国正式生效).

2.中国残联2012年9月19日发布的《2011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新华网.

【注释】

[1]鲍尔主编:《社会指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6年版,第69页。

[2]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走向社会报告》,1969年英文版,第971页。

[3]刘修如:《社会福利行政》(上册),“台湾国立”编译馆1984年版,第304页。

[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页。

[5]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著:《社会学手册》,唐学文、陈本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6]朱庆芳:《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2000年目标的综合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第103页。

[7]奚从清:《现代社会学导论》(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