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

一、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所包含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及程式化流程,需要通过一个整体方案来展开和实施,即在总载体模式下,制订具体的可执行的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模式指引下的具体的培养方案千差万别,方式很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与学生就业方向、就业状况,学校现实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等密切相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职业院校应当合理选择和认真制订适合自身院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满足新形势下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富于创新理念和思想,内容和方法上与其他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它以独特的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把总载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作为重心,聚焦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和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突出实用可行,讲求成效。它更加具有针对性,是一种力求切实有效地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方案。

(一)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含义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简称总载体方案)是一整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用教学方法的集成。其基本含义:在总载体模式理念和思想指导下,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通过选型、设计、制作一种承载主要(甚至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具有产品功能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作为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的系统化教学载体——“总载体”,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该总载体在学业递进的学习和训练进程中,由学生参加和亲手完成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并实现产品功能。在总载体制成的过程中,学生将在“学中做”和“做中学”中完成各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养成职业精神。与之同步,建立并运行以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

总载体方案以总载体模式为指引,以总载体为线索,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沟通和串联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法、训练措施手段、课程体系改进建设、能力评价考核、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素,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逻辑链条,成为一个整体的、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

2.总载体模式的两个核心原则

相对其他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总载体模式围绕专业目标,抓住和掌握“总载体涵盖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和“具有产品功能(或相对完善的生产过程)的总载体由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完成”两个核心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设计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重新开发组合课程内容,形成总载体“生产制作”进程与课程体系实施的良好融合。

3.总载体模式理念的含义

两个核心原则、总载体生产制作与课程实施同步展开、围绕总载体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总载体设备的制成是技术技能综合应用的评价基准等原则和思想,形成了总载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理念。

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总载体的形式可以不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也可以有差异。但是,不管其形式、名称、方法、方式及手段有何不同,都必须体现学生学历全过程中使用一个总载体并由学生动手制作完成的特点。

总载体模式的理念是“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和精髓,是人才培养创新的价值所在,是确保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采用总载体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

4.总载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1)总载体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在总载体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制作为线索而展开。因此,总载体是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总载体方案中,总载体的形式、规格,所包含的应用技术、技能训练要素以及适用等方面都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而总载体面向和承载的是整个课程体系,而非一门或几门课程。按照总载体来源于生产实际的要求,总载体的结构、形式、功能、用途必须具备产品特征,具有在学生手中逐渐完成制作的训练性功能,这将影响和直接界定课程体系的架构和组合。反之,总载体方案下的课程要求及目标,同样来自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体现出整个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体系及其每门课程目标,将决定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和制作全过程。

(2)总载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总载体方案的教学体系在基于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两个相互平行又相互交织联系的方面:一个方面,是以总载体为纵轴线,清晰划分围绕总载体的工程实际任务下的教学情境和情境单元,再以情境和情境单元组织、设计教学意义上“课程”,以此构建起教学载体体系;在教学展开时,总载体制作与课程实施同步。另一个方面,以专业能力目标出发,选择和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及其课程目标,以此指导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选型、设计和开发;从载体的结构,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形式上满足实现专业目标的要求,共同构建起教学课程体系。从系统理论和思维看,总载体方案有总载体体系和课程体系两个主要因素或子系统,且相互联系和作用,但总载体子系统是基础,也是主线索。

在总载体方案中,总载体体系两方面的共同指向是专业目标,它们自成系统又相互交织、融合、贯通,可以认为是总载体方案下的教学体系。

(3)总载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总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并起到重要作用,包含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全部内涵及其延展,集合了相应的专门知识、专项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并有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的空间。从实用角度看,应做到总载体来源于生产实际的需要,每个阶段都有丰富的实际操作、动手训练、技术应用的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总载体”由易到难逐级分解,时间跨度上从学历阶段的第一学期到最后一个学期,内容上涵盖专业学习每个进程,使得技术养成和能力成长规律与各阶段课程良好匹配,实行能力递进性的分步训练和重复训练。

(二)制订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总载体方案是基于总载体平台上的特殊的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需要解决总载体选型、设计、开发和适用等问题,并把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的规划、重新组织,结合其他人才培养的要素,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资源配置,以清晰的思路和全局观,以制订高效可行的总载体方案。

1.总载体方案的基本内容

按照职业教育机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根据专业建设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专业教育为范围,制订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目标。依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采用涵盖专业学习和训练中全部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为内容的、具有产品功能性的教学培训总载体,贯穿学历教育每个阶段和过程中。学生完成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设计、开发、制作、安装、调试、验收等工程技术工作,同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培养目标。

2.制订总载体方案基本思路

(1)人才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 通过总载体平台上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可以独立实现一个工程功能或者完成一项实际生产任务的全部过程,动手完成总载体(即设备、装置或系统)的设计、开发、制作、安装、调试等工程实践。

(2)在真实的工程任务和生产现场育人 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总载体来源应该是生产实际的需要,而总载体在学生手中逐渐完成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

(3)总载体生产制作完成意味着学生专业训练达成目标 在总载体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总载体”由易到难逐级分解,时间跨度上从学历阶段的第一学期到最后一个学期,内容上涵盖专业学习每个进程,并与各阶段其他课程配合,与载体制作过程同步,实行递进性的分步训练和重复训练;而每个阶段和过程中都有丰富的实际操作、动手训练内容。总载体生产制作完成则意味着学生专业训练达成目标。

(4)彻底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执行中,都能确立学生学习和训练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在总载体“项目驱动”下,自主地学习和工作,自觉地完成生产任务,有目的性地完成全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

3.总载体方案的两个基本任务和可开发性

制订总载体方案时,在总载体模式理念指导下,需把握住基本要求和任务,制订的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足够的弹性,使方案切实可行。

(1)总载体方案要确定的两个基本任务 一是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开发、制作;二是总载体教学体系设计或人才培养方法的形成。前者要按照总载体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在学历阶段由学生制作出相应系统、设备或装置;后者是按照总载体方案规划和改进教学体系,实施有效的总载体教学和培训。两个基本点都是以体现“工程实用”为前提。

(2)总载体方案的可开发性 总载体方案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职业院校根据各自现状、服务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进行开发,形成不同专业、不同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具体的总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总载体模式理念指导下,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在采用总载体方案时,有充分的灵活性,具体实施中有必须的弹性,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条件发生变化后,方案能够自动地适应变化。在制订总载体方案时,这点必须引起注意。

4.总载体方案的“三全”要求

在制订总载体方案时,必须充分注意并凸显总载体方案的“三全”要求,即全过程、全面、全员在方案中得到贯彻落实。

(1)全过程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阶段,实施递进式学习和训练,关键技能重复训练。总载体的适用及设定的工作情境包含了整个学历阶段的内容,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过程就是学业进行的全过程。

(2)全面 总载体方案涵盖了专业技术和关键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全部内容,载体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各个元素或组成部分构成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主要线索。在总载体方案设计制订时,注意解决学生实践少和动手能力不全面的问题,做到学生的训练过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以详尽的方案内容,促使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3)全部 总载体方案将专业学习训练的课程、实践教学以及实验实训进行优化组合,在总载体平台上进行有机串联和组合。学生在总载体平台上,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下,动手制成载体,以可靠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5.总载体方案的广义定义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凡是以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以承载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设备、装置、系统等实物形式作为总载体而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职业教育,采用与总载体相适应、相匹配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活动;凡是由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逐次进阶,最终制作出总载体实物的职业训练和教学,都是广义上的总载体方案。换言之,只要是学生学历过程中使用一个总载体,该总载体由学生动手制作完成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广义的总载体方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载体的形式可以不同,教学体系也可以有差异。但是,不管以其他什么形式、名称出现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方式及手段,只要符合上述两大特点,都可以视作“基于总载体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6.总载体方案的实质

从更广义的角度看,总载体方案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这是因为,总载体方案是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备,可实行流程化的操作,是一个标准化和程式化的“操作系统”。同时,总载体方案包含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行和实施总载体方案就是对专业建设中各个要素进行比较深入的改革和重构,使专业建设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在总载体平台上进行。可以说,实施总载体方案就是专业建设的全面改革和深化。

(三)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及相互关联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原则以及制订总载体方案的基本思路,将人才培养各个要素纳入其中,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总载体方案。

1.总载体方案主要内容

“基于系统化教学载体——总载体”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含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要素,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质量控制等内容。但其与其他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化教学载体——总载体的开发、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与总载体匹配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总载体方案主要内容和各个内容之间的关联见图1-1。

图1-1 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关联关系框图

2.总载体方案的结构

总载体方案总体上是一个平行分支型结构,构成总载体方案的两条分支,称为总载体方案结构上的两个支柱。一条分支或者支柱是总载体系统设计开发和适用,一条分支或支柱是课程体系架构和实施。两条分支在结构上平行,有各自功能、自成体系,但又在适用上交叉融合、紧密联系。从系统的角度看,一个是总载体体系,一个是课程体系。这两条分支或体系都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是否实现培养目标的评价为终点。

(四)制订总载体方案主要步骤

根据图1-1总载体方案中各个工作内容和顺序以及相互间联系,制订总载体方案步骤并按照其顺序执行,但需要注意两条分支的交叉和对接。

1.学生就业岗位调研

在专业定位前提下,按照就业导向原则,结合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经过对就业市场的分析,明确学生潜在就业的主要岗位。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对学生拟承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进行归纳与分解,明确学生在学历阶段需要训练和具备的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

3.总载体选型、设计、开发

选择合适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为总载体,进行详细的选型、设计、开发工作。

4.构建课程体系

对总载体进行分解,将总载体及分解的各级载体与课程对接、融合、研究,形成“新的课程”,并落实教学目标,从而以载体和课程等元素为主,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5.课程体系的实施

按照总载体方案载体制作与课程实施同步开展的理念,制订必要的总载体应用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

6.协调配置教学资源

与上述工作步骤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配置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保证系统,将其纳入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组织实施。

三、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从总载体理念的角度观察,与其他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总载体方案的制订和施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执行时应注意掌握。

1.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划分模糊化

利用总载体方案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将会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的界限,课程体系中课程的界限和划分将会变得模糊。因为总载体成了贯穿专业教育的主线,跨越过去的课程界限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突出实践教学,专业技术教学和训练安排更多变化成以工程任务情境为中心形式,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综合性。

2.一体化教学广泛实施

总载体方案可以直接在生产现场按照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或模拟逼真的生产实际情境教学,改变了过去以实验实训代替实际工程任务的做法。在教学内容上也与实际工作高度一致,且是以实物制作为任务起点,具有针对性。教学场地布局以教与学的一体化构思设计,“学中做”和“做中学”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设计与总载体实际任务相匹配、相协调,使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理念得以充分实现。总之,利用总载体贯穿于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各种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重复训练和反复训练成为常态

按照总载体方案设计的课程体系,一些业已在前期(如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阶段)学习和训练过的关键内容,可以在总载体制作和展开的训练进程中再现,自然而然地出现较多的专业能力重复训练的情形,而这些情形是在总载体开发设计中“故意”设定的。这完全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技能。这也是利用总载体教学的重要优越性之一。

4.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

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学校大力提倡的,但也是很难得以充分实现的。利用总载体教学,充分实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的高效训练方法,真正体现和维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总载体教学的另一独特优势。学生只要在理解学业任务的前提下,才会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训练热情,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

5.总载体体现了较大的包容性和灵活的可开发性

总载体贯穿于学生学业全过程和每个阶段,所设定的各种教学情境包含了专业知识学习、技术应用、技能技巧训练全部内容。总载体显示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全体学生围绕总载体系统的开发、设计、制作进行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培养。同时,还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训练和学习的需要,深度开发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综合地应用先进的技术。因此,总载体还有与之相适应的可开发的特点。

6.技术技能训练和培养的极强的针对性

总载体方案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不足、动手训练少且不满足企业需要等问题,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总载体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赖于校企合作、总载体选择方向和应用技术选取,均是为潜在就业作出准备,针对性明显。

四、适合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分析

总载体方案是一种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但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然而这些因素事实上都是可以克服或控制的。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总载体方案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独特的优势。

(一)一种针对就业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市场、执业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从目前社会和企业用工的要求、层次、级别等方面看,对毕业生需求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岗位型和岗位群型。这样分类的目的,在于对总载体应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进行必要前期应对,在制订总载体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因素。

1.岗位型人才

在就业为导向下,为确定的企业特定岗位的需要而进行培养训练的学生,称为“岗位型”人才。其岗位技能针对性强,对就业者要求相对较低,在学校或企业内进行适当的“就业”培训后就可上岗。这类用工的特点是:针对特定岗位,以就业为目的,以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只需要一定的就业培训即可上岗。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岗位的变迁,通过企业成熟的内外部培训机制所提供的职业上升通道,成为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2.岗位群型人才

为行业领域内企业众多岗位培养教育的学生,称为“岗位群型”人才。这些行业领域内企业多、岗位分散,对就业者要求较高。这类就业的特点:以行业内岗位群为对象,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特色,就业后通过自身技术技能的发挥、自我完善和提高,经过在企业进一步的锻炼成长,成为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学生的就业类型与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同的就业类型的学生原则上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整齐划一或一成不变的模式以及采用这样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的。这个客观存在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实施弹性。

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载体模式,对学生不同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下需要有所容纳,但必须突出总载体的特点,以别于现行其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的用工类型,可以按照总载体方案基本理念、基本步骤,掌握总载体选型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针对性地开发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对总载体各个阶段任务(即课程)进行合理取舍,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三)适合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类型分析

对岗位型就业的人才培养,实行总载体方案的重点在于把实际工程任务向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引入。学生明确了就业的企业岗位后,应该把岗位的工艺路线、操作技术、设备和装备、质量保证机制等具体内容纳入总载体方案,成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内容。而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就可以是来自生产实际现场的装备。按照这样的方式实施总载体方案,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具体执行中比较容易,工程导向清楚,效果可期。对于有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进行订单班培养的专业、有明确就业岗位指向的专业、就业为岗位群但岗位群内岗位相近似的专业,需要注意总载体方案的这些特点。

相对于岗位型人才培养,岗位群型人才培养则更能体现和发挥总载体方案的优越性。采用总载体方案的专业,学生原则上就业面向行业领域内的岗位“群”,而这个岗位“群”中的岗位之间差别很大。因为总载体方案的最基本特点就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技术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从就业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准备,从而适应行业内各种不同的岗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可靠手段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从专业类别看,工程技术类专业更适合采用总载体方案,如机械制造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控制类专业、电子应用技术类专业等。大体上,凡能承载学生学业全过程中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一个完整的生产任务,一个完备的工程项目,一个综合服务项目,一个工艺流程等,都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总载体,利用总载体模式理念及总载体方案进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各种专业,都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选择人才培养的总载体。

[本节提示]

1.“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总载体为线索,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沟通和串联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法、训练措施手段、课程体系改进、能力评价考核、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素,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逻辑链条,成为一个整体、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

2.总载体模式的两个核心原则:围绕专业目标,抓住和掌握“总载体涵盖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和“具有产品功能(或相对完善的生产过程)的总载体由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完成”。

3.总载体模式理念的含义:两个核心原则、总载体生产制作与课程实施同步展开、围绕总载体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总载体设备的制成,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基准等原则和思想,形成了总载体模式的职业教育理念。

4.围绕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和制作所形成的体系和基于系统化总载体平台构建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两个支柱,共同支撑起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5.凡能承载学生学业全过程中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一个完整的生产任务,一个完备的工程项目,一个综合服务项目,一个工艺流程等,都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总载体。

6.总载体方案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