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采用总载体方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采用总载体方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总载体方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其理念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应结合专业自身的情况,深入、细致地进行相关研究,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工作。

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含义: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通过选型、设计、制作一种承载主要(甚至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具有产品功能的设备、装置或系统作为贯穿学生学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载体——总载体,来实现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该总载体在学业递进的学习和训练进程中由学生参加和亲手完成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并实现产品功能。总载体方案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采用总载体方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其理念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人才层次、能力的构成、训练的侧重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这些都将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上。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两个支柱是总载体设计、开发、适用和关联总载体所设计、开发的课程体系及实施。总载体方案中的这两个支柱的有机联系和各自体系的良好运行,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时,要以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为线索,按照技术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沟通和串联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法、训练措施手段、课程体系改进、能力评价考核、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素,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逻辑链条。在设计规划一个整体的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加大总载体选型、设计、开发的力度,增大专业技术应用的深度和范围,充分保证基于总载体的技术创新二次开发空间,创新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体现出相对高的“应用”层次。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采用总载体方案进行人才培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人才培养的形式上,采用了总载体方案;在内容上,总载体开发、应用和与之相互适应和关联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两个基本内容,即总载体方案的两个支柱,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两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对此,应在总载体设计、开发、制作等人才培养环节下更大功夫。

围绕总载体方案的两个支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力量办学工作,力求突出应用特色,在生产实际环境和工程现场条件下,对教与学方面作出详尽规划,这是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步骤及要点

如前面章节所述,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教育方法在各类以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上是相通的。采用总载体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在总载体模式理念和方法指导下,遵循两条核心原则,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体现与普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差别,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规划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就业分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首先还是要在专业发展总体思想指导下,按照就业导向原则,经过对就业市场分析,明确学生潜在就业主要岗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就业相对宽泛,面向行业领域的企业性质也千差万别,潜在就业岗位很多且相互差别还较大。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对众多的岗位或岗位群统计归纳,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岗位,总结出这些岗位共通的能力和“核心”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起点。

2.专业目标确定

对经过分析统计的学生拟承担岗位及岗位群工作所需要的,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能力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可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目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进行梳理和分解,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在学历阶段需要训练和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3.课程体系构架

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载体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生须具备的能力目标和“应用”特色为指导,通过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对接融合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从而构建课程体系。同时,以传统课程系统反作用于载体,指导载体设备的选型和设计,采用两者对接作用的结果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各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分解,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打下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开发有极大联系,两者应用同步进行、互为参照。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型本科人才注重理论知识宽厚、更加凸显专业技术应用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4.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选型、设计、开发

按照总载体要求选型或设计相应的总载体,是学生学业阶段的核心训练载体,而围绕总载体建立起来的总载体体系的运行,是制订和实施总载体方案的基础工作之一。无论哪种层次和方式的人才培养,在总载体的选型、设计过程中,都应采取校企结合合作开发总载体设备的方式,在企业专家参与的情况下设计和建构课程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采用单一总载体方式或配套以其他载体,也必须做到所包含和承载的专业技术、技能应用等已容纳住了人才培养的主要需求。因此,应结合专业自身的情况,深入、细致地进行相关研究,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工作。

5.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生产制作规划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条件、校企合作情况,制订总载体系统、设备或装置的选型、设计后的生产、制作的规划。规划以总载体的生产、制作的全程任务计划安排为线索,将工程任务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载体设备生产、制作与课程实施的同步。

6.课程体系的实施性计划

按照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理念和方法,制订课程实施性计划,这是全面实施总载体方案的进行人才培养的专门内容。除开通常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安排、师资队伍组建等因素外,课程实施的要点是教学训练和生产制作同步进行。

7.资源配置

实施总载体方案,需要调配的教学资源很多,涉及人财物方方面面。如,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场地问题尤为突出。资源配置的设想或规划,须与上述工作步骤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以满足总载体方案实施的需要。

8.质量保证机制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载体方案的质量保障机制,包含教学质量控制在和总载体设备生产制作质量控制两个主要部分,应该合二为一建立共同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良好运行。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总载体方案的关键问题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制订和实施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和前面章节所叙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在总载体选型、设计、开发,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等主要方面的工作做好做扎实,还须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业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学校及专业的状况,学生培养质量的考评等要素,融入总载体方案的实施之中。

(一)总载体的产生

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对总载体设备的要求,既具有市场化或具有市场化潜力的因素,又适合学生实践制作的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都可以经过选型、设计和开发,成为人才培养的总载体。总载体的来源形式归纳成两种形式:通过技术选型产生总载体或通过工程设计开发产生的总载体。

1.通过工程设计产生的总载体更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总载体的选择须满足:具备生产和教学的双重属性,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功能性、产品性、可开发行特点,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技术技能全覆盖,总载体来自于生产现场或实际工程情景,须有市场化潜力和社会培训功能,易于回收利用等要求。

按照这样的要求,通过工程设计产生的总载体更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通过工程设计得到的总载体,一方面可以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总载体方案对人才培养的一切要求,在设计上尽可能地覆盖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规划专业技术的应用,有目的性地引入新的技术,有意识地留有学生在总载体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较大空间,因而总载体的针对性强,可以确保学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是工程设计,充分利用和整合了校内资源,从而利于教学展开,也可使生产制作上有足够的调整时间和空间。同时,这类总载体选择、设计与创新创业大赛能够有机结合或部分结合,可以发挥总载体平台的人才培养效能的。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总载体教学,可以极大地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2.通过工程设计产生总载体的途径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校企合作通过选型、设计、开发总载体,或以院校为主企业支持情况下设计、开发的总载体。

对于通过工程设计开发总载体的具体操作上,应当以企业和学校共同适用为目的,组成联合开发组织机构,进行总载体的设计、开发,以及试制和生产,力求达成人才培养对总载体的要求,并能够在载体生产制作后服务于企业。

以专业目标为出发点,通过严格的技术选型,选择恰当的已经商品化的产品,按照教学实用要求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也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载体,即通过技术选型产生总载体。这样的总载体平台,受到已经固化的功能局限和结构限制,按照培养目标而必须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量较大,作为总载体的价值受到影响。

总之,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来源较多,在选择时须满足作为总载体的要求,还应注意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学生潜在就业态势的分析。

3.总载体选择和设计须突出掌握宽厚理论知识和能够进行二次开发的要求

与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比较,基于总载体方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总载体选择、设计、开发上,还应当考虑到总载体所覆盖的知识面,须使学生在总载体平台上学到足够宽厚的理论知识并随之应用于实践。因此,工程理论、设计计算、原理验证、技术改型、科学管理等都须考虑在总载体平台之中。

一般地,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只呈现一种工作状态,若需要加入新的技术应用,或对载体进行深度改造、二次开发,或对总载体上已经成熟的工艺进行工艺改进、执行新的工艺流程或工艺方法等,这些要求都应能在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上得以实现,使总载体成为理论应用和技术技能综合应用的极佳平台。

(二)配套载体的选用和设计

总载体是个系统化教学载体,通过选型、开发、设计,并由学生动手制成完成的一种贯穿于学业全过程,涵盖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技术应用、职业素养养成的具有产品功能的特殊设备、装置、系统或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任务。也就是说,总载体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其他载体作用或已经把其他载体能够承载的内容通过设计开发手段,整合在这个总载体里面了。

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总载体方案实施中,虽然一个单一总载体在人才培养上方便可行、能够高效运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有其他的载体,作为总载体的配套载体,共同使用,配合总载体一起进行人才培养。

1.配套载体的含义

应用型本科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宽厚,技术应用门类很多,综合应用能力较强,加之总载体设备结构和构成可能很复杂,因此,在某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时,即便是经过仔细地设计选型,单一的总载体设备、装置或技术系统或许不足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部需要。这就需要其他的载体配合,达成人才培养对总载体的要求。

(1)配套载体的含义 为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与总载体没有结构上的隶属关系,其结构和功能独立,承载了不在总载体覆盖范围内但却在专业范围的少部分课程或一些情境任务的载体,这个载体存在与总载体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的信息联系,对总载体在人才培养时起到补充或配套的作用,是总载体的配套载体。

(2)配套载体与总载体的系统化关联 从系统角度看,配套载体仍可以算作系统化教学载体的要素,与原来的总载体共通构成系统化的总载体。其结构见图7-1。

 

图7-1 带有配套载体的载体系统图

2.配套载体的选择和适用

配套载体是总载体平台的补充,对总载体不能覆盖的专业内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技术技能应用的教学需要而进行配套的载体。相对于总载体,配套载体是个较小的载体,所承载的内容相对较少且单一,但使用很灵活,选择和适用上,都需要认真对待。

(1)配套载体的使用必须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 配套载体是总载体方案中的一部分,虽然不具有主体作用,但它是对利用总载体平台教学必要的补充和配套,可以减少总载体的组成,降低复杂程,保证总载体的实用可能性。配套载体的适用,可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补充总载体不能涵盖的知识点学习和某些能力训练,在制订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应当根据总体选型设计情况,规划和选择配套载体并加以落实,纳入总载体方案。配套载体的选型、设计应满足对总载体整体要求的相应规定。

(2)在教学实施性计划中合理安排配套载体的适用 总载体教学的特点是载体生产制作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多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而配套载体是一种配套补充性质的载体,承载的是少量课程或一些工程情境任务。因此,在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尽管如此,配套载体在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需要按照总载体及其分载体、子载体用于生产和教学的步骤和方式,作出详尽的教学计划安排。

(3)配套载体在技术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中能起到独特作用 在有条件情况下,有目的地选择配套载体,经过设计和开发,参加应用型人才各层级的技术技能、创新设计比赛和创业大赛。这样做,不但对总载体平台进行了必要补充,更是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和技术技能应用的良好途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极大帮助和促进。而技术技能、创新设计比赛、创业大赛的过程和成果,将直接应用在教学之中,起到配套载体的作用,直至最终定型成为总载体的一部分载体。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问题

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法是:以载体为基准对接融合设计开发新课程;以传统学科式课程为参考反作用于载体,指导载体的设计,而开发出新的课程。然后,考虑工作过程相关性和能力渐进增长性,使各门课程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细化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再纳入和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上下沟通和横向延展构成网络,经过必要的相互交汇和反馈,建成课程体系。对照前面有关章节的介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设计和建设上,原则上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但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中,要紧紧抓住“应用”特点、知识构成和能力要素之间的配合关系。

1.课程系统构架方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上仍然须采用对接融合和反作用载体的设计开发的方式。相对于某些人才培养订单班和就业岗位明确的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就业面更宽,潜在就业岗位更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行业领域内的能力和技能来应对潜在的不明确的差别很大的岗位要求。

这样的要求,使得通过工程设计产生的总载体,用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反作用于载体指导载体的设计、构成和适用,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传统课程体系,内容丰富,逻辑性较强,以此对载体提出设计要求,使制订和实施总载体方案时,专业知识的覆盖面和能力训练的范围都能得以充分实现。

从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应具备的技术技能成长的角度看,单项能力的训练和综合性应用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训练都需要一种完善的工程情况任务作为支撑。因此,从单项专业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的训练出发,提出单项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目标,以此来规划对应的情境任务,指导载体的结构、技术原理的应用,显得十分应景和恰当,就能够充分地满足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技能养成。

另外,从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出发,能够方便地针对单项技术训练和综合能力应用的训练设计课程,避免从单纯的工程技术项目出发来规划课程体系时,容易造成某些专业技术应用漏项问题,而这些技术可能就是学生面对行业领域内众多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能力。

2.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要点

与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比较,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宽厚的理论知识,以技术应用为主而以技能满足职业要求为度,在具体课程体系规划和课程开发时要注意掌握。与而传统本科教学相比,则应该加大实践课程,体现“知识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应用”及其综合应用的课程体系特色。

(1)强化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相对于高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在理论知识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总体上要将“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大意改变成“理论知识宽厚”的含义,同时有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扎实的丰厚的理论知识和素养的要求。理论知识宽厚,是强调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并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采用总载体方案,除开专门的理论教学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之外,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这就必须找准理论知识在总载体平台上直接应用的结合点。以此为指导思想,恰当地规划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所必需掌握的工程理论、技术原理、理论验证、设计计算、概念推演、技术推广等专业性的基础理论内容,并通过总载体实现非常直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2)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加大技术应用的力度 沿着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单项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拓展的能力递进逻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打牢基本动手技能的基础上,应当在单项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阶段,增加重要的重复训练的环节,以凸显“应用”能力的特色。在总载体选择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在这个阶段应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围绕总载体设置大量的情境任务、技术实用项目、工程实际任务、技术创新实践,以加大技术应用的力度,使学生得到充分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锻炼,从而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主干和核心课程的确立 根据总载体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总载体课程体系多以任务方式的整合课程形式出现。在新型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核心课程需要重新的界定并明确。以利于配置资源,抓住重点。

在总载体方案中,主干课程是典型的专业技术应用课程,实施对学生单项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训练,必须有承载知识和工程任务的载体进行对应。主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有相对应的合适的分载体,且能按照总载体理念,完成全部基于分载体的教学和生产制作任务,从而达成课程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载体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指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最终“成型”和能够表现出综合“应用”要求的关键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起到决定作用。核心课程往往对其他课程起到能力训练方向的引领作用,也起到其他课程能力训练效果最终归结的作用。

核心课程的施行必须由总载体进行相应训练,并以总载体的产品功能实现作为学生最终培养效果的评价。应用型本科不一定采取前面有关章节介绍的“特殊专周”方式,可以采用能起到“核心”作用的一门或几门综合性课程作为核心课程。采用几门课程作核心课程安排教学时,可以选择最能体现能力成长阶段性目标的课程为核心课程。对于核心课程,为发挥和体现核心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引领和归结的作用,须作出专门的实施计划安排,加强对学生前期课程已经训练过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考评,安排重要能力的重复训练。在整个总载体方案下,应重点安排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总载体方案的实施

采用总载体方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前面章节介绍的情况一样,根据生产或工程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相应的实验实训实习环境而展开。应用型本科人才总载体方案按照通常的组织实施外,需要强调几个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深度关乎总载体方案的效果

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完全符合当今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该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其作用表现在:使得总载体设备有机会能够融入区域经济的产业链;扩大总载体与市场的联系,对教学及学生培养成本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教学场地能够和企业的现场有广泛的交集,则会增强学生现场体验和感受,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帮助;企业教师参加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增长。

但是,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企业的参与度往往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态度,靠企业的自觉行为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主动走出去,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二)《总载体手册》内容的极大丰富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一个条件

《总载体手册》的编纂,是实施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基础工作之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总载体手册》由《总载体技术手册》《总载体教学手册》《总载体资料手册》三大部分组成,可以视为总载体方案的专用教材。

相对于普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总载体技术手册》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具体来说,必须加大围绕总载体的技术设计、技术选型等方面内容,指导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技术应用,从而锻炼工程设计、二次开发的能力。实际上,《总载体技术手册》编纂的水准,大致可以划定学生在培养期间所能够训练出来的能力的高度。

在《总载体教学手册》方面,相较于普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载体教学手册》,应该适当增加工程管理、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任务和工作。

(三)随着总载体方案的推行而完善专业建设

一般情况下,有的学生会有机会接触或承担和专业有关的一些设计工程或开发项目,这也是一种极好的学习、训练、实践,与总载体方案实施没有矛盾,且可互为参详,互为借鉴。实际上,总载体方案的推行,将会极大地完善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对外合作的能力,促进师资队伍的提高,为学校服务社会创造条件。

[本节提示]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要以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按照技术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沟通和串联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法、训练措施手段、课程体系改进、能力评价考核、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等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素,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逻辑链条。在设计规划一个整体的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加大总载体选型、设计、开发的力度,增大专业技术应用的深度和范围,充分保证基于总载体的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空间,创新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体现出相对高的“应用”层次。

2.为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总载体系统选择上,可以适当增加配套载体,以起到对总载体平台不能全覆盖人才培养的情形。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打牢基本动手技能的基础上,应当在单项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阶段,增加重要的重复训练的环节,凸显“应用”能力的特色。具体方法是围绕总载体,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设置大量的情境任务、技术实用项目、工程实际任务、技术创新实践,以加大技术应用的力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锻炼,从而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