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肥胖程度的诊断

肥胖程度的诊断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并不是所有的胖都属于肥胖。体质指数法是根据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来评定肥胖程度的,将体重超过一定身高所适宜的体重称为超重,而将更大程度的超重界定为肥胖。在较高的BMⅠ值所界定的超重或肥胖中,体重的增加可能是由瘦体重或体脂两种不同因素中的某一种起主要作用所致。抗阻法目前普遍认为,体脂百分比是判断肥胖程度比较理想的指标。

人们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并不是所有的胖都属于肥胖。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胖还是瘦呢?这当然必须有个参照值,这个参照值,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标准体重,目前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较普遍采用的下面几种方法来进行评定:

身高体重计算法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标准体重计算的肥胖度,具体方法为:标准体重=身高-105,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度在-10%~10%之间为正常适中,肥胖度超过10%为超重,肥胖度在20%~30%为轻度肥胖,肥胖度在30%~50%为中度肥胖,肥胖度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肥胖度低于-10%为偏瘦,肥胖度低于-20%为消瘦。但这种评定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因为有较多的因素可以使体重发生变化,虽然体重超过规定标准,但并不一定属于肥胖。如运动员的骨骼肌重量明显超过正常人,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可能出现肥胖度超标的情况,但不属于肥胖。再如妇女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的重量增加和体内羊水的滞留而使体重逐渐增加,也不属于肥胖的行列。因此,仅根据体重和身高推算的标准体重来判断肥胖及其程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适用的,对于特殊人群则存在判定误差,应加以区别对待。

克托莱指数法

BMⅠ是BodyMassⅠndex的缩写,BMⅠ中文是“体质指数”的意思,是判断肥胖程度的最常用指标。是由比利时科学家LambertQuetelet首先提出,BMⅠ(BodyMassⅠndex)计算方法是:BMⅠ=体重(kg)/身高2(m2)。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定的标准是BMⅠ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Ⅰ大于25为超重,MBⅠ大于30则为肥胖。但由于东西方人种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应比世界标准略低一些,在具体运用体重指数判断胖与不胖时应区别对待,并认定中国人体重指数标准:BMⅠ=18.5~22,BMⅠ大于22为超重,BMⅠ大于30为肥胖。体质指数法是根据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来评定肥胖程度的,将体重超过一定身高所适宜的体重称为超重,而将更大程度的超重界定为肥胖。然而,从身体成分上来看,肥胖与超重具有明显的区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即体脂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升高;而超重则是指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数。人体是由肌肉、脂肪、骨骼等多种成分组成,根据生理功能不同,可简单划分为瘦体重(去脂体重,LBW)和体脂(脂肪重,BFW)两部分,其中瘦体重与肌力、爆发力、有氧能力及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与运动能力有密切联系,而较大体脂百分比则与各种慢性疾病的诱发有关。在较高的BMⅠ值所界定的超重或肥胖中,体重的增加可能是由瘦体重或体脂两种不同因素中的某一种起主要作用所致。当体重的增加主要由瘦体重增加而非脂肪增加所引起时(常见于健美、体操、举重和投掷等项目运动员),机体表现为肌肉强壮而非肥胖,故超重并不一定是肥胖;而当脂肪的过度堆积并伴有瘦体重的不足时,机体的BMⅠ值处于正常范围,但已有较高的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病危险,此时,机体表现为肥胖而非超重。因此,BMⅠ也不是一个判断肥胖程度的理想指标。

抗阻法

目前普遍认为,体脂百分比是判断肥胖程度比较理想的指标。测定体脂百分比的方法也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阻抗法和皮褶钳法。阻抗法是利用脂肪组织导电性能与其他组织存在差异的一种间接测量体脂百分比的方法。利用仪器在人体的体表两个部位之间测量皮肤电阻抗,根据阻抗大小推测皮下脂肪的堆积程度。阻抗越大表示脂肪堆积越多,肥胖程度越明显。由于皮肤电阻抗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不同,会使测量产生误差。如环境温度升高,由于泌汗而导致皮肤电阻抗下降。而在环境温度低的时候,皮肤血液供应量减少,皮肤电的阻抗就会增大。因此,利用测量皮肤电阻抗以推测肥胖程度时,应固定环境温度,并经过足够时间的安静休息后测定的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皮褶钳法

皮褶钳法是根据人体脂肪分布的规律(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体内),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来估算皮下脂肪厚度,再代入回归方程计算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的方法。皮褶钳法是测定体脂百分比常用的理想方法。常用的测量部位有:肱三头肌、肩胛下角、髂前上棘、腹部、大腿、小腿、胸部和腋部。测定肩胛下角外侧1cm处和上臂外侧中点的皮褶厚度,相加后代入公式,计算人体密度(D),将D代入公式就可得到体脂百分比。体脂百分比虽然存在性别差异,但一般认为,体脂百分比在25%~30%为超重,30%~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超过40%则为重度肥胖。虽然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较为可靠,但由于需要专业的仪器和测试人员,程序相对复杂,对于一般人来说可操作性不强。另外,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不同民族青少年的皮下脂肪分布除受遗传因素制约外,其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而不同地区青少年的皮下脂肪分布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套用单一公式并不能科学的评价不同青少年的肥胖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