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竞技项目

重竞技项目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跆拳道项目简介现时跆拳道在全世界的组织主要分为两个体系,分别为:国际跆拳道联盟体系及世界跆拳道联盟体系。古典式摔跤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就被列为比赛项目;自由式摔跤则是在1904年正式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摔跤初成为现代奥运项目时,没有体重的分级和限制。柔 道项目简介柔道是中国拳术的

跆拳道

项目简介

现时跆拳道在全世界的组织主要分为两个体系,分别为:国际跆拳道联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简称“ITF”)体系及世界跆拳道联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简称“WTF”)体系。ITF体系成立的时间比较早,WTF体系成立时间则比较晚。而现时奥运会采用的是WTF体系。

跆拳道

跆拳道是由中国武术流传演化而来的在朝鲜和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由品势(特尔)、搏击、功力检验三部分内容组成。跆拳道是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腰带颜色的象征意义

白带:白带代表空白,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黄带:黄带是大地的颜色,就像植物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一样,在此阶段要打好基础,并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

黄绿带:介于黄带与绿带之间的水平,练习者的技术在不断上升。

绿带:绿带是植物的颜色,代表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开始枝繁叶茂,跆拳道技术在不断完善。

绿蓝带:由绿带向蓝带的过渡带,练习者的水平处于绿带与蓝带之间。

蓝带:蓝带是天空的颜色,随着不断的训练,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逐渐成熟,就像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练习跆拳道已经完全入门。

蓝红带:练习者的水平比蓝带略高,比红带略低,介于蓝带与红带之间。

红带:红色是危险、警戒的颜色,练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攻击能力,对对手已构成威胁,要注意自我修养和控制。

红黑带: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练习者已修完1级以前的全部课程,开始由红带向黑带过渡。

黑带:黑带代表练习者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其技术动作与思想修为均已相当成熟,也象征跆拳道黑带不受黑暗与恐惧的影响。

赛场礼仪

体育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力量的美学,而人与人搏击的体育项目比单纯展示人体自身体能素质的比赛更能让观众兴奋起来。因为其中除了力量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技巧。

但需要注意的是,观赏这类比赛兴奋归兴奋,却不能因此而将这类力量型的搏击技巧等同于一般的打架。像中国的武术一样,跆拳道同样是具有漂亮的招式和华丽技巧的比赛。选手们除了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战术思路。对手不是一条跑道或一个游泳池,而是一个与自己一样要把对方击败的选手。看选手如何制服对方、控制对方正是这类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

搏击项目规则繁复,而且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更注重选手间的礼仪。开赛前双方选手要互相致礼,比赛过程中也要遵守严格的场上规则。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决不能伤害对方身体。这种力量与技巧合二为一的运动,实是一门艺术。力量不等于野蛮,从以往比赛的获胜者看来,那些胜者不单胜在技巧,他们更有让对手尊重的职业品质。

观众的加油无疑是对选手最好的鼓励。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是在一场高手对决的比赛中,丝毫没看出比赛的精彩所在,乱喊好甚至叫倒好,实在是大煞风景的一件事。倒地的选手未必就是输家,进攻猛烈的一方未必就占上风。在奥运会这个高手云集的比赛场上,看这些选手高水平的比赛,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摔 跤

项目简介

摔跤是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是一个古老的竞技项目,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

摔跤比赛

世界各国都有各具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中国的摔跤,前苏联的桑勃,日本的柔道和相扑,以及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等均属摔跤范畴,都有自己形式的摔法和比赛规则。希腊、中国、日本以及埃及等国家的古代文献中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摔跤在公元前708年的古代奥运会上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了。目前国际式摔跤比赛形式有古典式和自由式两种,比赛时按体重分级进行。古典式摔跤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就被列为比赛项目;自由式摔跤则是在1904年正式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摔跤初成为现代奥运项目时,没有体重的分级和限制。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取消,4年后重新加入,并加入了自由式角力直到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新增了女子项目。

运动员礼仪

摔跤在我国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随着历史和时代的演变,各地和各民族的比赛方法以及风俗习惯已不尽相同。但参加这项比赛的双方运动员,赛前赛后都仍应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比赛开始前,双方运动员在面对面走近时,应热情地将手相互搭在对方的肩上,轻轻拍两三下,以表示敬意,这样做含有“向您学习”和“多多关照”的意思。然后,双方后退几步,以准备姿势站立,并开始比赛。

比赛结束时,无论谁胜谁负,双方也都应有礼貌地主动相互握手或拥抱,一并离开赛场。

同样,胜者不能只顾自己昂首阔步下场,而应在向观众致谢和致敬的同时,向对手表示慰问和鼓励,以不失去优胜者成熟、文明、大度和谦虚的风度。

赛场礼仪

(1)为了赛场安全,观众不得妨碍或拒绝配合赛场的安检工作。

(2)在观看比赛时,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专家,对比赛形势和队员表现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影响他人观赛。对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表现不满意便乱喊谩骂,是对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不尊重。

(3)加油助威时,要使用文明的语言,同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激动就出言不逊。看摔跤比赛时,首先要了解规则,可以通过裁判的手势尽快投入观看比赛。

(4)服装仪容要整洁,不能光膀子。带进场馆的食品包装、纸壳等,要放到指定的垃圾箱,或看完比赛后打包带出场馆,妥善处理。

(5)摔跤比赛都在室内进行,场馆内不允许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6)有的观众喜欢在看比赛时起身张望,或挥大旗,这些行为会影响后面的观众。

(7)在介绍运动员的时候,观众应该给予掌声鼓励。

(8)在升比赛双方的国旗、奏其国歌时,应该庄严肃静,全体起立。

观看摔跤比赛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很多时候观众和场上运动员会有互动,这也是摔跤运动特殊的魅力。我们是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堂堂中华,礼仪之邦,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要知道你并不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你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中国。

柔 道

项目简介

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

在日本东京,古武道研究会曾立一碑,上书:“拳法之传流,自明人陈元赟而起。”陈元赟是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是他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陈元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艺,少年时代即在嵩山少林寺习武。经名僧指点,武术渐进,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天启元年,东游扶桑,先后在名古屋、江户等地传授正宗华夏拳术,并广收徒弟。那时,陈元赟的徒弟中有三浦、福野两君深得少林武术之真谛,自立门户后,遂称为“日本中古柔术之祖”,将中华武术发展成日本的柔术。

1951年,日、英、法诸国发起创立国际柔道联盟,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于1956年在东京举行,1973年柔道项目正式列入我国竞赛项目。

柔道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3枚金牌。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 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3届的日本冠军神永昭夫,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赛制介绍

男、女柔道分别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在奥运会上,男选手得分并赢得比赛的时间是5分钟,女子为4分钟。如果双方都没有得分,则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数票的原则确定胜者。每个重量级别的项目都设有1块金牌,1块银牌和2块铜牌。

在悉尼奥运会上,有400名选手参加柔道比赛,他们将不再身着白色传统服装,而是一名选手着白色服装,另一名选手着蓝色服装。

每个级别的选手将首先分到两个组进行单淘汰赛,然后小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胜者争夺冠军。

运动员也许是为了强调柔道运动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悉尼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两名柔道选手身材的确相差悬殊。

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共设14个小项,男女各7项,分别是男子60公斤级、66公斤级、73公斤级、81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100公斤以上级,女子48公斤级、52公斤级、57公斤级、63公斤级、70公斤级、78公斤级、78公斤以上级。

比赛场地和服装:柔道比赛场地用榻榻米或类似榻榻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分比赛区和安全区。运动员一方穿蓝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长度须能盖住大腿,上衣左襟压右襟应足够宽大。腰部系一条宽4到5厘米的腰带,其颜色代表运动员的段位。

竞赛规则:比赛时,根据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按其质量和效果评为4种分数。

1.一本。四种情况获得“一本”: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方并使用投技以相当的力量和速度把对方摔成大部分背部着地状态;在“压技”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时;比赛的一方用手或脚拍击垫子或对方身体两次或两次以上,或喊“输了”时;当比赛的一方使用绞技或关节技,充分显示出技术效果时。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四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本”得分。当一方获得“一本”后,即获得该场比赛的胜利。

2.技有。有两种情况获得“技有”: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3个条件中有1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达到2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3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技有”得分。比赛一方在一场比赛中获得第2次“技有”时,即获得胜利。

3.有效。有两种情况获得“有效”: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3个条件中有2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5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2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有效”得分。

4.效果。有两种情况获得“效果”: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对方摔成一个肩或大腿或臀部着地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效果”得分。

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一本”后,该场比赛即可结束,获得“一本”的运动员获得本场比赛胜利。一场比赛中没有出现“一本”胜利时,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则按“技有”、“有效”、“效果”的多少评定胜负。但是一个“技有”胜过所有的“有效”和“效果”。一个“有效”胜过所有的“效果”。如果双方得分相等,则进行加时赛,加时赛中先得分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加时赛结束后,如果双方得分还没有改变,则由场上3名裁判经过商议后举旗决定胜负。

犯规:

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超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koka)、“注意”(yoko)、“警告”(半分)、“取消该场比赛资格”(一本犯规)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2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最为严重的犯规是一本犯规,但在判罚前,裁判需与边裁商定。

不可击打对方,不可用头、肘、膝顶撞对方,不可抓对方头发及下部。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手的脸部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赛中防守过度,被对手推挤出比赛区域或故意躲避对手,给对手造成危险都属于犯规。

超出比赛区域指的是柔道选手身体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赛区域。如果参赛一方将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于失去重心而跌出场外,则按照被摔选手的落地时间来判断其是否犯规:被摔选手若先着地,则不算犯规,反之,算犯规。在比赛中被对手用合乎规则的动作摔出场外则不属犯规。

赛场礼仪

柔道是东方传统的武道,它不仅追求攻防技艺的磨炼,更要求习练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柔道比赛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

(1)服饰礼仪。柔道服应为白色或米黄色,上面不能带有不必要的标志。柔道上衣的长度须过大腿的一半,袖长须过前臂的一半,但不能长过腕关节,在衣袖和臂之间应留有5~8厘米的空隙。裤子不得带有任何标志,其长度须过小腿的一半,但不得长过踝关节,在腿和裤脚口之间应留有5~8厘米的空隙。在腰部必须系一条结实的其颜色代表段位的宽4~5厘米的腰带,腰带要用方结系紧以防止上衣敞开,其长度须在绕腰两周系好后,两端各留有20~30厘米的空余段。女运动员须在柔道衣内穿一件结实的白色或米黄色的T型短袖衣,其长度须长到能把底襟压在裤子里。

(2)仪容礼仪。选手必须穿着洁净、干燥的柔道服上场比赛。选手的手指甲和脚指甲必须修短,个人卫生须达适度标准。为避免给对手造成不便,留长发的选手须把长发束扎起来。

(3)比赛礼仪。在比赛时,为了表示相互尊敬,比赛双方都是从礼开始,并以礼结束。

比赛前,选手应面对面站在比赛区内和自己标志带相同颜色的红、白标志线上,然后相互行立礼并向前一步,在主裁判宣布“开始”的口令之后,开始进行比赛。行立礼的基本过程是:首先身体成自然站立姿势,两脚脚跟并立,膝关节伸直,两眼注视对方,接着上体前躬约30°,两臂下垂,两手手指放在膝关节上方的大腿处,稍静止,最后自然抬起上身,恢复原来站立姿势。整个过程大约在4秒钟左右。

在比赛时,选手要相互尊重,不可向对手做出贬义的手势或类似举动,不能用手、脚、腿或胳膊击打对方的脸部,在被对手控制的情况下不可掰对方的手指。

比赛结束时选手也需互相致礼。另外,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3名裁判(1名主裁判和2名副裁判)须一起站在比赛场地的界限内向主席台行礼,然后就位。

观众礼仪

柔道运动和摔跤运动一样,展示的是一种搏击美,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切不可将柔道视为简单的搏斗表演。柔道运动追求的是平衡,选手靠选择时机利用对手的失衡,控制对手并将对手摔倒,而且只有使对手的肩膀落地才能取胜。所以,观众要看得懂场上运动员比赛的进程,知道在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不能鼓掌。有的观众只要见到一方倒地就拍手叫好,有的观众甚至看到运动员摔倒的场景还会叫倒好,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观赛行为。还有,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只要其动作干净漂亮,观众都要为之加油鼓掌。

拳 击

项目简介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可考证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是文明和规则把拳击运动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并最终成为奥运会常规的比赛项目。

公元前688年第23届古代奥运会上,拳击被列为比赛项目,但那时的拳击比赛没有护具,规则简陋,比赛一直要到对手失去战斗力或认输才能结束。到罗马时期,拳击演变成残杀性的比赛,公元394年罗马皇帝下令禁止一切拳击活动。现代拳击运动开始于英国。1743年,英国“拳击之父”约翰·布劳顿推出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拳击比赛规则,此后又发明了拳击手套。1865年,英国记者钱伯斯修订了“昆斯伯利规则”,现代拳击竞赛框架形成。该规则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完善,于1891年得到世界公认。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组委会出于安全考虑,取消了拳击项目,1904年第3届奥运会又恢复了拳击项目,1912年奥运会拳击项目再次被取消,直到1920年拳击项目才重回奥运会并一直持续了下来。

拳击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的打斗和可能产生的伤害使一些人认为拳击是一项残酷、不人道的运动。其实,稍微深入了解一下这项运动就会知道并非如此。国际业余拳联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业余拳击的伤害率在所有项目中仅排11位,远比滑雪、赛车、曲棍球、橄榄球、足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低,而且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护具的改进使运动员的安全更有保障,使拳击比赛更加文明。

拳击比赛

拳击业余比赛和职业比赛有着很大不同。在国际业余拳联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比赛一般是实行10到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红蓝双方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并且戴护头盔。职业拳击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比赛时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拳手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拳击比赛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划分成不同的级别,业余拳击比赛分为12个体重级别,职业拳击比赛分为8个体重级别。

在拳击业余比赛时,运动员用拳直接击打对方头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为有效击中,每击中一次得1点。裁判员根据双方在5个回合中所得的总分判定名次。当一方运动员被击倒后,裁判员要开始数秒,从1数到10,并用手势表示秒数,如裁判员数到10,该运动员还不能站起来,则判对方获胜。

运动员礼仪

拳击比赛之前,双方上场的运动员都按抽签的结果,确定各自属红角还是蓝角。

拳击运动员在登上比赛台时,都已全副武装,穿戴好拳击手套和各种保护装备。所以,在双方互相致敬时,应各自从所代表的红角和蓝角向拳台中央走去。当两个人接近时,双方都可以双手举起两拳,用轻轻敲击对方两拳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敬意和礼貌,然后进行比赛。

拳击比赛结束后,除非一方被击倒,双方都应在台下评分员报出最后得分前,相互拥抱以表示友谊和敬意。待裁判员最后确定比赛胜负者时,双方也应相互致意。负者可向胜者祝贺胜利并拥抱,决不可表现出垂头丧气的神情,独自回到台下。而胜者除了向裁判和观众致敬外,也应向负者友善地表示慰藉和鼓励,切不可表现出洋洋自得、目空一切的姿态。双方不打招呼,就各自分手的做法,是很不礼貌的。

赛场礼仪

拳击作为现代体育的一个项目,有别于作为军事训练科目的“拳击”和作为防身手段的“散打”,目的是通过竞技磨砺意志,强健体魄,健美身心,增进友谊。因而,在拳击场上,拳手要有正确的行为规范,要以真正的体育精神来参加比赛。

在拳击业余比赛中,参赛拳手必须戴合乎规格的拳击手套、头盔、护齿和护裆上场比赛。拳手下巴禁止蓄有胡须,上唇胡须最长不能超过上唇缘。

参赛拳手要在第一回合开始之前和比赛结果宣布后相互握手,以示友好。在比赛时,拳手不能击打对方腰线以下部位,不能用手臂和肘部挤压对方的脸部,不能把对方的头往围绳外压,不能张开手掌击打或用掌背击打,不能击打对方的头颈后部以及躯体的背部。当裁判员命令“分开”时,拳手要后退一步,不能再击打对方。

观看拳击比赛更要讲究体育精神,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要有遵守规定、尊重别人的意识,具备平和、健康的心态,对拳手的支持要有节制,不能干扰选手情绪和扰乱赛场秩序。

拳击比赛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拳台周围设有观众席,观众可以零距离地观看激烈的对抗。拳击比赛本身所具有的紧张和刺激,使观看拳击比赛的观众容易热血沸腾。观赛时,观众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加油而不鼓噪、激动而不疯狂,不要由于自己对某个运动员的喜爱变得感情用事,随口说出一些野蛮的加油词汇。要知道不文明的言论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会对其他观众起到煽动作用,对整个比赛造成不良影响。

在观赛的时候,观众千万不能喝倒彩。由于拳击比赛的特殊性,喝倒彩很容易造成场上队员对立的情绪,往往会使正常的比赛变得不正常起来。在拳手击中对手的时候,观众应该给予掌声和欢呼声,但是决不能怂恿拳手击打已经倒地的对手,更不能起哄或者向失利的一方发出嘘声或吹口哨。更要注意的是,当拳手倒地接受数秒时,往往是对拳手体力与毅力的极大考验,作为一名有素养的观众,当拳手以顽强拼搏精神站起来时,应该为之鼓掌助威,而不应该起哄、喝倒彩。

拳击比赛双方的对抗形势瞬息万变,要求拳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手的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为了不干扰拳手的比赛,现场观众在拍照时是不能用闪光灯的,坐在前排的观众也不能向运动员挥舞或抛掷物品。

举 重

项目简介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举重杠铃的两端最初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人阿蒂拉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来调整杠铃重量。1910年伯格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1891年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20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举办女子举重比赛,1987年举行首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早期举重比赛方式为单手举哑铃、双手举杠铃。1920年起比赛方式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双手抓举、双手推举、双手挺举。1972年后取消推举比赛项目。参赛选手体重分级也不断变化,1947年起将5级改为6级,1951年改为7级,1972年增至9级,1976年发展到10个级别。1998年1月1日起,男子调整为8个级别,女子调整为7个级别。

男、女举重分别于1896年和19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举 重

比赛规则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比赛按抓举、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赛场礼仪

举重是体育比赛项目中动作相对简单却充满魅力的运动。选手们从走上赛台开始就集中全部精力,然后用强大的爆发力和惊人的力量完成整个动作。全程不过1分钟,但这1分钟对于选手来说,就意味着全部,在杠铃离地后短短几秒钟内,选手要把几十种技术动作都做到位,有一个地方出现差错便会前功尽弃,可见,举重的难度可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比肩。

作为看台上的观众,在选手上场时可以大声呐喊,为运动员加油,但从选手碰触杠铃开始,观众就要进入绝对安静的状态中,不能发出任何容易让选手分神的声音。一旦运动员受到干扰,后果会非常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举重场馆内的观众人数会有所限制的主要原因。当运动员举起杠铃并放下后,观众才能鼓掌祝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