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114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原理;练习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的使用。用此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只生成一种配合物。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磺基水杨酸(配体)摩尔分数为横坐标,作A-cL/图,求出该配合物的组成n及表观稳定常数。

实验114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原理;练习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的使用。

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如果重金属离子M和配体L形成配合物,则其反应如下:

反应达平衡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和配合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关系为

式中:n为配位数。形成配合物时,溶液的颜色往往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非常方便。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cl),溶液中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与液层的厚度(l)和有色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当液层厚度不变时,吸光度便只与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用此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只生成一种配合物。同时M和L在溶液中最好本身无色,这样可直接选择被测配离子MLn在溶液中具有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下进行测定;如果M、L有色,必须选定在它们无吸收的波长下进行测定。

如Fe3+与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L)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的pH值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pH<2.5时形成红褐色配合物。

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以在等物质的量系列的条件下进行,即由M溶液和L溶液配成一系列溶液,其中M和L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但两者的摩尔分数连续变化。在λmax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并作出吸光度-组成图(见图6-39),当M浓度较低,L浓度较高,或M浓度较高,L浓度较低时,吸光度A与配合物浓度几乎成直线关系,当M和L浓度之比接近配合物组成时,吸光度A与配合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近于平坦的状态。由最高点对应的cL和cM的比例可以确定配位数n。

图6-39 吸光度-组成图

图6-39中E点为曲线两侧直线部分的延长线交点,它相当于假定配合物在溶液中完全不电离时的吸光度的极大值(A1),B点为实验测得的吸光度的极大值(A2)。显然配合物的电离度越大,A1与A2的差值就越大,所以对于配位平衡:

其电离度α为

其表观稳定常数K为

式中:c为与E点相对应的溶液中M离子的总浓度,由上式可求K。

实验用品

仪器 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容量瓶等。

试剂 H2SO4(pH=2.1);磺基水杨酸(分析纯);NH4Fe(SO42(分析纯)等。

实验步骤

(1)以pH=2.1的H2SO4溶液作溶剂,分别配制0.0050mol·L-1的NH4Fe(SO42 和0.0050mol·L-1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各100mL。

(2)用两支10mL吸量管按表6-20列出的体积,分别吸取0.0050mol·L-1 NH4Fe(SO42和0.0050mol·L-1的磺基水杨酸溶液,一一注入11支50mL容量瓶中,然后加入pH=2.1的H2SO4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备用。

表6-20 不同溶液的试剂用量及对应的吸光度值

(3)选6号溶液,测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作A-λ曲线,在曲线上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4)在λmax下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样品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作A-λ曲线,确定λmax

(2)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磺基水杨酸(配体)摩尔分数为横坐标,作A-cL/(cM +cL)图,求出该配合物的组成n及表观稳定常数。

思考题

(1)如果溶液中同时有几种不同组成的有色配合物存在,能否用本实验方法测定它们的稳定常数?为什么?

(2)为什么要控制溶液的pH值?本实验测定的每份溶液的pH值是否需要一致?如不一致,对结果有何影响?

(3)如果在λmax下,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系的吸光度不为零,如何作数据校正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