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等式的含义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式。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都是会计核算中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会计对象的另外三个会计要素,也被称为利润表要素。因此,等式 (2-2)也被称作狭义的会计等式 ,而等式 (2-4)则被称作广义的会计等式 。

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式。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都是会计核算中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任何一个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一定数量的资金,一方面表现为资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这部分资产的要求权。因此,资产恒等于权益,即:

资产=权益(2-1)

这里所说的权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益,也称之为企业的负债;另一部分是所有者权益,即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享有权。由此,会计等式又表现为:

该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等式 (2-1)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企业资产来源于债权人和所有者的投入,且数量上是相等的关系。该等式也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即静态的财务状况。同时,它也是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会计对象的另外三个会计要素,也被称为利润表要素。三者之间遵循配比原则,即: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并且利润最终也表现为企业净资产中的一部分。

等式 (2-2)和等式 (2-3)虽然分别概括了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

经营成果,但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会计对象。由于企业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投入、产出,不断地产生收入和发生费用,所以收入和费用的实质就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和减少。等式 (2-2)仅反映了企业期初或期末静态的财务状况,不能反映会计期间 (期末结算之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将等式 (2-2)和等式 (2-3)结合起来考虑,不难发现下面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期末利润 (或亏损)=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而期末利润 (或亏损)又符合配比原则,即收入-费用=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经进一步演变得到:

该等式可以普遍适用于会计期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如果在期初,收入和费用还未发生 (利润为零),则等式 (2-4)实际上就可以简化为等式 (2-2);如果在期末,收入和费用配比形成的利润 (或亏损)通过结算转入所有者权益,则等式 (2-2)实际上就为等式 (2-4)在特定时点 (期初或期末)的简化形式。不仅如此,等式 (2-4)还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联系了起来,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上的表达式,并完整地表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及其形成过程。因此,等式 (2-2)也被称作狭义的会计等式 (静态等式),而等式 (2-4)则被称作广义的会计等式 (动态等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