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对象和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和会计等式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了解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理清货币资金循环的过程,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理解会计恒等式。会计对象就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论述明确指出,“生产过程”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对象的一般形式。

学习目的:

本章重点研究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货币资金运转过程。其中讲述了货币资金循环的环节应属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再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分析了会计恒等式。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了解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理清货币资金循环的过程,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理解会计恒等式。

关键概念:

会计对象 资金循环 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马克思曾经把会计的对象高度概括为“生产过程”,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是由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分工协作、共同进行。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形式

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论述明确指出,“生产过程”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马克思将再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马克思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价值规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产过程是人力物力的消耗,价值形成于这个过程,此阶段的价值包括生产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再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多种经济活动。会计并非监督和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因为那样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活动。货币资金是社会再生产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企业单位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并非闲置不动,而是随着物资流的变化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对象的一般形式。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形式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按照不同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它们的经营活动过程、经济活动内容和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资金运动过程也不完全一样,所以不同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

( 一)工业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主要经营活动是以从事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为主。在日常生产和提供劳务的经营过程中,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支付职工薪酬等以满足日常生产活动的运转。生产的前提是具备厂房、原材料和劳动力,必须筹集资金;此外还需要按等价交换原则取得劳动对象,必须进行购销活动;产品生产完成后还需要销售才能实现价值并完成资金的循环过程。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过程涵盖了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资金循环的具体形式就是资金筹集、投入、运用和退出(见图2-1)。

图2-1 资金运动图

1.资金的运动过程

(1)资金的筹集。

筹集资金然后投入业务是资金运动的第一步。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必须要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根据《公司法》规定,现代企业融资的手段渠道多样,主要为以下两种:第一,法定资本金,即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金,可以通过吸收国家、法人、个人以及外商的资金取得。同时,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取得。第二,企业还可以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向社会借入资金,以及在购销过程中延迟支付各种应付未付的款项等方式,作为短期资金的筹集来源。

(2)资金投入。

完成资金的筹集后,就要将吸收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资金投入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真正起点。投入的资金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但是都要以货币形式计量。通过权益性工具例如股票筹集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后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部分,通过债务性工具例如债券投入生产经营后形成企业的债务部分。投入的资金一部分形成企业长期资产,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短期资产。投入的资金表现为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而完成对会计对象的核算监督。

(3)资金周转

资金的筹集、投入和退出都是资金在企业外部的循环,资金的运用则是在工业企业内部循环。投入资金进入企业之后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供产销的环节在不断变化为不同的资金形态。企业生产销售过程可以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相应地,企业的货币资金也将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在供应环节中,企业要购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支付采购费用等,将流动的资金物化为储备资金。此时的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就是企业购入材料时发生的货款、税金、欠款以及材料采购的成本。

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新产品。在此过程中,对劳动者人力的耗费和生产资料的耗费又使得储备资金和其他固定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生产过程的继续,产品加工成为产成品,生产资金又转化为成品资金。

销售过程中,出售产品完成货币资金的回收,重新回到货币状态。这种货币资金从开始到收回的过程称为资金循环,不断重复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从会计对象的角度看,生产环节劳动者借助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产品,需要对此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工人工资进行核算和监督;销售环节,需要对发生的销售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以及货币的收回和购货单位的结算进行核算监督。以上供、产、销环节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

(4)资金退出。

资金的退出是指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某些资金将不再参加周转,退出资金的循环,例如企业获利后上交的各种税金、偿还的债务、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以及企业的捐赠等。这个阶段的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获得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形成的利润,对其在所有者和债权人间进行分配,企业需要对上述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

2.工业企业会计资金运动的特点

(1)不断循环周转。企业的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开始不断转变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了货币资金的形态。这个过程不断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2)各种形态资金并存。并非是所有的货币资金全部转化为储备资金,企业才开始着手准备生产,而是各种资金形态同时存在。

(3)有货币增值和补偿。如果一个资金周转结束,但是企业的资金量不增加甚至减少,企业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资金循环就很难继续下去。

(二)商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商业企业主要是组织商品流通的经营实体。商业企业要顺利地进行经济活动,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商业企业从不同的来源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供销活动,通过购入、储存、销售等环节把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其他消费领域。因此,商业企业的货币资金循环也有资金筹集、资金投入、资金产出和资金退出四个阶段。

但是不同于工业企业的是,由于经营的内容不同,商业企业资金使用阶段仅仅划分为商品的购入和商品的售出两个过程。资金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等形态,不会像工业企业那样有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等形态。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买和卖,因此其资金循环与周转主要表现为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这两个阶段。在购进阶段,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在销售阶段,资金再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最终完成循环。在销售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除了用以抵补已售产品的进价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外,也要按规定上交相应的税金和利润。

商业企业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就是购进和销售环节中资金的运用,如图2-2所示。

图2-2 商业企业资金运动图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而其货币资金运动情况相对简单。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国家的行政拨款,在获得国家财产物资的货币(即预算资金)后,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开支标准和各项财经制度,办理各项经费支出,形成单位预算资金运用,尚未运用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以及购建的固定资产形成资金结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申领、使用和结存情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产生收入,所以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同,其货币资金不形成周转循环,特点是直线式的。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就是资金的领用、使用和结存情况,如图2 -3所示。

图2-3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图

(四)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无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还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可以用会计属性对上述会计对象作完整的描述,即上述资金循环周转都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为综合反映六大要素与资金运动三个过程的关系,分三个过程阐述六大要素,即资金投入过程中介绍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使用过程中介绍资产、费用、收入;资金退出过程中介绍利润等账户。

1.资产

资产就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货币资金、储备资金、固定资产、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等,就是企业资金的各种具体存在形态或运用形态。

2.负债

负债就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如企业从债权人处借入资金、企业尚未缴纳的资金和未付的应付债务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就是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所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是指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企业所留存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的利润。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对资产的要求权。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如制造企业销售产品本身的成本等。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抵减费用后的净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毫无遗漏地涵盖了企业资金周转循环的过程中所监督核算的经济业务,它们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这在后面一章会详细介绍。

(五)会计对象具体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构成的,它们是资金运动的具体体现。资金运动同其他一切运动一样,总是有具体的两种形态,即相对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所谓相对静止状态,就是在某个瞬时的时间点上资金运动停留的状态。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会计等式的要素,是企业某个时间点的财务状况用货币资金表示的形态,这个点上的货币资金是静止不动的。这种状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反映了企业的特定物质存在,即价值自然属性的体现;第二层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资金为谁所有。资金按来源分为权益性和债务性两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描述资金的所有权关系的,即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归债权人所有,其余部分归投资人所有。也就是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价值的来源渠道。

资金运动的动态过程表现为资金的周转循环,就如前面介绍的,资金循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运作、资金退出几个环节,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的资金耗费与收回的差额就是企业的经营运作结果。如果收回大于耗费,企业盈利;收回小于耗费,企业就会亏损。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结果的体现,它们是动态会计等式的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显著变化的情况。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明资金运动增减变动的结果,而资金运动的动态则表明资金运动增减变动的原因。会计既从资金运动的静态——资金运动的横截面反映,又从资金运动的动态——资金运动的纵剖面反映,就可以反映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也就可以把资金的“来去”都反映出来。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只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就可以正确地反映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及其影响,也能够展现两个报表等式在数量上的联系。那些取得收入、发生费用的交易或者事项,在收入或者费用增加的同时,也会导致资产或者负债产生相应的变动。因此,收入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费用的发生相应地会消耗企业的资产(或增加负债);收入和费用抵减的结果都应该归企业所有者承担,无论收入大于费用还是费用大于收入都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使等式两边相等。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学习到,会计对象就是货币资金的运动,货币资金的运动通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反映。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货币资金就会发生运动,会计要素之间就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而会计等式正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设计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一、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静态会计等式是由静态的会计要素组合来反映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静态会计等式实质上反映了企业资金链的两端,有使用资金就一定有筹集资金,两方面一定存在对等关系。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过来,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一定对应着一定数量的资产。企业从不同的渠道获得资金,将资金用在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经济资源上,这些经济资源在会计上表现为资产;另一方面,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债权人和所有者则拥有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即权益。这里的权益要从广义上考虑,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债权人权益两方面。

会计等式的左端表明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才能开展经营活动。这些资产以货币资金形态、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和成品资金形态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

二、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的会计要素组合来反映企业某一段时间上的经营成果。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中,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增加资产或者减少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相应地减少资产或者增加负债。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通过动态会计恒等式反映。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两部分,当企业不存在利得和损失时,企业利润就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因此,收入中也包含了利润这一要素。

通过动态的会计等式我们可以看到,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的结果,是两者之间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就会形成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就会形成亏损。企业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则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也会越多。

三、综合会计等式

将企业的动态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综合考虑就可以获得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上式中,收入减去费用就是利润,因此又可以得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或者将费用移到等式左边可以得到: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综合会计等式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资金存在的状况,在会计等式的左边反映企业现实存在的资产,会计等式的右边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和费用,收入抵减费用以后获得的利润成为资产又一个新的来源。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对利润具有要求权,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要加到所有者权益中去。

从会计等式的左边看,资产在资金运动的过程中也有增加,企业获得的收入例如货币资金或者其他债权等会增加企业的资产,在抵扣支付的费用时减少企业的资产,在收入大于费用的情况下,资产的净增量就是收入和费用之差,即等于等式右边的利润。因此,虽然在综合会计等式中包含了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要素已经被包含在收入中),但是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仍然存在。

四、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一)经济业务的定义

经济业务又称交易事项,应该办理会计手续并且能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称为经济业务,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对于那些需要办理会计手续的,并且能通过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才称之为经济业务。例如企业购买资产,需要记录资产的金额,办理资产过户手续明确所有者,那么购买资产就可以称之为经济业务,因此可以用会计方法反映并且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又例如企业在购买资产中签订销售合同、制订销售计划等,这些经济活动无法用会计方法核算金额也没有必要办理会计手续,那么这些经济活动就不能称之为经济业务,也不属于会计日常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它们只是经济活动。

(二)经济业务的类型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会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从经济业务的类型来说明为何各种经济业务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恒等。

经济业务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九种,如图2-4所示。

图2-4 会计恒等式的九种平衡类型

1.经济业务发生后,资产项目内部相互增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例2-1】企业购买原材料10000元,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验收后入库。

解释:原材料和银行存款都是企业的资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等于增加了企业的资产,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相当于又减少了资产,且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是相等的,都是10000元,因此会计等式两边金额相等。

2.经济业务发生后,负债项目内部相互增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例2-2】企业向银行借10000元用于支付因购买原材料所欠的货款。

解释: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意味着企业的债务增加了10000元;企业用借来的钱归还了以前欠材料供应商的货款,意味着企业的债务减少了10000元,即企业一个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减少10000元,另一个负债项目(短期借款)增加10000元。则企业的负债项目内部一增一减,总金额不变,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

3.经济业务发生后,所有者权益项目内部相互增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例2-3】企业用积累的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10000元。

解释:企业的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或股本)都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都属于所有者权益。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意味着所有者权益一个项目(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所有者权益的另一个项目(资本公积)减少10000元。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一增一减的变动不影响会计恒等式的平衡。

4.经济业务发生后,负债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且增减金额相等

【例2-4】会计期末企业决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10000元。

解释: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意味着留在企业的利润减少10000元,利润被分配出去10000元(利润分配),同时这笔股利并未以现金形式付出,而是以负债(应付利润)的形式挂在企业账户上,因此负债增加10000元。该业务使得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且金额相等,因此会计等式左右两边金额不变。

5.经济业务发生后,资产项目增加,负债项目也增加,且增加的金额相等

【例2-5】企业赊购原材料一批,计10000元

解释:赊购意味着购入原材料的同时没付货款给材料供应商,购入原材料使得资产中的“原材料”增加10000元,同时使得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增加10000元,会计等式两边资产和负债等额减少,等式两边依然相等。

6.经济业务发生后,资产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且增加的金额相等

【例2-6】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双方协议价值为10000元

解释:企业收到的固定资产形成企业的资产,即资产(固定资产)增加10000元,同时该资产是投资者投入的,即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依然相等。

7.经济业务发生后,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负债项目减少,且增减金额相等

【例2-7】企业得到允许将未能偿还的长期借款10000元转变为债权人对本企业的投资。

解释:企业的借款属于负债的一部分,但是转变为长期股权投资后又变成了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因此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负债项目减少,等式仍然平衡。即负债(长期借款)减少了10000元,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了10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减一增,会计恒等式仍然平衡。

8.经济业务发生后,资产项目减少,负债项目也减少,且减少的金额相等

【例2-8】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了以前欠某公司应付但是未付的货款10000元。

解释: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因为用来偿还前欠货款了,但是相关的负债(应付账款)也减少了10000元,因为已归还了这笔欠款,因此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相同金额的数字,会计等式仍然平衡。

9.经济业务发生后,资产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且减少的金额相等

【例2-9】以固定资产投资到本企业的投资者又提出收回这项投资,固定资产双方原协议价为10000元。

解释:投资者收回固定资产,企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而该固定资产是投资者以前作为投资的资本投入的,因此固定资产减少的同时意味着投资者撤回了投资的资本;对企业来讲是指实收资本减少,即所有者权益减少,该业务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10000元,等式两边金额依然相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也无论这些经济业务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关系,会计等式双方的数额始终相等。因为每笔资金有“来龙”就有“去脉”,通过对会计对象——货币资金周转循环的核算和监督,就可以反映和记录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进而可将上述9类经济业务归纳为以下三类情况:

第一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方,既不会影响到双方恒等关系,也不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变动,即图2-4中的④和⑦。

第二类,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某一方,既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恒等关系,也不会使双方的总额发生变动,即图2-4中的①、②和③。

第三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涉及资产、权益双方,虽然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恒等关系,但是会使得双方的金额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动。即图2-4中的⑤、⑧、⑥和⑨。

一、简答题

1.简述制造业资金运动图。

2.简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图。

3.会计恒等式的静态公式和动态公式分别是什么?

4.商业企业资金运动图揭示的商业企业资金运动流程是怎样的?

5.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单项选择题

1.从筹集资金的对象的角度看,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属于投资者,一部分属于( )。

A.债权人

B.债务人

C.企业领导人

D.全体职工

2.企业收入发生会引起( )。

A.资产减少

B.负债增加

C.所有者权益增加

D.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必定等于负债和( )相加的结果。

A.成本

B.费用

C.利润

D.所有者权益

4.某企业成立时,权益总额为100万元,用银行存款来偿还欠银行款10万元,则现在企业的资产总额是( )。

A.100万元

B.90万元

C.110万元

D.80万

5.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是( )。

A.会计科目

B.会计原则

C.会计要素

D.会计核算方法

6.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拥有对资产的( )。

A.请求权

B.所有权

C.分配权

D.清偿优先权

7.下列业务中可引起负债增加的是( )。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8.关于收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需要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予以确认

C.符合收入定义和确认条件的要列入利润表

D.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和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某企业用现金购买原材料10000元,关于此笔业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资产增加10000元,所有者权益增加10000元

B.资产内部一增一减,增减金额均为10000元

C.负债增加10000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0000元

D.资产增加10000元,负债增加10000元

10.下列项目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 )。

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

C.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等式中,属于正确的会计等式有( )。

A.资产=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E.资产+负债-费用=所有者权益+收入

2.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

A.收到某单位以前欠本企业的货款20000元存入银行

B.用银行存款偿还借银行的款项

C.收到某单位以机器进行的投资

D.以银行存款偿还本企业以前欠的货款100000元

E.购买材料8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3.属于只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

A.购买原材料1000元,货款未付

B.接受国家货币投资2000000元

C.从银行提取1000元现金备用

D.收到外商捐赠的机器设备一批

E.购买机器设备,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1000000元

4.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本质的不同,即( )。

A.两者性质不同

B.两者享受的权利不同

C.两者风险程度不同

D.两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顺序不同

E.两者偿还期不同

5.下列经济业务中,只会引起会计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A.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B.将欠某企业的货款转作其对本企业的投入资本

C.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向银行借款后转存银行

E.投资者以货币追加对本企业的投资

6.企业的收入具体表现为( )。

A.现金的流入

B.银行存款的流入

C.企业其他资产的增加

D.企业负债的增加

E.企业负债的减少

7.下列企业资产中属于长期资产的有( )。

A.长期待摊费用

B.固定资产

C.流动资产

D.长期股权投资

E.无形资产

8.以下属于债权人权利的是( )。

A.参与企业生产经营

B.管理企业

C.参与投资决策

D.定期取得利息

E.对企业的负债限额作出一定的限制

9.以下经济业务属于所有者权益部分的是( )。

A.盈余公积100000元

B.资本公积40000元

C.对外投资60000元

D.应收外单位材料货款20000元

E.原材料库存5000元

10.企业的费用具体表现在( )。

A.现金的流出

B.企业其他资产的减少

C.企业负债的增加

D.银行存款的流出

E.企业负债的减少

四、判断题

1.资金运动的静态是表明资金运动增减变动的结果,而资金运动的动态则是表明资金运动增减变动原因。( )

2.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产生收入,因此没有货币资金运动。( )

3.会计对象就是货币资金的运动,货币资金的运动通过会计要素反映。( )

4.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多种多样,因此要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

5.经济业务发生后,可能会出现资产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但是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仍然平衡。( )

6.企业取得收入,就一定能够取得利润。( )

7.企业以赊购方式购买固定资产,会引起资产一方一增一减。( )

8.企业收到其他单位还来欠款10000元,此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的会计要素一增一减变化。( ) ?

9.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用来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三个静态要素,如果考虑收入、费用等动态要素,则资产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可能不能够维持。( )

10.所有者能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而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