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们的压力

我们的压力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方面,经济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一个特点作为切入点来谈一下对高校的影响,就是中国经济地位比较好。我想第二个变革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发生变化,这个对于大学办学而言,首要的挑战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带来一些社会职业的变化。像我们国家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这方面还在平稳向前推进。
我们的压力_我在青科大听讲座

一、我们的压力

我想从3个方面来讲:第一,作为我们高等学校的干部教师来讲,在研究办学的时候,首先要跳出高等教育这个圈子,到高等教育外部看看我们是在什么样环境背景下办学,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挑战。在这个基础上,我想回到高等学校内部,从整个形势来看,看高校这几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三个,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问题,我想就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什么矛盾、热点难点问题在什么地方以及今后的任务是什么几个方面谈一谈。

第一个方面,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

我们是在什么样外部环境背景下办学的。这个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大家进行了很系统的学习,也邀请了很多专家作报告,所以我就不展开了,有些问题就一带而过,有些适当说明一下。首先必须考虑国家发展的背景,因为我们在办学过程当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形势,要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比如前面讲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强调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这一系列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教育都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担负起提供人力、智力支持的历史重任。所以我讲第一点的意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办好大学的使命感责任感。

第二个方面,经济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一个特点作为切入点来谈一下对高校的影响,就是中国经济地位比较好。随着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人均GDP来算,根据通行的标准,已经从过去人均GDP低于1 000美元处于低收入国家,到现在已经处于人均GDP1 000~5 000美元的范围之内,进入了所谓下中等收入国家。这种经济地位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是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过去的温饱型到现在大家追求一种舒适型的消费,今后要进入到发展型或者享受型的消费结构,而在后面的消费结构当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需求空前高涨,后面会举一些数字来说明。老百姓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的需求,包括数量上也包括结构上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想第二个变革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发生变化,这个对于大学办学而言,首要的挑战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带来一些社会职业的变化。一些新的职业在不断产生,一些传统职业的内涵在不断更新。社会职业的变化又直接造成了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首先是到就业市场上去,通过竞争、通过双向选择来找到工作,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在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当中,怎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个条件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在今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形势更加严峻。

第三个变化就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城镇化加快发展。随着一大批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他们的消费观念,他们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直接带来了教育市场的拓展,所以从经济地位的变化作为切入点,看看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和大学带来的影响。我用几个关键词表述一下:一个是大众化,更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第二个是多样化,要求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标准。第三就是高质量,不管是哪个层次、哪个类型,都要求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第三个方面,社会发展的背景

社会发展的背景,这个就不展开了,我们都有亲身的感受。像我们国家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这方面还在平稳向前推进。医药卫生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化,最近医药卫生改革成为社会关注和媒体宣传的重点和热点。第三个方面就是文化体育方面也有了非常迅速的平稳发展,另外国家民主法制化的建设在不断得到加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为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公平的这样一项功能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助学制度,保证我们的孩子们不因为家庭贫寒而失学。最近,国务院启动了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拿出几百个亿维护中小学的校舍,这都体现了国家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努力。我想这个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民生当中的首要问题,社会高度关注,政府高度重视,老百姓也非常关心,因为这涉及他们切身的利益和发展问题。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协是2 000多位委员,提出的提案是将近6 000份,根据提案委员会的统计,这6 000份提案当中,数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教育问题,而且涉及各个界别,不光教育界提,党派界、科技界、文化界、经济界全都提,因为教育问题大家都有话可说。排在第二位的是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提案当中,很多还涉及教育。排在第三类的提案数才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保增长,促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所以这些数据确实说明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

第四个方面,科技发展的背景

科技发展的背景,描述科技进步的词汇很多,对大学办学而言,我自己觉得有3个特点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一个特点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高度分离,另一方面又高度融合。而从总的趋势来看,学科的综合化应该是一个主要趋势。第二个特点是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在不断缩短,这个我们都有体会。第三个特点是这个世纪在一些前沿学科和技术领域孕育着重大突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里面说得非常清楚,包括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都孕育着重大突破。而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旦在这些领域产生重大突破的话,必然会影响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就是最好的例子。对这个发展趋势我们怎么去应对?我们现在回想高校的一些改革,都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一些高校之间加强紧密合作,有条件的高校在前几年包括这两年陆续还有,进行合并,虽然有政府角色的行政主导在里面,但很快我们能够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适应学科发展、综合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单科的学校进行适当整合,增强综合性,提高发展的后劲,这和科技发展密切相连。我们学校内部在不断进行学科结构、院系设置方面的调整,强调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这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很重要的一点也是适应这个趋势,因为现在像信息量增长、周期缩短的问题,已经决定了我们在大学里面培养学生绝对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应该怎么优化,怎么样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这对我们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第五个方面,国际发展的背景

这个我就不展开了。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怎么去适应这个趋势。综合国力的竞争空前加剧,在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指标体系当中,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发展水平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指标。所以我讲这个意思,我们在办学当中,如何能够增强国际视野,能够增强竞争意识,同时做足教育的贡献。

第六个方面,矛盾凸显的背景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比如说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瓶颈约束,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利益的重新分配,造成了一些局部的社会矛盾加剧,也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像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另外,安全问题,包括经济安全、技术安全、金融安全,还有生产安全,这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矛盾,我们了解这些主要矛盾,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在办学过程当中,如何增强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同时能够发挥我们大学的优势,通过我们的努力,对这些矛盾的缓解或者解决做出我们大学的贡献。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到高等教育外部来看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办学的。

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就应该回到高等教育的内部,看看这几年国家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成果和改革成果。其实用三句话就可以概括:

第一句话,进入新世纪,国内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这个在规模上是历史性的跨越

第二句话,这种规模的扩大还有效益提高,一方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老百姓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

第三句话,现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过去数量的扩张转向了质量的提高。

为什么这么讲?下面就通过一些数据和例子做一下说明。

第一个方面的成绩是规模急剧扩大。

普通高校招生,1998年只有不到100万,到2010年增加了653万人,今年应该是700万左右。在读的学生数,1998年是780万人,到去年已经超过了2 900万人。高等学校的数字,1998年全国是1 022所高校,到去年已经增长到了2 263所高校,翻了一番。高职、高专院校增长比较多,本科院校从2007年~2008年有一个飞跃,从1 900所一下到了2 200所,是因为去年教育部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把322所独立学院也作为相对独立的普通高校统计到本科院校当中。毛入学率,这是美国的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来的用于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目标,公式很简单,分子是高等教育在读学生的人数(像中国去年就是2 900万),分母是18-22岁年龄组的人口总数。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毛入学率低于15%,处于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就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像美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就进入了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中国1998年毛入学率是9.8%,精英教育,所以那时候大家觉得上学很难。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到了2002年,毛入学率又达到了15%,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之后的几年一路攀升,去年达到了23.3%。现在国务院正在制定国家的教育中长期发展改革的规划纲要,按照现在的草稿讨论稿,里面提出来到2020年,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由2010年的23.3%提高到40%,意味着什么呢?到那个时候,在读人数要达到3 650万人,现在是2 900万,但是考虑到2020年我们18~22岁人口总数的下降,所以发展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当然北京、上海这些发达的直辖市已经超过50%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统计指标,就是高考的录取率,当年录取人数比上当年报考人数,全国现在已经达到了55%以上,今年应该达到60%左右,因为今年全国1 020万人报考,要录取600多万人。北京、上海这些地方超过了75%,所以上大学已经变得容易。

刚才讲了第一个成绩,规模急剧扩大。同时还包括教师,已经从1998年的普通高校40多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23万人。

第二个方面的成绩是效益显著提高。

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效益的提高。两个指标:第一个是校均规模,1998年普通高校校均规模是3 000多人,到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8600多人,教育部直属75所大学,校均规模已经超过1万人。另外一个指标就是生师比,就是当年学生人数比上专任教师的比数,1998年是11.6∶1,到去年是17.2∶1。这儿说明一下,生师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我想和学校的定位以及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是有关系的。生师比率低,必然效益比较低。但是生师比也不是越高越好,像一些定位为研究性大学的高校,应该维持一个比较低的生师比,像美国和其他欧洲一些国家的一流大学都是这样,比较低的生师比,使教师有充足的精力做研究,同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小班上课,保证培养的质量,这是学校的定位。第二和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有关,像医学学科,还有数学、艺术、体育学科,它的培养要求不一样,培养规律不一样,所以也要维持一个比较低的生师比。

第三个方面的成绩是投入平稳增加。

总共有几块:一块是国家总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超过了3%,当然我们还是到处呼吁,政府还应该加大投入,尽快达到4%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次《纲要》的草稿里面又把4%再次强调了。中央专项投入也有增加,现在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在实施过程当中,这一期的经费总额都比上一期经费有明显提高,像211三期和985三期都在启动过程当中。地方增加了投入,经济情况好的、财政情况好的加大经费投入,有些中西部地区尽管财政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它在学校拓展、土地出让方面,在其他一些有关政策方面给了很多优惠,我想土地出让方面的优惠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同样是钱,同样是投入。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个人的投入或者说家庭的投入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现在我们国家每个家庭每年用于教育的投入以年递增40%的速度在增加,这几个方面就构成了国家总体教育投入,出现了平稳增加的势头。

第四个方面的成绩是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我把它归纳为6个方面,我都有一些亲身的经历。

首先是管理体制改革。现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条块结合的高等教育管理,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下中央和地方分别办学,有的甚至是重复办学,同时也适应现在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所以,现在中央部委的学校还有100所左右,主要是75所,同时其他一些行业特殊的学校还由其他部委管一下。比如国防事业,国防科技比较特殊,现在还有7所,像北航、北理工、哈工大等等,原来还有国防科工委,由现在的工信部在管理。外交比较特殊,外交学院还由外交部管理,加起来100来所。其他2 100多所学校全部由地方政府统筹管理。

第二是布局结构调整。这些年,一些院校进行了合并或者合作,新增设了一些大学,有的是中专升格为大专,有的大专升格为本科,还有一批学校取得了博士学位授权和硕士学位授权,像青岛科技大学2003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这对调整学校的布局结构,增强学校的实力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是办学体制改革。国家现在有公立高校,分成两种:一种是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所谓部属大学,另外一种是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省属大学。同时还有民办高校,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还有一个特殊,原来依托在我们这些高校母体上成长起来的本科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正在进行归置。同时在办学体制上,还采取了新的一些体制机制,像部省共建。像北师大在北京就是由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重点共建,教育部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北京市政府也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有的省没有部属大学,省里也拿出一所大学来和教育部共建,比如像河南省拿出了郑州大学,就是河南省政府和教育部重点共建,河南省政府投入为主,同时教育部也给予郑州大学经费的支持。通过这种努力,就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

第四是投资体制改革。大学生交费上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公立大学基本都是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大概是一半一半,有的比例还要低一些。既然是公立大学,起码应该达到六四开。我觉得这里面很大的一个意义,就在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非义务教育,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教育,它的教育成本应该是由多方负担,所谓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包括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这是意义所在。当然,由于交费政策的实施,也增强了政府和高校的责任,带来了学生的权益诉求意识比过去空前提高。大家可能注意到,经常有学生告学校的现象,我们也做了统计,凡是学生告学校,凡是法院受理的,一般都是学生胜诉,学校败诉。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学校内部很多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当时制定的时候都是出于好意,对学生负责。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具体的条款与法律是有矛盾的,当然打起官司来就会败诉,这给高校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个挑战。当然了,这种现象也不是中国的现象,我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英国的大学由于前几年提高了学费,本国学生比过去交的学费多很多,也带来了权益诉求的增加,学生经常告英国的大学,包括在考试方面、毕业证书方面,还有学习管理方面,都有一些共同点。

第五是招生和就业的体制改革、高考的改革。考试的科目、考试的形式以及增强学校招生的自主权的尝试。毕业,学生现在走向就业市场自主择业,这都推动我们高校面向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还有一个改革是高校内部的改革,包括治理架构的优化,人事聘任制的改革,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制建设,探索创建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这是我讲的几个方面的成绩,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六个方面,我想回到高等学校内部,这些年,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三大功能:

人才培养。我个人认为,质量稳中有升,尽管社会上争议很多,我想这是由于质量观和人才观带来的问题。

科学研究。大学已经成为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前几年大家知道,我们一直提的是“生力军”,最近几年在提“主力军”,一字之差,反映了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对国家的贡献。

社会服务,这个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大学的学术实力、综合实力、国际影响都在不断提升,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就不展开了。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这几年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当然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所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的第三个方面,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热点和时代任务。我们研究问题,首先要看到主要矛盾,现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前几年大家感触很深,就是上学难,老百姓的孩子要上学,学校容量小。这些年通过大规模扩大招生规模,上学这件事儿比较容易了,但是我们感觉压力依然很大,为什么?现在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矛盾的一个方面就是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迫切需求。我们通俗地讲,老百姓现在都要求上好大学、好专业,对吧?所以压力还很大。但是矛盾的另外一个方面,恰恰是我们国家是优质高等资源严重短缺,通俗讲就是好大学、好专业太少了,这就构成了现在高等院校的主要矛盾,优质资源严重短缺。为什么这个变化那么快?我想这和国家的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值变化有关系,九几年扩招,几年时间心态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一个是现在竞争的态势非常激烈。第二个现在学生、家庭都是交费上学,家长必然考虑到教育收益率,尤其现在学费相差不多,当然希望上个好大学、好专业,将来找到好工作,得到好的回报,这可以理解,但是也和中国长期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系,我们国家一直比较重教育、重学历。有一些到底什么是优质教育,有些还得进一步探讨。比如说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是社会大量的需求,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这里有一个观念的问题。

对高校而言,是否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相当重要,这是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前提。首先要考虑教育经费是否充足,如果经费充足,还要考虑规划得当,硬件条件可以很快改善,包括基础建设设施,包括仪器设备更新,这个可以很快改善。我们学校干部教师认识比较到位,措施比较得力,软件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科学性也可以很快提升,你看本科教育评估,全国搞了5年,600所本科高校,经历了一轮,起码对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管理的规范性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效果非常显著。但是一所大学光靠这两个够不够?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所大学之所以能把人才培养好,除了有它好的硬件、软件条件之外,还很重要的就是它的办学传统的形成,这种人文积淀、校园的文化以及优良的校风学风。这些传统文化、校风学风的形成,绝不是十年八年二三十年的,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这也决定了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就是有经费,经费充足,也绝不是十年八年二三十年形成的。既然拓展优质资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主要矛盾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会存在。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要想上好大学,就要上好的高中、好的初中、好的小学,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风怎么来的?辅导热怎么来的?“条子生”怎么来的?我想根源都在这儿,就是追求好的教育资源,就是追求好的学校、好的教师。

这个大家都有体会,我在北师大体会更深。大家知道,北师大的附校,从附属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不客气地讲都是北京最好的学校,每年应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录取的招生压力,要比高考的压力不知道大多少倍。因为高考好办,大学的录取,首先必须参加统考,还有分数线、调档线,另外又是阳光录取,网上工程,不到调档线,说破天也没有用。但是到了中小学、幼儿园就麻烦了,要加强素质教育,入学还不能考试,那得有个标准,标准怎么办?如果我们每年把“条子生”都解决,那我们自己的教工子弟也不用上学了,我们引进人才的小孩也都不用上学了,需求非常旺盛。大家知道,北师大在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方面也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说起来,北京这几所学校,实际上我们有些硬件跟北大、清华的不好比,怎么办呢?一个说起来就是靠感情、靠事业,还有就是靠附校资源,中国的家长有一个传统,舍得为子女付出。在人才引进期间,家长还没有下决心的时候,突然发现附属学校很好,对于子女问题我们下死命令了,引进来的人才子女必须全部解决。其实上这些附校,也涉及经费问题,那得学校出钱。为了孩子,家长也就干了,就在北师大干了。结果干了两年,发现北师大也是做学问的地方,还能出点东西,家长这才稳定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靠附校资源,北京这个地方,我们学校里面的住房问题已经是很难解决了。学校的公寓楼,租给教师来住的公寓楼已经没有空间,现在轮换出租公寓楼,已经是高价出租,每个月每平方米是30元,最近要升到每平方米50元,这还供不应求。学校周边的房子,上个月我们和房地产商谈了一轮,主要是帮助教师团购,公司还很大度,觉得支持教育,最后谈下来,每平方米23 000元,所以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附校资源也是我们稳定的很重要的资源,矛盾还是非常突出。怎么解决?只有想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而什么叫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就是提高质量,首先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所以,由于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过去上学难,到现在要求上好大学,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就要作出调整。调整的一个特点,必须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就是提高质量。第二个,既然提高质量不是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促进教育的公平,像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如何均等。青岛前段时间有个学生状告教育部,就是有关入学机会均等的问题。

由这个主要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举几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到底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了还是低了,是滑坡了还是上升了,这个是见仁见智,主要取决于要有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的问题,这个我后面会讲。另外,在人才培养当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去提高?社会也是高度关注。还有,我们公立大学是政府出钱,政府和社会公众有必要对大学的办学进行问责,这从公共管理角度讲有个问责制。教育评估,还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最近,我们召开了一个高等学校教育平均分会的年会,教育界的领导也去了,还有一些高校都去了,就讨论这些问题。上一轮五年一次本科教育的水平,可以说是在争论声度过的,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两会期间,会议都结束了,有的代表还提这个问题。涉及下一步评估到底搞不搞?要搞,到底怎么搞?所以我们也承担了教育部的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下一轮评估的分类研究。根据我国《高校法》第四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这是依法治教。还会进行。第二,我们评估的制度和评估的方式以及指标体系,必须要进行调整,我们现在提出的方式是分类评估,上一次评估是600多所学校用一个指标去评,大家压力很大,科大是2007年,我们是2008年,我们也非常紧张。比如像北师大这个情况,通过肯定是没有问题,一般情况给个合格我觉得不错,但是不行,它是水平评估,有优秀、良好,我们的压力在哪儿呢?如果我们评下来一个良好,一个地方师院刚刚专升本没有几年的,评一个优秀,社会认为你是一个指标体系,意思就是北师大办了100多年了还不如一个刚刚专升本的,所以我们压力非常大。后面我们想分类评估,分类制定指标体系,分别搞质量审核或者质量认证制度评估。既然分类了,也没有必要分等级了,结论就是通过、暂缓通过、合格和不合格,这样减轻学校的工作负担,也相信学校不会拿人才培养开玩笑。所以最后怎么弄,还是由教育部来决策。

这些都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在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当中有一个共性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在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的情况下,质量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声誉的载体,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不管什么情况下对这个问题都要高度重视。

(二)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老百姓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确确实实涉及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教育问题跟很多因素有关。影响因素比较显著的,一个是区域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的区域,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有差异的。同一个地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还有阶层差异,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处于的社会阶层,不同的阶层,这个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不是均等的。当然,还有一些个体差异,这都是普遍存在的。另外,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问题,这也是教育公平关注的问题。

img52

◎ 教育公平之“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学界,起码在高等教育也有争论,就是教育公平问题怎么解决?基础教育很简单,中国两亿多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口,必须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采用均衡发展的策略,全国各省市要均衡发展,人口数太大了。但对于高等教育,在理论上就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说举办高等教育,到底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和效率兼顾,这都有不同的观点。怎么解决现在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像入学机会均等的问题,那就涉及有均衡发展理论,还有非均衡发展。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采取哪个发展路径的都有。比如像英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采取的基本是均衡发展的战略,英国的高校分布非常均匀,高校之间的水平有差距也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比较少。而美国,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大国,它采用的就是非均衡发展的策略,美国50个州,高等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但是这不影响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呢?这也涉及怎么调整结构的问题,也涉及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发展优惠政策的问题,到底又会到什么程度,到底要不要实施的问题。

在这个里面也有一个共性的问题,老百姓从过去追求量的公平到现在更加注重追求质的公平,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的特点。

(三)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随着这几年连续大规模扩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经费投入或者是严重不足,或者是办学空间狭小,或者说办学条件急需改善,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这不是唯一的问题。当然,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学校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拿经费投入这项来讲,有的省财政情况很好,又重视教育,投入非常好。像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等,北京市大家知道,还有一个首都师范大学,那是市属师范大学,它的日子比我们过的好得多,北京市给它的投入非常充足。我们有的省,像浙江投入很多,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唯一的一所市属大学,由杭州市政府投入。去年百年校庆,市委书记在百年校庆庆典大会发言当中,当众宣布今后几年再给杭州师范大学每年增加一个亿的投入,我给它算了一下,光学费每人每年四五千,再加上政府投入,它的生均经费就超过了18 000元,而且宣布再建一个新校区,它原来有个新校区了,在郊区,1 000多亩地已经建好了,为什么再建一个呢?因为那个校区离城市比较远,教师不愿意过去,显得人气不足。市里下决心,再在城乡结合部给3 000亩地,再建一个新校区,去年已经动工了。像深圳大学,政府投入加上学生的学费生均是28 000元。而有些省市,政府生均投入只有三四千块钱,学生的学费,还不能多收,也就是三四千块钱,加起来六七千块钱,这么大的差距,怎么能够保证培养质量?当然,有些学校是经费充足,但是有它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办学空间狭小的问题,北京市80多所高校,其中80%也就是60所高校按照教育部评估的时候,我们有个“九二标准”,即生均占地,60几所学校不达标。我们想在郊区扩大一块地搞个新的校区,因为北师大地处北京三环以内,是三环以内接近繁华闹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只有1 000多亩地。从谈郊区这块地、签协议到交定金,到现在7年了,土地证还没有拿下来。当然我们得理解,北京办事非常难的,我们也理解。而且外部包括一些西部地区都利用这个机会,很多省市高校的空间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很热的问题了。

另外,我们强调教育成本分担,经费投入多样化,这都对。但是教育成本如何核算?不管怎么样,政府投入,应该增加生均拨款的标准,同时再辅以专项,专项和生均拨款应该有合适的余地。生均拨款以后,校长可以动用,专项的话要求很多,校长不光不能动,还得配套,你不要也不行。另外像科研实验费,我们强调的是一定要在大学增加实验费,因为大学既然是教学科研的中心,就要增加科研实验费,这个有突破,全国有试点了,有几个学校已经有饱饱的科研实验费,明年可能会扩大这样一个试点。当然了,到底经费怎么配置比较合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里有一章提出来,最后不知道能不能上,要在全国拨款科研实验费,保证这个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科学、合理。

(四)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

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1998年扩招之前,国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全部加起来才87万,今年是611万。如果把历年还有积淀下来的没有就业的加起来,今年大学生要找工作的超过700万,确实比较严峻。但我个人认为,就业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它和学校有密切联系,但我觉得学校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个是把学生尽量培养得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一些,让他们毕业之后到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这是学校教育培养的问题。第二是学校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要做好,比如说在北京,对学生我们讲“要下得去”,不能都留在北京、漂在北京,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他们进行就业观的教育,要做好信息服务等等。当然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也要转变,比如现在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曾谈论一个观点,我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企业家应该尽可能多地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这是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然什么叫共克时艰?他们也有他们的责任。当然了,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应该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基础问题。所以这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也高度重视,高校也要认认真真做好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img53

◎ 教育的功利心态

(五)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

最近很多学者在研究,教育有双重属性,既有公益事业的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有的学者把教育称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然是有公益属性,那目前的环境下强调掌握教育活动本质和基本规律,明晰大学使命和功能,坚守大学理念和精神,这还要理直气壮地去讲,当然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坚持住,非常不容易。另外,既然有产业的属性,说明大学也需要经营的,我们不光要讲社会效益,我们还要讲究投入产出。当然了,这个产出和企业的产出的内涵不一样,大学要把它经营好。这个热点热在什么呢?我们怎么把握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一所大学发展的路径,这个受到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六)政府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的问题

从现在来看,有些认识上很清晰,比如说政府,政府应该依法行政,加强宏观管理,实施分类指导。但是做起来,要有手段,这种手段主要是3个分析:一个是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导向。第二个通过经济杠杆,对学校进行调节,拨款就是一个经济杠杆。专项经费的配置,更是一个经济手段。很多专项启动了很多,高等学校的质量工程,这个项目那个项目,都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来操作的,这个操作要适度,搞不好也会干涉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监督评估,本科教育学院的学科点的评估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宏观管理、分类指导。

当然了,从学校来讲,大家都提到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打出这个词来检索,文章非常多,我自己也看了一些。从管理的角度讲,我觉得两句话可以概括:所谓现代大学制度,第一要能够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第二个,办学过程当中既要能做到自主发展,同时要能够自我约束,这两点做到都不容易。所以这个问题热就热在怎么处理好大学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更多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政府之间还要扩大省级政府的权限和职责的问题,这也是现在比较热的问题,不能什么都控制在中央政府、控制在教育部,大部分学校都是地方政府投入的,地方政府的责任权限怎么样扩大,积极性怎么发挥。

这是我讲的一些热点问题,把这些归纳一下,就可以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按照我们的统计,今年在读的博士生超过了美国,当然还有不同的说法,因为还有专业学科这一块。意味着什么?中国已经在规模上全方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也就是说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部都是世界第一,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着重大现实问题:

第一,规模适度扩大,毛入学率、老百姓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度化的同时怎么样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我们在提高教育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如何科学合理配置现存的优质教育资源,涉及公平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们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了,怎么样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世界上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

由此,我想时代任务可以很简单地归纳成三条:第一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二个就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第三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简单讲,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推进国际化,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我想,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建设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时代命题和战略问题,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这个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最后归纳一下,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办学的,通过这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各项工作,探索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质量效益,一方面对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对各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部分,我们在什么样一个大背景下办学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压力,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