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时间:2022-1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规模经济意味着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其成本的下降。内部规模经济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可以从规模经济自身的特点出发,给出对国际贸易的动因、模式及利益分配等问题的解释。2.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模式。3.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利益。

第五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概述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设产品的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产出水平增长比率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相同,或者说,如果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倍,产出也增加1倍。

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出水平增长比率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的生产状况,即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1倍,产出增加将大于1倍。

规模经济分成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一)内部规模经济( 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增加时,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也就是说,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因为,企业生产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即TC = FC + VC;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因此,平均成本将越来越低。一些固定成本高的行业,如飞机制造、汽车、钢铁等具有典型的内部规模经济特征。

(二)外部规模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行业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时,该行业的各个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依赖于行业中厂商数量增加,不是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通常倾向于在地理位置上更集中,这样,该行业的所有厂商因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可以在资源、信息等方面实现共享,进而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美国硅谷集中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好莱坞集中了众多的电影公司、华尔街无数的金融公司和银行、瑞士汇集了大量的钟表厂、北京中关村云集大量的电脑公司,这些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特征。

二、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内部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意味着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其成本的下降。例如,在某行业最初有10家厂商,行业产出是1000件产品,每家生产100件产品。内部规模经济的含义是当5家厂商退出,另外5家厂商将生产规模增加到200件时,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下降。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企业有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动力,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本身即可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要扩大生产规模,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少的竞争者。由于大厂商具有成本优势,竞争的结果会使大量中小厂商退出该行业,留在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将变得十分有限,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被破坏,垄断性不断加强。因此,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必然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行业的扩大给行业内每个企业带来成本的下降。仍然假设某行业最初只有10家厂商。每家生产100件产品,该行业的总产出是1000件产品。现在,该行业规模扩大了1倍,有20家厂商,每家仍然生产100件产品。整个行业的产出变成了2000件产品,与此同时每个厂商都获得了生产成本下降的利益,就是外部规模经济,即单个厂商的规模不变,厂商效率的提高是由行业规模扩大引起的。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可能向某一地理区域集聚,但由于自身规模扩大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企业没有扩大规模的动力,因此该行业更多情况下是由众多的小厂商构成,单个厂商缺乏垄断力量,整个产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三、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概念的引入,使我们可以从规模经济自身的特点出发,给出对国际贸易的动因、模式及利益分配等问题的解释。

1.规模经济条件下贸易产生的原因。内部规模经济条件下,企业有不断扩大规模的内在动力,因为单纯的规模扩大即可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在任何单一产品上,本国的市场总是有限的,当企业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中把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总会达到国内市场的边界,进一步扩大规模只能依赖国际市场。只有参加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才能满足现代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果的要求。从产出的角度而言,参加国际分工,各国厂商专门大批量生产少数种类的产品,取得规模经济效果,降低成本,而参加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厂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有了市场保障,而国际贸易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分配到世界各地的市场,并表现为小批量的供应。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者通过大批量生产取得了规模经济效果,降低了成本,又通过向世界市场小批量供货,满足当代社会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很显然,每个国家的厂商集中力量于少数产品并保持较大的生产规模,各国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种模式远比各国自给自足地供应本国市场更具效率,它使每个国家的生产厂商都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可以说,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规模经济本身就是解释国际贸易为什么存在的最好理由。

图2-1 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假设有要素禀赋、消费偏好等条件完全相同的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因此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相同。没有贸易时,两国国内均衡相对价格相同,Px / Py = Pa。由于存在内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凸向原点的。贸易前,两国国内的消费组合在无差异曲线Ⅰ的A点;两国开放贸易后,A国可以在点B完全分工生产X,并出口X;B国可以在点B′完全分工生产Y并出口Y,两国通过X与Y的交换,消费组合达到位于无差异曲线Ⅱ的E点,双方均在贸易中获利。

2.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模式。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模式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而比较优势要么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要么来自于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俄林)。不难看出,在传统贸易理论建立的模型中,贸易模式是很难颠覆的,除非某国的要素禀赋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重大技术进步从而改变了各种产品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然而,规模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一个国家出口那些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生产的产品。

如图2-1,当A国完全分工生产X,B国完全分工生产Y时,两国固然可以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当A国完全分工生产Y,B国完全分工生产X时,两国同样可以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可见,贸易模式并不是由各国的禀赋条件理所当然地确定了的,一个国家在什么产品上获得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与这个国家的选择有关,因为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选择了某个产业并不断扩大规模,就可以获得成本优势。这一结论非常重要,它意味着即使如中国这样的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也不是必然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

3.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利益。规模经济理论不仅对贸易的动因、贸易模式给出了解释,同时也很好地解释了贸易的互利性,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着任何国家的生产厂商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所带来的利益。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依赖于产业中厂商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所有厂商都享受着较低的平均成本,大厂商并不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所以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是一致的。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对厂商集中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的利益进行了阐释。根据马歇尔的解释,集中的厂商比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因为:厂商的地理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队伍的形成: “辅助的行业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而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经济” ;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 “集中于某些地方的工业因不断地对技能提供市场而得到很大的利益。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 ;有助于知识外溢:“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似乎是公开的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 ”[2]

1.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外部规模经济同样影响国际贸易。当存在外部经济时,大规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这样,该国在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该行业在哪一国最先建立,最先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的比较优势,是与时间的积累分不开的。例如,钟表的生产。由于中国的工资水平低于瑞士,因此,中国生产钟表的成本曲线位于瑞士的下方。也就是说,在任何给定的条件下,中国生产的钟表都比瑞士的便宜。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瑞士较早地建立了钟表业,并成为世界市场主要的钟表供应国,并且,随着瑞士钟表出口的增加,钟表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而中国钟表业建立得较晚,初始平均生产成本高于瑞士,不能同瑞士相竞争。因此,即使瑞士在劳动成本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在外部经济的影响下,瑞士仍然能够维持原有的贸易模式,成为钟表的净出口国,而中国则是钟表的净进口国。可见,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历史因素在决定贸易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图2-2 外部规模经济与分工

D世界是世界市场对钟表的需求曲线。AC瑞士和AC中国分别代表两国的钟表生产的平均成本曲线。由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平均成本曲线在每个国家都是向下倾斜的。无疑,中国能够以远低于瑞士的价格向市场供应钟表。但是,由于瑞士钟表业建立较早,现在能以P1的价格向市场供应钟表Q1,而这一价格低于中国钟表业的初始价格P0。这时,如果中国的钟表与瑞士的钟表没有差异,也没有外力介入,那么中国就不会进行钟表的生产,而是从瑞士进口钟表,尽管中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低于瑞士。也就是说,在外部经济的影响下,真实的或潜在的平均成本不能确定贸易模式。而历史因素在这里起了作用。

2.动态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动态规模经济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的累计产出不断增加,当某个厂商通过经验积累使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时,其他厂商有可能通过模仿从中受益,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在静态外部规模经济情形下,行业的生产成本取决于当前产量;在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成本取决于经验,这种经验是用该行业的累计产量来衡量的。例如,生产钟表,随着累计产量的不断增加,生产钟表的工人也在不断积累经验,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单位成本就会不断降低。

动态外部规模经济通常用学习曲线来表示。学习曲线表示的是通过生产获得的经验对成本的影响,即表示累计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随着时间推移,累计产量不断增加,成本下降,因此,学习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与静态外部规模经济一样,一国也能通过先进入某一行业而保持其动态外部规模经济,使其他国家,即使有低成本优势但由于缺少经验,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难以进入该行业。在图2-3中,L1是A国的学习曲线,L2是B国的学习曲线。A国进入该行业较早,累计产量已经达到Q1,而B国尽管投入成本低于A国,但却缺乏经验,进入该行业的初始成本C0高于A国在累计产量为Q1时的成本C1。

图2-3 学习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B国要想进入该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支持,对本国该行业给予暂时的贸易保护或补贴,使其逐渐积累经验,直到在国际市场上有能力参与竞争。这种论点就是幼稚产业保护论。

随着累计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在下降。A国累计产出为Q1时,平均成本为C1,而若B国的累计产出为Q1时,其平均成本为C2,低于A国。但是若A国累计产出已为Q1,而B国尚未进入该市场时,那么,由于其初始成本C0高于C1,B国企业不会进入该市场,除非政府给予贸易保护或补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