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实中的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现实中的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时间:2022-1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重要的是,在研发过程中企业核心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通过“干中学”的形式得到了提升,这也是高技术企业对其进行的一种重要人力资本投资。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意识到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并在逐年加大其人力资本的投资量。这一方面是迫于外部市场及技术竞争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观念正在向正确的方向转

第五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管理者们意识到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特别是对企业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以技术领先为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企业来说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的大多数高技术企业都在不断地加大其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从而也带动了整个高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些可以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得到验证。

参照OECD的标准,我国将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确定为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也以这五部分内容为其统计信息来源。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并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在整个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也在不断增长,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科技研发经费逐年快速递增,且企业资金投入成为主体

在高技术企业中,研究与开发(R&D)等科技活动[1]是一项重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因为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就是其核心研发员工的主要工作,其研发产出也主要由其核心技术人员所决定,而高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主要就是投给其核心研发员工,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并激励其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在研发过程中企业核心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通过“干中学”的形式得到了提升,这也是高技术企业对其进行的一种重要人力资本投资。表5-1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科技活动的经费筹集及构成情况。

表5-1 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经费筹集情况来看,逐年递增趋势明显,2004年更是达到了542.8亿元人民币,较2003年增长26.9%,是1995年的8.3倍。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在经费筹集总额中,企业筹集经费所占的比例大幅攀升,2004年达到总额的85.5%,而1995年仅占64.4%。图5-1和图5-2充分地显示了这一重要特征。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意识到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并在逐年加大其人力资本的投资量。

图5-1 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企业筹资状况图

图5-2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构成图

二、人才引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核心员工数量逐年递增

高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的科技活动人员,[2]特别是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3]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及管理人员,从近几年整个高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其人数在逐步壮大,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才引进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强。表5-2充分显示了这一发展状况。

表5-2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企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在不断攀升,其中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1995年的24.6万人上升到了2004年的29万人,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则从1995年的9.1万人上升为2004年的18.2万人,是1995年的2倍。

三、科技活动经费及核心员工的劳务费支出水平逐年递增

高技术企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是企业核心人员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而高技术企业对其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劳务费投资又是所占投资比例相当大的一部分。在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中,除了劳务费和仪器设备采购费外,其实还包含着对核心技术员工的培训开发费用,因此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增加也表明了高技术企业在员工培训开发方面的投入增长。表5-3显示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科技活动经费的内部支出情况及企业劳务费支出的增长状况。

表5-3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劳务费支出水平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在不断提高,至2004年已经达到491.0429亿元人民币,是1995年的8.24倍。而与此同时,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中,企业支付给核心员工的劳务费支出也成比例上升,到2004年达到137.2496亿元,是1995年的11.16倍,近10年来平均以每年1倍的速度增加。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我国高技术企业中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情况,我们还可用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的劳务费支出额除以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初步计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平均劳务费支出情况,即

表5-4显示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增长情况。

表5-4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人均劳务费支出水平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 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劳务费支出平均水平呈快速增长态势,从1995年的人均5000元,上升到了2004年的人均4.73万元,9年间增长了8.46倍。这也反映了我国的高技术企业越来越重视其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不断对其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幅度。图5-3反映了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

图5-3 我国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人均劳务费支出水平增长情况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四、科技研发活跃,员工“干中学”投资加强

近年来,为了实现知识及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我国高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非常活跃,这可以从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4]及企业办科研机构的人员及经费支出增长情况等一系列指标加以体现。表5-5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及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增长情况。

表5-5 高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及研发经费支出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活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全年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20830人/年,是1995年的2.1倍。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也由1995年的17.85亿元升至2004年的292.13亿元,提高了15.36倍。

另一方面,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机构的规模进一步调整,科技机构人员数及机构经费支出均相应提高,从表5-6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企业办科研机构在整合和调整的过程中数量呈现一定的递减趋势,但科技机构的人员总数及经费支出却呈现明显的快速递增趋势。其中科技机构人员数由1995年的82284人增至2004年的119486人,而科技机构经费支出则由1995年的22.9亿元增至2004年的219.17亿元,9年间增长了8.5倍,图5-4充分反映了这种发展趋势。

无论是研发活动量,还是企业办科技机构人员数量或研发经费支出的增加都表明,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在进行科技研发战略调整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量,同时通过培训及“干中学”等形式的投资,也加大了对其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对其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在逐年大幅递增,这些反映在科技研发的经费,科技人才引进投资的力度,核心员工的劳务费支出水平以及科技研发活动量和经费支出等诸多方面,同时我国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的经济报酬及社会地位也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一方面是迫于外部市场及技术竞争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观念正在向正确的方向转变。

表5-6 我国高技术企业办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经费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图5-4 高技术企业办科研机构经费支出情况图

第二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果初见端倪。这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得到充分的验证。

一、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利润逐年递增

在人力资本投资等各项相关投资的共同作用下,1995~2004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发展规模、速度、效益等各产出方面指标均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表5-7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状况。

表5-7 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注:1995~1998年的数据口径为高技术产业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9~2004年的数据口径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年平均数、总产值、产业增加值,还是在销售额及利润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4098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27769亿元,是1995年的6.8倍;而产业增加值则从1081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6341亿元,是1995年的5.9倍,呈现出极快的发展速度,图5-5清晰地显示了这一增长状况。

图5-5 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及产业增加值情况

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从业人员年平均数、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上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和规模正在逐步壮大,1995~2004年间,从业人员数量从448万人升至586.9万人,整个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由1995年的3917亿元和178亿元增长为2004年的27846亿元和1245亿元,分别增长了6.1倍和5.99倍。此外,高技术产业各项指标占制造业的比重也逐步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劳动生产率水平进一步提高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直接产出效果就是员工知识存量的增加及工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这种知识及技能水平又能直接导致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技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得到了提升。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0.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8.6%。自199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速高于制造业1.7个百分点,达到20.5%。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当前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两个产业,2003年分别达到17.2万元/人和11.5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水平始终高于高技术产业的平均水平。而从1995年以来的增长速度看,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也是唯一超过高技术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产业,2003年劳动生产率实现6.1万元/人,是1995年的4.7倍。表5-8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

三、专利项目产出效果明显

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数量是衡量高技术产业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直接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越多,说明高技术产业的R&D活动越活跃,技术发展速度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快,而这些都与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特别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力资本投资密不可分。下表5-9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状况。

表5-8 我国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表5-9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及授权数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我国近年来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数来看,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1995~2004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分别从612项和410项增长为2004年的11026项和4535项,分别增长了17倍和10倍。下图5-6反映了这一增长状况。

图5-6 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增长情况图

四、新产品开发及产出效果显著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及其产值情况是衡量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又一重要指标。从表5-10所反映的情况来看,1996~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逐年递增,到2003年已增至16713项,而新产品的产值更是7年间增长了4.6倍,从1995年的842亿元发展为2003年的4692亿元,增长趋势明显。

表5-10 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及产值增长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总体来看,在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等一系列投资的综合带动下,我国的高技术企业绩效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升,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劳动生产率、专利及新产品开发等相关指标体系均反映了这一状况,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果初步显现。但这种产出效果是否是高技术企业预期的投资—收益效果呢?这还得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节 现实中的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并不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引进技术、外部政策等对整个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取得了一定的产出效果,但在与其他投入要素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这种产出效果其实并不明显,这对于微观的高技术企业个体来说意味着其巨额的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的贡献率相对偏低,与其他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相比产业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差距等。此外,地区间的人力资本流动更是加大了微观企业的这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一、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的贡献率相对偏低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及实力的高速增长,除了产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外,资本投入、国家投资的研发活动及技术引进等诸多方面都对其快速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在这其中,企业对其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绩效产出的贡献比例究竟是多少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

我国学者李明智、王娅莉(2005)运用全要素生产率(TFP)[5]的理念方法,将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运用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计算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各行业的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6]下表5-11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所属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情况。

从表5-11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TFP迅速提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5%,其中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TFP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15%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也达到13%以上。此外,TFP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贡献份额达到66.7%,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贡献份额大于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主要由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来推动。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与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有较大关系。

表5-11 高技术产业及其各行业TFP指数(TFPI 1995=100)

资料来源:李明智、王娅莉:《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6)。

(一)企业R& D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极低

由于在高技术产业中,公共R&D投入、[7]对外开放因素[8]和企业R&D投入[9]均与TFP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因此,为了计算各影响因素对TFP的弹性,李明智、王娅莉(2005)采用岭回归[10]的方法对各类投入要素对TFP的贡献弹性进行了分析(见表5-12)。

表5-12 各类投入要素对TFP贡献弹性的岭回归分析

资料来源:李明智、王娅莉:《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6)。

由表5-12可以看出,从高技术产业整体看,公共R&D投入对TFP的弹性最大,达到0.6,其次是对外开放因素,为0.31;而企业R&D投入对TFP的弹性最小,仅有0.15,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外部因素对高技术产业TFP的影响大于产业内部因素、外部R&D活动对TFP的影响大于产业内部R&D活动;而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企业R&D投资总额在整个高技术产业投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企业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弹性却很小,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R&D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而这种研发投资又是最重要的一种企业对其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如果这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弹性很小,则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二)企业R& D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作用并不明显

李明智、王娅莉(2005)还对企业R&D投入、公共R&D投入和对外开放因素对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计量分析,见表5-13。

表5-13 企业研发、公共研发和对外开放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作用

资料来源:李明智、王娅莉:《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6)。

由上表5-13可以看出,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公共R&D投入,每增长1%带动产出增长0.4%,而企业的R&D投入作用却不明显,每增长1%只带动产出增长0.1%。对外开放因素的作用介于二者之间,每增长1%带动经济增长0.2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自身R&D效益其实并不高,相反,外部因素的效益却比较高。虽然在高技术产业所属不同行业中企业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变化,但始终是低于公共R&D投入和对外开放因素,处于最低贡献水平。这更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二、与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相比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与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时,我们发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下图5-7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2003年的增加值率为24.5%,而美国(2000年)却达到了42.6%,其他一些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都高于我国。

图5-7 中国与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比较

表5-14反映了近年来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虽然近年来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8500美元,而美国则达到了80400美元,几乎是我国的10倍。而其他一些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都是我国的5~9倍,差距十分明显。

表5-14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无论是产业的增加值率还是劳动生产率,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产出水平,这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效果在与国外进行比较时仍处较低水平,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核心人员流失是高技术企业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流动障碍的打破,核心员工的高流失率已成为当前困扰大多数高技术企业的严重问题(赵曙明,2001),因此,对于我国高技术企业个体来说,核心员工的流失现已成为最大的投资风险。

(一)高技术企业个体的核心人员流动状况

当前核心管理及技术人才的流动严重困扰着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据了解,我国第一批从事“863”计划的年轻科技人才,如今已所剩无几,一些人选择了出国,还有一些去了外企,等等。现在几乎每家高科技企业都有大量的人才流失。例如,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其产品占全国财务软件市场的1/3,但该公司每年有8%的人才流走。总经理王文京称,近一两年来,每年都有700多人应聘,但高水平者明显减少。中软总公司每年也要流走20名左右技术骨干。一些高级管理人员、骨干销售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外流,带走了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包括客户、贷款关系及其企业赖以生存的技术等,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996年,国家科委对188个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调查,结果发现有人员流失的单位有147个,占78.2%,且流出人员大于流入人员的单位有96个,占65.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成员共5532人,流出1135人,占20.5%;35~45岁的成员流出比例最小,只占流出人员的12.3%;从职称看,在流出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74.6%,在流入人员中,主要是具有中、初级职称者,分别占35.1%和34.5%;从学位看,在流出人员中,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4.65%,具有学士学位的占29.4%。而一次针对北京、济南、青岛3个城市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开业3年以上的公司中,在同一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占51.55%,1~3年的占31.8%,一年以下的占16.65%。其中在同一公司工作三年以下的员工占总员工的44.45%。[11]

近年来,有关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案例数不胜数,例如1992年,四通集团几位创业的高层领导一起跳槽,被称为“中关村大裂变”;1998年,北京瀛海威公司张树新和一大批公司高层领导集体辞职,加入了新成立的润讯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这次事件的爆发对瀛海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其经营战略的变化,等等。以上数据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处于高速流动中。而我国台湾1996年对新竹工业园高科技企业关于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的调查表明,40.52%的企业将人员高流动率排在第一,34.48%的企业将工资上涨排在第一。而对整个台湾地区所有的行业的调查显示,52.96%的企业将工资上涨排在第一,27.57%的企业将人员流动率高排在第一。[12]这说明人员的高流动率在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在高技术行业尤为突出。

高技术企业核心人员的大量流失,使得企业对其进行的大量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致使高技术企业对其核心员工的投资处于两难的境地,而这对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相当不利的。

(二)高技术产业核心人员的区域流动现状

从我国整个高技术产业的人员流动状况来看,高技术企业核心人员的流动确实加大了现实中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高技术企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通常都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从近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这些核心人员在不同的地域内流动趋势明显。表5-15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表5-15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区域流动状况一览表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总体数量在不断上升,但在不同地理区域内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1.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向东部地区流动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核心人员迅猛增加,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的10.13万人上升至2003年的17.02万人。而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1995~2003年,其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5.01万人和9.41万人分别降至4.05万人和6.73万人,这与全国的总体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这两个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流向了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本身高技术产业就并不发达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图5-8充分反映了这一变化特征。

图5-8 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

2.高技术产业核心人员的省际流动加快

从我国不同省份的发展状况来看,高技术企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科技活动人员的流动趋势更为明显。一些高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省市,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近年来逐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引进的力度,致使大量高技术人才涌入该地区,下图5-9和图5-10分别反映了这些地区科技活动人员和科学家及工程师的人数增长状况趋势。

图5-9 典型地区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状况图

图5-10 典型地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增长状况图

从图5-9、图5-10可以看出,一些省份高技术核心人才的增长速度是极快的。以广东省为例,1995年全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仅为8579人,而2003年却达到4.93万人,增长了4.75倍,而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是由1995年的4526人增长为2003年的4万人,增长达7.84倍。

相比之下,对于一些地区经济或高技术产业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如辽宁、吉林、江西、湖南等地,高技术核心人才的流失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见图5-11)。其中辽宁、江西等地几年间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江西省1995年科技活动人员数为9393人,而2003年却减少为4894人。这些省市的大量科技活动人员流向了外省,而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也呈现与此相同的趋势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人员流动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这对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核心人员人力资本投资来说形成了巨大的投资风险。相对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说,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图5-11 典型地区高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减少状况图

3.辽宁省科技人才流失的现状

当前,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给辽宁的高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这种高技术人才流失的趋势是相当明显的,

通过对辽宁和广东的数据比较更能说明这个问题。1995年,辽宁拥有高技术产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2.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为6506人,而当时广东省的人数分别仅有8579人和4526人,辽宁省的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优势明显;而到2003年情况却大不一样,广东省拥有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为4.93万人,而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超过4万人(确切人数为40031人),而辽宁的相应人数为1.1万人和7481人,科技活动人员减少了近一半,而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基本没有太大的增长。由此可见,近几年间辽宁的高技术产业科技人才大量外流,而广东却吸收引进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

下图5-12反映了1995~2003年间辽宁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状况,从此图可以看出辽宁省的人数总体上呈负增长的状态,2003年较1995年辽宁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减少了8756人,是1995年人数的64%,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除了给辽宁的高技术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损失外,更是加大了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图5-12 辽宁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状况图

表5-16反映了辽宁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人员发展变动状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还是其中最重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都呈直线递减的趋势。1990年,辽宁拥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开发的人数为4.0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2.1万人,而到了2004年却递减为0.98万人和0.75万人,分别是1990年的24%和36%。这表明在1990~2004年这13年间,辽宁流失了近76%的科技活动人员和64%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而表5-17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1997~2002年间,辽宁国有单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人数由原来的41万人减少到19.79万人,减少了近50%,而其中的高级工程师的人数也由1997年的3.21万人减少为2002年的1.94万人。为了培养这些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辽宁政府和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短短几年间,辽宁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失数量就如此巨大,将使辽宁的政府和企业遭受巨大的成本损失。

表5-16 辽宁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人员发展状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表5-17 辽宁国有单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级
工程师人数变化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辽宁科技统计年鉴(2003)》。

科技人才流失无论对于辽宁省还是科技人才大量聚集的高技术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而这种风险的存在将使得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政府和企业无法做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进而丧失地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高技术企业对其核心员工进行大量人力资本投资是预期其能够带来更大的绩效产出效果,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遂人所愿。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的贡献率还相对偏低,与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相比产业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及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频繁等原因,造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注释】

[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将科技活动定义为:在高技术产业中,与高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系统的活动。

[2]《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所指的科技活动人员是: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报告年度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人员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科技活动时间不足制度工作时间10%的人员,也不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间接服务的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人员。

[3]《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所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4]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由参加高技术产业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R&D项目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两部分相加计算。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由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相加计算;应分摊在R&D项目上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按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计算。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中的全时人员:指在报告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的90%以上(含90%)的专职人员。人员全时当量: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例如,有两个全时人员和三个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20%、30%和70%),则全时当量为2+ 0.2+ 0.3+ 0.7= 3.2人/年。

[5]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益的提高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素使用效益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加强。在经济学领域,要素使用效率常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
TFP= Y/(KαLβ)(1)
其中:Y、K和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TFP为全要素生产率,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相对于产出的弹性,α+β=1。由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可知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ETFP为:
ETFP= tfp/y(2)
其中:TFP和y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产出的增长率。将Cobb-Douglas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运用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可计算高技术产业及各行业的TFP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6]李明智、王娅莉:《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5(6),http://www.sts.org.cn/fxyj/zcfx/documents/20050827.htm。

[7]公共R&D投入主要是指国内高等院校和政府科研机构的R&D投入,其中不包括国防R&D活动。

[8]反映对外开放因素的指标有外商投资、对外进出口以及对外债权与债务等。将它们与TFP进行相关分析,外商投资的相关性较高。据此,李明智等人将对外开放因素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的存量表示。

[9]R&D投入包括R&D经费和R&D人员,由于R&D经费和R&D人员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李明智等人采用R&D经费支出表示R&D活动投入。

[10]岭回归是一种有偏估计方法,通过牺牲无偏降低共线性。虽然岭回归均方根误差比最小二乘法均方根误差有所增大,但仍然较小,各回归系数方差膨胀因子均较小,回归结果比较合理。

[11]金占明、柳承跨:《小型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与对策》,载《中国人才》,1998(10)。

[12]马维扬:《科学园区人力资源问题之研议》,《台、港、澳及海外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9(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