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忧国忧民,服务战时经济

忧国忧民,服务战时经济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梁希学以致用,造福于民,造福于祖国,第二节介绍的四项科研可以证明。对此,中国方面科学家作出相应研究是必然的。梁希对川竹进行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试验属于当时中央大学森林化学室与中央林业实验所的合作项目,将之误传为“旧航空委员会”主持的工作,显然与事实不符。有鉴于此,梁希决意对川西木材作物理性质的测试。

梁希学以致用,造福于民,造福于祖国,第二节介绍的四项科研可以证明。另一方面,作为科学家,梁希面对炮火连天的抗战局面,总希望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其间。抗战时期,梁希和金善宝前往《新华日报》为八路军前方将士捐赠寒服款各自100银元。——除了捐钱捐物,梁希等人还以科研的方式为抗战出力。1941年,梁希所在的中央大学森林化学室与中央林业实验所合作,共同研究九个与抗战相关的项目,这九个项目是:(1)木材力学性之研究;(2)竹材物理性机械性之研究;(3)木材物理性之研究;(4)木材构造之研究;(5)小型木材人工干燥室设计建筑;(6)木材防腐试验;(7)气压法木材防腐试验装置设计;(8)木材干馏试验;(9)木纤维试验。

本节介绍梁希开展的三项科研,均与抗战有关,通过资料的整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梁希至今不为他人所知的民族大义。

烧炭在我国有五千年历史,但在林化工业诞生之前,烧炭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气体和液体白白浪费了,经过一代又一代林化科学家艰苦的摸索,终于成功地完成了通过木材干馏提取有用物质的试验。

所谓木材干馏,就是将木材置于空气不充足之处,令其燃烧,一部分即为木炭,另一部分就成为有用物质为林化工业服务。

在石化(石油化工)工业凌空逞威前,林化工业借木材干馏提取木精(甲醇)兑入汽油为汽车燃料,日本人在上海已由试验进入生产。对此,中国方面科学家作出相应研究是必然的。

据梁希所言,“费数月之工,得十种结果”,即十种树材经蒸馏后得出的各种数据,也包括木精(甲醇)在内。以下是一张可以说明问题的试验总表。

表4-5100克(g)全干木材之干馏生产物

从过程看,要想从木材中取到木精(甲醇),程序过多,直接程序就有:木材→→干馏→干馏液→木醋液→木精;从效果上看,100克全干木材最后能提取的木精(甲醇),表内所附十种树材中任何一种都不超过5克,很不理想。这一结论为当时的国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它表明日本人试图通过木材干馏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如木精,理论上已无可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日本人在上海的那家木材干馏厂没有再扩大规模,因为所雇工人一直不多,所以说,梁希的这一项科研是直接服务于抗战并产生了作用的。

竹子是亚洲的特产,竹类植物是中国森林的重要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平原、丘陵以及3000米以下的山区。它的适用性极强,工业、农业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它。

中国的竹子对世界的贡献极大。据资料记载:公元564-631年,当年的“吴竹”从浙江省引种到日本,隋唐时期,唐竹随佛教一起移植日本,后来中国的毛金竹、桂竹、毛竹都相继引种至日本。至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将中国的竹子引种至本国都是最近100多年的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竹子的开发利用方面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就有竹子开发方面的记载,如“竹以水生,不可得水”。辩证地指出种植竹类需注意既不可缺水,也不可水分过多,因为竹类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土壤过湿,竹鞭容易腐烂而使竹株死亡;有关竹子利用方面的记载则苏轼的最为有趣,他写道:“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

抗日以来,国内物资匮乏,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要采用竹材来充当特殊用途,比如作新式桥梁的吊索,作新式建筑物的支柱,作自来水管,作盐井方面取卤的桶索,以及作数种兵工器材,另外,还可用竹编制飞机上需用的层板等。由于竹材是亚洲的特产,欧美尚无试验,因此,有关竹材的物理性能如含水量、比重、收缩等,竹材的力学方面如静力弯曲、抗压强、抗剪强、抗张强、劈裂性等,皆有试验之必要,否则科学上无根据、安全上无把握。为此,由梁希牵头,由中央林业实验所与中央大学森林化学室合作,就川产主要竹材——楠竹、水竹和慈竹作几项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初步试验。

“解放前,旧航空委员会曾对川产楠(毛)竹、慈竹、刺楠竹等竹材进行解剖观察和力学试验,曾用于编织竹席、胶织成竹板,供制造飞机油箱之用。”

梁希对川竹进行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试验属于当时中央大学森林化学室与中央林业实验所的合作项目,将之误传为“旧航空委员会”主持的工作,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这项研究有原始资料表明是在梁希主持下进行的,但熊文愈披露的旧闻“曾用于编织竹席、胶织成竹板,供制造飞机油箱之用”,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梁希当年的研究在抗战中起到了作用,而且是对国防方面起到了作用。

梁希著文称:四川森林,面积广袤,树种繁多,但前人极少研究,故构造不清,材质不明。抗战期间,航空工程对相应木材有所急需,想到了后方的四川森林,但因不明木性,不敢轻试。有鉴于此,梁希决意对川西木材作物理性质的测试。于是由助手周光荣负责采集树种,以备梁希作各种测试之用,经几年努力,试验终于有了结论。

川西的木材其物理性种类很多,凡木材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方面,比如比重、重量、含水、收缩、膨胀、导电、传热、施工难易、油漆附着、胶合能力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但此次试验着眼点只有其中的四项:含水量、比重、重量、收缩性。以下是梁希开列的川西木材与美国木材物理性质之比较:

表4-6 川西木材与美国木材物理性之比较

当年对川西木材作物理性质的研究,耗时巨大,时间长达数年,梁希著文说明,是因抗战的需要,是为当时航空工程师选材作重要的参考数据,因而它的抗日意义是明确的,另一方面,这一研究也首开了中国林业界测试木材物理性质之先河,在中国林业科技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故而介绍这一试验,意义是多方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