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忧“杞人”之忧

忧“杞人”之忧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位忧过“天塌”的杞人,实际上是位伟大的先哲。幸亏其中的一个“洞”在坚冰覆盖的南极的上空,倘若将其移置南北回归线之间,地球上十米水面以内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要彻底灭绝。今天,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我们应该正视“现代化”的“负价值”,它至少带来了世界上三大“原生态”的枯萎或消亡。这三大“原生态”是:

忧“杞人”之忧

毛志成

一切远征都必须同时伴以回眸,在延伸胜利的同时,关注一下我们的故国故都、故里故园是否已经沦陷!

那位忧过“天塌”的杞人,实际上是位伟大的先哲。他的智商不仅高于他的同代人甚远,也足可被两千多年后仍在嘲笑他的聪明人、自作聪明的人仰视。

证据就是:

天曾经“塌”过。

天仍在“塌”着。

6500万年前的某日,一颗像美国曼哈顿大小的流星从天而落,撞击了地球,顿时烟尘四起,有毒气体弥布。仅仅几十年光景,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恐龙,就彻底灭绝了。这,叫不叫“天塌”?

今天,我们头上的“天”,也已明显地出现了两个大“洞”,分别在南极和北美的上空,名之曰“臭氧层破坏”,它的出现正使地球上的皮癌患者、白内障患者成倍增长。幸亏其中的一个“洞”在坚冰覆盖的南极的上空,倘若将其移置南北回归线之间,地球上十米水面以内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要彻底灭绝。这,是不是另一种“天塌”?

杞人,理应受到仰视。

仰视,是一种对凡俗者的精神压迫。用嘲笑代替仰视,固然可以稀释被迫感,但同时也演示出了庸人固有的轻佻。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遗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褴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色、无污、无秽。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月、原气……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中,已无任何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恐龙灭绝于烟尘,今天呢?

今天,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现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千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只暴减为不足100只。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如果把地球也看成“天”的一部分,即“天体”,就更值得一忧。

淡水匮乏的程度日益加剧,而仅有的一点水源也污染严重。

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至1992年已彻底断流;杜甫笔下的“知时好雨”,有30%已变成酸雨;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至1989年1000个湖泊已经干涸了700;京杭运河的沧州段已经断流20年,无锡段水域每日要承受十万桶人粪尿和十万吨工业污水的倾泄……

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的年工业排污量将增至3000立方公里,即使用最节约的办法——用10份清水去稀释1份污水,也将耗尽地球上所有径流资源的总和。而到那时,地表层水和地下水已经濒于枯竭。这意味着什么?

人类有可能被渴死!

我们正在失去的不仅仅是“天”本身,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天然”。

我们正在失去天然文化,一个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品种——山水诗、田园诗、草木诗、风景诗,已经十分枯槁。

文学艺术正在失去“天趣”,催人泪下的生动、感动已被人工营造的“轰动”、“震动”所淹没,连孩子的天真烂熳都已成为复制品。

总之,我们正在失去“原生动”,而正在泛滥的是“仿生动”、“拟生动”、“超生动”、“伪生动”。

我们有可能失去人的“天性”本身。

不必遮掩,人的“天性”即“食”、“性”欲望和机能。

大饭店林立,新潮食品的橱窗、货架、广告铺天盖地,但人类的食欲本身——无论是其能愿形态还是其机能形态,显然已经衰退了。当年的事,诸如老将廉颇“日食斗米”,诸如武松走进饭店便呼喊“有好肉只管切上三五斤来”,今天听来已近乎神话。

今天,连小孩吃东西都要借用“娃哈哈”之类的开胃品去刺激唾液和胃液!

生动的食欲,不仅是一种风采,也是一种文化。孟浩然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杜甫诗“雨夜剪春韭,新炊间黄梁”,陆游诗“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待客足鸡豚”,提及的食品类别和饮食环境都很平凡,但笔下流淌的文字下都饱含着“食欲美”。今天,每年仅用在大饭店中的公款就突破了一千个亿,却连半句“食欲诗”也没换到。

“性”又如何?

眼下人们所目睹、所参与的“性活跃”,无非是性工具、性技术、性设施、性刺激的营造与强化,而“性健康”、“性质量”却无可否认地退化了。男人在体态和心态上的日趋女性化,“专治性病、性无能”的纸片子贴遍了街;女性的原“爱欲”渐渐被“性交换”意识所取代,已婚女性中的性阴冷患者、哺乳能力丧失者都已超过45%。

为什么要那样强化“刺激”?原功能日益不中用所致也。

当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在极富自然趣味的“关雎河洲”或“桑间濮上”演示的,今天已演化成宾馆恋、轿车恋、泳池恋、舞厅恋、饭店恋,至于爱情含量的多寡,只有天知道了。

人类历史的后面,还有一部“负历史”,这是那些嘲笑杞人的人永远不愿正视的。

有一个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

这就是庄子,杞人的同乡。

他描绘了人类演进的另一种轨迹:人从“无”中走出,在“有”中消亡。

当中国大地上刚刚出现第一种(当时的现代化)汲水器械——桔槔时,庄子就在《天地》一文中忧心忡忡地说:“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乎胸中则皂白不辨,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现代化”就是人类生活的“机事”化和人类情感的“机心”化。

它所造成的辉煌不可否认,但它们牵动出的“负出现”、“负存在”也是空前的,这就是:欲望的物质化,享乐的工具化,情感的技术化,道德的价格化,美学的商品化,人际关系的交换化。

这些“化”加在一起,就是物质运转的势能和惯性越来越具有自己独立的秩序和趋向,人随之成为它的附庸。

杞人忧“天”,庄子忧“人”,两者都具有“圣人”品格。

人类早就该提高一点悟性,关注一下“负历史”了。

“现代化”所创造出的“正价值”是空前的,所株连出的“负价值”也是空前的。

日本学者在北极南端北纬66°51、西经46°15′、标高2000米地方进行多年观测,证实地球自然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始于公元1800年左右。多么巧,这正是人类史进入“现代化”的年代,即欧洲产业革命兴起的年代(英国始于1760年,法、比始于1830年)。

我们应该正视“现代化”的“负价值”,它至少带来了世界上三大“原生态”的枯萎或消亡。这三大“原生态”是:

大自然的原生态;

人类的原生态;

文化的原生态。

所以,在搞“现代化”时,才需要“两手抓”!

“现代化”的颂歌、赞歌、凯歌,应当继续唱下去。

但也应当有人去唱、去听“忧”歌。

这是一种新的悟性,叫作“双向思维智能”。这是一种新的文化,叫做“双向双轨文化”,即开拓和养原并重。

一切远征都必须同时伴以回眸,在延伸胜利的同时,关注一下我们的故国故都、故里故园是否已经沦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