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向心理调节法为你排忧解难

反向心理调节法为你排忧解难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种方法,称为“反向心理调节法”或叫做“反向思维调节法”,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而有益的结论。日本有个武吉洋,1976年4月6日出生时,是一个无四肢的超级残疾儿。他不但以荣获全国状元的优异成绩考上日本最有名的名牌大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而且其学习成绩令许多四肢健全的同学望尘莫及。
反向心理调节法为你排忧解难_新视点生命

当你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心里不免会产生某种障碍,情绪低落,烦恼,忧伤,如何从这种不良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呢?

有一种方法,称为“反向心理调节法”或叫做“反向思维调节法”,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而有益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奋勇前进,从不良情绪或痛苦中解脱出来。

人的一生,情况不断变化、社会环境复杂,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例如事业挫折,病痛损伤,财产损失,甚至受到不合理的对待,不应有的伤害,以及完全错误的打击迫害,使人痛苦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正面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如属人际社会问题,可进行正面接触,分清是非;或通过第三者帮助处理;或提请管理部门解决;甚至要求法律援助等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大脑的生命活力,发挥自己的思维想像力,从多方面、甚至反方向考虑思索,进行利弊分析对比,极力从不幸中寻找,挖掘出积极的因素,有利的条件来,并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进行具体行动,就能转“忧”为“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山穷水尽”变成“柳暗花明”。

举一个例子:有人得了某种疾病,造成身体痛苦,财产损失,行动不便,原有的工作已难于胜任,身心都受到伤害,真是令人忧伤。但是他从阅读图书杂志上知道中国有个张海迪,因从小患病发展到下半身完全残废,失去知觉,惟有头脑和上半身可以活动,整天坐在轮椅上,还经常受到病痛的袭击。但是她不但没有消极痛苦,反而利用她尚存的肢体积极地进行工作,克服极大的困难,写出许多优秀著作,甚至学习医学、外语能够进行翻译对话,还经常唱歌吟诗,极其乐观地对待人生,为人民做出超常的贡献。

日本有个武吉洋,1976年4月6日出生时,是一个无四肢的超级残疾儿。在“圆滚滚的肉段上除了男性应有的标志物外,本该长着四肢的地方只有稍稍突起的肉瘤”,但是他却从来不把自身这种超级残疾视为不幸,在他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身体特征而已”,他不但学会了全部主要的生活自理,没有手脚却巧妙地调动了头、肩、嘴和下巴等全身所有可利用的部位,能独立吃饭、读书写字,与健全人一样生活。以左肩的一小截残肢做为他生命的支撑,残肢与左腮配合来“握”笔写字,画画。以轮椅为腿、以嘴当手,甚至可做“擦黑板”之类的简单劳动。他不但以荣获全国状元的优异成绩考上日本最有名的名牌大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而且其学习成绩令许多四肢健全的同学望尘莫及。他苦练写作能力、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写出一本20万字的著作“《生命的奇迹》,并立刻成为日本全国的最畅销书……。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些人活着可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他告诉我们不同人生的意义。武吉洋的《生命的奇迹》为肢体健全的人,为视力正常的人、为每一个活着的人提供了一面极好的镜子。

我们前述这种疾病的受害者,看到了这些比他本人更“残疾”多少倍的人生事例,受到启发,想到自己比他们优越多少倍的现存条件,他振作起精神,奋发进取,找到了新的工作,走出了痛苦的怪圈,努力钻研新的技术业务并取得新的成就。这就是反向心理调节法的应用成果。

在很多情况下,痛苦和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对同一件事,有人感到痛苦,有人感到快乐,除了利害关系之外,则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同,心态不同。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如果我们有害怕的思想,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有不健康的思想,我们还可能会生病”。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表达得更加明确。曾有一位记者问他:“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他回答道:“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半瓶的酒,如果看见这酒的人叫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是对着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显然这就是对一个问题正反两方面的思维心理。

诚然,漫漫人生路,遇到伤心事是常有的,想躲也躲不过去,叹息,焦虑都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拿起心理调节武器,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心理平衡,以便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心理上所谓“反向心理调节法”的妙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