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竹林的抚育管理与景观维护

竹林的抚育管理与景观维护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造竹林的养护更是如此必须根据天气、土壤和竹子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排灌。散生竹的新造竹林可在冬季施用腐熟的厩肥、土杂肥、饼肥等有机肥料。

第三节 竹林的抚育管理与景观维护

竹子种植后即为新造竹园,经1~4年(具体年限因施工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而定)培育后即成为成林竹园。但不论是新造竹林还是成林,培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就决定着其日后能否正常、健壮地生长从而体现出某种(些)竹类固有而独特的观赏特性和观赏效果,所以有“三分栽种,七分管护”之说。因此为使竹子能够保持生长旺盛、青翠美观,就必须要非常重视其抚育管理和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

一、灌溉与排涝

竹子喜湿润而忌积水,因此,灌溉与排涝是竹林养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造竹林的养护更是如此必须根据天气、土壤和竹子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排灌。新栽竹林特别要保持土壤湿润;此外,天晴时每天早晚要向叶面各喷水1次,当发现竹叶出现暂时萎蔫时,就要采取遮荫、增加空气湿度等措施。竹子鞭根分布较浅,即使成林后,如遇天气干旱、土壤干燥时仍要及时进行浇灌,浇灌时务必使土壤全部浇透。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竹子生长要求,防止因浇水而造成土壤的土质退化或污染

竹子的灌溉还要结合其生长发育规律巧妙、适时地进行。如对散生竹而言,根据其“春发笋、夏行鞭、秋孕笋、冬‘休眠’”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在初春土壤解冻之后要浇促笋水,起到催笋的作用;竹笋出土之后要适时浇拔节水,促进竹笋迅速生长并减少退笋;夏季浇行鞭水,促进竹鞭及地上部分的全面生长;秋季浇孕笋水,为笋芽和鞭芽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入冬之后要浇封冻水,起到保温防冻、保笋养竹的作用。竹区群众所说的“竹子丰产要浇好‘五水’”,指的就是这五个阶段的水(该浇水经验、规律、作法同样适用于干旱的北方广大竹区),但至于每个阶段的水具体需要何时浇、浇灌几次,则要看天、看地、看竹而定。反之,如果对灌水工作重视不够,其后果往往也是相当严重的,如在笋芽萌发季节遭遇干旱会减少出笋的数量;在笋期缺水会增加退笋的数量;在幼笋的高生长旺盛期缺水会大量增加残次竹的数量;在孕笋期(散生竹的孕笋期多主要集中在夏末至秋季)缺水会大量减少来年的竹笋总量和大笋、大竹的数量;在越冬阶段过于干旱将会影响其安全越冬乃至翌年的生长发育。广大竹区的生产经营实践也有力地证明: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浇水比平均每月浇灌1次水的新竹总产量要高!因此,在这些关键时段要特别注意土壤的水分动态,天气干旱时要每周或隔周浇水1次,可促进多发笋、多成竹。但应警惕在竹笋刚刚出土(笋高不足50 cm)时不可大量浇水,否则会使地温骤然大幅度降低,继而造成冷退笋。

灌溉也可与施肥结合起来进行(即把肥料溶解于水中施用),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大多数竹子在积水状态下生长不良,因此要注意园地的排水,保持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的畅通无阻,若发现积水应立即设法排除,久雨不晴的天气要特别注意排水。

二、除草和松土

及时除草和中耕松土是竹林周年养护的基本作业内容之一,两者一般是同时进行的,深度8~15 cm。在新栽的竹林中,林地常曝露在阳光下,很容易孳生杂草,为此,可在林地上覆盖秸秆等有机物,也可在林地上种植草本花卉或豆科植物,既可防止杂草孳生,又可美化环境。但需注意的是:这两项养护措施一般应避开散生竹和混生竹的笋期,以免影响竹子的正常出笋。

三、施肥

在整地及向栽植坑回填土时,要适当增施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见图3-11、图3-12),每亩施农家肥2 000~3 000 kg,或者是经发酵腐熟的饼肥50~100 kg。移栽竹苗成活后,还要继续加强培肥管理,以促使竹子生长旺盛。

img30

图3-11 对毛竹林进行土壤深翻并施有机肥

img31

图3-12 对毛环竹林(图中的中右方为一丛孝顺竹)进行土壤深翻并施有机肥

散生竹的新造竹林可在冬季施用腐熟的厩肥、土杂肥、饼肥等有机肥料。施肥方法以开沟埋施为好,每隔2~3 m开沟,沟深20~30 cm,施入有机肥料后,用土壤把肥料全部覆盖起来。次年春夏季节可以结合除草松土施用竹林专用复合化肥。施肥方法可以沟施、穴施,也可以直接浇灌在竹蔸附近。成林后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施肥时间为早春2~3月份,每亩撒施复合肥30~50kg;第二次为笋期之后的5~6月,结合深翻(垦复)林地时埋施腐殖质肥每亩2 000~3 000 kg,复合肥20~30 kg;第三次为9~10月份,每亩沟施或穴施复合肥30~50 kg,促进笋芽饱满及安全越冬。对生产性强的笋用竹林要加大施肥量,采笋时及时补充“笋宕”肥即在采笋后的坑里施入适量的速效性化肥或农家肥并盖土,可以大幅度增加翌年竹笋的产量。注意施肥时尽量把肥料埋入土中,不要撒施在林地表面,以免造成肥料的流失和肥效的降低。

丛生竹每年3~5月份施农家肥或复合肥1次,以促进当年竹丛和竹笋的生长。9月份每丛施复合肥1kg或焦泥灰10~25 kg,以促进新竹木质化。施肥方法:在离竹丛20 cm左右处环状开一条深15~30 cm的沟,然后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后覆土即可。

总之,施肥是竹子养护的重要内容之一。竹子的施肥应尽量把有机肥和化肥结合起来施用,而且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度配合施以N5-P1-K7的复合肥料及微肥。关于化肥,每年每亩竹林可施尿素20~30 kg、过磷酸钙6~10 kg、硫酸钾6 kg。施用化肥时,若天气干旱,最好把化肥按0.1%~0.2%的浓度溶解于水中而后施用,如此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四、笋期管护

包括疏(留)笋养竹和护笋养竹等内容。竹笋幼嫩而富含营养,易遭受虫、畜和人为危害。因此每年笋期,要作好护笋养竹工作,这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强竹林观赏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各种竹类的出笋季节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差异——散生竹一般在春夏季竹笋出土生长,时间为1~2个月左右;丛生竹一般在夏秋季竹笋出土成竹,前后时间可达2~3个月。

所谓疏笋,就是指去除杂笋,合理挖除弱笋、小笋等养护工作。竹林中每年出土的竹笋必然有大小、强弱之分,应选留粗壮、硕大的竹笋育竹,而对细弱笋及时挖除。具体做法是:挖始期笋、初期笋留盛期笋;挖后期笋、末期笋;挖弱笋、小笋、过密笋、病虫笋、退笋,留健硕笋。另外,对杂笋应一律去除。一般疏笋量占竹笋出土总量的50%~70%。

留笋养竹工作是调节林分结构使之更趋合理的最重要环节。其具体作法是:①散生竹:对散生竹选定疏除的竹笋,用锄扒开基部泥土,从笋与鞭相连处切断,不要损伤竹鞭,取出竹笋后用泥土覆盖笋穴。选定保留的竹笋则要加以保护,防止人、畜危害,禁止挖掘。②丛生竹:丛生竹选定疏除的竹笋需用刀割,不可锄挖,注意保护好笋基,因为笋基的芽又可长笋。绿竹笋刚出土即割,其它竹种可待出土15~30 cm割笋。早期笋、末期笋割后即封土,中期笋割后要过一星期方可封土。

另外,各类散生竹林都应做到:不挖鞭笋(即竹鞭的幼嫩梢头)、冬笋,保护春笋。笋期还应特别注意对竹大象等虫害的防治。

五、竹蔸及其处理

竹子砍伐之后,应重视并及时做好竹蔸(所谓竹蔸,主要是指竹子砍伐后遗留在地表和土壤中的残余秆基及根基)的后续处理工作。该项工作最好在竹子砍伐后立即进行。

竹蔸最好采用挖除法进行彻底地清除。也可采用劈裂竹蔸、把竹蔸的节隔打通后再放入化肥的方法加速竹蔸的腐烂。

秋冬季、特别冬季是挖除竹蔸的好时节,而春、夏季由于竹子生长旺盛,故不宜挖掘,以免损伤竹鞭、竹笋。对散生竹而言,挖时要做到不伤活鞭、活芽。挖除竹蔸后要随时填好土,不留坑穴。若在挖掘后向坑穴内施入有机肥再盖土填平,则对竹林生长更为有利。

对丛生竹而言,竹丛被老残竹头充塞后,蔸根扛出地面,竹子会逐年稀疏。若长期不挖老残竹头,竹林就会老残衰败(见图3-13)。所以,及时挖除老残竹头,是丛生竹林更新复壮的关键措施之一(见图3-14、图3-15)。丛生竹挖除老残竹头最好在冬季进行。挖时要做到不伤活竹头和笋目。挖后要适当填土,不留坑穴。

对于混生竹林,挖除老竹蔸的方法与散生竹林相似。

img32

图3-13 未挖除竹蔸的慈孝竹,其株丛基部“堆积如山”,让人感觉十分不爽

img33

图3-14 挖除竹蔸后的慈孝竹,其株丛基部显得通透、利落,让人赏心悦目(1)

img34

图3-15 挖除竹蔸后的慈孝竹,其株丛基部显得通透、利落,让人赏心悦目(2)

六、及时去除杂竹或采取有效的竹种隔离措 施,以保证竹种的纯正

七、合理采伐

为保持林地的通风、采光良好,从而有利于促进竹林的健壮生长和繁衍,同时使竹林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就需要对竹林进行合理的采伐,使其密度和结构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因此,合理采伐是竹子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已经培育多年的老竹园(老竹林)而言,每年新竹生成后,要适时淘汰老龄竹,即在冬季伐除与当年新竹数量大致相当的4年生以上(毛竹6年生以上)的老竹。

竹子采伐一般应在冬季进行,切忌在生长季节里伐竹。但对于枯死竹、开花竹及少量的混杂竹则应随时发现、随时伐除。采伐的对象是成材(熟)竹、过密竹、开花竹、(过)老竹、枯死竹、细弱竹、倾(歪)斜竹、混杂竹及严重感染病虫害(如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等)的病虫竹。所谓成材(熟竹,对散生竹而言,根据“存三(度)去(砍)四(度)不留七(度)”的规律,一般是指4~6年生的竹子也就是说,4年生是砍竹的最低年龄,5~6年生是处于应砍可留的年龄,7年生以上的(过)老竹必须砍掉。但对于毛竹(楠竹)而言,由于其新竹形成后第2年春季换叶,以后每2年换叶1次,每换1次叶,竹株年龄增加一度,所以毛竹的一度竹相当于1年生,二度竹相当于2~3年生,三度竹相当于4~5年生,四度竹相当于6~7年生,依此类推,一般毛竹生长到四度(6~7年生)时才开始进入成材竹的行列。

丛生竹中的大型竹4年生为熟竹,中、小型竹3年生为熟竹,此后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应适时采伐。

竹子采伐最好采用刨蔸法,其特点是用镐(或铁锹)刨而不用大型锋利的竹刀齐地砍伐。若用齐地刀砍法,则应重视竹蔸的后续处理工作。

八、越冬防寒

在栽培一些观赏性强而耐寒性稍差的竹种如大佛肚竹时,要及时做好越冬阶段的防寒、保暖、防冻工作。常用的具体方法有:①入秋后多施P(磷)、K(钾)肥,促进竹秆尽早木质化;②地面盖草或铺撒一层厚厚的有机肥(农家肥),提高地温;③架设防风障,搭设防风保暖帐篷,包裹稻草和塑料薄膜等保暖物(见图3-16)或搭建塑料温室大棚;④盆栽竹应及时搬入(温)室内过冬等。另外,栽种竹子时要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尽量不要在风口处栽竹。

img35

图3-16 大佛肚竹在上海地区的越冬防寒保护(古猗园)

九、定期垫园(培土、覆土)

由于竹鞭生长具有新鞭在上、老鞭在下的规律,年长日久,老鞭相互盘结,新鞭被老鞭层架空,不能接触到下层土壤,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供应,从而使竹子长势变弱、竹林减产、竹林景观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开花,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垫根”。“竹园有垫根,鞭根无处伸”。在这种情况下,竹林内便大量出现浮鞭,这就需要进行垫园。另外,对于土层浅薄的林地也需要进行垫园。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竹鞭向上浮,及时把土覆”,“每年垫土一层,胜施肥料千斤”的经验,这些都说明定期垫园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说:“要让竹子长得旺,培土垫园需跟上”。垫园的方法有挖垫法、担埂法、平垫法3种。

挖垫法:特点是“一挖二垫”,所谓挖就是挖掉老鞭,清除垫鞭层;所谓垫就是将园内划分为几区,分区轮垫,每年垫一区。在挖“垫根”的同时,挖取一定量的底土垫到地面上,使竹林相应下落的做法,叫落位挖垫法。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竹园地面不因垫园而增高,不破坏原来的排灌系统。也有的在竹园内挖掉一片竹林,按一定深度起土垫到其他地方,同时在垫平挖低的地方重新栽竹,几十年可以挖垫一轮,这种挖垫法叫更新挖垫法。这两种挖垫法都适用于平地竹园。

担埂法:从园外担土垒埂做畦,土埂的特点是等高水平,埂宽和埂距各50~100 cm,竹园就像一条一条平整的梯田。垫土做埂时,在等高线较高的畦埂一头留进水口,在较低的一头与进水口呈对角线的方向留出水口,实行“过水浇”。实践证明,这是山区和坡地竹园垫园与灌溉结合很好的经验。

平垫法:就是每年夏季三伏天,结合压青施肥,先铺一层青草,再盖一层土。这种方法多在非灌溉竹林中应用,因为它不进行灌溉,所以并不怕提高地势。

每次垫土的厚度,与竹园管理水平、劳动力情况和垫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年垫一次时,每次垫土厚度5 cm左右;二、三年垫一次时,每次垫土厚度10~15 cm。担埂法又有加埂和倒埂的区别,加埂每年可增厚5~10 cm;倒埂因系重新筑埂,其中心最少应为30 cm厚。

垫园除结合压青应在伏天进行以外,其余均在冬季进行。还要注意:垫园所用的土壤必须是偏酸性的砂壤土,要求结构疏松,并严防在林地内倒弃有害的垃圾废物等。

十、摇雪防折

在冬季降雪较大的地区和年份,降雪之后往往会造成竹秆弯折的现象,因此,降雪后要及时对竹秆进行摇雪,如遇大雪,一天要摇雪多次。

十一、竹林(竹园)的景观维护

在开放性的观赏竹林(竹园)中,平时要重视竹林的日常景观维护工作,以便为游客创造一个满目青翠、整洁明朗、赏心悦目、轻松惬意的竹林游览环境,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其实有很多,譬如做好竹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竹林的保洁工作,及时清除散落于竹林中的各种垃圾;随时清除竹林内的蜘蛛网、枯竹病枝、病虫腐竹、开花竹以及瘦弱歪斜不雅观的竹子;彻底清除或适度修剪园路两侧那些影响游客通行的竹子,为游客创造一个通畅的游览线路;夏秋时节及时清除丛生竹竹丛周围那些凌乱细弱、有碍观瞻的萌生枝,以便使竹丛看上去整齐美观等等。

十二、钩梢(除梢、去梢)

通常对当年生新竹进行钩梢,以抑制顶端优势,促进竹鞭生长和发笋,并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竹子被风吹倒或因雨雪而弯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高大竹种如毛竹、乌哺鸡竹等及时进行适度钩梢也是培育通直竹材、创造优美竹林景观的有效举措。

钩梢一般在霜降至翌年春分间进行,但以立冬时节为最好。要注意控制钩梢强度,过度钩梢会使竹叶量急剧减少,反而抑制竹林的正常生长。钩梢的长度视竹株高矮大小而定,毛竹一般2 m左右,中型竹可短些。有些竹种,若不是太高,可免钩梢,或在新秆初发时用手轻折梢端。

但对以观赏作为主要栽培目的的园林用竹而言,在环境开阔、不影响游客及车辆通行等前提之下,也可不进行钩梢、尤其是那些靠近路边的竹株,从而使竹秆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以便创造出婀娜多姿、别具特色的竹(径)景观(见图3-17、图3-18、图3-19);但在下雪天,要注意及时去除竹子上的积雪,以免因受到雪的重压而折断。

img36

图3-17 主干道旁地处台式高地的毛竹林,未进行钩梢处理而下弯的秆身显得和蔼可亲、柔情似水(上海世纪公园)

img37

图3-18 未进行钩梢处理,因而秆身倾斜生长的黄秆乌哺鸡竹显得和蔼可亲、柔情多姿

img38

图3-19 未进行钩梢处理,因而秆身下弯的毛竹显得和蔼可亲、柔情似水、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上海植物园)

十三、竹林内的土壤深翻(垦覆)

在每年的11~12月(乃至翌年2月初)竹子“休眠”期间,或(和)在每年笋期过后(各竹种笋期不同,应区别对待),要对竹林(包括散生竹、丛生竹和混生竹等各类、各种竹林)内的土壤及时进行全面深翻(垦覆)并随即清除园地中的老竹鞭、老竹蔸以及混杂于土壤中有碍竹鞭生长的石块、砖块、砼块、瓦砾等障碍物。毛竹等大径竹的土壤垦覆深度要达到40 cm,中小径竹要达到20~30 cm。在垦覆的同时要尽量加施一些富含腐殖质的农家肥料,或者埋入绿肥、秸秆等以逐渐培肥土壤,使土壤保持疏松透气的良好团粒结构状态,从而有利于竹子鞭根的生长。

应该指出的是:对丛生竹而言,若栽植得比较稀疏,为了减少养护工作量,也可只对竹丛根部外围一定范围内(一般50 cm范围内)的土壤进行深翻(至少40 cm深)、施肥、改良。

十四、观叶竹类的管理

对鹅毛竹、翠竹、(大叶)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箬竹类及芦竹、花叶芦竹等观叶竹类而言,为了使其叶片能在翌年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最好在每年(12)1~2月上旬之间,对其进行平茬或重度修剪更新。而且对鹅毛竹、菲白竹等一些较高的地被竹而言,为防止其植株倒伏、有碍观瞻,应在翌年新植株萌出后及时对这些新萌出的植株进行短截(钩梢)或用PP333等生长抑制剂进行控高处理。

十五、病虫害防治

及时做好竹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蚜虫、介壳虫、竹大象、煤污病、丛枝病、竹秆锈病等。

十六、定向培育

竹类的生长一般都有向光性、趋肥性,据此可采取一定措施以引导竹鞭伸展和竹林面积扩大的方向,使竹株合理分布,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引导出笋的方法:一是通过采伐阻止竹子向不适宜的方向出笋;二是通过松土、施肥,引导竹林向适宜的方向出笋。

十七、尽量减少游客对林地土壤的践踏

在竹子栽好之后,要注意作好防护工作,尽量不让游人频繁地进入林内践踏,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轻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

十八、建立竹林档案

内容包括栽种、生产、管护记录,竹林生长情况记录,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记录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资料、信息和记录,以便于日后的研究和总结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