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幼林抚育措施

幼林抚育措施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松土除草是幼林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为了促进幼林的生长,培育好的干形而采取的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应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低产林分改造,首先要研究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

第二节 幼林抚育措施

一、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技术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林粮间作等。

(一)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幼林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

松土除草一般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一般年限为3~5年。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闭。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湿润、半湿润地区及用初期速生的树种造林,松土除草可连续进行3年,第1年2~3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半干旱地区及湿润半湿润地区用初期生长缓慢的树种造林,松土除草可连续4~5年,第1~3年每年2~3次,第4年1~2次,第5年1次。

每年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的时间,一般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能最彻底地清除灌木、杂草,并扼杀其再生能力,以及能充分地利用水分、养分有效性的时期为宜。

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为5~10cm。干旱地区可加深到12~15cm,甚至30cm。松土要掌握“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土湿浅松,土干深松”的原则。要提倡化学除草。

(二)灌溉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不灌溉。

每次灌溉量的确定,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

(三)施肥

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做基肥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于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搭配。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沟深20cm,沟宽20~25cm,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四)林农间作

习惯上称林粮间作,因间种的作物除粮食作物外,还有经济作物、绿肥作物、蔬菜、药用植物

二、林木抚育

(一)除蘖

就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

(二)间苗

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

(三)抹芽

是为了促进幼林的生长,培育好的干形而采取的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做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嫩芽抹掉。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

(四)修枝

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地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

三、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寒害、冻拨、雪折、日灼等。特别是在营造沙棘、山桃、山杏时,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

四、幼林补植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应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补植力求用大苗。

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低产林分改造,首先要研究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的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