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类景观景观的形成与保护

各类景观景观的形成与保护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溶干洞景观,又称“旱洞景观”,是指洞体脱离地下水水面的无水溶洞。岩溶竖向洞穴景观,洞道垂直或陡角度倾斜的岩溶洞穴景观,地貌学中称之为竖井。岩溶文化洞景观,含有人类文化遗存的岩溶洞穴景观,如广西桂林溶洞中的明代壁书。7.以安徽黄山为例,探讨洞穴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洞穴景观_景观地貌学

各类地层岩石在特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形体复杂、奇异多姿的洞穴(Cave)旅游资源系统。如碳酸盐岩地层经过溶蚀形成的各种洞穴,火山熔岩形成的熔岩隧道,岩石崩塌形成的叠石洞,海浪掏蚀形成的海蚀洞,以及各种岩石在地下潜水作用下形成的潜蚀洞等,构成了一个地表以下、山体内及地层深处的洞穴景观系统。

一、岩溶洞穴景观

岩溶洞穴是碳酸盐岩或其他可溶性岩类地层经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空间体系。洞内的鹅管、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花、石葡萄等洞穴堆积物,及洞内的古人类、古生物、古文化遗迹等,构成了重要的岩溶洞穴景观(图7-31)。

图7-31 岩溶洞穴(刘超摄):左图,溶洞内景;中图,溶洞中的地下河湖;右图,甘肃临潭冶力关溶洞口的岩溶泉

溶洞多沿特定的地层层面和断层构造及构造裂隙带发育,在地下水的溶蚀和冲蚀作用下形成。洞体有水平的、倾斜的、近似直立的;也有多层、多条洞体相互连通,中小洞厅与巨大厅堂纷繁出现的景象。有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干洞,有地下暗河发育的水洞和含有地下瀑布的水帘洞等。溶洞规模与洞穴体系长度由数十米至数十千米,有的甚至长达数百千米。溶洞通常以形态美学和神秘性吸引游客,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是一种全天候旅游资源。

岩溶干洞景观(Karst Dry Cave Landscape),又称“旱洞景观”,是指洞体脱离地下水水面的无水溶洞。如广西凤山江洲洞的干洞长度超过30km,贵州双河洞已探明全长117km的洞道中有60km的干洞。

岩溶水洞景观,指现在仍然在发育的充水或半充水的洞穴,常指地下河(湖)与溶洞构成的地下景观体系。

岩溶竖向洞穴景观,洞道垂直或陡角度倾斜的岩溶洞穴景观,地貌学中称之为竖井(图7-32)。由落水洞向下发育或洞穴顶板塌陷而成,通常底部为地下河水面。

岩溶文化洞景观,含有人类文化遗存的岩溶洞穴景观,如广西桂林溶洞中的明代壁书(图7-33)。

图7-33 桂林溶洞中的明代壁书(据陈安泽,2013)

图7-32 岩溶竖井景观:重庆南川金佛洞(张晶摄)

洞穴化学沉积物,在洞穴形成之后,由于化学溶解、重结晶等作用在洞穴内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如鹅管(图7-34)、钟乳石、石笋、石柱(图7-35),它们的形成示意图如图7-36所示;再比如石幔(图7-37)、石旗(图7-38左图)、石葡萄(图7-38中图)、石花(图7-38右图)等微地貌景观。

图7-34 鹅管景观——湖北十堰[3]

图7-35 钟乳石、石笋、石柱景观——广西阳朔

图7-36 鹅管等景观成景关系示意图
(据陈安泽,2013)

图7-37 石幔景观——重庆武隆芙蓉洞

图7-38 北京石花洞:左图,石旗景观;中图,石葡萄景观;右图,石花景观

二、火山熔岩类洞穴景观

熔岩隧道景观(Lava Tunnel Landscape),由火山熔岩的流动而形成的隧道状、管状岩洞。熔岩流的表面先冷却固结成一个外壳,内部仍然保持熔融状态继续流动,当处于熔融状态的内核被排空又无新的熔岩形成时,便遗留下管状空洞,因形似隧道而得名“熔岩隧道景观”。

在高温岩浆流动与冷凝过程中,由于其中各种气体的逸出和岩浆冷凝收缩,从而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熔岩空洞和熔岩隧道,有时洞体规模巨大,是重要的洞穴旅游景观。如海南省海口石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图7-39)内,有数个巨大的熔岩隧道,其中卧龙洞宽约10m,高约7m,长约3000m,洞壁为光亮的玄武岩;仙人洞洞壁上布满着刺状熔岩,可以看到岩浆流动痕迹,最大的洞室高14.7m,面积达5800m2。黑龙江镜泊湖地质公园、浙江雁荡山地质公园(图7-40)都有熔岩隧道类的旅游项目。

三、其他洞穴景观

可溶性岩石洞穴以外的所有洞穴,包括砂岩和构造破碎岩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潜蚀洞(图7-41);各类岩石差异风化形成的岩洞(图7-42);岩石崩塌形成的叠积洞穴(图7-43,见图5-80);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古矿洞、古地道、古崖居(图7-44)等。

图7-39 左图: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熔岩洞穴;右图,熔岩隧道口——海南洋浦(张晶摄)

图7-40 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模拟熔岩隧道

图7-41 黄土陷穴(杨建国摄)

图7-42 差异风化洞穴(刘龙泉摄)

图7-43 崩塌洞穴:安徽黄山(刘超摄)

图7-44 湖北当阳古崖居(程璜鑫摄):左图,古崖居外观;右图,古崖居内景

课后习题

1.简述丘陵、平原的分类及其依据。

2.分别从地貌学和景观学的角度分析丘陵和平原景观的异同。

3.简述我国主要的丘陵、平原景观及其分布。

4.归纳总结风向与沙丘形态的关系。

5.在文中选一处自己熟悉或者最喜欢的荒漠景观,讨论美学价值和科普价值。

6.简述洞穴旅游资源系统的组成。

7.以安徽黄山为例,探讨洞穴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8.浅析本章各种景观的旅游功能,并简要举例说明。

【注释】

[1]中国地名文化网.山东丘陵.[2015-10-23].http:∥www.redchina.tv/dili/pingyuanqiuling/2010/11/11/141723171.html.

[2]中国地名文化网.江南丘陵.[2015-10-23].http:∥www.redchina.tv/dili/pingyuanqiuling/2010/11/11/1417231573.html.

[3]探秘竹山天台溶洞最长鹅管.[2015-10-23].http:∥www.shiyan.cc/news/12449.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