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结果为圆斑星鲽染色体组学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在获得高质量圆斑星鲽染色体核型的基础上,对其染色体及其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旨为星鲽的染色体组学、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全雌苗种生产、三倍体制种和增养殖研究等方面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促进我国对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利用。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圆斑星鲽染色体与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1)

王妍妍1 柳学周1* 刘新富1 徐永江1 孙中之1 兰功刚2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2.青岛忠海水产有限公司266414)

摘 要 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圆斑星鲽染色体,并进行了其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显带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圆斑星鲽具有46条染色体,核型为2n=46t,染色体臂数为NF=46,所检个体全部为二倍体,未发现存在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现象。带型研究表明,C-带特征为46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2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第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30%;Ag-NORs带型特征为具有1对Ag-NORs,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为端部Ag-NORs;G-带特征为有38条深染带,21条浅染带。研究结果为圆斑星鲽染色体组学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圆斑星鲽 染色体 C-带 Ag-NORs带 G-带

染色体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发育和进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和核型、带型不仅对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预测并鉴定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制,确定生物的基因组数目,研究物种起源及相互间亲缘关系、进化地位、分类和种族关系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 Temminck et Schlegel)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为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及日本九州、朝鲜海域[2]。近几年,随自然资源的衰竭和捕捞量的下降,圆斑星鲽市场价格不停上升,逐渐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增养殖对象,与此相关的研究工作也逐年增多,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促熟[3]、早期发育形态[4-6]、消化生理[7-8]、营养品质[9-10]、精子超微结构及冷冻保存技术[11-12]及人工育苗技术[13-14]等基础方面的研究。与染色体相关的研究,沙珍霞等[15]和陈四清[16]分别报道了其核型,但是两者的结果存在分歧,至于染色体显带方面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在获得高质量圆斑星鲽染色体核型的基础上,对其染色体及其多种显带(C-带、Ag-NORs带及G-带)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旨为星鲽的染色体组学、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全雌苗种生产、三倍体制种和增养殖研究等方面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促进我国对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和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