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人类染色体分组特征,掌握每对染色体的识别特征及各组染色体识别特征,这是常规非显带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的依据,现描述如下。本组染色体中等大小,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在非显带染色体标本上各对之间不易区分。G组:21~22、Y染色体,女性为4条,男性为5条。

【实验目的】

1.学会正常人体细胞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

2.能识别人类染色体的分组特征。

【实验材料】

1.剪刀、镊子、胶水、铅笔、橡皮、核型分析报告单。

2.人类体细胞非显带染色体放大照片(实验图-1)

【实验内容】

(一)掌握非显带染色体识别特征

根据人类染色体分组特征,掌握每对染色体的识别特征及各组染色体识别特征,这是常规非显带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的依据,现描述如下。

实验图-1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照片

A组:1~3号染色体,共6条。1号是最大的染色体,具有中央着丝粒(约在染色体全长的1/2处,以下简略为1/2、1/4等),在长臂近着丝粒处,偶可见到一个狭窄的次缢痕;2号较1号稍短,具亚中着丝粒(3/8);3号比2号短,为中央着丝粒(1/2)。

B组:4~5号染色体,共4条。4、5号2对染色体较3号短,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4)。在非显带染色体标本中,这2对染色体彼此间不易区分。

C组:6~12号、X染色体,女性为16条,男性为15条。本组染色体中等大小,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在非显带染色体标本上各对之间不易区分。其中X、6、7、8、11号的短臂较长;9、10、12号的短臂较短;X染色体大小介于6号与7号之间。

注意:本组6、X、7号染色体的短臂比上面的4、5号稍长,切勿混淆,以致分错组别。

D组:13~15号染色体,共6条。13、14、15号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都有随体,但不易见到,此3对染色体之间不易区分。

E组:16~18号染色体,共6条。16号为本组最大的1对染色体,具有中央着丝粒(1/2),长臂上有时可见到次缢痕;17号较16号稍小,具有亚中着丝粒(3/8);18号较17号稍小,为亚中着丝粒(1/4),即短臂比17号稍短。

F组:19~20号染色体,共4条。19、20号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2),呈字母X形。2对之间不易区分。

G组:21~22、Y染色体,女性为4条,男性为5条。21、22、Y染色体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21、22号均具随体,但不易见到,2对之间不易区分。Y染色体较21、22号略大、长臂互相平行而靠拢,无随体,着色亦较深,易与21、22号相区分。

(二)非显带核型分析

1.计数 每人取2张人类体细胞非显带染色体放大照片(一张作对照,一张作分析剪贴),首先计数染色体总数,确定有无染色体数目异常。

2.剪贴 用剪刀沿着每条染色体的四周按直线逐个剪下(呈长方形),放在白纸上。首先按每条染色体的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参照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仔细地一一进行配对。一般先找出1、2、3号染色体进行配对,再依次为B组和G组,然后依次识别F、D、E组,最后辨认C组。

3.核对调整 染色体排列后,要反复核对,如有差错,可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4.粘贴 用牙签沾少许胶水,小心地将每号染色体贴于报告单上。注意染色体短臂朝上,长臂朝下,着丝粒的位置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分析结果 核型记录,先写出染色体总数,再写逗号,最后写性染色体组成。如正常男性核型写为46,XY;正常女性核型写为46,XX。

【注意事项】

1.按染色体轮廓剪成长方形,以便排列、配对和粘贴。

2.操作时,不要对剪下的染色体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以免把染色体吹跑遗失。

3.粘贴时,一对染色体要排列紧密,不要有间隙,而每对染色体间要有间隙。

4.将性染色体排列在G组旁。

实验报告

每人交一份剪贴好的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