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染色体形态特征

染色体形态特征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不相同,其数目和形态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的功能、形态和遗传的性状。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特征,它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而成,包括以下几部分。随体通过次缢痕的染色质丝与染色体臂相连,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端粒DNA逐渐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结构被破坏,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
染色体形态特征_分子医学导论

四、染色体形态特征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不相同,其数目和形态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的功能、形态和遗传的性状。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特征,它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而成,包括以下几部分(图1-5)。

图1-5 染色体形态图

(一)着丝粒和动粒

着丝粒(centromere)把染色体分成两段(染色体臂)。一条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着丝粒,在该处,染色体凹陷成为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具有特殊的结构,称为动粒(kinetochore),是纺锤丝微管的聚合中心之一。

(二)次缢痕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是某些染色体除主缢痕外的另一处凹陷,染色较浅。次缢痕对于鉴别特定染色体有很大价值,该处的染色质具有缔合核仁的功能,故又称为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NOR)。

(三)随体

某些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呈球形或棒状,这一结构称为随体(satellite)。随体通过次缢痕的染色质丝与染色体臂相连,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

(四)端粒

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有极性,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作用。端粒DNA的复制不是由DNA聚合酶完成的,而是由端粒酶(telomerase)催化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端粒DNA逐渐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结构被破坏,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但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这种端粒DNA随分裂活动发生渐进性缩短的趋势受到阻遏,使正常细胞转化成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永生化恶性细胞。

研究表明,端粒DNA在与端粒蛋白共同作用下自身回折,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一个大的DNA套索结构,即t-环(telomere loop)。目前已知人的端粒功能需要两个特殊的端粒结合蛋白TRF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1)和TRF2。TRF2起到保护染色体末端的作用,TRF1参与调节端粒的长度,即“端粒长度调节的蛋白计数模型”:端粒DNA结合TRF1达到一个临界数目时,便产生抑制端粒酶复合物活性的信号,端粒延伸终止;若染色体不完全复制、核酸外切酶降解或发生重组,导致端粒长度缩短,端粒结合的TRF1也相应减少,当TRF1减少到临界数目时,则重新激活端粒酶复合物,端粒长度再次延伸到特定长度。当端粒DNA结合的TRF1又重新达到临界数目时,再次抑制端粒酶复合物的活性,从而维持了癌细胞端粒长度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