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法西斯思想探讨

日本法西斯思想探讨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本法西斯思想的出现,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和国际矛盾为深刻背景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从1917年起,日本国内陆续形成了一些法西斯团体。其间,法西斯暴力对言论和思想的镇压逐渐残酷起来。至此,日本法西斯的所有理论全部登场。法西斯思想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国家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日本法西斯思想探讨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日本研究所卷

日本法西斯思想探讨

崔世广

法西斯一词可以泛用,但具体说来,则是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一股世界反动逆流。由于各个法西斯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使它们各自的法西斯化过程、法西斯体制以及法西斯思想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日本法西斯思想的出现,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和国际矛盾为深刻背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时地利,使日本帝国主义坐收渔翁之利。大战的收益,促进了银行和大产业的结合,推进了垄断资本称霸日本整个产业。但是好景不长,战后不久,因为军需短缺,外国市场缩小,国内市场狭窄,资本主义生产陷入了深刻的不景气状态。1920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影响到日本,以致股票和各种商品价格一再惨跌,生产下降,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公司商店破产。农业也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落,农业耕地面积开始缩小。此后,重工业及其他产业部门,一般都陷于慢性萧条之中。由于资本家阶级用降低工资、解雇、歇业等手段将其损失转嫁到工人阶级头上,战后,日本工人斗争迅猛发展,参加斗争的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给日本工人阶级以深刻影响,工人和知识分子中趋向社会主义的人日渐增多,使“大逆事件”后处于“冬眠时代”的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又萌出了新芽。工人的激烈斗争和战后农村的贫困,使农民斗争也飞速发展起来,1922年出现了全国性的农会组织。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以他们为主体开展起来的以要求实行普选、政党内阁和议会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大正民主运动,在一战后继续蓬勃发展,一再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工人农民运动和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给垄断资产阶级的天皇制以重大威胁。

在日本帝国主义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从1917年起,日本国内陆续形成了一些法西斯团体。先后成立的有大正赤心团(1918年)、大日本国粹会(1919年)、犹存社(1920年)、自治学会(1920年)、赤化防止团(1922年)、经纶学盟(1923年)等。它们提出所谓“防止赤化”、“弘扬国粹”和“人类解放”等口号,其目的是镇压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和“大正民主主义”运动,解脱日益紧迫的内政外交危机。与此相应,这时法西斯思想的几个基本源流也大都出现了。这就是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大纲》(1919年)、权藤成卿的《自治民范》(1919年)、高畠素之提倡的以天皇亲政的无剥削国家为目标的国家社会主义,以及安冈正笃在《日本精神的研究》(1924年)和大川周明在《日本人及日本人之道》(1926年)中提出的日本主义哲学

经过1929年到1930年的严重经济危机和1935年到1936年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内部矛盾更加激化,各财阀与陆军军部势力相互勾结、互相残杀,民间法西斯团体和青年将校的暴力恐怖事件不断出现,军人连续策划政变。1932年前后日本陆军内部形成了皇道派和统制派,两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皇道派是由青年将校组成的激进派,他们主张以天皇为中心的国体论,反对和财阀结合,企图通过军事政变来推行法西斯革命。统制派是以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为首的一派,他们主张扩军备战,通过对外侵略改造国家,建立高度国防化的日本。“二·二六”事件之后,皇道派失败,统制派得胜,成为陆军的主流,左右了日本的国策。

在“昭和危机”的打击下,工人失业者和中小工商业破产者增加,工人斗争和佃农斗争更加激化。在这种情势下,法西斯团体迅速增加,主要有1930年成立的爱国勤劳党、爱国无产青年联盟、尊皇急进党、国体科学联盟,1931年成立的爱乡塾、大日本生产党、国民解放社、解决满鲜问题同盟、东亚振兴会、对外同志会,1932年成立的国维会、日本村治派同盟、神武会、国家主义青年同盟、日本国家社会党、日本国家社会主义学盟、新日本国民同盟等。它们提出打倒资本主义、惩治财阀、排斥打击现有政党、否定议会制度、确立天皇亲政制度、树立国家统制经济、解放亚洲民族等口号,法西斯运动进一步具体化、深入化。

其间,法西斯暴力对言论和思想的镇压逐渐残酷起来。它们不仅镇压共产主义,就连“共产主义的温床自由主义”也是其锋芒所向。到1935年春季,马克思主义言论几乎全部消失。自由主义者也遭到被迫害的厄运。1933年春,京都帝国大学泷川幸辰教授被开除。1935年,主张天皇机关说的美浓部达吉博士也受到迫害,甚至以西田、田边为首的京都哲学学派也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这样,日本的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全部被扼杀,而日本精神论和日本主义哲学则逐渐被强化,到处泛滥,成为绝对的统治思想。

日本法西斯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走上了对外全面进行侵略战争的道路。日本陷入战争深渊以后,法西斯运动更加强化,法西斯体制得到确立。其标志就是1938年的“国家总动员法”的发布,1940年的“新体制”运动和“大政翼赞会”的建立。到此时,国内一切民主主义活动全都泯灭,所有政党都相继解散,代之以一系列的“报国会”、“报国联盟”和“翼赞会”。在思想上,日本主义、天皇主义和国体论进一步向人们心中渗透。另外,还出现了从哲学上论证日本侵略有理的理论,这就是海军所支持的“世界史学派”的哲学。至此,日本法西斯的所有理论全部登场。

日本法西斯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治时代以来的日本主义、国家主义和从西方传入的国家社会主义、庸俗进化论等思想,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这些思想加以综合、改造,从而形成了一种极端反动的社会政治思潮。

日本主义思想说来源远流长,最早可以溯源于幕末的复古国学。

复古国学家们以推崇古代的形式反对儒学的社会伦理观,反对孔孟之道,主张人的自然真情,提出“人欲即天理”的论断,并为“町人”(即商人)的财产私有权进行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町人”的利益和要求,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但是,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却不是这一方面,而是它对“皇国之道”、“日本至上主义”和“日本精神”的提倡。

法西斯思想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国家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明治初年,由于民族压迫的存在,希望国家强大,要求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国家主义意识高涨起来。这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屡有所现。他们虽然主张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但把个人的自由平等看做国家独立自主的手段;他们主张个人利益,但又把社会利益当做目的,处处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就连自由民权运动的思想家们,也念念不忘把申张国权作为自己主张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说这个时期的国家主义思想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而大多带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后来的国家主义思想则越来越多地带有对内专制、对外侵略的因素。发展到加藤弘之那里,则成为赤裸裸的军国主义理论。加藤把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认为社会的进步全是“优胜劣败的结果”。他把国家当做现阶段进化的最高有机体,个人则是国家的一个细胞,因此,国家是个人的目的,个人“一定要为国家生存之健全和幸福而努力”(加藤弘之:《自然与伦理》),肯定国家对于“细胞”的优越性。对外,他贬斥全人类道德,提倡侵略主义,认为国家“只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干也不算不道德,只要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处置就行了”,“只要是为自己的利益、幸福,即使对他国发起侵略战争,也没有可非难的理由”(加藤弘之:《自然界之矛盾与进化》)。这是露骨的帝国主义侵略理论。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些法西斯分子直接把军国主义思想接过来作为自己的理论。也有一些法西斯分子在国家主义理论基础上,接受了国家社会主义理论。高畠素之和北一辉就是这样的人物。高畠素之说,“我是国家社会主义者。因为我是国家主义者,所以是社会主义者,又因我是社会主义者,所以是国家主义者”(见远山茂树等编:《日本近代思想史》),把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北一辉在《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一书中,虽然承认社会和国家有区别,仍视二者为一体。

在日本主义、国家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之外,法西斯思想家们还受到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尼采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日本的法西斯思想是适应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把国内外的一些腐朽、反动思想加以重新熔炼、改铸而形成的。

日本法西斯运动历时久、渊源长、团体多、流派杂,思想上并不统一。但在这些繁杂的流派中是有其思想主流的,并且在重大问题上是有共同性的。

(一)“现存体制改革论”——日本法西斯的对内方针

日本法西斯是国内社会危机的产物,它必然要按自己的意志对日本加以改造,提出自己的社会改造方案,这就是“现存体制改革论”。它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国家社会主义冠以社会主义的美名,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法西斯“现行体制改革论”的第二个方面是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根绝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第二,排挤现有政党和议会。

日本法西斯改革现行体制的目的在于:确立国家的绝对权威,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对立,摆脱社会危机,以便把国民的思想意识和行动集中到国家主义的方向上来,为对外扩张侵略服务。

(二)“世界雄飞论”——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战略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起步较晚,日本国内原料缺乏、市场狭小,因而急欲以武力向海外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掠夺原料,开拓市场,尽可能地多霸占殖民地。为此,不惜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以一战决之。

法西斯作为一种世界性反动潮流,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众所周知,德、意、日法西斯诸国,都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先起的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国内资本主义尚不够发达,更迫切需要扩大殖民地,掠夺廉价原料和拓展国外商品市场。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新瓜分殖民地后形成的格局中,德国的殖民地全部被剥夺,日本的海外扩张也受到某种抑制,其扩张野心与世界政治格局的矛盾日益加剧。再加上德、意、日法西斯诸国都具有封建性、军事性的特点,它们早就有称霸世界的野心,所以,一旦它们的国力壮大,世界性的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不仅注意消除法西斯再生的国内根源,而且要注意清除其再生的国际根源。

日本法西斯的对内方针和对外战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对外侵略既是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又是缓解国内矛盾,使国民转移视线、一致对外的手段;对内的政治思想统一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是对外扩张侵略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对内专制独裁和对外侵略扩张,是日本法西斯(德、意法西斯亦然)的两个基本特征。

(三)“日本主义论”——日本法西斯的心理支柱和理论根据

在日本法西斯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日本主义论。其具体内容就是日本国体优越论、天皇中心主义论和日本精神论。这是日本法西斯进行对内改造和对外侵略的心理支柱和理论根据。

大部分法西斯思想家都提倡对万世一系的天皇的原始信仰,把天皇抬到神的地位,以此夸耀日本“冠绝万邦”,抬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川周明就说:“我们的祖先是天皇之先祖天照大神之孙,率领天上诸神下降此国,使国神服从,把诸神统一起来,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个信仰在我国的政治基础里表示潜藏着统一的世界观念。”他把日本说成神国,把天皇加以神化,把万世一系的皇统作为日本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他认为,“皇统万世一系是日本民族万世独立繁荣的必备条件,因此,万世一系即直接意味着日本国民的永远发展”。他还用有机体说来论证日本人民和天皇的关系,主张日本人民和万世一系的天皇构成日本民族有机体发展的两个要素,其中天皇是中心,天皇家是民族的嫡系,是日本全体人民的生命之源,人民的责任则是“认识自己生命的本源而敬爱它,随顺它”(以上见大川周明:《日本人及日本人之道》),对天皇尽忠、尽孝。

因为天皇是神的后裔,是日本民族的本源,所以国民对天皇制法西斯专制要绝对服从;因为日本的国体和精神优于其他民族和国家,所以日本应该征服世界。这就是日本主义论的实质所在。

毫无疑问,每个民族的传统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独特并不等于优越。如果把二者等同起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侵略扩张,就必然会把整个民族引向深渊。日本主义论作为一种非科学、非合理的东西,在列强叩关的情况下,在日本进行近代化的过程中,对激发日本民族的传统感情和爱国心,调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整个民族的能量,对付外来侵略,确实起过一些作用。但在日本强大以后,日本主义论便与对外侵略结合起来,成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手段,并使政治和战争具有疯狂性和野蛮性,给整个民族带来了灾难。所以,只有对日本主义论进行批判,并使政治和宗教信仰分开,才能避免战争悲剧再次重演。

日本法西斯的出现,既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又有着复杂的国内原因,是国际、国内矛盾和危机的产物。日本法西斯思想是对近代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倒行逆施,是日本近代腐朽思想的集大成,是历史的反动。日本法西斯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是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日本法西斯的政治实体虽然随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而被消灭,但法西斯思想却不时在日本某些好战分子身上阴魂再现,这是必须注意的。因此,对日本法西斯思想进行深入持久的批判,是我们的一项长远任务。

(原载《日本问题》198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