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林苗圃的种类与特点

园林苗圃的种类与特点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熟悉城市规划中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要求、苗圃用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掌握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和园林苗圃建立技术。园林苗圃建设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建设园林苗圃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如靠近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的地方,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育苗物资的运入。

1 园林苗圃建立

【学习重点】

熟悉城市规划中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要求、苗圃用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掌握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和园林苗圃建立技术。

1.1 园林苗圃的种类与特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社会对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对苗木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园林苗圃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种类、特点各有不同。

1.1.1 按园林苗圃面积划分

1.1.1.1 大型苗圃

面积在20hm2以上。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拥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承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

1.1.1.2 中型苗圃

面积为3~20hm2。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经营期限长。

1.1.1.3 小型苗圃

面积为3hm2以下。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经营期限不固定,往往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更换生产苗木种类。

1.1.2 按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划分

1.1.2.1 城市苗圃

位于市区或郊区,能够就近供应所在城市绿化用苗,运输方便,且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适宜生产珍贵的和不耐移植的苗木,以及露地花卉和节日摆放用盆花。

1.1.2.2 乡村苗圃(苗木基地)

位于远离城市的乡村,是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城市绿化建设迅速发展而形成的新类型,现已成为供应城市绿化建设用苗的重要来源。由于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适宜生产城市绿化用量较大的苗木,如绿篱苗木、花灌木大苗、行道树大苗等。

1.1.3 按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划分

1.1.3.1 专类苗圃

面积较小,生产苗木种类单一。有的只培育一种或少数几种需要特殊培育措施的苗木,如专门生产果树嫁接苗、月季嫁接苗等;有的专门从事某一类苗木生产,如针叶树苗木、棕榈苗木等;有的专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组培苗等。

1.1.3.2 综合苗圃

多为大、中型苗圃,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规格多样化,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期限长,技术力量强,往往将引种试验与开发工作纳入其生产经营范围。

1.1.4 按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划分

1.1.4.1 固定苗圃

规划建设使用年限通常在10年以上,面积较大,生产苗木种类较多,机械化程度较高,设施先进。大,中型苗圃一般都是固定苗圃。

1.1.4.2 临时苗圃

通常是在接受大批量育苗合同订单,需要扩大育苗生产用地面积时设置的苗圃。经营期限仅限于完成合同任务,之后不再继续生产经营园林苗木。

1.1.5 按苗木规格划分

1.1.5.1 大树经营苗圃

以大树(大苗)培育为主要经营产品。主要是购进大树(大苗),苗圃实际起的作用是苗木的“假植”,即养根系和养树冠。大树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本地或异地自然资源的采挖,二是其他苗圃培育数年后的实生苗或无性繁殖苗的再次转移。这种苗圃的特点是一般建在城市周边、交通方便、投资大、风险大、技术要求较高、回报率高。

1.1.5.2 小苗经营苗圃

以小苗培育为主要经营产品,以播种、扦插和嫁接为主要繁殖方式。苗木繁殖系数高、数量多、苗木经营周期短、技术要求低、单株苗木价格低、经营成本及风险低。如杭州萧山、宁波柴桥、湖南浏阳等地的大量苗圃。

1.1.5.3 大小苗木混合经营苗圃

该类型苗圃比较普遍,根据经营者的实力和条件,一部分以小苗为主,大苗为辅:另一部分以大苗为主,小苗为辅。充分利用苗圃地的空间,长短结合,比较科学、合理地利用市场、交通、土壤等资源。

1.1.5.4 地方特色苗木兼其他品种经营苗圃

以本地区的特色、优势苗木品种为拳头产品,适度培育一些本地或外地引入的品种。苗圃苗木品种较多,苗木规格比较齐全。如宁波柴桥的苗圃以杜鹃为主,江苏徐州地区的苗圃以银杏为主等。

1.1.6 按苗木培育方式分

1.1.6.1 大田育苗

根据环境特点,无人为辅助设施,因地制宜地培育苗木的方式。各地区大田培育苗木最为广泛,是最普遍的一种栽培方式。

1.1.6.2 容器育苗

利用各种容器装入培养基质进行苗木培育的一种方式。容器育苗节省种子,苗木产量高、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目前各地区容器育苗发展不平衡。如宁波柴桥花木公司,2010年以容器培育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5000万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1.6.3 保护地育苗

利用人工方法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植物能够继续正常生长和发育或度过不良气候条件的一种培育方式。如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等方式。各地区花卉栽培普遍利用保护地栽培方式,木本植物运用较少。

1.1.6.4 组织培养育苗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的组织或部分器官,并给以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条件,使之分生出新植株的一种苗木培育方式。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育苗的植物有250余种,我国已获成功的园林植物有100余种,多为花卉植物,木本植物较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条件要求高,试验阶段成本高,育苗速度快,繁殖系数大,产量高,苗木技术含量高。

1.2 园林苗圃建设的用地选择和合理布局

园林苗圃建设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城市绿化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以最低的经营成本培育出符合城市绿化建设要求的优良苗木,在建设园林苗圃之前,必须慎重考虑用地。

1.2.1 园林苗圃地址选择

1.2.1.1 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

1.交通条件

建设园林苗圃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如靠近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的地方,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育苗物资的运入。此外,主要应考虑在运输通道上有无空中障碍或低矮涵洞,如果存在这类问题,必须另选地点。

2.电力条件

园林苗圃所需电力应有保障,在电力供应困难的地方不宜建设园林苗圃。

3.人力条件

园林苗圃应设在靠近村镇的地方,以便于调集人力,尤其在育苗繁忙季节可满足大量临时用工的需要。

4.科技指导

苗圃如能靠近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则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苗木的科技含量。

5.周边环境条件

园林苗圃应远离工业污染源,防止工业污染对苗木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6.销售条件

将苗圃设在苗木需求量大的区域内,往往具有较强的销售竞争优势。即使苗圃自然条件不是十分优越,也可以通过销售优势加以弥补。

1.2.1.2 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及坡向

园林苗圃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带,便于机械耕作和灌溉,也有利于排水防涝。圃地坡度一般以1°~3°为宜。坡度过大,易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坡度过小,不利于排除雨水,容易造成渍害。一般在南方多雨地区坡度可适当增加到3°~5°,以便于排水;而北方少雨地区,坡度则可小一些;在质地较黏重的土壤上,坡度可适当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宜小些。地势低洼、风口、寒流汇集、昼夜温差大等地形,容易产生苗木冻害、风害、日灼等灾害,严重影响苗木生产,不宜选作苗圃地。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不同的坡向,直接影响光照、湿度、水分和土层的厚薄,从而影响苗木的生长。一般南坡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土层较薄;北坡与南坡情况相反;东,西坡向的情况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但东坡在日出前到中午的较短时间内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变化,而下午不再接受日光照射,因此对苗木生长不利;西坡冬季常受到寒冷的西北风侵袭,易造成苗木冻害。如南方温暖多雨,以东南、东北坡为佳,南坡和西南坡阳光直射,幼苗易受灼伤。如同一苗圃内有不同坡向的土地时,应根据树种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以减轻不利因素对苗木的危害。如北坡培育耐寒、喜阴种类,南坡培育耐旱、喜光种类等。

2.土壤条件

苗圃土壤条件十分重要,因为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温度也来源于土壤。土壤结构和质地对土壤中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影响很大。土层深厚、土壤孔隙状况良好的壤质土(尤其是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具有良好的持水保肥和透气性能,适宜苗木生长。沙质土壤肥力低,保水力差,土壤结构疏松,在夏季日光强烈时表土温度高,易灼伤幼苗,带土球移植苗木时,土球易松散。黏质土壤结构紧密,透气性和排水性能较差,不利于根系生长,水分过多易板结,土壤干旱易龟裂,实施精细的育苗管理作业有一定的困难。适宜的土层厚度应在50cm以上,含盐量应低于2‰,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5%。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要求园林苗圃土壤的pH值为6.0~7.5。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适宜偏酸性土壤,如红松、马尾松、茶、樟树、杜鹃等;有些植物适宜偏碱性土壤,如侧柏、柽柳、刺槐、白榆等。针叶树种一般要求土壤pH值5.0~6.5,阔叶树种为pH值6.0~8.0。

3.水源及地下水位

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水源可分为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苗圃最好选择在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有利于引水灌溉,同时也有利于使用喷灌、滴灌现代化灌溉技术,并且这些天然水源水质好,有利于苗木生长。在无地表水源的地点建立园林苗圃时,可开采地下水用于苗圃灌溉。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为淡水,水中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1%,最高不得超过0.15%。水中有淡水小鱼虾,即为适合作为灌溉水的标志。

地下水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适宜的地下水位应为2m左右。但不同的土壤质地有不同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沙质土为1~1.5m,沙壤土-中壤土为2.5m左右,重壤土-黏土为2.5~4.5m。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深度,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4.气象条件

地域性气象条件通常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园林苗圃不能设在气象条件极端的地域。如高海拔地域,经常出现早霜冻和晚霜冻以及冰雹多发的地区,地势低洼、风口、寒流汇集处等。

5.病虫草害

在选择苗圃时,一般应进行专门的病虫草害调查,了解当地病虫草害情况及其感染程度。病虫草害过分严重的土地和附近大树病虫害感染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金龟子、象鼻虫、蛴螬、地老虎、立枯病、多年生深根性杂草等危害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土生有害动物如鼠类过多地方一般也不宜选作苗圃。

1.2.2 园林苗圃的合理布局

园林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各城市要搞好园林建设工作必须对所要建立的园林苗圃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进行一定的规划,使其均匀分布在城市近郊,以达到就地育苗、就地供应、减少运输、降低成本及提高成活率的效果。

1.2.2.1 园林苗圃合理布局的原则

建立园林苗圃应对苗圃数量、位置、面积进行科学规划。城市苗圃应分布于近郊,乡村苗圃(苗木基地)应靠近城市,以方便运输。总之,以育苗地靠近用苗地最为合理,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

1.2.2.2 园林苗圃数量和位置的确定

大城市通常在市郊设立多个园林苗圃。设立苗圃时应考虑设在城市不同的方位,以便就近供应城市绿化需要。中、小城市主要考虑在城市绿化重点发展的方位设立园林苗圃。城市园林苗圃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按一个城区面积1000hm2的城市计算,建设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应为20~30hm2。如果设立一个大型苗圃,即可基本满足城市绿化用苗需要。如果设立2~3个中型苗圃,则应分散设于城市郊区的不同方位。

乡村苗圃(苗木基地)的设立,应重点考虑生产苗木所供应的范围。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果城市苗圃不能满足城市绿化需求,可考虑发展乡村苗圃。在乡村建立园林苗圃,最好相对集中,即形成园林苗木生产基地,这样有利于资金利用、技术推广和产品销售。

1.3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

苗圃确定后,为了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操作,对苗圃地必须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1.3.1 园林苗圃用地的划分和面积计算

为了合理使用土地,保证育苗计划的完成,必须进行正确计算苗圃面积,以便于征收土地、苗圃区划和建设等具体工作的进行。

1.3.1.1 园林苗圃用地划分

1.生产用地

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设施育苗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暂时未使用的轮作休闲地。

2.辅助用地

辅助用地又称非生产用地,是指苗圃的管理区建筑用地和苗圃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场及仓储建筑等占用的土地。

1.3.1.2 园林苗圃用地面积计算

1.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生产用地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75%~85%。大型苗圃生产用地所占比例较大,通常在80%以上。

计算生产用地面积主要依据计划培育苗木的种类、数量、规格、要求,结合出圃年限、育苗方式以及轮作等因素。如果确定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即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S—某树种育苗所需面积;

   N—每年计划生产该树种苗木数量;

   n—该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

   A—该树种的培育年限;

   B—轮作区的总区数;

   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的轮作区数。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理论数字,在实际生产中,抚育、起苗、贮藏等工序中,苗木都会有一定损失,故每年的产苗量应适当增加。一般比理论值增加3%~5%,即在计算面积时应留有余地。

各树种在某育苗区所占面积之和,即为该育苗区园林植物所需的用地面积。园林植物所需用地面积加上母树区、引种试验区、温室区等的面积,即可得到生产用地总面积。

2.辅助用地(非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苗圃辅助用地面积一般不超过总面积的20%~25%,大型苗圃辅助用地一般占15%~20%,中、小型苗圃的一般占18%~25%。

1.3.2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1.3.2.1 现场调查

在规划设计苗圃前,设计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现场调查访问工作,了解圃地的现状、地权地界、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草害、有害动物以及周围环境、自然村落等情况,并提出规划的初步意见。

1.3.2.2 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基本材料。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等高距为20~50cm。与苗圃规划设计直接有关的各种地形、地物都应尽量绘入图中,重点是高坡、水面、道路、建筑等。圃地的土壤分布和病、虫、草害和有害动物情况都应标清绘出。

1.3.2.3 土壤调查

根据圃地自然条件、地势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取土壤剖面,观察和记载土壤厚度、机械组成、pH值、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采样分层进行分析,弄清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途径,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以便合理使用土地。

圃地采用土壤剖面调查,一般按1~5hm2设置一个剖面,但不得少于3个。剖面长1.5~2m,宽0.8m,深至母质层(最浅1.5m)。每个剖面都要记载下列要素:

(1)剖面位置及编号(用草图示位)。

(2)海拔、坡度、地下水位。

(3)按层次记载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持水力、石砾含量、植物根系分布及整个剖面形态特征等,并确定土壤的土类、亚类、土种名称。

圃地土壤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区划,并根据需要提出土壤改良工程项目。

1.3.2.4 气象资料的收集

掌握当地气象资料不仅是进行苗圃生产管理的需要,也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需要。如各育苗区设置的方位、防护林的配置、排灌系统的设计等,都需要气象资料作依据。因此,有必要向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站详细了解有关的气象资料。

(1)年、月、日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最低日气温,土表层最高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及日照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期及初终期间的累积温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终期。

(2)年、月、日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降水时数及其分布,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量,最长连续无降水量日数,空气相对湿度

(3)风力、平均风速、主风方向、各月各风向最大风速、频率、风日数。

(4)降雪与积雪日数及初终期和最大积雪深度,霜日数及初终期,雾凇日数及一次最长连续时数,雹日数及沙暴、雷暴日数,冻土层深度,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中10cm和20cm处结冻与解冻日期,土表最高温度。

(5)当地小气候情况。

1.3.2.5 病虫害和植被状况调查

主要是调查圃地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种类及感染程度。

圃地病虫害调查采用挖土坑分层调查。样坑面积1.0m×1.0m,坑深挖至母岩。圃地面积在5hm2以下挖5个土坑;6~20hm2挖6~10个土坑;21~30hm2挖11~15个土坑;31~50hm2挖16~20个土坑;50hm2以上挖21~30个土坑。小型苗圃一般采用抽样方法,每公顷挖样方土坑10个,每个面积0.25m2,深40cm,统计土坑调查病虫害的种类、数量、为害植物程度、发病史和防治方法。通过调查提出病虫害防治工程项目。

1.3.3 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

1.3.3.1 生产用地的区划

1.生产用地区划的原则

生产用地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可耕作区域,即育苗区。其内设立各个作业区。

(1)作业区形状 作业区是苗圃进行育苗生产的基本单位,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2)作业区长度 由机械化程度而定,完全机械化的以200~300m为宜,畜耕者以50~100m为宜。作业区宽度依苗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者可宽些,排水不良时要窄,一般宽40~100m。小型苗圃的耕作区可适当缩小。

(3)作业区方向 一般情况下,作业区的长边采取南北方向,苗木受光均匀,对生长有利。在坡度较大时,作业区的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

2.育苗区的设置

(1)播种繁殖区 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应设在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管理方便的区域,最好靠近管理区。如果是坡地,要选择最好的坡段、坡向。草本花卉播种还可采用大棚设施和育苗盘进行育苗。

(2)营养繁殖区 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应设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培育嫁接苗时,因需要先培育砧木实生苗,应当选择在与播种区相同的地段。硬枝扦插育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阴棚等设施,可将其设置在设施育苗区。压条和分株育苗的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

(3)苗木移植区 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又叫小苗区,一般占育苗面积10%~15%。由播种繁殖区和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便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

由于移植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地块大而整齐的地方。不同苗木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应进行合理安排。对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可设在低湿的地段,如杨柳类;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则应设在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段,如松柏类;进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选择土质疏松的地段栽植,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

(4)大苗培育区 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可直接出圃用于绿化的大苗而设置的生产区,占育苗面积75%。大苗培育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出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满足绿化建设的特殊需要,如树冠、形态、干高、干粗等高标准大苗。大苗的抗逆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选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地块整齐、运输方便的区域。为了提高移苗成活率,宜采用可拆盆栽培技术等。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最好能设在靠近苗圃的主干道或在大苗区靠近出口处建立苗木假植区和发苗站,以利苗木出圃。为了起苗包装操作方便,应尽可能加大一点行株距,以防起苗时影响其他不出圃苗木的生长。

(5)采种母树区 为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设置的生产区,占育苗面积2%。采种母树区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块,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

(6)引种驯化区 为培育、驯化由外地引入的树种或品种而设置的生产区(试验区)。需要根据引入树种或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进行适应性驯化栽培。该区在现代园林苗圃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占育苗面积2%~3%。该区应安排在环境条件最好的地区,最好靠近管理区便于观察记录。

(7)设施育苗区 为利用温室、大棚、阴棚等设施进行育苗而设置的生产区。该区要选择在距管理区较近、土壤条件好、高燥、背风向阳、光照条件好的地区。

(8)其他区 为了生产上管理方便,可按苗木的种类、用途划分等设立标本区、果苗区、宿根花卉区、针叶区、阔叶区和花卉区等。

1.3.3.2 辅助用地的设计

苗圃辅助用地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建筑用房以及各种场地等。设计辅助用地时,既要满足苗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需要,又要少占土地。

1.道路系统的设计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作业区之间及各作业区与管理区之间的纽带。道路系统的设计应从保证运输车辆、耕作机具、作业人员的正常通行考虑。苗圃道路包括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和环路。

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决定出入口。

(1)一级路 也称主干道。一般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与出入口、建筑群相连,能够允许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这是苗圃内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一般为6~8m,标高高于作业区20cm。

(2)二级路 也称副道、支道。是一级路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应能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通常与一级路垂直,根据作业区的划分设置多条。路面宽度一般为4~6m,标高高于作业区10cm。

(3)三级路 也称步道、作业道。是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二级路垂直,宽度一般为2m。

(4)环路 也称环道。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设计路面宽度一般为4~6m。

在设计道路时,要在保证管理和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少占用土地。道路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7%~10%。

2.灌溉系统的设计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1)水源 水源分地表水(天然水)和地下水两类。地表水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直接暴露于地面的水源。地表水取用方便、水量丰沛、水温与苗圃土壤温度接近、水质较好并含有部分养分,可直接用于苗圃灌溉,但需注意监测水质,避免对苗木造成危害。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选择取水点十分重要。取水口的位置最好选在比用水点高的地方,以便能够自流给水。如果在河流中取水,取水口应设在河道的凹岸,因为凹岸一侧水深,不易淤积。河流浅滩处不宜选作取水点。

地下水指井水、泉水等来自于地下透水土层或岩层中的水源。地下水一般含矿化物较多、硬度较大、水温较低,通常为7~16℃或稍高,应设蓄水池以提高水温,再用于灌溉。水井应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地下水提到地面后自流灌溉。水井设置要均匀分布在苗圃各区,以缩短输送距离。

(2)提水设备 一般使用水泵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选择水泵规格、型号时,应根据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确定。如安装喷灌设备,则要用5kW以上的高压潜水泵提水。

(3)引水设施 引水设施分渠道引水和管道引水两种。

渠道引水:修筑渠道是沿用已久的传统引水形式。土筑明渠修筑简便,投资少,但流速较慢,蒸发量和渗透量较大,占用土地多。引水时要经常注意管护和维修。为了提高流速,减少渗漏,可对其加以改进,如在水渠的沟底及两侧加设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也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

引水渠道一般分为一级渠道(主渠)、二级渠道(支渠)、三级渠道(毛渠)。一级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从水源直接把水引出,一般顶宽1.5~2.5m。二级渠道(支渠)通常也为永久性的,从主渠把水引向各作业区,一般顶宽1~1.5m。三级渠道(毛渠)是临时性的小水渠,一般顶宽度为1m以下。主渠和支渠要有一定的坡降,一般坡降在1/1000~4/1000之间,渠道边坡一般为45°。渠道方向应与作业区边线平行,各级渠道应相互垂直。引水渠道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1%~5%。

管道引水:管道引水是将水源通过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业区进行灌溉的形式,通过管道引水可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管道引水不占用土地,也便于田间机械作业。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节水、灌溉效果好,能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避免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深层渗漏,但投资较大。在水资源匮乏地区以管道引水,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苗圃灌溉的发展方向。

3.排水系统的设计

地势低、地下水位高、雨量多且集中的地区,应重视排水系统的建设。

排水系统主要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为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多采用明沟排水。排水沟的宽度、深度、位置应根据苗圃地的地形、土质、雨量、出水口的位置等因素综合决定,并且保证雨后尽快排除积水,同时要尽量占用较少的土地。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一般为3/1000~6/1000。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流、湖泊或城市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与步道相配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形成沟、路、渠整齐并列格局,既利于排灌,又区划整齐。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m;作业区内小排水沟宽0.3m,深0.3~0.6m。苗圃四周宜设置较深的截水沟,以起到防止外水入侵、排除内水和防止小动物及害虫侵入的作用,效果较好。排水系统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1%~5%。

4.防护林带的设计

设置防护林带是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适宜苗木生长的小气候条件。防护林带的规格应依据苗圃的大小和风害程度而定。一般小型苗圃设一条与主风方向垂直的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不仅在四周设防护林带,而且在圃内结合道路、沟渠,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的辅助林带。一般防护林防护范围为树高的15~20倍。

防护林带的结构以乔、灌木混交半透风式为宜。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一般主防护林带宽8~10m,株距1~1.5m,行距1.5~2m;辅助防护林带一般为1~4行乔木,株行距根据树木品种而定。林带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高大、寿命长的乡土树种,同时注意速生和慢长、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寿命长和寿命短的树种相结合,亦可结合栽植采种、采穗母树和有—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用材、蜜源、油料、绿肥等,以增加收益。防护林带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5%~10%。

5.管理区的设计

苗圃管理区包括房屋和圃内场院两部分。房屋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以及车库等;圃内场院主要包括运动场、晒场和堆肥场等。苗圃管理区应设在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接近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或不适合育苗的地方。大型苗圃为管理方便,可将办公区、生活区设在苗圃中央位置;中、小型苗圃办公区、生活区一般选择在靠近苗圃出入口的地方。堆肥场等则应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管理区一般占苗圃总面积的1%~2%。

1.3.4 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编写

1.3.4.1 设计图的绘制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

在绘制设计图前,必须了解苗圃的具体位置、界限、面积;育苗的种类、数量、出圃规格、苗木供应范围;苗圃的灌溉方式;苗圃必需的建筑、设施、设备;苗圃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等。同时应有苗圃建设任务书和各种有关的图纸资料,如现状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以及其他有关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资料等。

2.绘制设计图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具体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苗圃的区划方案。苗圃地形图上应绘出主要道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带、场院、建筑物、生产设施构筑物等,根据苗圃的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作业区的面积、长度、宽度及方向,根据苗圃的育苗任务计算各树种育苗需占用的生产用地面积,设置好各类育苗区。先绘出苗圃设计草图,再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确定正式方案,绘出正式图。

在绘制正式图时,应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将建筑物、道路、场地、沟、渠、林带、作业区及育苗区按比例绘制,排灌方向要用箭头表示。图外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等,同时将各区各建筑物应加以编号或文字说明,以便识别各区位置。

1.3.4.2 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说明书可分为总论和设计两个部分进行编写。

1.总论

主要叙述苗圃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

(1)经营条件

①苗圃所处位置,当地的经济,生产,劳动力情况及其对苗圃生产经营的影响。

②苗圃的交通条件。

③电力和机械化条件。

④周边环境条件。

⑤苗圃成品苗木供给的区域范围,对苗圃发展展望,建圃的投资和效益估算。

(2)自然条件

①地形特点。

②土壤条件。

③水源情况。

④气候条件。

⑤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

2.设计部分

(1)苗圃的面积计算

①各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

②所有树种育苗所需土地面积计算。

③辅助用地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作业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围墙,栅栏等)的设计。

⑥管理区建筑的设计。

⑦设施育苗区温室、组培室的设计。

(3)育苗技术设计

①培育苗木的种类。

②培育各类苗木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③各类苗木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

④苗木出圃技术要求。

(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回收及利润计算等。

1.4 园林苗圃的建设施工

园林苗圃的建立主要指兴建园林苗圃的一些基本建设工作,主要项目有各类房屋、温室、大棚建设,道路、排水沟、灌水渠的修建,水、电的引入,土地平整和防护林带及防护设施的修建等。

1.4.1 水、电、通讯的引入和建筑工程施工

房屋的建设和水、电、通信的引入应在其他各项建设之前进行。水、电、通信是基建的先行条件,应最先安装引入。为了节约土地,办公用房、宿舍、仓库、车库、机具库、种子库等最好集中于管理区一起兴建,尽量建成楼房。组培室一般建在管理区内。温室虽然是占用生产用地,但其建设施工也应先于道路、灌溉等其他建设项目。

1.4.2 道路工程施工

道路施工前,先在设计图上选择两个明显的地物或已知点,定出一级路的实际位置,再以一级路的中心线为基线,进行道路系统的定点、放线工作,然后方可修建。道路路面有很多种,如土路、石子路、灰渣路、水泥路或柏油路等。大、中型苗圃道路的一级路和二级路的设置相对比较固定,有条件的苗圃可建设柏油路或水泥路,或者将支路建成石子路或灰渣路。大、中型苗圃的三级路和小型苗圃的道路系统主要为土路,施工时由路两侧取土填于路中,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抛物线形路面,路面应用机械压实,两侧取土处应修成整齐的排水沟。其他种类的路也应修成中间高的抛物线形路面。

1.4.3 灌溉工程施工

用于灌溉的水源如果是地表水,应先在取水点修筑取水构筑物,安装提水设备。如果是开采地下水,应先钻井,安装水泵。

采用渠道引水方式灌溉最重要的是一级和二级渠道的坡降应符合设计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准确标示标高,按照标示修筑渠道。修筑时先按设计的宽度、高度和边坡比填土,分层夯实,当达到设计高度时,再按渠道设计的过水断面尺寸从顶部开掘。采用水泥渠作一级和二级渠道,修建的方法是先用修筑土筑渠道的方法按设计要求修成土渠,然后再在土渠底部和两侧挖取一定厚度的土,挖土厚度与浇筑水泥的厚度相同,在渠中放置钢筋网,浇筑水泥。

采用管道引水方式灌溉,要按照管道铺设的设计要求开挖1m以上的深沟,在沟中铺设好管道,并按设计要求布置好出水口。

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在通过调试能够正常运行后再投入使用。

1.4.4 排水工程施工

一般先挖掘向外排水的大排水沟。中排水沟与道路两侧的边沟相结合,与修路同时挖掘而成。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可结合整地进行挖掘,还可利用略低于地面的步道来代替。为了防止边坡下塌,堵塞排水沟,可在排水沟挖好后,种植一些簸箕柳、紫穗槐、柽柳等护坡树种。要注意排水沟的坡降和边坡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坡降3/1000~6/1000)。

1.4.5 防护林工程施工

一般在房屋、道路、渠、排水沟竣工后,立即营建防护林,以保证开圃后尽早起到防护作用。最好是使用大苗栽植,以尽早起到防风作用。树种的选择,栽植的株距、行距均应按设计要求,同时呈“品”字形交错栽植。栽后要注意及时灌水,并经常养护。

1.4.6 土地整备工程施工

苗圃地形坡度不大者,可在路、沟、渠修成后结合土地翻耕进行平整,或在苗圃投入使用后结合耕种和苗木出圃等,逐年进行平整,这样可节省苗圃建设施工的投资,也不会对原有表层土壤造成破坏。坡度过大时必须修筑梯田,这是山地苗圃的主要工作项目,应提早进行施工。地形总体平整,但局部不平者,按整个苗圃地总坡度进行削高填低,整成具有一定坡度的圃地。在圃地中如有盐碱土、沙土、黏土或城市建筑废墟地等不适合苗木生长时,应在建圃时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对盐碱地可采用开沟排水、引淡水冲碱或刮碱、扫碱等措施加以改良;轻度盐碱土可采用深翻晒土、多施有机肥料、灌冻水和雨后(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等农业技术措施,逐年改良;对沙土,最好用掺入黏土,多施有机肥料进行改良,并适当增设防护林带等;对重黏土则应用混沙、深耕、多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开沟排水等措施进行改良。对城市废墟或城市撂荒地改良,应除去耕作层中的砖、石、木片、石灰等建筑废弃物,然后增加适当的客土、平整、翻耕、施肥后,即可进行育苗。

1.5 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

1.5.1 建立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意义

技术档案是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从苗圃开始建设起,建立苗圃的技术档案即应作为苗圃生产经营的内容之一。苗圃技术档案是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设施、设备,科学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劳动管理的重要依据。

1.5.2 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

1.5.2.1 建立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基本要求

(1)对园林苗圃生产、试验和经营管理的记载,必须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在每一生产年度末,应收集汇总各类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下一年度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

(3)应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苗圃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稳定,如有工作变动,要及时做好交接工作。

1.5.2.2 园林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苗圃基本情况档案

主要包括苗圃的位置、面积、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图、土壤分布图、苗圃区划图、固定资产、仪器设备、机具、车辆、生产工具以及人员、组织机构等情况。

2.苗圃土地利用档案

以作业区为单位,主要记载各作业区的面积、苗木种类、育苗方法、整地、改良土壤、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木生长质量等基本情况,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保管存档(见表1-1)。

为便于以后查阅,建立土地利用档案时,应每年绘出一张苗圃土地利用情况平面图,并注明苗圃地总面积、各作业区的面积、育苗树种、育苗面积和休闲面积等。

表1-1 苗圃土地利用状况表

3.苗圃作业档案

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每日进行的各项生产活动、劳力、机械工具、能源、肥料和农药等使

用情况,见表1-2。

表1-2 苗圃作业日记

4.育苗技术档案

以树种为单位,主要记载各种苗木从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的处理开始,直到起苗、假植、贮藏、包装、出圃等育苗技术操作的全过程,见表1-3。

5.苗木生长发育档案

以年度为单位,定期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主要记载苗木生长发育情况(见表1-4)。

6.气象观测档案

以日为单位,主要记载苗圃所在地每日的日照长度、温度、降水、风向、风力等气象情况。苗圃可自设气象观测站,也可抄录当地气象台的观测资料。

7.科学试验档案

以试验项目为单位,主要记载试验的目的、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果分析、年度总结以及项目完成的总结报告等。

8.苗木销售档案

主要记载各年度销售苗木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日期、购苗单位及用途等情况。

表1-3 育苗技术档案表

(续表)

表1-4 苗木生长发育档案表 育苗年度

思考题

1.选择时园林苗圃用地应考虑哪些条件?

2.如何进行园林苗圃建设的合理布局?

3.如何计算园林苗圃用地面积?

4.怎样做好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

5.建立苗圃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6.苗圃技术档案的要求是什么?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