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冀州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经验

冀州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经验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大学生村官针对帮扶村产业发展情况,每人领办一个特色种植或养殖项目、引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一名困难群众,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五是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全覆盖。坚持把帮扶项目作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着力从5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项目培训。

提要 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衡水市冀州市以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为保障, 以创新载体机制为抓手,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实行了“五个五”帮扶模式, 即在基层建设整体推进上实施“五个全覆盖”,在项目帮扶上找准“五个抓手”,在帮扶主体上整合“五支力量”,在一村一品培育上突出“五条路径”,在帮扶村全面建设上完善“五项机制”。随着“十件实事”的落实,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一批有本事、肯干事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了“两委”干部队伍中来,村“两委”带领群众自主发展的能力大大提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了一批农村青年人才,确立了一批主导产业,创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打造了五个方面的示范村, 即班子建设示范村,阵地建设示范村,经济发展示范村,文明生态示范村,和谐稳定示范村。这些村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冀州市坚持以项目工作特别是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重点,以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为保障,以创新载体机制为抓手,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共完成帮扶项目559个,总投资3 134.39万元。在帮扶工作中,他们重点实行了“五个五”帮扶模式,即在基层建设整体推进上实施“五个全覆盖”,在项目帮扶上找准“五个抓手”,在帮扶主体上整合“五支力量”,在一村一品培育上突出“五条路径”,在帮扶村全面建设上完善“五项机制”。打造了五个方面的示范村,即班子建设示范村,阵地建设示范村,经济发展示范村,文明生态示范村,和谐稳定示范村。这些村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基层建设整体推进上实施“五个全覆盖”

他们认为,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最重要的是抓好整个基层建设,帮扶一些村庄只是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他们着眼于整个基层建设的创先争优,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拓展活动范围,创新活动载体,力争做到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全覆盖。一是“三类”村全覆盖。结合基层党组织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在全市确定的39个帮扶村的基础上,又将另外18个村列入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活动,统一帮扶。对其他村,也按照“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的要求,实行分类指导,合力帮扶,推进发展。二是帮扶单位全覆盖。对各派出人员帮扶的单位,要求“三人驻村,全员参与”,积极为帮扶村办好事、办实事;对没有派出人员帮扶的单位,要求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帮扶活动中来,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一些贫困村进行帮扶,市委市政府给予同样的政策支持;同时要求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主动伸出帮扶之手,积极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三是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覆盖。开展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联双创”活动,组织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子,城市党员干部进村讲技术、讲政策、讲党课,号召农村党组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经营方式,开展土地流转,推广农业技术,发展集约经营,推动城乡党组织、党员共同创先进、争优秀。活动中,共建立基层党组织帮扶对子81个,党员帮扶对子2 800多个。四是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全市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实验田”党建创新项目,在大学生村官中广泛开展了“三个一”创业富民先锋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针对帮扶村产业发展情况,每人领办一个特色种植或养殖项目、引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一名困难群众,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五是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全覆盖。制定了社区党建、非公企业党建等三个方面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冀州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实行经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实行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包乡联点抓党建,做到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进一步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立足创新抓党建的良好局面。

在项目帮扶上找准“五个抓手”

坚持把帮扶项目作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着力从5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项目培训。在项目谋划阶段,主要侧重项目调研、立项、资金筹措方面的培训;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侧重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培训。二是抓好项目谋划。安排专门力量,对各驻村工作组上报的项目,逐一进行审核筛选,市活动办进行汇总。全市共谋划帮扶项目559个,其中饮水安全项目16个、街道硬化项目39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39个、垃圾处理项目39个、安全稳定用电项目38个、通讯通邮项目1个、文化资源共享项目117个、危房改造项目136个、村庄建设规划项目43个、一村一品产业项目6个、其他自选项目85个。三是抓好项目对接。与上级对口厅局进行无缝对接,及时与省发改、交通、住建等相关厅局联系沟通,了解信息,及时跟进。市发改局为他们所帮扶的西沙村,在安全用电专项资金之外又争取资金46万元。市畜牧局也从上级对口厅局,为部分帮扶村在养殖标准化建设方面,争取到技术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四是抓好项目服务。市委组织部组织10余个部门开展了“服务到基层,党员送温暖”巡回服务活动,重点围绕“十件实事”和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中的难题问题进行指导,接受咨询。五是抓好项目推进。为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推进力度,他们对项目进度每周一统计,每周编发《工作动态》,每周印发《项目通报》,每日在市电视台播发专题新闻,形成了推动帮扶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帮扶主体上整合“五支力量”

在落实“十件实事”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帮扶方面,他们重点抓了“五支力量”的整合:一是群团组织力量的整合。他们积极引导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结合村“两委”换届后村级群团组织的配套建设,对积极创业的农村青年、农村妇女进行激励引导,大力扶持,组织开展“创业之星”争创活动,引导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对农村特别是帮扶村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0余人次。二是科技部门力量的整合。引导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通过举办科普周、科普大集,实施科普惠农“十百千”工程,即设立科普惠农服务站10个,吸纳科普志愿者100名,发展科技示范户1 000个,随时随地为帮扶村送技术,送服务。三是帮扶部门力量的整合。引导各帮扶部门发挥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落实“十件实事”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上加大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实行主要领导挂帅,每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专业户,切实帮助帮扶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农牧、林业等部门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帮扶村,与驻村干部一道为群众传授农业技术5 000余人次。四是项目部门力量的整合。引导各项目职能部门在切实组织好、落实好开展加强基础建设年活动专项项目的同时,对市本级所有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统筹协调,打捆使用,向帮扶村集中倾斜,对项目实施的年度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集中使用,集中攻坚。市本级共落实帮扶资金1 000多万元。五是乡、村党组织力量的整合。引导乡、村党组织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各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进村入户,抓好协调,搞好服务。各帮扶村党组织积极配合工作组,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带头发展特色产业,结对帮带群众1 500余人,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12个,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一村一品培育上突出“五条路径”

他们在发展帮扶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方面,突出技术培训、外出观摩、项目扶持、社会服务、市场对接等“五条路径”,在促进帮扶村增实力、快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技术培训强素质。针对帮扶村群众生产缺技术、致富少门路的问题,他们聘请了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就天鹰椒高产栽培、小麦新品种种植等到帮扶村举办讲座,现场指导,还注重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农业系统组织开展了“百名技术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方案、实施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宣讲惠农政策等服务,每名技术骨干抓1~3个示范点,共培养示范户1 000个。二是外出观摩转观念。一方面,选择本市东堤北蔬菜大棚种植小区、官道李镇大张肉鸽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示范点,组织帮扶村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组织帮扶村干部群众到饶阳县南北岩高标准蔬菜示范园、武强县牧兴肉鸭养殖专业合作社、临城县绿蕾公司进行实地观摩,引导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全市帮扶村扶持发展金银花、薄皮核桃种植,貉狐养殖、手工藤编等特色产业共计20余项。三是项目扶持作示范。引导各驻村工作组发挥路子多、联系广、技术强的优势,为村里跑项目,跑资金,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市农牧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在码头李镇实施了2 800亩的棉花高产示范田项目,提供了价值40 000多元的创优9号、中植8号等棉花良种,支援了价值6 000元的播种机一台,对每个种植示范户给予了2 300元的补贴,并实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分拣“五统一”管理。四是社会服务强组织。在各帮扶村大力推广“村党支部+科技+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群众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进行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先后扶持建立了辣椒、食用菌、果品、农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市科技局驻官道李会尚村工作组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农民缺乏组织是导致农民收入少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根据会尚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组织27户粮食、棉花、辣椒种植户成立了“官道李镇谷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仅通过统一采购复混肥、农药两项,就为群众节约资金5 500多元。经合作社引导,增加辣椒种植320亩,亩产达到600斤,每亩纯收入达4 000元,全村辣椒种植总收入达128万元,为群众找准了致富路子。五是专业市场拓销路。各工作组在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上出实招,在拓展农产品销路上下气力。针对官道李镇衡三村及周边村速生杨树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缺少木材贸易场所,影响销售的情况,市民政局工作组通过与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共同协商,将附近已经废弃的大葱交易市场改造为木材市场,鼓励群众以入股形式组建衡三村木材协会,以协会作为市场运行管理的主体,并帮助联系了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扩大了市场销路。省政府研究室工作组发挥冀州镇陈寨村地处城郊、靠近106国道、濒临冀州铸造专业园区、周围水暖散热器摊点多的区位优势,积极与省发改委等部门联系,谋划了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的冀州钢铁工业物流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能够为陈寨村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增加集体积累,而且,能够辐射周边相关企业200多家,带动冀州采暖铸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为实现冀州“全力打造中国绿色现代铸造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帮扶村全面建设上完善“五项机制”

第一,创建党建实事化机制。在基层建设年活动中,他们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实施了党建实事化制度,即围绕“十件实事”,把农村党建工作任务分解成为一件件实事,定期考核,跟踪问效。为保障实事落实,还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深化实事化机制的意见》,建立了4项推进机制:一是实事备案机制。做到一件实事一个项目小组,一套方案,一张完成时间表,对实事事项责任人、采取措施、达到标准、完成时限等条目逐项上墙向群众公开,分别由活动办公室和乡镇党委记录备案。二是重点实事分包机制。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实事,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帮扶一个村、督办一件事”,与乡村干部同谋划、同跑办、同建设,整合宣传、民政、农业、卫生、教育、商务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集中会诊、攻克难题。三是典型带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实事运行情况推进会”,会上由各驻村工作组报告实事运行情况,并选取完成实事较好的村,组织与会人员实地观摩,树立典型,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四是测评销号机制。实事完成后,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问题解决彻底、群众满意的,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群众不满意的,继续挂账督办,直到群众满意。

第二,建立党建110预警服务机制。在活动中,他们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了党建110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实行“五个有”建设标准,即有标识、有电话、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为强化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和预警职能,明确了求助热线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代理承办服务、党员志愿服务、接转组织关系服务、流动党员管理、信访接待服务等7项职责,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情况登记报告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定期考核制度等6项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保证“三个不出村”,即群众有需求不出村,有纠纷不出村,有困难不出村。在今年“三夏”期间,后恩关村服务中心应群众的要求,联系了收割机、耕地机,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为群众节省开支9 000多元,受到了群众好评。活动中心成立以来,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 630多件次。

第三,建立“1 + X”帮带富机制。为切实发挥帮扶村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他们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促进发展”为主题,在帮扶村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1 +X”帮带富活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缺乏致富技术及生活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扶,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增加收入。39个帮扶村共有362名党员致富能手与1 130名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引进致富项目130多个。

第四,完善生态文明村“五个一”创建机制。在抓好帮扶村水、电、路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开展了建立一个农家书屋,修建一个文化广场,组建一个文化娱乐队,修建一批垃圾处理点,组建一支卫生清洁服务队“五个一”创建活动,建设提升农家书屋39个,组织了秧歌队、架鼓队25个。市城管局驻村工作组针对周村镇寇家庄村文化设施少,农闲时节群众以打麻将打发日子的陋习,一是动员局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捐书5本,为该村赠送图书400多册,并对上级配送的2万元书籍及电子音像制品及时进行了分类、编码,建立了书目档案,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还出资为寇家庄村购来书架、桌椅和乒乓球案子一套,动员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在村东头修建了一个2 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请来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为村民指导排舞,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第五,完善矛盾纠纷“零上交”维稳机制。为了帮扶村的稳定,他们在各帮扶村创建了矛盾纠纷“零上交”机制,重点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事先预警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村庄稳定进行预警。即从班子团结上预警。凡是涉及村班子成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员的调整,必须上报乡党委审批,杜绝在“人”上出问题。从重大事项上预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审核制度,规定了报告范围和审核程序,对宅基地的发放、土地承包方案的制订等都严格审核。从评估体系上预警。对“两委”班子议定事项的实施,实行一星级维稳风险评估;对不稳定苗头,实行二星级维稳风险评估;对涉法涉诉、重信重访的,实行三星级维稳风险评估;对重大节庆、重要活动,实行四星级维稳风险评估。二是督促考核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百分月考核制度。对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合格的村“两委”班子进行限期整改。 日排查周摸底月调度制度。对村庄稳定情况实行村干部每天一排查,包村干部每周一摸底,乡党委每月一调度。“两陪一引”制度。实行村“两委”干部陪诉陪访,引领群众到乡咨询,给村班子增加工作动力。三是防控培训制度。一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农牧、司法、民政等部门围绕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内容,对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重点指导。另一方面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提高农村干部思想认识,时刻绷紧矛盾纠纷“零上交”这根弦。四是调控网络机制。建立了由村义务调解员、治调主任、村主任、支部书记组成的四级调控网络,层层化解矛盾纠纷。村级矛盾纠纷“零上交”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112件,在村级化解105件,在乡镇化解7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

王新荣 杨洪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