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性教育可以开展的活动

社会工作性教育可以开展的活动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同伴教育包括同伴辅导员的培养、同伴戒毒康复治疗等层面。在实施同伴教育的过程中,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对同伴辅导员的职责进行了规定,从这一规定看,同伴教育也必须是专业的。这是禁毒社会工作者开展同伴教育,同药物滥用人员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所在。同伴教育中的平等尊重原则,不仅表现在禁毒社会工作者与参加同伴教育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参加同伴教育活动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上。
同伴教育的原则_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

药物滥用人员同伴教育有其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专业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安全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同伴教育不是简单的聊天或沟通,而是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具有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带领同伴教育的禁毒社会工作者而言,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基础性专业知识。作为带领同伴教育的禁毒社会工作者,必须对毒品及戒毒与康复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第二,必须有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作为禁毒社会工作者,在带领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同伴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同时,还需要拥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知识。这由同伴教育的目标所决定。我们都知道,药物滥用人员之所以走上吸毒的道路。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其生理因素、价值观因素、生存和生活方式、众多的社会性因素等决定的,因而有其必然性,这就要求带领同伴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上述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帮助药物滥用人员走出吸毒的圈子。第三,禁毒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行政知识。一方面,同伴教育活动大多以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展开,这需要有同伴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参与同伴教育的药物滥用人员中,有些可能会出现偏差性的思维、认知、交往等问题,在他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协调等工作开展。再者,开展同伴教育需要有相应的场所、活动用品等,这也需要带领同伴教育的禁毒社会工作者具有相应的社会工作行政知识。

二是对同伴教育活动本身而言,需要有专业性知识。同伴教育活动与一般人们所说的活动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不少人以为,社会工作者没有专业知识也能开展活动,实则不然,在同伴教育的活动过程中,从同伴教育活动的设计、到活动过程的控制、到最后的分享与评估,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同时,同伴教育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同伴教育活动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如治疗性的同伴教育活动,就需要带领同伴教育的禁毒社会工作者针对同伴面临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同伴教育方案,并把治疗要素纳入同伴教育活动中去;而培养同伴的同伴教育则不同,要求带领同伴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同伴教育方案的过程中,把同伴教育的相关知识纳入同伴教育活动之中。

这内在地要求禁毒社会工作者在同伴教育的设计与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同伴教育的具体目标,依托同伴的需求,把相应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同伴教育过程之中。因此,同伴教育本身即是专业的。

三是对同伴教育的参与者而言,需要有专业性的知识。一般而言,同伴教育包括同伴辅导员的培养、同伴戒毒康复治疗等层面。对于同伴而言,在他们最初参与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知识。在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在同伴教育知识体系的开展过程中,参与同伴教育的药物滥用人员也会逐步地知识化,这可称为同伴知识化。同伴知识化依据同伴教育的目标不同,其知识体系会有所侧重。如同伴辅导员的培养就与同伴戒毒康复治疗不同,同伴辅导员的培养不仅要求同伴辅导员通过同伴教育活动具有相应的戒毒康复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带领同伴开展同伴教育的知识和技术,而同伴戒毒康复治疗则侧重于让同伴在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治疗,同时具备相应的戒毒康复知识,不需要让这类同伴具备带领同伴开展同伴教育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说,通过同伴教育活动,同伴也必然地实现了相应的知识化。

在实施同伴教育的过程中,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对同伴辅导员的职责进行了规定,从这一规定看,同伴教育也必须是专业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规定,同伴示范员在同伴教育项目中的职能是:第一,参加各区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带动组员之间的有效互动。第二,通过自身在小组活动中的示范,使参与项目的同伴了解同伴教育的意义,明确成为同伴示范员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能。第三,通过分享自己的康复经验,向同伴传递戒毒康复的信念。第四,与同伴交流分享各种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第五,给同伴一种榜样的力量。第六,向同伴灌输自助、助人、助己的同伴教育理念。

总之,同伴教育是一个知识体系,其展开的过程也就是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展开的过程,这要求无论是禁毒社会工作者、同伴,还是同伴教育本身,都必须是一个专业的展开过程。

(二)平等尊重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自启蒙运动以来,学者们就已经提出并进行了大量探索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在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贯彻。特别是在我国,在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影响下,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更是难以得到体现,更何况要平等地对待药物滥用人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往药物滥用人员大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由此,形成他们严重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往往又成为他们复吸的重要原因。因此,平等地对待药物滥用人员,成为禁毒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药物滥用人员作为人,应该享有除了法律规定不能享有的权利以外的一切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即他们有他们作为人的权利。因此,对禁毒社会工作者而言,在开展同伴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树立的价值观念、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地对待药物滥用人员的观念和原则,尊重药物滥用人员的人格和尊严的观念。这是禁毒社会工作者开展同伴教育,同药物滥用人员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所在。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因素,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对禁毒社会工作者而言,在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参加同伴教育药物滥用人员的尊重必须是无条件的,这意味着药物滥用人员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具有怎样的不良习气,社会工作者都必须尊重他。这不仅仅是出于禁毒社会工作者要平等对待药物滥用人员的职业要求,而且出于禁毒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同伴们才可能发生建设性的转变。因此,尊重也是同伴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同伴教育中的平等尊重原则,不仅表现在禁毒社会工作者与参加同伴教育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参加同伴教育活动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上。这出于同伴教育的本质规定,同伴教育本身就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达到改变的目的,如果同伴之间没有平等与尊重,改变就不可能发生。

(三)安全性原则

同伴教育需要把同伴们集中在一起开展相应的专业活动,这在一般的同伴教育,如青少年同伴教育中应该没有什么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对于药物滥用人员而言,把药物滥用人员集中在一起则可能带来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如同伴之间的“交叉感染”等。为此,在实施同伴教育时,必须考虑安全性问题,否则,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怎样在药物滥用人员的同伴教育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最重要的是同伴教育制度建设,特别是同伴的选择制度。

在同伴辅导员的选择方面,在明确同伴辅导员是指在保持自身操守的基础上,秉承同伴教育的理念,用自己的康复经验传递戒毒信念,自愿为帮助同伴康复而提供服务的个体的基础上,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确定了以下选择制度:第一,有坚定的戒毒信念,能保持操守两年以上;第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有帮助同伴的愿望;第三,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语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第四,有较好的行为规范;第五,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家庭、社会工作者和企业等。

在参与同伴教育活动的组员选择方面,他们严格把关组员的入选标准,明确要从禁毒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所做的个案中,筛选表现突出的戒毒康复人员。

针对同伴教育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复吸等问题,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明确规定每一次同伴教育活动都要制订小组规范,明确参与小组所要履行的义务,同时明确要正确面对组员复吸问题,将复吸问题作为小组讨论内容,引导组员正面对待。

下面是某同伴教育的小组规范:

①保守秘密,不对外人提及小组活动组员所分享的内容;②尽量参加所有的课程聚会,并准时出席;③放开自己,全身心投入小组活动,寻求小组支持;④尊重其他组员,非批判性地接受他人;⑤与其他组员平均分享讨论的时间,不与别人抢时间和话题;⑥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强迫自己在不自在的情况下发言;⑦努力联系课程所学的内容,并尽力完成家庭作业;⑧愿意把学习过程录音、录像,作为自己学习及工作研究总结之用;⑨在活动场所不抽烟,不发表内容消极的言论。

签名:

日期:

此外,上海市自强服务总社针对同伴教育还制订了一些其他制度,如与尿检制度相配合的同伴教育尿检制度、突发事件的应对制度,等等。

上述相应制度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同伴教育活动开展的安全性。

(四)层次性原则

在理论研究上,学者们对同伴教育的规定并不完全统一。

西方学者结合同伴教育实施的内容、要素,为同伴教育下定义。Sussman认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服务。[2]Varenhorst认为,同伴教育是由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来执行助人工作之历程,其服务对象只限于年龄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转介的当事人。[3]Bond K和Wolf C认为,同伴教育是具有相似年龄、背景或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4]Amy Medley,Caitlin Kennedy,Kevin O’Reilly和Michael Sweat认为,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是指在小组中或同伴一对一的形式下,与目标人群分享人口的、风险行为的艾滋病毒/艾滋病信息。这个定义将同伴教育与大众传媒项目区分开来,在同伴教育中,人际互动和信息流动只有一个方向。[5]Flora Cornish和Catherine Campbell认为,同伴教育是一种基于社区的干预措施,它涉及目标社区里的特殊成员,如性工作者、吸毒者或年轻人等,利用他们的同伴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得到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和交往技能,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如安全的性行为等。[6]联合国药物管制和犯罪预防处对同伴教育给出了以下定义:使用相同年龄或相同背景的教员向目标群体传递有教育意义的信息,由同伴教员开展工作,在与他们自身同属的同伴群体或社区内,颂扬健康的准则、信念和行为,并反对那些不健康的人。[7]

国内学者的规定也各有注重。如吕姿之、高源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8]章昉认为,同伴教育就是利用趋众倾向,利用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的方式。[9]费梅苹认为,同伴教育是利用同伴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收信息,对同伴施加影响,同伴教育是促使行为改变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10]李胜联、罗有利认为,同伴教育一般是指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1]

尽管上述学者们对同伴教育规定的视角各有注重,但在这些规定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同伴教育至少具有两个层次:一是研究者们所指出的“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同伴教员”“榜样”,二是“需要帮助的朋辈”“服务对象”“有相似年龄、背景或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目标群体”“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这两个层次实际上指出了同伴教育所需要做的两项基本工作:一是如费梅苹教授所说的“榜样”的培养;二是“榜样”开展工作的对象,即服务对象。也就是说,同伴教育实质上是在培养同伴中的榜样的基础上,将年龄、背景、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等相似,具有共同语言的人集中在一起,由榜样带领和他们一起分享观念、经验、体会及行为技能的活动或过程。

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在开展同伴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了这一基本规定,从两个层面展开了同伴教育工作:一是同伴辅导员的培养,二是由同伴辅导员在各区开展同伴教育。图4-1是其同伴教育的层次示意图,其第一、第二层次实际上做的是同伴辅导员的培养工作,第三层次及以下更多层次则是同伴辅导员与戒毒康复人员共同的同伴教育活动。

这里,第一层次的同伴辅导员只有一人,因其在上海市同伴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贡献,而成为上海市药物滥用人员同伴教育中同伴辅导员的代表。

小叶,2002年3月完成劳教戒毒。她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具备奉献精神及一定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因而成为第一层次同伴辅导员的培养对象。2005年初,小叶进入自强总社担任禁毒志愿者工作,开始接触社会工作实务,接受了多次有关“物质依赖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培训,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核。她的主要工作是接听“自强戒毒咨询热线”及热线的跟踪服务,开展相关的同伴教育工作。三年来,小叶共接听了来自全国各地2 000多个热线电话,跟踪服务700多人次,为百余人提供了生理戒毒和心理咨询的服务,介入57个家庭,发出一百多封信和贺卡,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访谈记录、工作心得、“同伴个案辅导计划”和“同伴小组活动策划”等,同时还参加了各类媒体的采访、拍摄工作,进入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进行演讲。2007年,鉴于开展“同伴教育”的时机已成熟,小叶正式成为第一层次同伴辅导员,主要以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等方法开始培养第二层次的“同伴辅导员”,同时帮助其他有需要的药物滥用者。

图4-1 同伴教育的层次

【注释】

[1]郭建安,李荣文.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和矫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7.

[2]Sussman MB.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a model for training peer group counselors in a multi-ethnic junior high school.Dissert Abst Int,1973(34):626.

[3]Varenhost BB.Peer counseling:Past promises,current status,and future directions.//LENT RW,Eds.Handbook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4.

[4]Bond K,Wolf C.Social Network and Peer Promotion Program:Method Logical Advances.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Conference,No.2,1998,PP.56-58.

[5]Amy Medley,Caitlin Kennedy,Kevin O’Reilly,Michael.Sweat.Effectiveness of Pe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21(3),2009,181-206.

[6]Flora Cornish,Catherine Campbell.The Social 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Peer Education:A Comparison of Two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Run by Sex Workers in India and South Africa.Am J Community Psychol,2009,44:123-135.

[7]赵芳.团体社会工作[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

[8]吕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1).

[9]章昉.同伴教育在美沙酮门诊的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5).

[10]费梅苹.意义建构:戒毒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1]罗有利,李胜联.高校同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几点改进意见[J].中国学校卫生,2005,8(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