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优化发展环境的成功实践

优化发展环境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切身感受到了邢台市城乡规划审批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众多服务对象的由衷赞许。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邢台市城乡规划局以“优质便捷”为核心,以“一站两化”为抓手,组建了“市城乡规划服务大厅”,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规划审批模式。服务大厅运行三个多月

提要 张庆黎同志在“河北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上指出: “推进环境建设,必须决心大、 目标实、措施硬、效果好,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邢台市城乡规划局从实际出发,把改革规划审批制度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组建邢台市城乡规划服务大厅,主要业务科室的30余名技术骨干全部搬离原办公室,到城乡规划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变原来的各科室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变相关科室分别踏勘现场为各科室联合踏勘现场,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削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改善了全市规划审批工作的服务质量,得到了众多服务对象的一致赞许,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成功实践。

邢台市城乡规划局认真落实省委“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号召,下决心解决社会反应比较强烈的城乡规划审查审批手续繁杂、时限较长等热点问题,积极组建邢台市城乡规划服务大厅,通过转变办公方式、完善工作流程等措施,实现了削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快捷高效工作的目标。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切身感受到了邢台市城乡规划审批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众多服务对象的由衷赞许。

组建城乡规划服务大厅,探索全新的规划审批模式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事关整座城市的形象。规划审查审批工作,始终处于城市公共利益和开发建设单位经济利益博弈的风口浪尖之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邢台市城乡规划局以“优质便捷”为核心,以“一站两化”(一站式规划审批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组建了“市城乡规划服务大厅”,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规划审批模式。

1.审批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

将全局监察室、用地科、城市科、建设科、市政科、规划技术服务中心六个主要业务科室的30余名技术骨干,全部搬离原办公室,到城乡规划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行“敞开式”办公、“柜台式”服务。局长、主管副局长随时到大厅开展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大厅内实行“一站式”办结模式,项目单位在服务大厅报建规划项目,经过窗口受理、技术审查、跟踪监察验收三个阶段,即可办完全部事项,享受到“一站式”服务。所有工作时间内,服务大厅一直面向全社会开放,彻底转变了过去人们对规划审批机关“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的印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2.改变原有审批模式,实行并联审批

项目单位到服务大厅报建后,服务大厅统一组织召开科室联审会、专家联评会、局长办公会、市规委会,变原来的各科室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变相关科室分别踏勘现场为各科室联合踏勘现场,变专家单审为专家联评,变分别出具规划条件为联合出具规划条件,把“单行道”拓宽为“六车道”,避免了过去“一辆车堵住整条路”的问题,使规划审批审查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从根本上杜绝了项目建设单位到各业务科室轮流跑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审批效率。

3.完善工作流程,实现审批规范化、科学

按照“能减尽减,提速提质”的要求,对报建项目分类进行审查:一般房地产项目,积极削减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大型公建等精品项目,审批科室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工业项目,实行简易审批,以简促快;小型项目,在报建窗口即来即办;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度,特快特办。同时,把完善工作流程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研发出了一套网上办公系统,使每个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的全过程实现了网上闭合管理,过程可控制,结果可追溯,并在各环节设置红、黄、绿三种颜色警示灯,以确保各项业务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4.全程监控审批行为,促进审批公开透明

局监察室负责报建项目的接收、发转、引导工作,所有报建项目由局纪检监察部门网上受理后,再分转各相关业务科室办理,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网络实时监督业务科室审批情况,业务科室办结后再由局纪检监察部门出具办结通知单交付报建单位,做到了“一口进出”,把整个审批过程置于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之下。在局机关内部监察部门加强监督的同时,整套系统还与市优化环境指挥协调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联网,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检查,实现了对行政审批行为的两级全程监控。报建单位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设置的查询台查询项目办理进展情况,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就不满意的问题向有关部门申诉和举报。

力求“高效、亲民、和谐、廉洁”,让规划审批工作在阳光下快捷高效地进行

从城乡规划服务大厅几个月来的运行实践看,这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规划审查审批的办事方式、决策方式和行政运行模式,使规划审批服务实现了高效、亲民、和谐、廉洁,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报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1.规划审批时限由长变短,服务大厅真正成为快捷方便的高效平台

服务大厅集中了所有具有对外服务职能的业务科室,形成了技术审查服务集中协调的优势,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把技术审查环节由28个合并为10个,规划许可事项由9项削减为6项,审批时限在107个工作日压缩为38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再次压减为26个工作日,实现了规划审批在全省“时限最短”的目标。中航集团拟投资50亿元,占地2 000亩,建设中重卡整车及特种车辆底盘和特种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是我省百家央企进河北活动以来在邢台市开工建设的首个央企项目。这类项目从规划编制调整到规划选址,过去至少需两个月时间,现在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规划选址的全部审批工作。

2.规划审批部门与群众的距离由远变近,服务大厅真正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的亲民平台

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现了“敞开式”办公、“柜台式”服务,工作人员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群众“平起平坐”,技术人员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到施工现场,帮助建设单位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使得规划审批部门与群众的距离由远变近。同时也用这样一种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的方式,让报建单位感受到了规划审批审查的公平、公正。邢台市盛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形象地说,过去我们是“跑”规划,经常楼上楼下跑还找不到人,现在大厅全天开放,想找哪个科室、哪位人员,在这里都能找到,不用上楼就能办理全部业务,确实比过去方便多啦。

3.工作人员由“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服务大厅真正成为建设服务型机关的和谐平台

为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大厅将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照片、姓名、职务和工作职责、工作时限等信息全部公开,制成监督台,通过设置服务评价器,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对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办结,受到黄灯提示、红灯警告的工作人员,定期按相关规定进行奖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办结时限不断压缩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由“群众催促办事人员”变为“办事人员催促群众”等角色互换、身份倒置的可喜现象。服务大厅运行三个多月以来,共受理各类规划审批服务事项456件(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提前介入20余次,帮服务对象破解难题30余个,接待城市规划咨询服务800余人次,项目审查按时办结率达100% 。

4.各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服务大厅真正成为推进审查审批在阳光下进行的廉洁平台

由于服务大厅实行敞开式办公,工作人员可以互相监督,局机关、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优化环境指挥协调中心可以通过无线办公网络实时监督项目审查审批情况。局领导每天轮流值班,在负责大厅业务工作的同时,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具有协调权、督查权、调处权,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办结效率,实现了信访投诉由“无门”到“有门”。服务对象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项目办理进展,对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从而有效地推进了规划审批权力的公开透明。

几点启示

1.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把方便市场主体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是由群众的需要来决定的。邢台市城乡规划局推行的这项改革措施,一变分散为集中,把原来分散的规划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到一楼大厅办理,实现了规划审批的优质便捷;二变复杂为简单,减少了审批环节、缩减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真正使前来办事的人少跑腿、少进门、少找人,实现了服务规划的目标;三变“隐蔽”为公开,服务大厅电子监控设备、查询台、投诉举报信箱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阳光审批、廉洁机关的建设;四变独立为合力,集中踏勘、科室联审、专家联评等制度实现了各相关业务部门审批步调一致,从而有效地破解了规划审批中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2.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手段作为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邢台市城乡规划局把“信息化”与“标准化”作为载体,搭建起“数字规划”平台,以其量大精准的数据、共享更新的信息、统一规范的流程和透明公开的运作等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手段单一、基础数据不清、统计分析不准等一系列问题,在推动城乡规划科学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套系统把标准化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过程控制法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固化,使行政行为更加科学有效。

3.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其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并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工作机制:服务承诺制,转变了工作作风;并联审查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性告知制,减少了当事人负担;跟踪服务制,提高了服务质量……一项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细微之处改善了审批的各个环节,最终搭建起一系列较为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从而推动审批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4.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理念

发展环境虽然是软环境,但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具体的、实在的硬环境。企业和投资者评判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劣,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政府有关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具体地说是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一个部门的形象,甚至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因此,在审批制度改革中,既要通过教育来强化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也要通过制度来激励和约束工作人员,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通过创造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审批小环境,来优化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王书利 梁久丰 苏蕴山 常春卫 鲍 龙

陈玮明 李国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