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功能植物群落配置生态设计模式

不同功能植物群落配置生态设计模式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个体最终将以植物群落的形式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因此,群落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它是植物种类选择的最终表现形式。依据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和潜在自然植被,确定目标林型,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树种配置,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一般可以依据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利用已有的植被知识,并通过顶级群落的类型推断该区域的潜在自然植被类型。

3.9.1配置模式及生态设计研究

植物个体最终将以植物群落的形式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因此,群落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它是植物种类选择的最终表现形式。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丰富度、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通过这些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适地适群落以及植物群落特征与工程目地相适应。

3.9.2设计理念与模式

1.设计理念与模式

依据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和潜在自然植被,确定目标林型,选择植物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树种配置,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即以后期自然生长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所营造的在种类和群落上与区域自然森林接近的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人工植物群落, 如图3-3。

2.设计原理如下:

(1)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原理 在城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时,必须以设计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依据,园林植物构思时,必须与地带性植物类型中的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研究同步,只有这样,设计成果才能反映城市园林绿地的地带性特色,形成与本地区气候相适应、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城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中,除主要应用地带性植被中的乡土树种外,不排斥根据气候相似性原则引入的,并经长期试栽后,生长良好,抗性强、生态上安全的物种。

(2)潜在自然植被原理 潜在自然植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扰被停止后,在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环境条件下,所能发展形成起来的自然植被类型。一般可以依据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利用已有的植被知识,并通过顶级群落的类型推断该区域的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它表明一个地区植被的发展潜力和方向。因此对一个具体地点的潜在植被类型进行确定,往往既要参考地带性植被类型,还要从邻近地区保存完好的天然植被分布状况中寻找答案。利用该理论,依据绿化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生境条件,确定该绿化区域植物群落建设的模拟的自然植被目标类型,自然植被目标类型的结构和种类组成就为群落设计提供了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等生态方面的模式。

(3)生态位原理 在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利用生态位原理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解决营建人工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组合及配比的问题。按照生态位原理来确定群落中的建群种(主导树种或基调树种)、优势种和伴生树种的种类。建群种在群落中数量和面积占多数,占据群落中的最主要的生态位,它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利用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的多种优势种和伴生树种,构筑物种多样性丰富、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乔、灌、草、藤复合群落。

(4)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城市中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匮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

3.9.3群落划分

把干旱区城镇中的植物群落分为6种功能类型,即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文化环境型。

1.观赏性植物群落 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构成一个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群落。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对于植物个体而言要求植物尽量有一方面突出的观赏价值,对于群落整体而言,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达到四季有景。

西北干旱区常用的观赏型植物群落模式为:

云杉+疣枝桦—密枝红叶李+紫丁香球+紫叶矮樱—金娃娃萱草

白桦+小叶白蜡+皂角+金叶榆+波斯菊+福禄考

2.环保型植物群落 指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吸收污染物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选择适合的园林植物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有效的改善局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西北干旱区常用的环保型植物群落的模式为:

胡杨、银中杨、白柳、白桦—海棠—黄刺玫、珍珠梅—千屈菜

西伯利亚云杉+白桦—王族海棠—红瑞木—波斯菊

白柳+银灰杨—红叶海棠—重瓣榆叶梅、紫丁香—大花萱草、千屈菜

3.保健型植物群落 在植物的配置中利用职务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杀菌特性、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是常用的参考指标。

西北干旱区经常采取的保健型植物群落模式为:

大叶白蜡+白桦+紫叶稠李+紫丁香+薰衣草

大叶白蜡+西伯利亚云杉+紫叶稠李+大花萱草

大叶白蜡+红皮云杉+地接金叶榆

大叶白蜡+紫叶稠李+紫丁香+四季丁香

白桦+西伯利亚云杉+紫丁香+四季丁香

西伯利亚云杉+密枝红叶李+薰衣草

4.科普知识型植物群落 收集多种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种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筛选,不应只限于观赏价值,而应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园中,从而达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5.生产型植物群落 指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这些植物既能满足改善环境的要求,又能增加社会效益。

6.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 多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等,植物配置上要求与文化环境氛围相适应,突出特定的文化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