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五次站网规划(-年发展计划)

第五次站网规划(-年发展计划)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始终以国家颁发的行业标准及水利部下发的有关文件为指导,进行各类站网规划,使形成的规划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全省145处水文站中,除由海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水库直接领导的8处水文站限于领导关系的特殊情况未纳入此次站网规划外,其余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隶属的137处水文站均作为此次站网规划的基础。

1995年,河北省水利厅规划设计处(水文工作主管单位)拨专款,要求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新编制全省站网规划,这是20世纪末的一次规模较大而全面的站网规划。编制这次规划的促成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进入90年代以来,水文工作发展迅速,服务面日益拓宽,而相应的固定经费投入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一直争取的地表水资源监测费以及增拨雨量与地下水委托观测费等,均未能落实,水文工作困难重重,对此,主管水文工作的厅领导,曾口头表示,可以考虑适当压缩雨量站网和地下水井网;二是按1992年水利部颁发的《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的有关规定,省水文局陆续向厅报告,要求撤销个别已完成设站任务的小河站、兴建水库后变成重复设站的河道站以及为地区服务的边界站,报批前一般都搞了单站资料分析,成熟一个报一个。这样显得有些零乱,前后拖的时间较长。对此厅规划设计处要求通过规划或计划统一解决这类问题;三是水利部水文司接二连三地下达关于站网分类管理、水文测站建设标准以及站队结合补充规划等文件,贯彻这些文件精神,将之综合到一个规划当中实有必要;四是形成一个较长远的可以操作的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这样投资就有了保证,既可克服水文工作当前的困难,又便于开创21世纪水文工作的新局面。

接到省水利厅指示后,省水文局即采用分工负责的办法来完成这次规划任务。首先由测验处发文,要求各直属局做好本区雨量站网和个别水文站的调整规划工作,限期上报统一协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测验处负责全省水文站规划工作,水资源处负责地下水井网的调整规划,水质处负责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网的规划,水情处负责报汛站网与通讯设施建设规划,最后由测验处及主管局领导负责汇总,编写规划报告。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恰遇“96·8”特大洪水,因此又暴露出现行站网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正好在确定规划时加入这些因素,一并予以考虑。经过近3年努力,1997年三季度形成规划初稿。为慎重起见,省水利厅于年底召开“河北省水文站网规划审查会”,广泛征求厅属两个设计院及各市水利局等单位的意见,会后,根据审查会形成的较集中的意见,对规划初稿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就规划依据、经费概算及分期实施计划作了重点补充,最终形成了本次站网规划。1998年汛后,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组织对河南、湖北两省的水文工作考察,受到启发。回省后,决定仿照河南省水文局编制全省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工程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1999年3月,在已形成的站网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河北省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工程规划”,由省水利厅转报省政府,至今尚待审批。

这次规划的依据及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始终以国家颁发的行业标准及水利部下发的有关文件为指导,进行各类站网规划,使形成的规划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水文站网、雨量站网的规划、调整,完全以《导则》规定的技术指标为依据,实际规划的结果往往超过《导则》中的有关规定。地下水井网、水质监测站网规划,完全依据部水文司下达的专业规范要求执行,且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规划内容。报汛站网和通讯设备是按照建设防汛指挥系统的相应子系统的要求而进行的规划,具可操作性。就连基本投资概算,也是按水利部的《水文基本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具体规定作出的,因此整个规划真实、科学。

体现水文工作的适应性与超前性,是全省水文基础工作在新世纪里的发展蓝图。从站网规划到水资源监测系统工程规划,紧紧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水利建设规划相配合,以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适当考虑基础工作的超前性。规划内容既包括水文站网、地下水观测井网和水质站网,又有水文站的基本建设、投资概算,以及水文通讯建设等,几乎涵盖了水文工作的全部基础业务,因此,规划的实施,无疑可以开创新世纪的水文工作的新局面。

加大水文改革力度,弘扬水文改革的成绩与经验。“八五”期间,水利部就提出“站网优化,分级管理,技术先进,精兵高效,站队结合,全面服务”的水文改革模式。河北省遵照这一改革模式,在站网建设与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验。在此次规划中,充分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而且写进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步伐的内容。如站网规划,力争建设最优站网,做到数量上科学合理,以最省的投入取得更多的水文信息;划分国家重点站、省管重点站及地方专用站,便于执行分级管理办法,争取多渠道投入,使水文早日走出困境;注意发挥站队结合、水文巡测的优势作用,规划中列入数量众多的辅助站点、巡测断面及调查站点,扩大资料收集范围,更有效地提供水文水资源的全面服务;此外,还有新仪器、新设备的引用等内容。

提出分期实施计划,做了有根有据的经费概算,更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本规划经省政府审查批准后,即可付诸实施。

本次规划中涉及到的水文监测站网为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三个部分。包括:流量监测站网、水位监测站网、雨量监测站网、水面蒸发监测站网、水质监测站网、泥沙监测站网、地下水监测井网和实验站。

一、流量监测站网

在全省145处水文站中,除由海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水库直接领导的8处水文站限于领导关系的特殊情况未纳入此次站网规划外,其余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隶属的137处水文站均作为此次站网规划的基础。

(一)大河控制站

全省有大河控制站59处,分布于各大水系的干流与较大支流以及平原地区主要排沥河道上。在一般中、小水年份,既能满足防汛水情及洪水调度的需要,也可基本满足算水账和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需要。不足之处是遇局部较大洪水和流域性特大洪水时,显得站点较少,控制不够完整,影响制定关键的防洪抢险决策。

为满足防汛的需要,应恢复滹沱河姚庄水文站,将卫河龙王庙水位站改为水文站,增设滏阳新河周通水文站。

(二)区域代表站

设立区域代表站的目的是在不同水文分区内分别设站,以获得不同区域内的水文特征和水文参数,根据地理综合法进行资料的内插和移用,解决缺少资料与无资料地区的水文分析和水资源评价问题。从现有的48处区域代表站的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能控制水文特征值的空间分布。但是,平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水量难以控制,还有一些站受水利工程的影响,也已失去原来设站的功能。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站网进行重新规划。

首先,以维持原有站网的总体稳定为原则,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拟在滦河流域的支流长河与起河上,分别增设前韩庄、双山子两处代表站。

其次,对受水利工程影响较大的代表站,虽然采取委托观测等补救措施,也难继续发挥作用的只能予以撤销。如:滦河流域伊逊河支流不澄河上的边墙山站,原为庙宫水库的专用站,并起区域代表站的作用,但1969年该站断面上游建成钓鱼台水库,水库集水面积占该站集水面积的28.5%,已经不符合《导则》所规定的指标,且断面控制条件较差,影响测验精度;清南地区任河大渠上的高屯站,流域界限不清,上游常年打坝,难以发挥代表站的作用。为此,规划时将上述两站撤销。

(三)小河站

全省已有小河站30处,设站年限普遍超过15年,最长的已有40年左右的资料,按《导则》规定:“没有水情任务,单纯为收集暴雨洪水资料的小河站,在已取得10~20年一遇及以下各级洪水资料,并求得了比较稳定的产、汇流参数,可以停测或转移设站位置”;同时由于小河站一般设施简易、投资较低,可以灵活地在不同需求地段设站。所以,本次站网规划中,对小河站网作了较大的变动与调整。

增设滦河流域白河新杖子(兴隆县新杖子村)小河水文站,用以探求燕山迎风坡与背山区之间过渡地带的降雨径流规律。

根据不同原因,撤销10处小河水文站。其一,由于设站年限较长,收集的暴雨洪水资料经分析已达到《导则》中的规定,且无水情报汛任务,如拒马河上游石门、北易水太宁寺、潮河赵家港等小河水文站。其二,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断面监测资料失去代表性,或面上无法设置配套雨量,如鲍邱河军下、匡门沟老人辿、滏阳河排水渠吴庄等小河水文站。其三,断面上原建的标准量水堰先后被洪水冲毁,限于财力等其他因素不能再恢复而决定撤销的,如柳河及其支流上的九拨子、庙梁、黄酒馆、龙窝等小河水文站。

(四)辅助站

此次规划后的基本水文站网中,有大河控制站62处,区域代表站48处,小河站21处,共计131处。较规划前减少6处,主要是小河站减少较多所致。

规划后的基本站网,大体上能够控制水文情势的变化,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型洼淀的出入口和穿越京广铁路线的较大支流缺少站点,会给防汛调度及水量平衡计算带来一定困难;平原河网化及入海水量尚未完全控制,影响了水资源评价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规划了一些辅助监测站点,采用巡测或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以弥补基本站网的不足。

1.平原区

在平原水网区河、渠贯通,很难找到相对闭合的流域设立代表站,布站则按水量平衡和区域代表相结合的原则,共设置45处巡测断面和47处调查点,进行分区水量控制,以满足水资源评价的需要。

白洋淀原有6处入流巡测断面,需再增加1处。大浪淀水库应在周边增设3处巡测站点以控制入、出口水量。

沿海地区原有10处入海水量巡测站,需再增加10处,以弥补原有巡测站的不足。

对穿越京广铁路的5条较大支流,除滹沱河在正定设立巡测断面外,磁河在东阳、洨河在大石桥、白马河在王庄、七里河在白虎分别设立调查点。

2.山区和坝上

为弥补西部山区和坝上地区水文站不足,规划在葫芦河石头城子、东洋河张北、正沟中山沟、城西河上营坊增设4处调查点,每年进行最大洪水的洪峰及过程调查,为水利工程建设收集洪水资料。

本次规划,全省共有辅助站点131处,除原有的16处辅助站点外,需增设新的站点115处。

规划实现以后,全省有基本水文站131处,辅助站点131处,共计262处,构成体系完整,面及全省的流量监测站网。

二、水位监测站网

这次规划的水位站系指以水位为主要监测项目,其资料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的水位站。规划前全省已有水位站15处,其中一部分为蓄水、滞洪洼淀的代表性水位站,一部分为行洪河道上的水位站,其作用多是为监测水势变化,向防汛部门提供水情,为调度决策服务的。

依据《导则》规定和防汛需要,拟在滦河干流上重新恢复桑园水位站。卫河上的龙王庙水位站改为水文站。规划实施后,进行水位定位监测的依然维持原来的15处。

三、雨量监测站网

规划前,全省共有雨量站969处。其中,基本雨量站899处,平均密度为每209平方公里1处雨量站;配套雨量站70处。依据《导则》中:“面雨量站采用平均每300平方公里1站(荒僻地区可放宽)的密度布设,要求分布均匀”的规定,现有站网密度已超过《导则》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基本上能够控制主雨区和暴雨中心雨量,且计算面雨量时还可借用部分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所以现在站网可以满足绘制各种暴雨特征值等值线图,同时也能满足与流量资料配套使用,探求降雨径流关系等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个别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质量不高等原因,需撤销19处;与小河一并撤销的配套雨量站还有5处。共计24处。另外,为用于面雨量计算和防汛等方面的需要,应再增新的雨量站10处。

规划实施后,基本雨量站总数为890处,平均每211平方公里1处雨量站,配套雨量站尚有65处,全省共有雨量站955处,较规划前仅减少14处。

四、水面蒸发站网

全省原有水面蒸发站44处,平均密度为每4266平方公里1处蒸发站,符合《导则》中:“一般2500~5000平方公里1站”的要求。且面上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上能够满足流域及区域蒸发计算的要求。因此,这次规划中对水面蒸发站网未做大的变动,只是因为赵家港水文站已达到设站目的,拟予撤销,其观测项目中的水面蒸发也随之撤销,故水面蒸发站数也减少为43处,站网密度变为4365平方公里1处,依然在《导则》规定的范围之内。

五、悬移质泥沙监测站网

规划前全省有悬移质泥沙监测站100处,由于边墙山、赵家港、石门三处水文站拟予撤销,其监测的悬移质泥沙项目也随之撤销。另外,新增设的前韩庄、双山子水文站设置悬移质泥沙监测项目。规划后的悬移质泥沙监测站网共有99个监测点构成。

六、地下水监测井网

地下水监测井网规划中,主要从现在井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力求建立一个科学、经济、综合、配套的多功能地下水监测井网,围绕此目的,对全省基本监测井网、专用监测井网进行了整体规划。

(一)基本监测井网

全省共规划设置基本监测井701眼,分布面积达8.5万平方公里,其覆盖范围包括整个平原及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三市的大型盆地、河谷平原和坝上平原地区,用以监测上述地区内的地下水位变化动态。

(二)专用监测井网

全省专用监测井网由460眼测井组成。其中:山前侧向渗漏、径流及河道侧渗监测井90眼;开采量试验区监测井40眼;太行山前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井120眼;沧州、冀枣衡漏斗区和邢台、邯郸中东部深层水监测井64眼。

两项合计共规划监测井1161眼,除去继续选用原来的701眼监测井外,应增设新井460眼,主要是增加城市监测井和深层水监测井。

表3-2为河北省水文站、水位站一览表。

表3-2 河北省水文站、水位站一览表

注:1.所列测站是指位于现河北省行政区划内的测站;
2.测站的设立和撤销年份,1970年以前是以1972年刊布的《海河流域水文特征资料》为主要依据,1970年以后以《水文年鉴》为准;
3.对设站时间较短,特别是大搞“群众水文”期间设立的部分临时性质的测站未予列入。

【注释】

[1]此数未减去1955年暂时停测的李营水文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