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四次站网规划及实施(-年)

第四次站网规划及实施(-年)

时间:2024-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搞好这次站网规划,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先后组织有关省(市、区)成立了6个站网专题研究协作组,对一些突出的站网技术问题进行协作攻关。水库水文站观测部署及有关水文规律研究协作组。河北省水文总站重点参加上述6个专题中的3、4、5专题的协作及研究。河北省第四次站网规划便是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的,是自1956年以来又一次最全面的规划。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从此,中国步入了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河北省水文总站派员于1982年12月参加了水利部水文局在江西省南昌召开的“全国水文站网技术交流会”,并遵照1983年2月水利电力部批转的此次会议总结的具体要求,着手抓好既有站网的整顿,继续实施建站计划,研究编制站网调整充实补充规划。1985年10月,水文局就站网规划问题在北京再次召开座谈会,明确要求各省(市、区)编制水文站网发展规划,并于同年11月颁发“关于编制水文站网发展规划的几点意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为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用和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贯彻改革的方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水文站网布局合理,协调配套,节约投资,提高效益。规划分为两部分,即近期(至1990年)和远期(至2000年)规划。规划的重点应放在站网过稀和空白地区,河流下游河网及平原地区,西部水资源的水能资源急待开发地区,重点开发的沿海河流、港口、湖泊地区,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区等。

为搞好这次站网规划,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先后组织有关省(市、区)成立了6个站网专题研究协作组,对一些突出的站网技术问题进行协作攻关。其中:湿润区中,小河流站网规划(包括雨量站)研究协作组。干旱区中,小河流布站原则(包括雨量站)研究协作组。受水利工程影响的水文测验部署和方法研究协作组。水库水文站观测部署及有关水文规律研究协作组。平原地区站网布设原则研究协作组。站队结合试点协作组。

河北省水文总站重点参加上述6个专题中的3、4、5专题的协作及研究。为研究专题3,请石家庄分站予以配合,选择冶河的地都至平山站区间为研究试区,对试区内7大灌渠逐年的引水量、用水量及退水量进行较详细的观测、调查及分析计算;为验证还原计算水量的精度,还分析过该区间的年降雨径流关系等。经过近十年资料积累,最终由陆中央同志编写出《受引水工程影响的水文测验部署与观测方法改变》的报告,提交牵头单位湖北省水文总站,供完成专题研究报告作参考。为研究专题4,总站成立了站网分析组,先对岳城水库资料进行年、月径流量的河、库对比分析。后又配合长委水文局(牵头单位)对岗南水库资料进行同样内容的分析,由此得出水库站经资料还原计算,仍能起代表站的作用。为研究专题5,河北省在沧州运东地区增加了许官试验站,配合山前平原、中部平原的已有资料,分析不同平原区降水量垂直分配的比例,为北方平原区提供了科学布站的依据。陆中央撰写《河北平原水文站布站原则探讨》一文,由牵头单位江苏省水文总站收入专题论文集之中。对其他专题,河北总站也做了部分工作,如用逐步回归法分析雨量站合理密度,就是为专题1、2提供了素材。对专题6,后期河北也加入协作之中。

6个大的协作专题均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部水文局于1986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技术总结会。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制《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1987年的呼和浩特水文会上原则上审查通过此《导则》,为全国各省(市、区)水文部门开展新的站网调整规划,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指导标准。

河北省第四次站网规划便是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的,是自1956年以来又一次最全面的规划。全省规划完成后,经上报水电部批准,至1990年全省范围内应增水文站48处,1990年至2000年间应再增加95处。

在编制此次站网规划的同时,还根据水利电力部1985年颁发的《水文勘测站队结合试行办法》,进行了站队结合的分析规划。依据办法中提出的要求,参照1978年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在吉林省、湖南省、云南省和安徽省进行站队结合试点以来取得的经验,并根据各分站的实际情况,提出1990年以前有3个分站改为水文勘测队,1990年至2000年间有6个分站改为水文勘测队,此次规划总的实施情况不太理想

一、水位、水文站网

由于站网规划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人员编制、设备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另外水利建设的发展需要也对站网建设起着一定的影响,尽管此次站网规划中提出的应增站数较多,但实际上多未获得落实,全省站网处于总体保持稳定,个别稍有调整的状态。其中:

滦河流域1984年增设黄酒馆川黄酒馆水文站,1985年增设庙梁沟庙梁水文站,1986年增设柳河九拨子水文站。

河北沿海1983年恢复小青龙河司各庄水文站。1987年增设泉水皈依寨水库水文站。1988年恢复汤河秦皇岛水文站。

海河流域潮白蓟运河水系1984年增设鲍丘河军下水文站。永定河水系1984年恢复西沟啕口来庙水文站。大清河水系1983年增设县北沟县北沟水文站。1984年增设中亭河胜芳水文站、冉庄沟冉庄实验站。

在此期间内,滦河流域撤销桑园、王小沟水文站,河北沿海撤销富贵庄、榛子镇(上述两站撤销后仍由水库继续观测)、小河南水文站和黄家楼水位站,海河流域潮白蓟运河水系撤销前毛庄、龙门口、丰润水文站和小河口、窝洛沽水位站,永定河水系撤销尚义水文站,大清河水系撤销太平庄、塘湖、八里庄水文站和累子水库水位站,子牙河水系撤销阎庄、九高庄(改为巡测)水文站和沙河桥、王故仙、卸甲庄水位站,南运河水系撤销刘福青水文站。

从1983年至1999年,共增设和恢复水文站11处,撤销水文站15处,全省水文站数降至145处。水位站撤销7处,另有1处水位站并入新增设的水文站,至1999年水位站数降至15处。

在145处水文站中,由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直接管理的有137处;另外8处,即:官厅、潘家口、大黑汀、岳城、庙宫、口头、皈依寨水库水文站和下堡水文站由外单位管理,其中,前4处由海河水利委员会管理,后4处由所在地水库管理处管理。

二、雨量站网

从1983年至1999年,雨量站网的发展与水位站、水文站网的发展情况大体相似。除对那些资料代表性不强或观测质量不高的雨量站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外,还对个别地点增设了少数基本雨量站,以提高面雨量的控制能力。截至1995年,全省共有雨量站969处。其中,基本雨量站899处,配套雨量站70处。较1982年实增38处。1995年至1999年,全省雨量站处于稳定阶段,站数没有变化。

三、水面蒸发站网

水面蒸发是水量平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对水资源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80年代初开始注重对水面蒸发站的整顿,特别是对观测资料质量起着重要影响的场地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与改造,并开展不同口径水面蒸发器的对比试验。1985年,在衡水市冯村附近建成平原水资源实验站,设置大型蒸发池,开展水面蒸发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至1999年底,全省实有水面蒸发站44处,较1982年减少2处,站网密度约为4270平方公里1处。

四、泥沙站网

从1983年至1999年,泥沙站依然维持在107处左右。其中,属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管理的有100处,另外7处由外单位直接管理。

五、地下水站网

1983年,在省水文总站的具体指导下,各分站先后对地下水观测站网进行了重新规划。在规划中一般运用以往的实测资料,采用抽站法和相关法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站网调整报告,经省水文总站审查同意后,由各分站组织实施。至1985年,全省地下水站网规划基本完成,测井总数为1110眼。后来,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测井干枯废弃,测井总数减少至1000眼以下,1987年仅剩858眼。为了扭转这种逐年减少的势头,从1988年再次调整站网,至1990年测井总数升至975眼。至1999年,全省地下水观测井总数又降至776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