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次站网规划及实施(-年)

第三次站网规划及实施(-年)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水利司又颁发“关于调整充实水文站网的意见”一文,望各省(市、区)及流域水文机构遵照执行。其余站的设站年限,视完成资料收集的程度而定,河北省一般掌握能取得包括较大暴雨洪水资料在内的约50次雨洪资料为确定设站年限的标准。由于这次站网规划的重点是小河站和为其配套的雨量站。

1976年随着粉碎“四人帮”,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水利电力部水利司水文处开始注意抓水文站网的整顿建设,遂于1977年9月举办全国水文站网研习班。研习班座谈讨论了国内站网管理混乱、权限不明、雨量站不配套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使部分站丧失原有功能等情况;指出对水文站网充实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尽可能采取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站网技术研究,编制新的站网规划,并争取尽快实施。同年12月,水电部在长沙召开全国水文战线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会上对调整充实水文站网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列入会议纪要之中。之后,水利司又颁发“关于调整充实水文站网的意见”一文,望各省(市、区)及流域水文机构遵照执行。这次要求调整充实的主要任务是小河站网。因为当时中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很快,铁路、公路建设也急需小面积设计洪水资料,形势迫使水文站网应超前研究、布设。1978年初和1979年下半年,水电部水利司分别在青岛和郑州召开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站网技术经验交流会,会上由华东水利学院联合南方各省的与会人员介绍了湿润区小河站网分析技术,黄委会水文局等单位介绍干旱区站网调整情况,并就有关技术进行了研讨。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水利司汇总编印出《湿润地区小河站水文测验补充技术规定》及《干旱地区小河站水文测验补充技术规定》,作为调整充实小河站网与指导测验的参考文件。河北省水文总站在青岛会议后即组织站网技术组,对全省500平方公里以下测站资料进行降雨径流关系分析,以流域最大平均损失量(Im)为指标进行了分区,着手编制调整充实小河站网的规划。

按干旱指数分区,河北省大部分面积属半湿润区,少部分属半干旱区。因此,在贯彻上述两个技术规定时,综合考虑,在编制规划时掌握以下几点:

按照小河站布设原则:以气候条件分区,以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分类,以面积分级的办法,河北省在充实小河站时,考虑可以借用北京、天津的小河站资料,故规划总站数达50个左右为宜。

小河站的最大集水面积,以能兴建中型或小(一)型水库为度,故河北规定背山区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下,山前及平原区300平方公里以下的测站均列入小河站范围,并从80年代开始专门刊印小河站年鉴。

小河站测验的重点是收集好每一次暴雨洪水资料,除在测洪问题上需下大力气外,面上配套雨量站必须按技术规定中的下限指标设置,且一律安装自记雨量计。平原区小河站还必须进行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的配套观测。

小河站中代表性好、资料除用作降雨径流关系分析外,还可供水资源评价及泥沙研究方面使用的,可定为骨干站,长期观测下去。其余站的设站年限,视完成资料收集的程度而定,河北省一般掌握能取得包括较大暴雨洪水资料在内的约50次雨洪资料为确定设站年限的标准。

从当时财力、人力条件出发,规划新增的小河站,尽量选择在已有水文站附近的支流小河上设站,以“大站带小站,委托群众办”的形式使小河站规划尽可能实施。

根据上述原则,此次站网规划结果如下。

一、水位、水文站网

全省应增设46处水文站,其中包括29处小河站,另外还应增设包括小河站配套雨量站在内的150处雨量站。规划实现后不仅全省水文站网的密度达到1070平方公里1处水文站,小河站的数量(应包括北京、天津两市的小河站数)也符合水利电力部水利司提出的要求。

1979年,国家计委和农委联合批转了水电部汇总全国的站网规划报告,并将所需经费和人员编制也下达到各省(市、区),要求在基建投资和劳动指标内统一安排。

在国家计委和农委的联合通知下达后,河北省水文系统积极贯彻执行,多方面争取资金和落实人员编制,就实施测网规划作了大量工作。其中,对个别测站的调整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就早已开始了,至1982年底全省站网变动如下。

1.滦河流域及河北沿海

1977年恢复滦河郭家屯水文站,1978年增设王小沟王小沟水文站。1979年增设滦河大黑汀水库水文站。1980年增设柳河兴隆水文站。1981年增设黄酒馆川龙窝水文站。

河北沿海1980年增设潮河赵家港水文站。

2.海河流域

潮白蓟运河水系1978年恢复还乡河窝洛沽水位站。

永定河水系1981年恢复东沟崇礼水文站。

大清河水系1977年增设清北引渠太平庄水文站、任文干渠八里庄水文站。1978年增设大石峪沟大石峪水文站。1979年恢复东淀胜芳水位站。

子牙河水系1978年增设滏东排河东羡水文站、朱家河下博水文站。1980年增设策白渠齐家务水文站、滏东排水渠吴庄水文站。1981年增设清临渠、东干渠牛庄水文站。

南运河水系1979年增设匡门沟老人辿水文站。

在此期间,全省增设新的水文站15处,恢复2处,共计17处,相当于站网规划数量的37%,接近全国站网建设的平均进度。另外,还撤销了6处水文站。即:滦河流域的外沟门子站,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的大北市站,大清河水系的大石峪站,子牙河水系的马河水库站、杨庄站,南运河水系的孙庄站。

至1982年底,全省共有水文站149处,较1976年增加了11处,站网密度达每1260平方公里1处水文站。水位站增加了2处,已达23处。

二、雨量站网

由于这次站网规划的重点是小河站和为其配套的雨量站。特别是依据小河站控制流域面积的大小限定了设置配套雨量站的数量。因此,这次站网规划中确定全省要增设29处小河站雨量观测和与其配套的150处雨量站。

至1982年底,全省实增雨量站55处,相当于原规划的37%,不仅与全省水文站网规划实施的进度一致,也接近于全国站网建设的平均进度。此时,全省雨量站总数已达931处,其密度约为每202平方公里1处雨量站。

三、水面蒸发站网

1977年至1982年,水面蒸发站网在原有49处的基础上又由于部分水文的调整而减少了3处,只剩下46处。全省平均每4080平方公里1处水面蒸发站。

四、泥沙站网

1977年至1982年,全省施测泥沙的站数随着水文站网的发展而略有增加,到1982年底已发展到107处,平均每万平方公里5.7个站。

五、地下水站网

1976年底,全省地下水站网已发展到2686眼,由于其观测工作均系委托当地村民兼任,部分观测资料质量不高,加上部分测井塌陷、干枯,以及井位选择不当等原因,从1977年开始进行必要的调整,撤销了那些观测质量不高、布设较密和代表性不强的测井。至1980年全省水文体制收归省管时,地下水观测井已减少到1231眼,较1976年减少了1450多眼,到1982年全省只剩1180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