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使用低效率是造成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受限的重要原因。

第五节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目标、原则、因素的分析,对于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同样要遵循农业自然资源有机整体的特点,使整个指标体系即能够客观反映各要素资源自身的开发利用状况,又能够科学评价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功能与结构的协调性。

一、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的思路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范围很广,但又不能将各领域的指标简单罗列,为了使各方面指标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必要确定较为通识的准则

(一)引进关键性指标

农业自然资源中纷繁复杂的因素,不一定有一一对应的指标,具有明确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指标不一定都能成为主导因子。因此,要客观准确反映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所需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必须剔繁从简,抓住主要指标,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已完成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目的。

(二)统计尺度要匹配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不同层次的重点不同,从而在统计尺度上的限制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要,选择使用的尺度,以达到指标数据最终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现状的目的。

(三)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鉴于农业生产过程本质的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相结合的价值创造过程,对于影响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应指标也要适当引入指标体系。

二、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的准则

首先、根据所评估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选择相应的描述性指标与定量分析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步入持续增长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的需求也呈现整体需求层次提高,结构调整幅度加大的特征。因而,我们对指标的选择要兼顾资源实际使用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评估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程度。例如,土地资源的评估指标选择,不但要包括其各种功能用途的面积、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等定量指标,还要包括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制度因素等的指标来定性描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其次、根据所评估资源能够使用的评估方法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

对自然资源的评估方法在不同的学术角度提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诸如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层次分析法等基于不同理论基础与数值分析方法的评估法。应当说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针对所评估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及其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开发利用特点,我们会选择相适宜的评估方法,那么同时也要视具体方法的数值采集要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具体指标。例如,对气候资源的评估所采用方法与对物种资源评估的方法有很大区别,那么具体的指标采集也要考虑到评估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而选择相适宜的指标。

最后、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看,指标的选择在体现数量质量特征的同时,选择功能性指标以观察农业自然资源的持续能力。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使用低效率是造成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受限的重要原因。在选择指标时,对所评估资源提出功能性指标的观测,如产值与资源消耗比指标、资源消费弹性指标、清洁资源占比以及自净能力指标等,即可以对原有数量质量指标的分析的视角加以拓宽,又可以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

三、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的类型

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说明其代表性的变异指标。

(一)绝对指标

用来反映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考察对象的总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是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绝对指标是最简便易用的统计指标之一,通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来反映农业自然资源的现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动的数值可以直观体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例如,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地下水储量、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等指标,都是反映农业自然资源总规模或绝对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项。

(二)相对指标

通过所考察对象的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来反映对象总体在时间、空间、结构、比例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对比关系。运用相应总量指标的绝对水平对比结果将其差异进行抽象化,可以较为直观的反映农业自然资源变动状态,有利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如说,通过耕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合人均占有量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用地的局限和承受力,通过灌溉水用量占水资源量的比重可以反映农业用水的潜力,通过历史气候数据与现在气候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动状态等等。(6)

1.具体来说,运用结构相对指标来反映农业自然资源总体内部组成情况,以及分类目农业自然资源整体的组成情况。

计算方法:

结构相对指标=农业自然资源各部分总量/农业自然资源总体总量

2.运用比例相对指标分析农业自然资源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一般地说,各种资源的组成是由一定参考比例数值的,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比例是否合理,从而判断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协调平衡。

计算方法:

比例相对指标=农业自然资源总体中某部分数值/农业自然资源总体中基准部分数值×100%

3.运用比较相对指标分析说明某种资源在同一时间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资源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计算方法:

比较相对指标=A区域某种资源指标值/B区域同类指标值

4.运用强度相对指标分析说明某种资源在另一对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是不同类对象指标的对比。例如,全国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等。

计算方法: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资源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也称“动态相对数”或“时间相对指标”,就是将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对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离不开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监测。因为动态相对指标不但可以计算不同期对比标志值,也可以计算不同期比较变动标志值,所以动态相对指标也是常用的指标类型。

计算方法: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相对指标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用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所以,计算相对指标时作为分子的指标和作为分母的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主要包括:指标内容是否相适应;总体范围是否一致;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等,是计算结果能否正确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条件。

(三)平均指标

用来测定静态分布数列中各单位的标志值集中趋势。在我们所研究的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指标中,经常用到平均指标来分析自然资源的质量状况,如水、土壤富养程度等。

计算的一般方法:

平均指标=某种资源的标志总量/同种资源的单位总量

(四)变异指标

通常所用的是标准差(亦称均方差)和标志变动系数又称离散系数。通过分布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来测定跟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有时,我们运用这类型的指标测算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帮助分析可持续发展潜力。

计算方法:

标志变动系数=标准差/平均数×100%

四、农业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指标选择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区分指标的时空坐标

通常应用于指标分析的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在统计途径上是按照流域、农业生态圈等空间划分的,而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数据则是按照行政区划来搜集的,这样的空间错位使得指标数据在空间坐标上的差异很复杂。因此在指标选取中要十分注意这两类空间划分的统一程度,统一度越高则指标选取就会越成功,以后的数据分析结论也会更耦合与整个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考核目标。

另外,自然资源数据在空间坐标上主要分为点和面两类,比如气象气候数据必须由特定站点采集,而土地方面的指标(地形地貌、土壤品质、土地利用等)则可以通过平面图件资料获得。时间坐标则是由现有指标的统计调查、资源测绘等工作开展的年份决定的。这就造成新出现的指标都缺乏历史数据,时间坐标的参考系将难以确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使得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坐标有时难以满足我们评价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评估过程中注意处理这一复杂的问题。

(二)注意指标的聚合问题

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众多指标的体系,要想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指标聚合是比较通行的做法。但是科学总是存在着的不确定性,无法量化的指标、指标不同的时空坐标、不同的量纲、不同成分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了解程度的功能都限制着使用常规数学方法对指标进行聚合。出于对农业自然资源自身特点以及影响其使用的诸多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的考虑,针对不同资源的表征指标分别构造适用的聚合方法较为合理。在准则或亚准则层进行聚合以适当简化指标,便于理解的同时不丢失任何关键因子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同时,依据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经验而不单纯拘泥于数学模型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也是合乎情理的。

(三)避免将影响因素的双重性或多重性在指标分析时混淆

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不是由哪一种影响因素单一作用下造成的。每一种影响因素都可能同时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力,比如,有时既有保证可持续利用的正向效应,又有诱发非永续利用的负向效应。更甚至于,同一影响因素的不同变化范围都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复杂,如对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潜力而言,农田化肥施用量与可持续性在达到土壤养分供需平衡之前成正比,一旦达到平衡点(也是度的节点),施肥量的继续增加反而会使某些微量元素过量甚至产生毒性进而降低土地的持续利用潜力,甚至损害以土地为载体的生态环境。因此,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双重性和多重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依据表征该类因素的特定指标值来简单地判定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潜力,而是要通过综合的分析比较以期得到客观的结论。

(四)避免将资源利用效率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混淆

仅考虑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而不考虑资源利用强度的情况,所得出的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的结论将是缺乏科学性的。众所周知,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在资源供需条件相同时,利用效率高的资源利用方式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但真正决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资源消耗速率与资源更新速率或资源存量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科技进步。由于科技进步包括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技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结果给人们留下以资源利用效率为准则可以促成通过技术方式解决可持续性问题的假象。事实上,技术进步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以有效地将区域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在适度水平为前提,才能够真正对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做出贡献。

(五)避免将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利用评价混淆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可以也应当作为重要的区域背景指标,但是不能作为可持续性的判别准则。

步入21世纪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以较高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为特征,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使人们享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优越生活的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资源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水平所表征的并不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7)

不可否认,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农业生产无疑具有重要影响。不发达地区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目标是消除贫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经济能力限制导致难以同时治理随之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较突出,区域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也相当大。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具有解决局部资源环境问题的资金和技术,但从全球和长远的角度看,仍然会对资源环境形成强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水平和高速度是由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来支撑的,仅占15%的发达国家人口消耗了全球2/3的资源,其基本的社会目标之一是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维持或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目前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正是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发展速度越高,不可持续性越强。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由经济发展指标的高低来推断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六)其它注意事项

1.确定指标测定方法的标准,建立各指标的信息收集、监测系统合预警系统;

2.争取多学科专家的合作,共同分析探讨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时空过程,确定关键指标的阈值

3.指标选择过程中,最好取得与农业生产所涉及到的各个相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实地个案研究验证指标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