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资源是否具有价值,自然资源的价值从何而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话题。也正是这种自然资源无价值的观点使人们错误地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不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造成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自然资源的效用性指的是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而据此评估的资产价值更容易被交易各方所接受。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是否具有价值,自然资源的价值从何而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资源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过去,传统的经济和价值观念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马克思,2004),而自然资源大部分是天然状态下存在的自然物,没有包含人类劳动,因而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国际上,联合国在1953年、1968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也是以GDP为导向,以市场交易为核算基础核算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价值,以市场化的产出来衡量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程度,而把自然资源排除在了它的核算范围之外。因为传统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没有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当期经济活动核算,也没有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作为投入,将其从经济过程中扣除,造成了国民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分离,从而导致了GDP的虚增,滋生了“唯GDP论”的错误发展观。也正是这种自然资源无价值的观点使人们错误地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不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造成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Hamilton,2016)。

其实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是能推导出自然资源有价值的结论。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源于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及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200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自然资源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如果完全依靠资源的自然再生,那么资源的供需矛盾就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再生与恢复都要相当长的时间,从数十年到上百年,矿产资源的生成甚至要上千万年。所以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的稳定进步,使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再生保持平衡,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再生过程中投入自身劳动,需要对自然资源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育、经营管理及保护,例如人工林、水库、耕地、鱼塘等的经营和维护。因此现存的能被人们所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有了价值,其价值是在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苏月中,2001)。

还有学者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源于它的客观特性:效用性、稀缺性以及所有权垄断性(葛京凤等,2004)。自然资源的效用性指的是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物品的有用性使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交换价值的前提,从而也是它的价值的前提”。所以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就是其具有价值的前提。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针对人类发展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言的。自然资源的再生周期漫长,可以说大部分的自然资源都会随着人类的开始利用日益减少。“物以稀为贵”,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也表明了资源价值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也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具有垄断性,只有占有稀缺资源的主体才拥有获得自然资源未来收益的权力,这种权利是排他的,从这一点上讲,自然资源还具有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王金洲等,2012)。

(二)时间的价值——贴现

在介绍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模型前,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贴现。贴现一词源自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换句话说,是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以个人的储蓄为例,储蓄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向银行投资,开始储蓄的那部分现金叫做本金。银行为了从储户那里得到这笔存款,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每年向储户支付利息。这个利息可以看作是储户的机会成本,因为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就丧失了将这部分资金进行其他投资的机会。假设五年后存款到期,储户从银行拿到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叫做终值。所谓终值,就是一段时期内,投资的本金可以获得的全部价值。

复利计息方式是指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本金所生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以复利计息方式得到终值为复利终值FV(Future Value),如果现值PV(Present Value)是现在拥有的本金,计息期的利率不变,为i,期数为n,则:

复利可以计算出现在投资的未来收益,而贴现就是计算为了在未来得到某一收益而需要在当前所做的投资,也就是未来收益的现值。显而易见,贴现和复利的计算过程是完全相反的。用于贴现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设贴现率为r,期数为n,则有:

假设一个人从第一年开始,在狀年内每年都得到一笔相同的报酬,这些相同的数值被称为年金A(annuity),年金是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通过贴现,可以得到持续n年的年金现值为

如年金的期数趋于无穷,没有终止时间,则称为永续年金,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得到永续年金的现值为

如自然资源价值化,或者说货币化,它的价值也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自然资源当今的市场价格和10年后的市场价相差悬殊。同样一棵树,现在的市场价格100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0年后它的价值远超出当前价格;同理,如果一棵树10年后成熟,市场价格可达1000元,那么它现在的市场价格肯定低于1000元。了解贴现的意义在于,在计算自然资源价值的时候,如果时间跨度比较长,要考虑时间的价值因素。

(三)价值评估方法

对于自然资源价值的侧重不同,会有不同价值评估方法。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种资源也有多种价值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作者根据自然资源市场价格可获得性的难易程度,将一些当前使用频率较高、业界认可度较高的价值核算方法进行整理,分为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三种。

1.直接市场法

直接市场法,故名思议,是指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运用直接市场法进行评估资产价值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存在一个充分活跃的公开市场。市场上有自愿的买者和卖者,他们之间平等交易,成交价格基本上可以反映市场行情。而据此评估的资产价值更容易被交易各方所接受。第二,公开市场上存在可比的资产及交易活动,且可比资产的一些技术指标、经验数据易于观察、获取和处理。一般采用直接市场法进行估价自然资源通常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加工或者消费,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所以存在直接交易这些自然资源的市场,因此能够从市场上获得它们的市场价格。直接市场法可以分为市场价格法、净价法、重置成本法和成本费用法。

(1)市场价格法

市场价格法是指以自然资源交易和转让市场中所形成的自然资源价格来推定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是以自然资源有着成熟且规范有序的交易市场为前提的,可以直接使用自然资源的交易价格(王舒曼等, 2007)。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然资源没有充分交易的市场,没有市场化也就没有市场价格,这就使得使用市场价格法核算自然资源带来了困难。市场价格法虽然简单,但是在目前监测技术有限、资源基础统计数据匮乏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法的确也是一种切实可行又不失公允的方法。

(2)净价法

净价法又称逆算法、市场倒算法、剩余价值法,是指用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减去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和开发商赚取的合理利润后即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李南岍等,2005)。例如,已知某种矿产品的市场价格,用这个价格减去勘探过程中的费用、开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矿产品开采商所得的合理利润后便得到了矿产资源价值(崔玲,2015)。再如,已知木材销售总收入,减去木材生产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有关税费)和木材生产商经营利润就是林木资源的价值。将自然资源的价值量表示为V(Value),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为P(Price),自然资源的经营、运输成本为C(Cost),资源生产商的正常利润为R(Revenue),则净价法的核算公式可表示为

净价法是从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出发,扣除一些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价值增加,从而得到自然资源原始的净价值,由此可见净价法也局限于对有成熟交易市场的自然资源进行计算。

(3)重置成本法

这里的重置成本法和财务管理、会计学中重置成本法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中的重置成本法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即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的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6)。而这里自然资源的重置成本法又称维护成本法,即以受到损害的自然资源恢复到损害前的状况所需要的费用来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重置成本法主要应用于环境污染和保护的价值评估,核算的是为了保持自然环境质量不变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避免成本、消除成本和恢复成本。避免成本是为了减少或停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经济活动所减少的产值。消除成本是指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产施加压力的活动支出。恢复成本是指用于恢复恶化的自然环境、部分或完全抵消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活动支出(李伟等,2015)。重置成本法在理论上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维持自然资源的状况(即数量和质量)不变,也就是保证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自然资源如果受到损坏,其损坏程度难以测量,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才能使其恢复原貌更是难以确定,所以重置成本法是理论上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性不强。

(4)成本费用法

成本费用法是指通过分析自然资源价格的构成因素及其表现形式来推算求得资源价值,常用来计算森林林木的价值(黄家声,2000)。成本费用法主要用于人工条件下生成的自然资源,比如人工林木,核算生产过程中包括人工成本、物质消耗、地租等在内的生产成本作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将人工成本表示为L(Labor Cost),物质消耗为M(Material Consumption),地租为R(Rental),则成本费用法下自然资源的价值V可以表示为

考虑时间价值的因素,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的费用,若通货膨胀率为i,从m年前开始投入成本,第n年前发生的费用分别为Ln、Mn、Rn,则自然资源的价值为

2.替代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自然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或者不能通过一次性交易完成自然资源产权归属转换时,可以通过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这类方法被称为替代性市场法。例如清新的空气、美好的环境等等并没有直接的市场价格,这就需要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资源的价值。例如土地价值用土地作物的价值来推导,风景区的价值用旅游费用来估计。替代市场法主要有收益还原法和旅行费用法。

(1)收益还原法

收益还原法又称收益折现法、收益资本化法,是通过估算自然资源在未来经营中的预期收益,并按照社会基准收益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又称还原率)折现处理,然后累加求和(周贵荣,1997;张秀丽,2008;王湃,2007)。运用收益法估算自然资源的价值,能够体现以自然资源的未来经济效益判断资源的价值,即根据自然资源未来的获利能力判断其价值。这种价值形式正是公允价值所反映的内涵,所以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最符合资源价值的概念,因此本书着重论述如何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自然资源的价值。

预期收益额是指自然资源资产在未来的收益期限内能够创造的纯收益。这里的纯收益是指客观纯收益,即在正常经营状况下,正常市场环境下经营自然资源所取得的纯收益,通常按照客观总收入客观总成本的差额计算。其中客观总收入包括自然资源受益主体因为经营管理自然资源取得的一切收益,包括期间收益和处置收益。以林木资源为例,期间收益是指在栽培林木资源过程中,每年从修剪枝丫、获取薪柴等获得的收益;处置收益是指将林木资源完全出售后取得的收益。客观总成本是指在经营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支付的培养费用、保护费用、管理费用等(张秀丽,2008)。

折现率也称还原率、投资收益率,是投资者在公开的资本市场上投入资金所期望的回报水平的体现。在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上,资本投资者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的安全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以及行业风险报酬率来估计判断投资的预期回报。并以此来决策投资方向或投资行业。在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应用中,自然资源的投资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通货膨胀率+风险利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

收益期限是指自然资源在未来的获利年限。通常可以根据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合同、合作协议等或者根据历史经验确定。有些自然资源能够在当期到未来某个期限内产生收益,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一定年限之后才能产生收益,而有些自然资源则能够无限期的产生收益(周贵荣,1997)。

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如果自然资源将会从第1年开始到第n年持续产生收入,每年的收入为At,成本为Ct,还原率为r,t表示时间(年限),则自然资源的价值V为

若自然资源将从第m年开始才能开始收益At,但是从一开始每年就发生支出Ct,则自然资源的价值为

如果不考虑成本,且每期的固定收益为A,则自然资源的价值公式可以简化为

当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也就是自然资源能够在未来无限期限内产生固定收益A,则自然资源的价值为

这个就是具有稳定收益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公式,常用来评估土地等能够在未来无限期限内产生收益的自然资源。

(2)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是采用旅行费用作为替代来衡量自然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一般用来评估具有景观、娱乐休闲价值的自然资源、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旅行费用法的思想最早源自霍太林的相关论述,它是在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评估方法可以用来估计旅游资源的非市场价值。1983年美国水资源委员会、垦务局和陆军工程兵部队在水资源游憩活动的成本 收益分析中推荐使用了旅行费用法。从那以后,旅行费用法就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而不仅仅局限于游憩研究的范围。这种方法在很多有关公共福利和公共物品的领域内,比如像公共卫生服务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方面都有所运用(董雪旺等,2011)。

旅行费用法通过建立对自然资源景区的需求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各种社会经济特性等变量的函数来评估风景区自然资源的价值。其中价格变量是指相关的成本元素,包括门票价格、娱乐休闲支出和机会成本等(曲艳梅,2013)。

3.假象市场法

假想市场法就是当不存在替代市场的情况下,人为性地创造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衡量自然资源价值的方法。在假想市场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意愿评估法,也称条件价值评估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直接的调查访问,了解他们愿意为自然资源环境支付的大小程度,从中获得能够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信息(王雅丽等,2012)。例如在某地修建自然景观点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以此来估价其存在价值。在国外,意愿调查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森林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它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的假设问题中,通过调查、问卷、投标等方式获得消费者的意愿支付费用,综合所有消费者的意愿支付费用即得调查区的森林环境价值(赵军等,2006)。

意愿调查法虽然易于运用,可操作性强,但是这种方法事先假设被调查者清楚自己的偏好,能够对自然资源或环境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估,并且愿意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支付意愿。由此可见,该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得出的结果可能与真实的结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主要有:策略性偏差,如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的回答能够影响决策,从而使他们实际支付的私人成本低于正常条件下的成本,调查对象可能刻意调整自己的回答,使调查结果产生策略性偏差;工具偏差,调查过程中假设的收款或付款方式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报酬获取方式有不同的偏好;信息偏差,调查者向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可能太少或有错误,使二者的信息不对称;假想偏差,调查对象长期免费享受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免费搭便车心理,会导致调查对象将这种享受看作理所当然而反对为此付款,从而使调查结果出现假想偏差(苏月中,2001)。

由此可见,假想市场法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适用或运用范围有限,就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而言,针对个别资源在特定区域内的核算尚存在适用性,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而言,该核算方法并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仅作为后备方法予以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