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消耗

自然资源消耗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土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在苏北地区,沿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3亩,仅高于国际人均最小耕地警戒线0.03亩。⑤部分地区和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到目前为止,中国作为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的地位基本没有改变。
自然资源消耗_ 中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研究

7.6.1 自然资源消耗

1)土地资源

总体上看,在土地总面积中城市占用的比例虽不算大,但近几年来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所占面积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日益加快。人多地少是江苏的基本省情。目前,江苏土地承载力很大,全省人口密度居全国和各省区之首,乡集镇以上城镇密度接近200个/万km2。农村人均和劳动力平均耕地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农村人口递增的同时,农村耕地资源还在逐渐缩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快速增长,超出了有限耕地的有效承载能力。据统计,1996—2003年全省累计新增建设用地144770 hm2,占建设用地总量的8.3%(图7.11)。2002年以来增幅呈迅速提高之势,2002、2003两年新增量约占历年累计量的一半(49.6%)。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也有类似表现。其中沿江八市(图7.12),1996—1998年,无论是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还是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均呈稳步上升态势,而从2000年起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同比增速均达到150%。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80%以上已使用完,剩余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满足今后建设用地需求的难度较大。

img53

图7.11 江苏全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变化

img54

图7.12 江苏沿江八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省国土厅相关资料整理。

江苏土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在苏北地区,沿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3亩,仅高于国际人均最小耕地警戒线0.03亩。在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建设占用耕地量又相对较大,因此,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难度较大。根据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每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将维持在20万亩左右,如果按照以前的扩张速度,这一数量远远不够。而已有的存量土地(例如一些开发区的土地)也在清理整顿中被大面积核减。2004年,江苏省开发区的规划面积核减了23万hm2,占原来总规划面积的67.2%。另外,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苏南发达地区县(市)建成区可以每年扩展2 km2左右,但在现行政策下,这一规划根本无法实施。鉴于国家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城市地域扩展的速度也将会长期受到限制。

2)水资源

江苏省水资源的特点总的可以用“两多一少”来概括,即:过境水多,污染水多,可利用水少。江苏省水资源存在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可利用的水资源较少。江苏地势平坦,蓄水能力差,再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能充分以丰补枯。淮、沂、沭、泗的上游来水量可用而不可靠,在淮北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长江水量丰沛稳定,但引水工程能力不足,开发利用投资和运行管理成本都很高。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江苏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水的需求量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淮北地区、沿海垦区和丘陵山区水量型缺水尤为严重。据测算,江苏干旱年份缺水70亿m3。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徐州、连云港属于水源型缺水城市。③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江苏农业用水仍较粗放,浪费比较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北方省市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不少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漏失率在20%以上,部分建制镇甚至达到40%以上。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已达70%,而江苏的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仅为35%。④水质型缺水越来越严重。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达100%,而江苏污水处理率迄今不足25%,许多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一些城市由于供水水源地水质恶化,虽然守在水边,却要耗巨资长距离引水或过量开采地下水。原本水资源较为丰沛的苏南和沿江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尤为突出。⑤部分地区和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苏锡常地区和苏北局部地区超采区面积达13000 km2,部分地区因此引发了区域性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城市及重大工程建设。随着江苏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能源

江苏省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能源资源的匮乏,尤其是一次性能源资源匮乏,全省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83%,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全国的0.2%,水电资源仅占全国水电开发总量的0.034%,能源自给率低,大约80%的能源需要从外省调入。各国经验表明,民用和商用能源是城市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制约条件。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消费迅速增长,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居民对能源消费的支付能力也在提高。这就提高了对能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能源的需求和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的供求和能源结构的改造尤其突出。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更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化对能源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表现为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如何降低燃料污染物排放。一方面,中国面临能源增长速度低于需求增长速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居民和商业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这使中国成为城市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盖茨等,2001)。

城市环保需要清洁能源,与城市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特别是空气质量的改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 HO)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集的数据,按照WH O标准(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悬浮粒子微克量)列出了世界8个严重污染的城市(悬浮粒子日平均超过230μg),中国占了5个(西安、沈阳、北京、上海和广州)。到目前为止,中国作为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的地位基本没有改变。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消费能源清洁度低,大量污染物被排入大气。中国城市居民和商业用能源约占能源总需求的40%,而目前85%来自煤炭和有机物。要把这部分高污染初级能源转换成低污染能源是一项严重挑战。目前江苏一次能源煤的转化率只有30%,而美国已达到85%以上。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资源,江苏是韩国的2.8倍,日本的4.5倍,甚至比印度也高7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产值与工业耗煤量呈同比增加的趋势,而污染治理能力虽有所增强,但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