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整理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土地整理区分为土地单项整理区和土地综合整理区。依据整理规划方案,按照需要修建的各种工程设施的类型、规模、标准、土方工程等,推算土地整理所需资金。同时根据整理后可净增农地面积、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幅度、生产成本的节约情况等预测土地整理所产生的效益。

5.2.2 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土地整理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前者包括农用地调整、农用地改造、地块调整、基础设施配套、零星农民住宅的迁并等,后者包括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

1.选定土地整理范围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一调查部署,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取待整理地区,确定其范围和边界。

2.整理区实地调查

对选定待整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②整理区的道路、沟渠、塘库等基本设施状况;③整理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与房屋建筑状况;④整理区的地形、地貌、水文状况;⑤整理区的农业生产情况;⑥整理区的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在对整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理的潜力,具体包括:①通过整理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潜力;②通过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潜力;③通过整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的潜力。

4.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待整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源条件,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条件,合理地确定土地整理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5.划定土地整理区

土地整理区分为土地单项整理区和土地综合整理区。前者是指以单项内容(如整理耕地、整理林地、整理村镇用地等)为主的土地整理区,后者是指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容的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区的划定应根据土地整理潜力的调查分析,确定土地整理区的类型、规模、位置、整理目标、整理时间等;要尽量结合自然地形,兼顾行政区划界限;要有利于集约用地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注重景观和生态保护,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5.2.2.6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根据土地整理目标、整理潜力和整理要求,结合典型整理项目的分析,提出土地整理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

5.2.2.7 确定土地整理的重点项目

将潜力大、投资小和效益好的整理区或项目确定为土地整理的重点项目。

5.2.2.8 土地整理的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

依据整理规划方案,按照需要修建的各种工程设施的类型、规模、标准、土方工程等,推算土地整理所需资金。同时根据整理后可净增农地面积、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幅度、生产成本的节约情况等预测土地整理所产生的效益。

5.2.2.9 制定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计划

整理规划成果主要包括:①土地整理资金的筹措与分担;②整理后的土地使用调整;③土地整理的时间计划安排;④土地整理的运行管理等。

5.2.2.10 整理规划成果

整理规划成果主要包括土地整理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和土地整理图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