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哭泣的土地

哭泣的土地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哭泣的土地土地被称作人类的母亲。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耕地仅占14%。从地域面积上讲,我国是个陆地大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土地都姓“公”了。一种崭新的概念:“土地有偿使用”在中国千年沉睡的大地上萌发了。
哭泣的土地_善待家园中国生

哭泣的土地

土地被称作人类的母亲。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谁能像土地那样给予人类无私的奉献呢?正是在母亲的怀抱里,一个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在阳光、空气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耕地仅占14%。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名列第120位,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

近十几年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耕地却平均以每年1个中等县的面积减少。

全国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

从地域面积上讲,我国是个陆地大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

犹如我国的钢铁、煤炭、水泥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但一提人均产量就要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一样,13亿多人口这个巨大的分母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份额大大缩小,使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字远远落在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后面。

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非常自豪的口号。

自豪的背后却是许多无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已利用680万平方公里,利用率为70%,耕地垦殖率为14.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有耕地19.5亿亩,人均1.6亩,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现有耕地中,一等好地仅占40%,中等地占34%,三等劣地占26%。这其中3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40%严重退化;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及裸岩约占未利用土地的73%,宜做开垦的土地仅为2亿亩,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的耕地仅为1.2亿亩,即便将这些可以利用的土地全部开垦后,人均增地不足0.1亩;我国现有的42.9亿亩牧草地多为不宜农和不宜林而遗留下来的土地,真正适于牲畜放牧的草地只占牧草地总面积的12%……

当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定有种非同寻常的紧迫感:土地再也不能减少了!

10年瘦身

事实并非如此。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他们宁愿舍去耕地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近10年来,我国的耕地仍旧锐减:

1991年,净减耕地390万亩;

1992年,净减耕地441万亩;

1993年,净减耕地485万亩;

1994年,净减耕地657万亩;

1995年,净减耕地583万亩;

1996年,净减耕地281万亩;

1997年,为止住耕地减少,中共中央发出了11号文件,我国实行了“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严厉政策。但许多地方根本不执行,使得“冻结”政策“冻”而不“结”,继续非法占用耕地,在“冻结”的当年仍减少耕地203.8万亩。据此,《人民日报》在显著的位置,以《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没有实现去年又失200多万耕地》为题专门进行了报道。

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一年年土地母亲在不肖子孙的折磨下衣带渐宽,连年瘦身。

耕地是如何减少的?请看下列事实:某市一位领导到外地参观回来后认为该市的灯光太暗影响市容和改革开放,于是叫来电力局长,问若将全市的灯光改造一遍需要多少钱。局长答:400万左右。市领导知道凭财政是拿不出这笔钱的。于是他一个电话叫来土地局长,问手中是否还有存量土地可以拍卖。局长答还有。于是两人商定马上拍卖两亩土地,结果拍卖出500万元,不但解决了灯光问题,还净剩100万元。

正是土地的这种巨大经济价值和兑现的“短平快”,不少地方政府将其视为“第二财政”,哪个地方缺钱了都从这里面开支。土地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眼中简直就是棵摇钱树。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政绩,他们拼命地把住这棵摇钱树,玩命地摇啊摇,恨不能把所有的金钱全部摇下来。

中国耕地这棵摇钱树还能摇多久?土地专家告诉我,照此下去,50年后,我国人均耕地只剩0.6亩,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地可耕!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终于在2000年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会议明确21世纪的人们不仅要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而且要确保我国的耕地真正做到在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守住耕地,保障粮食供给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圈地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土地都姓“公”了。

正是这一个“公”字,多少年来人们对土地并不在意。

在西方国家娴熟地运用“级差地租”理论,地价疯狂地上涨时,中国内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土地廉价,甚至无价。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新时期的“土地革命”随之出现。一种崭新的概念:“土地有偿使用”在中国千年沉睡的大地上萌发了。

土地是金钱。

一些城市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费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土地市场雏形初现。

土地是金钱,土地可以赚钱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1991年春天,中国内地的房地产热像海浪一样,波澜壮阔,势不可挡。许多有钱的单位和个体老板认为搞房地产是一个来钱很快的买卖,他们纷纷寻找门路,投资房地产,从而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圈地热,使原本无价的地皮价格一涨再涨,恨不能一天翻几个跟头。

若干年后,一位学者在《现代化陷阱》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个现象:中国20世纪90年代圈地热的展开,权力渗透其中,土地成为权力使用者的盛宴。其权钱暗箱操作,使人们看到的是权大于法。

这位学者的分析极为精辟。

一些人挥舞着权力的神棒,把一块块肥沃的耕地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人中有上至已被处决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下至一些地方大大小小掌握各种权力的官员。

权力的介入使大片大片的良田沃土被吞噬、荒废、毁掉。

成片成片的耕地荒着、空着,被人用围墙圈起来,与世隔绝,农民形象地称其为“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月亮”。

在全国圈地热的高峰期,有心人曾在四川成都到乐山40公里的路上做过统计,40公里的范围里围而不开的“圈子”竟有70多个。这些被占用的土地小的几亩,大的几百亩。

这种现象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存在。圈地成了一种时尚,圈地多少成为权力大小的象征。

据最保守的估计,20世纪90年代全国被围起闲置撂荒的土地至少有174万亩。

174万亩土地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个太平洋岛国汤加,3个西欧的马耳他,18个圣马力诺。

这些原本可以种菜、种粮,为人类作贡献的土地,如今却像失宠的孩子一样,被人遗弃在荒郊野外,长期无人照管,长期荒芜着。

不该沉默的土地啊,长时间地沉默着……

这场20世纪90年代轰轰烈烈的圈地热实际是以国家利益的流失支撑了表面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其直接结果使不少农民永久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造成新的贫困人口。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为造成的灾害往往比自然灾害更可怕。自然灾害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人类长期对大自然不恭造成的结果。而人为造成的灾害只需长官一句话、一个批示就发生了,速度之快、损失之大,比天灾有过之。

耕地蛀虫

任何有好处的地方都会产生蛀虫。土地市场的高速升温,无疑为产生蛀虫创造了温床。

一些贪官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乱批乱占耕地,利用土地中饱私囊。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我,在中国靠土地发家的贪官绝非一个两个。正是他们张开贪婪的大嘴将一块块土地吞入自己的口中,然后吐出去变成自己囊中的钱财。

1998年11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刚刚组建的国土资源部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首都各大新闻媒体通报了查处的7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

这7起案件是: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土地局原副局长任耀利用职权非法突击批地案;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湾里河村开封拖拉机厂非法占用耕地扩建厂房案;浙江省临海市政府及土地局非法批准占用耕地建设厂房、教学楼及住房案;黑龙江省安达市政府及土地局骗取批准和直接非法批准占用耕地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政府及土地局骗取批地案;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党委政府以罚代批,非法批准村民占用耕地建房案;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党委政府以建中心村为由,非法批准占用耕地建商贸街案。通报之时,这7起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已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这7起案件之所以作为典型被通报,就在于这7起案件均发生于1997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的耕地“冻结”期内。

1997年5月18日,为切实保护好耕地,中央专门下发了11号文件。文件明确规定,在新的土地法出台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耕地搞建设。

这些人惟利是图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要在新法出台之前狠捞一把。在中央明令“冻结”期内还敢作案,可见这些人胆大包天!

让我们仔细剖析一下这7起案件中列首位的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土地局副局长任耀利用职权非法突击批地案吧。

1998年3月9日,雁塔区区委已决定调任任耀到电子城街道办事处任党委书记。离任前的任耀没有忘记最后利用一下手中的权力。当日,他就签发了2宗用地的批准文件。4天后,他一天内连续签发了6宗用地的批准文件。为不暴露马脚,他对经办人特别交代:同一天签发的文件太多了,发文编号要错开点。这样,同一天签发的6宗批地文件的编号依次为:42、50、51、67、68、81号,时间跨度从3月16日到4月29日。

几百亩土地经他大笔一挥就被非法占用了。

属于国家的土地在他手中成了交易的王牌,就像私人财产一样可以随意馈赠。

透过这7起案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地政府某些官员违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大权在握的显赫人物,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目的,借助权势,任意侵占土地。可以讲,很大一部分耕地都是在权力的支配下被毁掉的。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个别级别相当高的领导干部也参与了土地犯罪,有的甚至是集体犯罪。

1999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经过全民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三次审议才通过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我国将采取世界上最严厉的土地管理制度,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管理,以确保人民的“生命线”。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土地法的实施,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将从此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全国范围内耕地实现动态平衡、略有增长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一窝硕鼠

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贩土”的硕鼠们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0年国庆节过后,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震惊全国的邢台市土地局“土地批租违法违纪”案。

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挖出的最大一窝“涉土”硕鼠。此案涉及违法违纪人员50人,这些人中既包括邢台市一名副市长和土地局正、副局长,也包括土地局一般办事员及村支书,涉案总额3000多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和个体老板之间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土地管理官员知法犯法的重大案件。

这是一起罕见的群体犯罪案件,涉案人员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检察人员介绍说,这些人犯罪的载体主要是利用土地征用的三种“代征”形式。即:土地局负责人指派私有公司代征土地,土地局官员从中渔利;土地局审批人员借用其他企业的名义和账号,由自己代征,自批自征自卖,从中获取不义之财;土地局设置下属公司代办征地业务,土地管理员与下属公司勾结,从中牟取私利。

我们先看看邢台市副市长段钢在这场丑闻中的表演吧。

邢台市一位政府官员告诉我,段副市长的批示有两大特点,一是一字值千金,算得上是全国最昂贵的批示。

有事实为证:某个体公司老板以公司名义给市政府打报告,要求免去该公司征地应缴纳的7亩土地出让金。段钢在报告上几秒钟写下四个字:同意免缴。四个字换来了5000美金,每个字价值1250美金。几秒钟能得到5000美金,恐怕可以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书上一笔吧。

二是批地先拿钱来。

段钢是主管土地的副市长,几十亩、几百亩的土地批与不批,全在他一支笔。他的笔头一动,就可以给开发商带来暴利,可见这支笔含金量之高。段钢深知这支笔的分量,所以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批地的原则是不给钱不批地,收了钱乱批地。1998年6月,他大笔一挥,批了31亩土地,30万元现金进了自己的腰包。1998年11月15日,他批了一笔原本不应该批的土地,又将30万元揣入自己的腰包。1997年到2000年他利用这支笔共收受贿赂151万元,为自己“买”了个无期徒刑。

邢台硕鼠案中另一位知名人物应是邢台市土地局局长赵志田。作为邢台市最高级别的“土地爷”,他更是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贩土”,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3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受贿60余万元,接受房地产商贿赂的商品房一套,价值51万元,总共受贿110多万元,行为已构成受贿罪。鉴于其被捕后认罪态度好,有重大立功表现,法院依法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5年,赃款赃物依法追缴。

2002年末的一天,我见到了因患癌症保释在家的赵志田。

赵志田说话轻声细语,从他的言谈举止里依旧可以看出当年土地局局长的痕迹。实事求是地说在他走入歧途之前是一个好干部,家中17本荣誉证书说明了他的过去,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土地先进工作者等一大堆荣誉伴着他从一名普通的土管干部成长为掌管一方国土的“土地爷”,那年赵志田刚满43岁,是邢台市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赵志田从优秀土地管理者蜕变为人人唾骂的“土地硕鼠”,仅仅用了3年时间。

“贪利者害己。我的堕落从傍大款开始。1999年初我认识了房地产开发商张天会,接受了张的第一份贿赂5万元。随后,张又把价值51万元的商品房给了我……我接受了张的好处只有为他办事。”

赵志田接受张天会50余万元好处后,鞍前马后为张天会效劳,仅一笔土地交易张天会就获得好处800多万元。

一个傍款敛财,一个傍官吞地,两颗污秽的心被利欲的纽带紧紧拴在了一起。

“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在我与他时间不长的交谈里,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忏悔的语言和悔恨的眼泪交织在一起,难免让人产生一丝怜悯之心。

赵志田在交代材料中写道:“回想起来,自己由一名共产党员堕落为一名罪犯,主要原因是私欲膨胀而得不到及时控制,犹如不断膨胀的气球,终究要爆破。”

法律是无情的。正是由于“班长”赵志田的“带头作用”,使得邢台土地局一片乌烟瘴气,整个领导班子和大部分中层干部几乎全部与受贿有染,涉案的50人里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10年以下的8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9人,无期徒刑的2人,死刑的2人。

此时此刻,一位检察官的话在我的耳边响起:“原本国家的土地,原本好端端的耕地,这些人为了私欲将其一块块卖掉,3000多万元成了自己的私产。有这么一群败家子,我国的耕地能不减少吗?”

土壤侵蚀

人类自诞生于土地之日起,便从大地的胸膛里寻觅生活的一切。当人类历经艰辛破译了大地的密码后生活很快产生了革命化的飞跃,人类为了从土地里寻觅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始对大地施以“颜色”,五颜六色的有害东西使纯洁的土地饱受凌辱,最终导致土壤侵蚀。

翻开人类近代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破坏已经达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人类从青铜器时代就开始向土地中投放各种化学物质,土地开始受到有害物质的骚扰。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大量有害的物质排泄到土壤中。近代农业的发展由于片面追求高产而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造成土地严重污染。

单凭肉眼是看不出土壤侵蚀的,判断土壤是否遭受侵蚀要通过专业的仪器测定。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仪器中我亲眼目睹了土壤遭受侵蚀的惨状:研究人员将取样的土壤涂在一片十几厘米的小玻璃片上面,经过化学处理,玻璃片上很快呈现出圆状、长条状、蚯蚓状等多种不同规则的东西,每一样东西代表了土壤遭受侵蚀的有害物质。看得人眼花缭乱,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土壤侵蚀是一种缓变的土地灾害,是众多有毒有害物体长期对土地侵害的结果。

土壤侵蚀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土壤专家介绍说,从土壤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蚀到显现出来,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我国的土壤侵蚀是近几十年发生的事。虽然近些年才形成危害,但祸根多是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埋下的。现在我国的土壤侵蚀几乎发生在全国的各个角落,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土壤侵蚀也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后,土地对人类的一种严厉的惩罚。

土壤侵蚀后的危害首先在破坏者——人类的身上体现出来。

20世纪80年代后期,浙江省杭州市的卫生部门发现该市一个地区近20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该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比20年前上升了48%,恶性肿瘤发病率每10万人里有122人。

这种情况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之后,卫生和土壤专家联合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地的土壤里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含量极高,是导致恶性肿瘤多发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土壤的保护,随意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镉、铅等有害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首先污染土壤,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又送入了人的口中。这些有害物质被人吃下后开始侵蚀人的各个器官,当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最薄弱的地方成了恶性肿瘤的藏身之地,恶性肿瘤在人体内发作在所难免。

近些年我国一些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之势,土壤专家分析后认为也与土壤受到侵蚀有关。通过取样分析,沿海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放与海相地层会合,使土壤中亚硝酸、硝酸根、氨和钠及氯元素的含量严重超标,这些有害物质聚在一起形成新的有害物质——亚硝酸胺化合物。亚硝酸胺化合物是诱发胃癌最根本的原因。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杀手。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肿瘤的发生大多数都与土壤侵蚀有关,如,土壤里锌的含量过高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关注土壤安全,拒绝土壤遭受侵蚀已经刻不容缓!

耕地中毒

江西省东北部有一条河叫乐安河。

当地老百姓把乐安河称做生命之河。

乐安河,乐安河,这条多年流淌的河养育着河两岸17个乡镇的10万人口,浇灌着4万亩耕地。河中名贵的鳊鱼、银鱼无忧无虑地.游,清澈的河水年复一年地流淌不息。

乐安河带给人们欢乐和安定。

生命之河止步于20世纪70年代。

30年的时间,生命之河成了灾难之河。

20世纪70年代的某一天,寂静的乐安河边突然热闹起来,彩旗飞舞、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人声鼎沸。一场轰轰烈烈的矿山大会战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不长的时间里,德兴铜矿、德兴铅锌矿、大茅山铜矿、富家钨铜矿、江西有色金属冶炼厂矗立于河的两岸。随着这些矿山企业的开工,大量含酸和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中。

乐安河水变浑了,变味了。鱼儿大量死亡,水质迅速变坏。

乐安河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

河水忽黄忽绿,严重时河水成了黏稠状。过去清澈甘甜的河水成了气味难闻的臭河。河水污染使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土壤受到严重破坏。

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当地老百姓。

10年后,直接饮用乐安河水的群众发病率明显提高,肝功能异常者显著增加。10年来当地的青年没有一个能在征兵体检中闯过肝功能这一关。污染的河水严重地损害了人的肝脏,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人体血液重金属中毒的明显症状。

河水污染害了人,也没有放过土地。

据土壤专家对河两岸的土壤分析,土壤的酸度平均是4到5.5之间,土壤里重金属元素铜、锌、铅等严重超标。土壤专家介绍,农作物一般适宜在酸度为6到9的环境里生长。当酸度低于4时,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能使庄稼颗粒无收。

乐安河边的土地显然受到很大损害。受土壤侵蚀影响,4万亩耕地长出的庄稼普遍植株矮小,根系发育差。当地人将其称做“老头庄稼”。因此减产的耕地面积达到3万亩,绝收的1万亩。其中6000多亩耕地因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已经十几年颗粒无收。这意味着当地至少有1万人失去了生存的资本。

这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土地就是农民的饭碗。当地农民把土地视为自己的生命,他们一代又一代,年复一年辛勤地在这块土地上劳作,养家糊口。如今,他们没了土地,即便现有的土地也染上了“毒”,他们将如何生活?

几座矿山毁了几万人的饭碗。

土地“中毒”让百姓痛心。

“五毒”蔬菜

我们走进喧闹的菜市场,一定会被琳琅满目、翠绿欲滴的各种蔬菜所吸引。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菜篮子”工程,使得昔日菜少价高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季节菜、反季节菜令人眼花缭乱。现在的菜市场不光菜的品种多,而且价格便宜。

可是,当你了解到你菜篮子里的某些菜含有超标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会危及你的身体健康时,不知你会作何感想。

实事求是地说,土壤侵蚀目前在许多人的头脑里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什么叫土壤侵蚀?许多人摇头不知。所以人们选择蔬菜时更多的是关注蔬菜中化肥过量、农药使用不当等。化肥、农药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它可以通过水的浸泡、冲洗等方法将其去掉,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实在是难以清除的,因为它自始至终伴随着蔬菜,它长在菜的根、叶、茎中,根本无法去掉。

蔬菜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铜、锌。这五种有害的重金属被土壤专家称作“五毒”。一些蔬菜里可以说“五毒”俱全。

2001年1月,为摸清蔬菜里的“五毒”情况,浙江省杭州市专题搞了《杭州市城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地球化学背景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对全市4.75万亩菜地进行了1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3的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2/3的菜地土壤不同程度地有重金属污染的情况。

这一比例在全国同样适用,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有关部门曾对一些城市的蔬菜进行过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证实,许多地区的蔬菜确确实实“五毒”俱全。“五毒”中汞的超标率最高,超标率达到30%,镉的超标倍数最大,为1至2倍。有意思的是,蔬菜中菜叶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次为根。调查结果还证实,不少蔬菜是土壤中重金属的“天敌”,如芹菜,它可以大量吸收土壤里的重金属,一些地方依据芹菜的这一特性,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地方大量种植芹菜,使被侵蚀的土壤早日脱“毒”。

蔬菜中“五毒”的任何一毒都对人体有害,人们在食用时万不可掉以轻心。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积累性、不宜察觉和污染后难以治理等特点。土壤专家认为,按照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短时期内很难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只能采取减少排放重金属量的办法,一点一点地消除。如同人得病容易治病难一样,治理土壤侵蚀需要有个耐心治理的过程。

癌症村之谜

2000年9月,一条消息《陕西“癌症村”悲情录》吸引住一个人的目光。他就是中国地质研究所现代生态地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林景星。

文章说,1974年陕西省华县龙岭村发现第一例食道癌患者后,癌症像一个恶魔很快又夺去了全村58条人命。近几年村中的癌症患者显著增多,且出现年轻化倾向,最小的一名癌症患者只有17岁。为躲避癌症,许多人背井离乡,全村154人锐减到77人,全村4年中只成活了2名婴儿。

面对不断死亡,朴实的村里人也想了许多办法。他们先是怀疑饮用水有问题,于是并不富裕的村民们自掏腰包集资修了一个水池和一条自来水管道,将山上的泉水直接引入各家各户,完全弃用了使用多年的地下水。但恶魔依旧不愿离去,癌症仍然不断出现。水的问题解决后效果并不显著,村民们又怀疑是空气污染。因为村北面几公里处有几家化工厂和钢厂。但这一怀疑很快被村民们否决了,因为附近几个村子同样处在工厂污染的范围内,可人家并没有得病啊。

该想的办法想过了,该采取的措施也采取了,村民们甚至烧香拜佛,试图让佛保佑他们身体健康,可是癌症的恶魔仍旧不愿离去,癌症患者仍旧不断增加,癌症死亡率仍旧很高。

村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村民们彻底绝望了,他们只好选择离家出走。

于是,一家家一户户离开了这块伤心之地。

作为多年研究地质环境的专家,林景星看过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村内的土壤有可能被侵蚀了。

他当时正在研究别的项目,无法脱身,只好委托别人将当地的土壤和一些蔬菜带回来进行化验分析。分析结果果然如他预测的那样:土壤、蔬菜里均含有剧毒的元素。该村4个土壤样品中全都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剧毒元素砷和铅污染最为严重。受土壤侵蚀影响面粉内铅、砷、锌的含量分别为标准值的2.6倍、1.17倍和3倍。豆角中镉、铅的含量为标准值的5倍和2.55倍。

据此,林景星初步判断这是由于生态环境和土壤遭受侵蚀而产生的一种生态环境病。

这种结果让林景星唏嘘不已:可怜的百姓们啊,你们常年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每日吃着带毒的食品,能不生病吗?更让林景星痛心的是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他们至死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夺去了他们的命。

生态环境病,这是有关人类疾病的一个最新称呼。这种病不是由于遗传、病毒、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人类食用遭受土壤侵蚀的粮食和蔬菜所致。患者可以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无任何症状,但病症一旦爆发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患者要么迅速死亡,要么造成终身残疾。因而这种病被称作“人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植物营养学专家介绍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不同介质里吸取各种养分,以满足植物生命的需要。如果把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必要物质的话,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是影响植物是否有害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人们只关注农作物的农药是否超标,而未把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纳入其中。实事求是地讲,即便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它的外表依旧水灵灵的惹人喜爱,作为消费者单凭一双肉眼根本无法判断农作物中是否有有害物质,它需要专门的检测机构来把关。

因土壤侵蚀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病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只是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土壤专家指出,土壤侵蚀在我国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遭受污染的土地生长出携带污染物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最终进入到人的体内。人类制造的污染最终要人类承担责任,这真是老天爷又给人类制造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为土地脱毒”绝非故弄玄虚、无病呻吟,也绝非哗众取宠、矫揉造作,而是现实的威逼与人类的无奈。创造21世纪的绿色食品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该是行动的时候了!

大地之癌

2002年6月17日,世界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这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顷的速度扩展,已有110多个国家、40%以上的陆地表面、19亿以上的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总的趋势依然是“局部逆转,整体扩大”,边治理,边破坏,治理速度仍赶不上破坏速度。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总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荒漠化地区生活着1.1亿人口,涉及全国18个省(区、市)的471个县。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通过了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从1993年起,经过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达成共识,完成了公约的正式文本,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了字。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据林业部门提供的最新资料,荒漠化使我国每年造成389万亩土地退化。

近几年,我国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是西北五省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全国每天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

荒漠化加剧了我国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吨来自荒漠化地区。

土地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植被破坏,进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本非沙漠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现象。土地荒漠化的结果使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源枯竭,牲畜死亡。土地荒漠化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不得不离开家乡,流离失所。

半个世纪以来,土地荒漠化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目前全世界有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和1/4的陆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正在以每年5万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一旦出现土地荒漠化将很难治愈。

难怪人们惊呼:土地患了癌症!

繁华之区

当历史的脚步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国人的目光几乎全部锁定在中国西部。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当向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

江泽民的话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已将开发西部列入重要日程,随着西部的大开发,中国的国民经济必将产生一个大的飞跃。

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会惊异于西部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西周,统一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与罗马帝国同时称雄于世的西汉,鼎盛一时的唐朝,均建都于西部地区。唐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部是中国最繁荣的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中国西部按现在的说法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区、市),土地面积67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西部人口3.5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8.5%,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

当我们真真切切地踏在西部的土地上时往往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块黄土漫漫贫瘠干旱的地方扎根?

不要怀疑我们祖先的智力,他们相中的绝对是一片好地。

西部在远古时期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整个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过50%。这里长满了树木和草,无数的河流小溪从树林间川流而过,晴朗朗的天空下,动物们在林间戏水歌唱,先民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逐林而居,繁衍生息,悠闲自得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也曾大肆对林木动斧。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大兴土木,毁林造屋。为修造阿房宫,他下令砍光了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到了汉朝,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毁林种地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退林还耕运动,耕地由1亿亩增加到8亿亩,7亿多亩森林惨遭砍伐。到了唐代,又开始了新一轮更加疯狂的砍树种地运动,新增耕地6亿亩,史称“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这种“高山绝壑”式的开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最终导致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疮痍满目,黄土遍野,成为黄土飞扬、河流浑浊的地方。

老祖宗们把本应代代相传的青山绿水全部挥霍掉了。

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经济文化中心渐渐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如今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当我们站在黄土高坡上凝望这一片寸草不生的黄土地时,当我们登上一座座秃山寻觅过去的葱茏时,不能不感叹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人类为了追求舒适与繁荣,大肆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却不知没有植被的土地将是任何生物都不会生长的。

绿色就是生命。

西部地区的兴衰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毁坏自然并最终自食恶果的辛酸史。

黄色京城

2001年的第一天,夹着黄沙的西北风向正在欢庆新世纪到来的北京城猛烈袭来。

人们走在路上被风沙打得睁不开眼。

一时间黄沙笼罩了北京城。

太阳无光,北京城黄色一片。

请看美联社当日发自北京的报道:一场令人窒息的强沙尘暴今天随着大风从中国的西北部刮到了北京,把北京的天空变成了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的黄颜色,降低了汽车驾驶者的能见度,给建筑、行人和空旷的地方盖上了一层沙尘。沙粒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土腥味,刺得人们的鼻孔痒痒的。摩天大楼“消失”在弥漫的沙尘里。警察加紧了交通管制,因为能见度已降到不足100米了。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场沙尘暴的影响是很大的。

据说这场沙尘暴刮出了国界,黄沙在风的作用下飘扬到其他国家,最远飞到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漂浮距离超过1万公里。

事实上,春季在西部地区几乎每天都在刮沙尘暴。

2000年3月,笔者到甘肃河西走廊采访时,天天遇到黄沙飞扬的天气。五六级的大风夹杂着黄沙抽打到汽车上丁当乱响。同行的司机师傅告诉我,若遇到狂风的天气,黄沙可以把汽车的漆打掉,黄沙飞舞的季节里,整个空间被黄沙染成了黄色。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沙尘暴。

1993年5月5日下午5点多钟,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强沙尘暴席卷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受灾最重的是甘肃省的金昌市、武威市、古浪县。这些地区沙尘暴所过之处一片漆黑,黄色的风暴以每秒26米的速度呼啸而过,如狂风扫落叶一般。这场黄色风暴过后,死亡43人,其中学生33人,最小的仅有6岁。重伤67人,损失牛羊32万只、家禽10万只,倒塌房屋4320间,受灾的耕地96万亩,被刮断的电线杆750多根。

事情过去7年,经历了那场黄色风暴的人仍然心有余悸。

一位土地局的干部向我描述了当时可怕的场面:“天空中黑尘滚滚,惊雷山响,风声雨声雷声与飞沙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感觉地球的末日到了。”

沙尘暴的起因与土地荒漠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沙尘暴的沙源来自于荒漠化的土地。

黄沙欲埋滕王阁

沙尘暴近些年在北方频频出现。

人们总认为只有北方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人们总认为南方雨量充沛,山清水秀,那里有良好的植被呵护,那里的土地根本与荒漠化沾不上边。

人们错了。

南方水乡的土地上已经出现了荒漠化。

江西省南昌市。

当南昌人为北方的沙尘暴不断出现、土地不断荒漠化而忧心忡忡时,他们低头一看,蓦然发现荒漠化已经悄然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从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公里,有个叫厚田乡的地方。

厚田乡顾名思义耕地非常厚实。这里的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厚厚的土地上竟出现了荒漠化,而且这片荒漠化土地就像牛皮癣一样总也根治不了。

如今这块荒漠化的土地已经达到4.5万亩。

4.5万亩,茫茫一大片。

这里被称作“江南第一沙漠”。

龙王庙村处在荒漠化的中心地带。

土地荒漠化不仅使村民们没了生活保障,连吃水都很困难,为吃水他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

荒漠化的起因在于这里的村民们很穷,他们没钱买燃料,就到处砍伐植物,能烧的统统砍掉,近处的植物砍光了就砍远处的树木。

绿色屏障在人们的斧头下一道道失去,家园一片片沙化了。

荒漠化直逼南昌市。

几年来为止住荒漠化,专家们想尽了办法,有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资金,但收效甚微。令人气愤的是,一些抗沙的植物反而成了村民的灶中薪。

治理赶不上破坏,荒漠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环境专家担忧,倘若这片荒漠化土地再得不到根本治理,20公里外的江南名楼“滕王阁”还能存在吗,南昌市还能存在吗?

咸土地

土地可以变咸?

没错。

变咸的土地专业术语叫土地盐渍化,俗称“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特殊的一种。

土地盐渍化是因人类不合理灌溉土地,使过多含盐的水长期滞留在土地中形成的灾害。

土地盐渍化分为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盐碱土。

土地盐渍化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还破坏工程设施。

土地盐渍化形成的原因,一是因无知用含盐过多的水浇灌土地,二是不合理的采用漫灌等形式浇灌土地,使地下水位抬高,含盐的水不能及时渗入地下,造成土地盐渍化。

我国土地盐渍化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9%。

我国每年因土地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6亿元。

我国土地盐渍化普遍存在,但形成规模连成片的主要是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内蒙古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倘若不亲自到盐渍化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根本无法领略“盐碱地”的“无情”与“坚硬”。

北京南部靠近河北省的一些地方是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地方。

我到的地方距城区西南70公里,叫南新店村。这个村大多数土地都是咸的。站在“盐碱地”上,眼前白花花一片,土地在盐的作用下很是坚硬,用脚跺跺如踏在水泥地上一般,庄稼在“盐碱地”上无精打采地勉强活着。

这里的水井“十有九咸”。

人的饮水问题都很难解决,何谈用“甜水”浇地?

村支书老王告诉我:“盐碱地照样可以打粮食,但产量极低,使出吃奶的力气,一亩地小麦不超过175公斤,玉米150多公斤,所以我们这里依旧较为贫困。”

人们用咸水灌溉土地是对土地的无情,人们将大量的咸水送入土地的“口中”,还能奢望土地对人类有多么大的回报?

土地盐渍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作物苗期死亡率高达30%,黄淮海平原轻度的土地盐渍化每年造成农作物减产20%到50%,山东省140万亩盐渍化土地每年经济损失为8亿元。

土地专家介绍说,治理土地盐渍化比较容易。已经发生盐渍化的土地只要多用“甜水”浇上几遍就可以把地里的盐分降低许多,少用含盐的水浇地或想办法把地下水位降低都是治理土地盐渍化的有效途径。

土地是人类永远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土地荒漠化的不断扩大,人类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

2000年前,地球上人均拥有土地750亩以上。200年前,人均拥有土地下降到40多亩。如今,世界人均拥有土地仅剩3.75亩,而我国只有1.3亩,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

近些年,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遏止土地荒漠化的具体目标:2010年,基本遏止荒漠化土地的扩展趋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2030年,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粗具规模的生态体系;2050年在荒漠化地区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资源,使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这一规划,50年后,我国荒漠化地区又将重新成为山清水绿的美好地方,中国将在治理土地荒漠化方面给世界一个奇迹。

荒漠精灵

让我们认识一下祖国北部那片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塔克拉玛干有“死亡之海”之称。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闯入这里,才渐被人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此地进行科学考察中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此遇难,更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摄氏70度。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此地。

罗布泊曾经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年代,这片沙漠是牛马遍布、绿林绕缠河流的生命绿洲。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里面的热闹纷繁。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胡杨树是这片绿色的主宰。

夏季走入这里与走入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胡杨。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惊讶于它的美丽富饶。映入张骞眼中的是满目的胡杨树和金黄的麦浪,从而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第四世纪时,罗布泊水域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瑞典探险家斯文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在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赞誉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彻底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今日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黄一片,由于缺水许多植物远离它而去,上帝惟独让胡杨树永久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沙漠里绿的象征,成为荒漠精灵。

胡杨,维吾尔族语称作“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各民族750余万儿女。

胡杨是第三纪地质变动时留下的古老树种。

胡杨出现在地球上已经660万年。

胡杨是树中有名的寿星。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一棵胡杨可以留在荒漠上整整三千年。

别看胡杨其貌不扬,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它耐干旱,耐酸碱,抗风沙。它既能适应夏季的高温酷暑,又能抵御冬季的严寒。胡杨是最耐渴的树种,所以它能在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条件下生存下来。

胡杨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绿色,还是防沙固沙的好手,有“防沙卫士”的美誉。

胡杨还可以为人类贡献许多财富。它的木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嫩枝和树叶是很好的牛羊饲料,胡杨流出的汁变成液体后当地人叫碱,可以食用……

我还可以说出胡杨的许多好处,但我不得不说最美丽的树目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已经处在最危急的时刻,成片的荒漠精灵已经死去。尧干克拉克地区原有胡杨林100多平方公里,如今只剩下不足200公顷,哈浪沟1280平方公里的胡杨林已经减少了35%……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3的胡杨已经死亡,其余2/3也枯萎衰败。胡杨每倒下一棵,黄沙便迅速跟进。

胡杨的消失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有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河岸边高大的胡杨树挺拔茂密,树下胡桐丛生,林菁木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芽,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问题出在近50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耕地数量无限扩大。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许多兵团农场,这些农场的任务十分明确,开荒种地,这使得该地的耕地由20世纪50年代的70万公顷上升到80年代的130万公顷。地多了,人多了,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便拼命般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掘堤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20世纪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了,河岸边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混为一体。

胡杨树消失了,罗布泊消失了。

“鬼城”呜咽

金秋10月,新疆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的季节。

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我爱你呀,美丽的河……”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的这首《塔里木河》回响在我的耳畔。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条绿色的长城,绵延伸出几百公里。

桥边几棵魁梧高大的胡杨树矗立在河边,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欢快地在胡杨树下合影留念。

欢乐之后我们久久地凝视着“防沙卫士”,心中的疑团难以揭开:如此耐活的胡杨林因何而大面积死亡?

陪同而来的人告诉我们,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少了胡杨林的呵护,英苏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拉起手的沙漠开始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附近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塔里木河在这里断流。

长期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这一带当地人叫做“鬼城”。

这是一大片死去多时的胡杨林。

近距离凝看,一棵棵孤独的死胡杨让人十分伤感,流沙已经把它们的血水吸干,倒下的胡杨树皮早已被风沙剥蚀干净,露出紫黑发亮的树骨。树枝被狂风吹得七零八落,伤痕累累。许多似倒未倒的胡杨树死不甘心或歪或斜地挺在那里。

伫立在此可以听到胡杨的呜咽。它们在哭泣人类的无情。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3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虬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似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们踏在了罗布泊的边缘。

同来的人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胡杨树还能生出绿枝吗?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和死去的胡杨树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中清水盈盈的湖面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留下一大片“防沙卫士”的遗体。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水的焦渴

2002年9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消息:山东省今年冬季、春季、夏季连续遭受干旱,受灾耕地面积为400多万亩……

从气候学上讲,我国是一个干旱频发的国家。自古以来干旱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的灾难。在有记载的2000多年的气候文献记录里,大的旱灾1300多次,仅20世纪全国就发生过3次大的全国性旱灾。

请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消息:

1997年,我国因干旱耕地受灾面积5亿多亩,粮食绝收5937万亩,因旱灾减收粮食476亿公斤。旱情严重期间,有1680万人、85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1998年,尽管我国的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许多地方被水淹没,但全国不少地方依旧发生旱情。黄淮、西北、华北地区出现秋冬连旱,有的地区连续干旱半年之久。当年全国越冬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7亿亩,个别地方出现干枯死苗现象。全国有1200万人、800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

1999年,我国属偏旱年份。全国30个省(区、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南东部、华南南部出现较为严重的冬春连旱。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4.5亿亩,粮食绝收5888万亩,因旱情严重减收粮食333亿公斤。

2000年,我国发生了几十年来罕见的严重干旱,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5.7亿亩,绝收粮食的耕地达到1.2亿亩,减收粮食600亿公斤,经济农作物损失512亿元。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因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

2001年、2002年全国旱情依旧严重……

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离任前说过这样的话:“今后某些地区的战争,将不是政治的战争,而是水的战争。”

作为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加利的话无疑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人类文明离不开水。

人类的文明史基本上就是水的历史。

耕地更离不开水。

我国现有耕地19.5亿亩。

庄稼除去阳光和空气外,最重要是水的保证。水不但对人重要,对农作物也同样重要。无水种子不能发芽,农作物无法成活。

水如此重要,但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尴尬。

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地区广大,年降雨量极不均匀,南方雨季降雨量大且容易发生洪涝,北方则降雨稀少。这种北旱南涝的局势使得我国的抗旱工作极为艰巨。

再看我国耕地的灌溉情况。

水利专家介绍说,我国19.5亿亩耕地中,能利用水利设施灌溉的仅有8亿亩,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的保证,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每年受旱的耕地基本出自这里。

专家具体举例说,现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处于水资源少而需求量大的被动局面。即便在并不十分缺水的南方近些年也出现水资源不足。湖北省襄樊市一般年景可用水资源量为42亿立方米,需水30亿立方米,这样的比例基本上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但遇到中旱年景就发生了逆转,可用水资源35.37亿立方米,需水量达到45亿立方米,缺口为9亿多立方米。倘若遇到大旱年景,可用水资源量仅为28.19亿立方米,需水则达到49亿立方米,缺口高达20亿立方米以上。

地处南方雨量较为充沛的襄樊市如此,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缺水的窘况更是显而易见。

首都北京。2000年9月,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深平均为16.37米,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4米,比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近10米,由此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50多亿立方米。由于连续干旱,延庆县30多处泉水干涸,20多口大井无法取水;平谷县的岩石井平均水位下降20米,最严重的一个乡水位下降49米,部分机井已经干枯。目前京津唐一带的地下已经是“十水九空”。

一份资料提示我们:受干旱影响,全国有2400万人常年面临吃水困难,每年旱情严重时,全国有2000万人和2000万头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我国的干旱地区主要在吕梁山地区、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严重缺水地区的耕地完全靠天吃水,一些地区的群众为了喝上水要连续排队24小时才能等上水,有些地方的老百姓要到40公里外的地方挑水。

水利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未来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水漫大地

任何人都应当相信这样的道理:人类在用水过程中一旦失当,水也会报复人类。

多年来,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一直处在怪圈之中: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大量浪费水。

专业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多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大量超采地下水为代价的。北方地区的水源已经超负荷开发了,几乎所有能打井的地方都打了井,能利用的水源都利用了。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局面,倘若突遇长久的干旱,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浇灌一直延续古老的漫灌形式。

何为漫灌?就是把水引入田中任其自由流淌,直至整块田灌满为止。灌满为止,这是一个很虚的概念。什么叫灌满?各有各的理解,碰上不负责任的浪费的水就多了。笔者曾在京郊插过队,那时为图省事,浇地者把田埂豁开后就躲在一边“休闲”去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豁开另一块田,把水引入后又休息去了。在我插队的年月,这种浇地的方法十分普遍,浇地是农村一个非常舒适的甜活儿,人人抢着干。

漫灌耕地是一种非常粗放、十分不可取的浇地方法,它浪费的水资源很大,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与国外发达国家80%的利用率相比,整整相差一倍。

世界上水资源利用最好的国家当属中东国家以色列。作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他们的水利用率极高,耕地几乎全部采用滴灌的方法浇地。滴灌就像人打点滴一样,一滴一滴地让水渗入到地里,既满足了土地对水的需求,又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在这方面以色列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近几年滴灌技术已经在我国的不少地方开始应用,除去滴灌外,还大量采用喷灌技术。但这些技术还都限于经济发达地区或在小范围内使用,现在不少的地方依旧用漫灌的方式浇灌耕地。

倘若全国的耕地全都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我国的水资源至少可以比现在节约40%。

在人们叹息我国的水资源浪费大的同时,另一种忧虑也困扰着水利专家们,那就是已有的水利设施标准低、不配套、老化失修问题。

安徽省水源充沛,河流众多。解放后为加快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先后投入巨资,修建了淠史杭等几大灌溉区水利骨干工程。令人不解的是,工程建成几十年至今没有完成工程配套设施,加之维修不够,使工程老化严重。

老天对这种行为给予了惩罚。

2000年,安徽省遭受到百年不遇的干旱袭击。原本这是水利工程设施发挥作用的时候,谁也料想不到,这些设施关键时刻成了摆设,或不能用,或已经毁坏,在灌溉区范围内竟有300多万亩农田受灾。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没兵不必说,有了兵竟如此地不爱护它、珍惜它,眼睁睁地看着在“兵”的护卫下家园受到损害,人又多了一次教训。

地面塌陷了

当我们用地下宝藏这个词来形容地下的矿产资源时,我们实际上已将矿产资源与土地联系在一起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现代化的大工业。现代工业发展依托的是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

一个“挖”字,表明了人们对土地的无情。挖,满足了人们对地下矿藏的需求,却破坏了土地。

两年前,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联合大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全国矿山企业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全国15余万座矿山企业占用土地面积8800万亩,全国矿山企业因开矿破坏的土地面积2355万亩,矿山企业开矿损失的耕地占全国总损失耕地面积的13%以上。

人们攫取了地下宝藏,却糟践了土地。

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突然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农田、干扰破坏交通线路……

地面塌陷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地面塌陷集中出现在近10年。

10年中,我国的采矿业发展十分迅速,最大的特征是大量个体矿主介入了采矿活动。权威数字表明:我国15余万座矿山中,个体矿山占了95%以上。这些个体矿主往往只重视产量,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一些个体矿主采矿时采用老鼠打洞式的挖掘方法,缺少巷道支固,将地下矿藏掏空后一走了之,使得地面塌陷频频发生。

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地面塌陷的前兆根本发现不了。

地面塌陷可以在几秒钟内发生。

1994年3月10日上午9时,湖南省邵东县城镇小学二年级班主任任惠玲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二年级一班教室。刚上了10分钟课,任惠玲突然发现教室的后山墙裂了一道口子,紧接着房顶哗哗往下掉土。她顿感不妙,马上停止授课,让40多名同学迅速撤离到操场上。她同最后一名同学离开教室不过2分钟,“轰”地一声巨响,狼烟四起,整个教室不见了。

事后查明,这是一家石膏矿的“杰作”。

这家矿山在学校地下1公里范围内挖石膏,最深处60余米,无任何加固措施,等于在这所学校下面挖了个大陷阱。学校的师生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整天在陷阱上面学习工作。所幸的是任老师反应快,及时将学生转移出去,否则的话,整个班的学生将全部沉入地下。

2002年秋季一天,我到河北省沙河市采访。听说我要写地面塌陷,有关人士陪我来到市区以南20公里的东郝庄矿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00米、深80余米的大坑。

这个大坑也是地面塌陷造成的。

地矿局的同志告诉我,以前在这块直径半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12家无证开采的小铁矿。500余人深入地下,你挖我也挖。他们像硕鼠一样,疯狂地盗挖地下的铁矿石,无任何防范措施。这些人白天在地下挖矿,晚上睡在地上简陋的工棚里。几个月时间便将整个地下贯通。汛期到来之前,地矿局组织专家来这里检查地质灾害情况。专家看过后马上表态,小铁矿应立即关闭,人员撤离,否则遇大雨肯定发生地面塌陷,500个民工性命难保。

情况紧急,地矿局丝毫不敢怠慢,迅速组织力量动员撤离。岂料,竟无一人响应。也难怪,这里地下埋的都是富铁矿,开采一天就有上万元的收入,谁愿意舍弃嘴边的肥肉?

地矿局的人急了,他们马上将情况向市里作了汇报。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组织公安、地矿、检察院、法院的人组成联合执法队浩浩荡荡地进驻开矿现场,强行将这些人带离现场,将工棚拆掉,矿井炸掉,画出明显禁入标志,并派人守护现场,以防发生意外。

20天后,一场大雨倾泻而下,在暴雨的袭击下,整个地面齐刷刷地陷了下去。离塌陷地200米的村民刘永贵亲眼目睹了大塌陷。他向笔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声音很闷,眨眼间整块地不见了,随着地面塌陷,一股尘烟冲天而起,好像原子弹爆炸了一样。”

若不是地矿局的同志高度负责,一声巨响之下,500人葬身地下,将是多么严重的事故,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警车遁地

2000年12月16日下午。

晴朗朗的天,风和日丽,无任何不祥的征兆。

江西省萍乡至宜春公路赤山镇水牛塘路段上人来车往。

一辆执行完任务的警车行进在这段公路上。许是完成了任务心情愉快的缘故,车上的4个人一路连说带笑,欢声不止。

家距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忽然,警车猛烈地颤了一下,车上的4个人未来得及反应,整个车子径直向地下遁去。他们见事不妙,急忙打开车门往下跳。刚刚逃出2个人,警车一头栽入地下不见了。

此刻,塌陷的大坑出现大量涌水。警车栽入坑中迅疾被涌水淹没。两名困在车中的公安战士来不及抢救,就活活被水淹死,可怜的是,两个人至死也不知道是地面塌陷害了他们。

事故发生后,萍乡矿务局打捞队赶赴现场,将车和遗体捞了上来。事后查明,这次地面塌陷直径为50米,面积约400平方米,坑深为30多米。塌陷区的底下是一个正在生产的煤矿。

与警车的不幸相比,山东省枣庄市峄城石膏矿却在地面塌陷前成功地让410名矿工撤离,避免了一场特大矿难。

2002年5月20日19时,矿区技术科科长仲伟光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矿顶吱吱作响,经验告诉他这是地面塌陷的前兆。他马上返回办公室向矿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汇报情况,同时通知井下作业矿工马上撤离。两个小时后,井下作业的410矿工全部撤离矿区。也就是这两个小时,挽救了410名矿工的性命。21时,矿区发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塌陷面积达15万平方米,塌陷最深处为8米。倘若人在里面,厚厚土层从8米高的距离砸在人的身上不死才怪呢。

几名矿工目睹了那场塌陷造成“井喷”的骇人场面:整个矿区像一架巨大的鼓风机,强大的气流呼啸着卷起大大小小的石膏块,撞击得井架震天响,似天崩地裂一般。

据山东省地震局测定,该矿区地面塌陷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次4级地震,是山东省历史上监测到的强度最高的一次地面塌陷。

塌地悲歌

我国的产煤量近些年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用煤量也雄踞世界之冠。

巨大的需求必然要有巨量的煤支撑。

据专家测算,全国平均每开采1万吨煤要塌陷土地3亩,高者可达3.85亩。据此估算,全国每年采煤要塌陷土地70平方公里,经济损失4.39亿元。

黑龙江鹤岗煤矿是一家有70余年历史的老煤矿。70年间,这家煤矿因采煤累计塌陷土地41.97平方公里,塌陷区需拆迁的房屋总面积139.97万平方米,仅搬迁费需要5个亿,这笔账还不包括人员伤亡花费的资金。

产煤大户山东省每年采煤塌陷的土地造成经济损失5000万元。

山东省邹城市是一个以煤为支柱产业的煤城,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能源基地。40多年的开采后全市已经塌陷土地6.3万亩,其中积水绝产的4.3万亩。地面塌陷使7所学校、17个乡镇企业、10个村庄被迫搬迁。该市原本土地严重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有10个,不足0.8亩的村有20个。现在全市每年塌陷的土地仍以2500亩以上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市绝产的土地将达到5万亩,积水地达到2万亩;到2050年,塌陷面积将达到15万亩,约60个村庄需要搬迁,20万失去土地的农民需要安置。

如今的邹城市治理塌陷地保住农民饭碗成了头等大事。但治理一亩塌陷地至少需要2000元,邹城市已经塌陷的土地是6.3万亩,需要资金几十亿元。有人戏言:几十年挖的煤也不值这个数。

邹城市背着这么个沉重的大包袱,经济发展显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辽宁省阜新市是新中国最早的煤电基地,煤的开采历史超过百年。仅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底,阜新市累计生产原煤5.2亿吨。

该地百余年的开采使地面塌陷在最近3年形成总爆发趋势,200万平方公里的采煤区内,民宅、医院、道路、公用设施全都面临地面塌陷问题。

我国的采煤区决不仅这些,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

中日差距

现代社会,人们既要采矿满足社会需求,又要防止地面塌陷,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个办法叫做矿山复垦。

国外对矿山复垦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规定得清清楚楚,采矿者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矿山复垦。没有这项内容,想开矿没门!矿山进入生产阶段,矿山企业要及时向政府提供生产设计资料,其中就包括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对矿山复垦的设计方案。政府管理人员据此对矿山企业的采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矿山到了闭坑阶段,政府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矿山复垦情况,矿山复垦工作未达标的不许闭坑,还要重重罚上一笔。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人少地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但该国并没有因为地多而忽视了矿山复垦工作。

澳大利亚有1200余家矿山企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国加强了对矿山复垦工作的监督管理。他们管理的办法除了法律法规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收取矿山复垦保证金。矿山复垦保证金掌握在政府手中,矿主若不复垦,好了,政府就用这笔保证金雇人来做此项工作。因为人家管理得非常严格,使每年因采矿被破坏的土地基本上得到复垦。澳大利亚被认为是世界上矿山复垦搞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等国的矿山复垦率也达到80%以上。

然而,矿山复垦工作目前在我国几乎还是个空白。

许多个体矿主挖矿赚了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因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后一拍屁股溜之大吉。一切环境治理工作统统由国家兜着。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国的矿山复垦工作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观念和做法上有多大差距呢?

2000年1月25日,国土资源部与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的矿山环境保护专家会聚北京,双方就两国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笔者与日本通产省矿山保安课课长长田中次(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司司长)有如下对话:

问:日本在治理矿山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效果非常好,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严格的法律和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是成功之本。1970年我国制定了《矿山安全法》。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必须对矿山环境负责,所造成矿山环境破坏的治理费由采矿权人负责。

问:您实地考察过中国的许多矿山,您认为中国的矿山环境与日本的矿山环境相比有多大差距?

答:至少相差30年。

问:听说在日本,老百姓有权决定矿山是否关闭,是吗?

答:是的。在日本,老百姓的监督不亚于法律。有一家矿山企业,开采几年后经济效益很好,环境治理指标也达到了规定标准。但附近居民认为这家矿山企业赚钱后未能加大对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这就是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因此,一致要求这家矿山企业关闭。结果,这家矿山企业只好关门……

无独有偶。

两年前,一位美国矿业代表来到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想在中国搞矿业开发。当时他打出最硬的一张牌是:我公司的矿山复垦工作在世界上是最杰出的。我们可以挖矿,也可以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原状。

外国人认为很硬的这张牌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许多的矿业公司急需的是将地下的矿藏挖出来换成钞票,他们认为矿山复垦应是国家管的事,认为挖了矿再掏钱复垦是“多此一举”,公司利润显然要大大降低。利润少了,进自己腰包的钱肯定少了。

由于观念上的巨大差距,外国公司靠矿山复垦这张牌显然是揽不到生意的,这位代表只得空手而归。

外国公司在我国受到的冷遇反映出我们某些政府官员和矿山企业对矿山复垦工作的漠然。他们也许知道或不知道:我国由于各类生产建设被破坏的土地已近亿亩,而复垦率只有5%。近亿亩土地的地下财富被挖光后,地表也成了一片废墟,大片大片的土地因地面塌陷而荒废了。

期待立法

实际上,我国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早已引起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吸收国外的经验,已经掌握了矿山复垦技术,在一些地方的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下属的一家矿山企业在复垦的土地上种植高粱、花生、玉米,长势良好,每亩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50%以上的矿山企业因地面塌陷废弃的土地可以复垦。若这一目标实现,意味着我国至少有3000万亩矿山企业的废弃地可以重新成为耕地。如果按每亩生产粮食500公斤计算,可以增加粮食75亿公斤,相当于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

前景美好诱人!

遗憾的是,这一利国利民的好办法,不得不面对缺少政策支持和资金匮乏的尴尬局面。

河南省济源市在矿山复垦工作上开了个好头。

5年前,济源市地矿局为督促矿主进行矿山复垦,仿效国外的做法,按矿山企业规模大小,每矿收取不等的矿山复垦金,这笔钱专款专用,由地矿局统一收取存入银行,矿山闭坑时,若矿主自行将矿山复垦完毕,连本带息还给矿主,这使矿主矿山复垦的概念大增,矿山复垦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笔者2002年秋季专程到济源市采访。

笔者看到,几百亩复垦后的土地上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若不是专人指点,很难相信这块土地曾被挖得千疮百孔或是塌陷地。济源市地矿局的同志告诉我,经过5年的努力,济源市的土地复垦工作已踏上正轨。

但这位同志话锋一转,语气低沉地说,矿山复垦工作现在已搞不下去了。

笔者问为什么?

答:政策不允许。

笔者向他具体讨教。

他说,矿山复垦确实利国利民,但许多矿主并不愿意掏这笔钱。有人告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找到地矿局,叫地矿局拿出收取矿山复垦金的有关文件。地矿局翻遍了所有的法律条文,亦未找到有关文件。没有文件就叫乱收费。地矿局急忙向有关部门解释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说这是一项超前的工作,国外早已有了先例。人家表示理解,但坚持取消这种做法。

无奈之下,这项工作只能放下。

放下就意味着将会出现新的因地面塌陷而荒废的土地。

土地复垦另一个尴尬是缺少资金的支持。

由于资金问题,土地复垦应用技术在推广上遇到极大阻力。山西省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呕心沥血攻关多年完成的项目《利用固体废弃物覆土造田研究》在山西省阳泉市废弃煤矿复垦种植庄稼取得成功,只因资金问题推广无望而束之高阁。

土地复垦专家介绍,按我国现状,复垦一亩塌陷土地需资金2000元左右。2000元复垦一亩土地对于日进万金的矿主来说负担并不重,只要国家制定了政策,推广下去问题不大。

就在济源市为土地复垦工作陷入僵局而无法摆脱时,从北国边疆黑龙江传来喜讯,该省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条例已经出台。

相信随着这一条例的出台,会有更多的省出台这方面的法规。有法可依了,只要执法工作跟得上,全国的矿山复垦工作一定能够出现新的局面,地面塌陷的土地上重新长出庄稼的日子不会遥远了。

城市矮了

我国一些城市逐年变矮。

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科学上把城市变矮称作地面沉降。

何为地面沉降?定义是:因过量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降。

地面沉降的危害有三点:局部地面沉降形成“小盆地”,造成雨季地表积水和防洪泻洪能力下降,沿海地区抵抗风暴潮的能力降低;造成建筑物地基破坏;桥下的净空间变矮,影响泻洪和通航。

我国现有16个省(区、市)的50个城市已经出现越来越矮的现象。

城市变矮每年要损失人民币1亿元以上。

上海:地面沉降始于1920年,1964年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最大降深达2.63米,以后逐步加以控制,现在处于恢复和微降阶段。

天津:自1959年开始,除蓟县山区外,1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均有发生地面沉降,形成市区、塘沽、汉沽三个主要沉降区,最大降深达2.91米。

江苏:20世纪60年代苏、锡、常分别出现地面沉降,80年代连成一片,最大降深1米以上。

陕西:1950年开始在西安市及其近郊出现7个地面沉降中心地带,最大降深达1.04米。

河北:整个河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地面沉降,目前形成沧州、衡水、任丘、河间、邯郸10个沉降中心,沧州最甚,最大降深达1.13米。

安徽:阜阳市1970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1992年最大降深达1.02米。

山西:1979年太原市出现地面沉降,1988年大同市出现地面沉降,最大降深近2米。

海南省是全国发生地面沉降最晚的省份,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大降深为0.07米,是全国目前惟一一个没有因地面沉降造成危害的处女地。

地面沉降最主要的祸根是过量抽取地下水。

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处在激增阶段。人口多了,用水量自然也跟着增加。同时工业的过快增长也需要大量的水支撑。当地表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只好抽取地下水。而且越采越多,越采越深。一些地方的地下水已经采到1000米以下。

所有地面沉降都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地区就是最好的说明。

北国冰城哈尔滨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连年超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的抽取量从过去的每天20余万立方米激增到70多万立方米,常年高居不下,使全市地下水系统长久地处于负均衡状态,补给大大小于抽取,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地下水与地面沉降有何关系,专家作了如下解释: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当它处于地下状态时,水与地层之间产生一种承压作用。也就是说,一汪水可以撑起一片土地,这片土地在水的支撑下不会下沉。当含水层的水被大量抽走后,必然引起土层内部应力的重新调整,没了水,土层被压缩、压实,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这是地质上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

几乎每一块土地的下面都赋存地下水。地下水、地表水与大地形成一个均衡的整体。地下水的过量抽取打破了这种均衡,大地被缩水后,地面沉降也就发生了。

因地下水在地下赋存时不是均匀状态,所以地面沉降也不是整体均匀地下沉,有的地方下沉得深一些,有的地方下沉得浅一些,当地面平衡打破后就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损害。哈尔滨市一家工厂先是办公楼东侧出现地面下沉,东侧一边的楼房有了裂缝,之后西面出现地面沉降,西部的楼房也开始下沉,而楼房中间依旧,远处看整幢大楼就像一只鸟的双翼被人打断耷拉着。无奈之下楼房只得全部报废。

1989年8月,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乡在一场暴雨过后,整个乡大面积出现地面沉降。一时间农民的房屋因地面的下沉噼啪乱响,很多房屋不是出现裂缝就是摇摇欲坠。农民们以为发生了地震,不顾大雨侵袭,纷纷逃出屋外。这次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降造成17个村庄的1309间房屋受损。十几年过去了,那次地面沉降破坏的房屋已经被新房取代,但地面沉降给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是久久不能消失的。

地面沉降面积再大也是局部行为。

局部的地面下沉了,周围的地面依旧,沉降的地方成了低洼地。

低洼地遇到降雨肯定要受淹。

这种情况在河北省的沧州市十分明显。

经过20余年的地面不断沉降,沧州市的最大降深已经达到1131毫米。地面降低后造成该市雨后积水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日益严重。即便不是很大的雨,由于这里地势低洼,雨水大量涌入,形成危害。1990年一场中雨过后,市区积水深达60至100厘米,造成一些企业被淹甚至停产。

地面沉降遇雨受淹,许多城市为了减少危害,避免积水,投入巨资垫高马路,但这只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应付手段,根本解决问题还需从治本上想办法。

上海是我国的老工业城市,也是工业布局和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过多的工业和人口,使得上海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每一个到上海游玩的人都要到黄浦江边看一看。伏在黄浦江的大堤上观赏黄浦江的确有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但是多数人都不知道黄浦江的大堤为何越来越高。

黄浦江原本没有大堤。

黄浦江大堤是地面不断沉降,为防止黄浦江水灌到市里而采取的一项迫不得已的措施。20世纪20年代后,黄浦江上多了条大堤。这条大堤随着地面不断沉降,堤岸一次次加高。1959年仅对外滩1776米的堤岸加高就投入4200万元,而外江堤加高投资高达4亿元。

上海市的地面沉降近些年经过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采用向地下注水加大恢复原有地层间隙的方法,使不断沉降的地面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地方的地面略有上升。采用这种方法,北京、天津等地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专家观点】

回报母亲

潘明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土地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元素,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在土地上进行,所以土地有人类母亲的美誉。

回眸过去的几十年,人类对母亲的索取太多太多,而对母亲的回报太少太少。在经济的大潮中,一批不孝敬母亲者以毁坏母亲的躯体来赚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把发展地方经济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一些地方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惜以毁坏土地作为代价;由于在土地利用观念上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毁地的事件经常发生,承传五千年的土地不断被蚕食、鲸吞。随着一座座美丽迷人的现代城市的兴起,一片片耕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我们亲爱的母亲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磨难!

众所周知,土地维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乎社会稳定,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的中国,保护耕地实在是太重要了。现实的情况是,吃饭要用耕地,建设要用耕地,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耕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道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承受着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据统计,1997年以来,我国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每年263万亩。尽管我们在占补平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国的耕地仍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倘若没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将成为最大的问题。预计我国在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为保证人人有饭吃,耕地不能低于19.2亿亩。这是一笔沉甸甸的大账,算出了国情、算出了矛盾,每个人在这笔账面前都应当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已经在母亲的身上索取了许多,我们应当如何回报母亲?

为母亲排毒

罗明(土壤学博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脱不开大地母亲的怀抱,生于斯,息于斯,一样的运程,一样的归宿。

土地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仅仅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正是人类的出现大地开始遭殃。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母亲的劝阻,不闻母亲的呻吟,对大地实施疯狂的掠夺,愚昧的破坏,无节制的开发,尤其是近百年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化学物质、化肥物质在大地上广泛使用,弄得大地“五毒”俱全。人类把自己炮制的毒品强行灌输到大地之中,使土壤不断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蚀,中毒后的土壤又不断将毒素移植到粮食、蔬菜、果品中,通过这些食品把毒素最终转移到人的体内,从而形成了人类向土壤“投毒”,土壤长出带毒的食物反过来毒害人类的恶性循环。

正是由于人类长期食用带毒的食品,现代人类的各种恶病层出不穷,使现代医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病毒的发作。爱国就要爱土地,爱土地就是爱母亲。近百年来通过人类之手已使大地母亲饱尝毒害之苦,现在是到了为大地母亲排毒的时候了。

如何为大地母亲排毒,首先各级政府应当以身作则,做好管理工作,尽量减少或彻底停止向土地输毒的行为,让大地也能喝上清澈透明的纯净水;其次对已经中毒的土地要舍得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一定的力量,采取积极措施为土壤排毒,可以利用最先进的地球化学工程学方法,针对土壤污染,采用优化自然过程、改变地球化学作用方向使土壤元素实现良性迁移转化,达到改善土壤质量与功能的作用,以害克害、以毒攻毒,让中毒的土地重新健康起来,为人类继续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