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耕地改变土地用途流程

耕地改变土地用途流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国土资源管理一、土地调查和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共和国成立后30多年中,未进行全面土地资源调查,家底不清,影响经济建设决策。县上根据和政实际,分别于1985年和1990年组织力量完成两项调查工作。1992年因土地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和政被评为全省土地管理先进县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三)坡耕地调查1999年,由县土地管理局牵头,对全县第一轮土地承包后新开垦25度以上荒山荒坡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国土资源管理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一节 国土资源管理

一、土地调查

和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共和国成立后30多年中,未进行全面土地资源调查,家底不清,影响经济建设决策。1980年夏,全国农业区划会议部署全国性土地利用现状概查和详查工作。县上根据和政实际,分别于1985年和1990年组织力量完成两项调查工作。1992年因土地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和政被评为全省土地管理先进县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

(一)第一次全县土地调查

从1982年开始,抽调78名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历时3年半对全县土地进行调查,于1985年完成此项工作。汇总结果是:全县土地总面积960.1平方公里,折计1440169.7亩。其中耕地339364.7亩,园地804.9亩,林地358455.6亩,天然草场393959.7亩,疏林草地14464.1亩,城乡居民用地30893.4亩,工矿用地90亩,交通用地25546.4亩,水域21901.9亩,难利用地137658.9亩,特殊用地(疗养院)826.9亩,其它特殊用地116203.2亩。

(二)第二次全县土地利用详查

从1988年元月开始,按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在省土地局详查办公室、州区划办和土地局指导,县畜牧局、畜改场、种草站、农技站协助下,历时2年8个月,于1990年全部完成详查任务。详查结果是:全县土地总面积1445484亩。其中国有土地541720.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5%;集体土地90376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5%。分类情况为:

耕地面积38342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5%,内国有耕地992.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3%;集体耕地382431.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9.4%。

园地面积80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6%。内国有499.1亩,占园地的62.3%,主要为梁家寺园艺站、滴珠山公园、马家堡园艺场;集体园地302.6亩,占园地的37.7%。

林地面积420324.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1%。内国有267613.2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3.7%;集体152711.3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6.3%。

牧草地面积443034.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6%。内国有241374.7亩,占牧草地总面积的54.48%;集体201660.1亩,占牧草地总面积的45.52%。

居民用地面积31565.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内城镇及国有单位用地1977.2亩,占居民地总面积的6.3%;集体29588.5亩,占居民用地总面积的93.7%。

交通用地面积9626.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内国有3270亩,占交通用地总面积的34%;集体6356.3亩,占交通用地总面积的66%。

水域面积15415.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内国有15391.2亩,占水域总面积的99.8%;集体24.1亩,占水域总面积的0.2%。

未利用土地面积141292.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8%。内国有10603.3亩,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7.5%,集体130688.9亩,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2.5%。

(三)坡耕地调查

1999年,由县土地管理局牵头,对全县第一轮土地承包后新开垦25度以上荒山荒坡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经查,新开垦荒地面积为4335.7亩,涉及农户4576户。2000年,通过调查评价,全县15度以上坡耕地有109825.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13%,其中15度~25度的坡耕地104053亩,占坡耕地面积的95%。全县宜耕坡耕地85222.1亩,不宜耕坡耕地24603.6亩,分别占坡耕地面积的78%、22%。

二、耕地保护

县上确定基本农田和重点农田保护区,建立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

(一)重点农田保护

1993年,县上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在城关、三合、达浪、吊滩、三十里铺、马家堡、罗家集7个乡(镇)川水地区划定重点农田保护区。县政府作出工作安排,制定《重点农田保护制度及工作要点》,抽调土地管理干部组成专门工作队,经州土地管理局培训后开展工作。依据县土地详查和农村村镇规划资料,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定重点保护农田。并登记造册,与各保护片负责人签定管理责任书。7乡(镇)共划定重点保护农田215片(块),计47820.8亩,最大保护片面积为1276亩,最小保护块面积为3亩。其中:城关镇72片(块),计16042亩,分布在南关、西关、龙泉、张家庄、杜家河、后寨子、洒拉崖、教场、三谷、麻藏10个村;三合乡16片(块),计3370.9亩,分布在杨家、虎家、周刘家、石虎家4个村;达浪乡45片(块),计11004.5亩,分布在杨马族、郑家坪、大庄、杜家崖、达浪、李家坪6个村;吊滩乡37片(块),计11554.8亩,分布在狼土泉、吊滩、中心、大山庄、科托、扁坡、新集、车巴8个村;罗家集乡6片(块),计785.9亩,分布在裴台、小滩、大滩3个村;马家堡乡29片(块),计4800.1亩,分布在小河、团咀、中庄、马集、杨台、马家6个村及马家堡良种场;三十里铺乡10片(块),计262.6亩,分布在三十里铺、阴山2个村。县委、县政府在划定重点农田保护区时,特别重视为城镇化建设留足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故选择边角、荒滩、荒坡和空闲地,预留村镇建设用地3100.8亩,其中城关镇1093亩、三合乡280亩、达浪乡624亩、吊滩乡751亩、罗家集乡18.3亩、马家堡乡326亩、三十里铺乡8.5亩。规定重点农田片块为一级保护区,不准建房、建坟、挖沙、取土;村镇建设用地为二级保护区,分村、社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并规定近年内在重点农田保护区内修建的未批居民点零星宅基地,由村社组织搬迁。

(二)基本农田保护

1998年,按照《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县上对已划定的重点农田保护区作补充完善,并对城关镇10个行政村划定基本农田16150亩,竖碑40块。1999年,完成城关、三合、达浪、吊滩4乡(镇)基本农田划定立碑工作,共划定基本农田80044.4亩,立碑51块,保护率达82%以上。2004年,县上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按“七有”标准予以补充完善。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行政村、行政村与承包农户层层签定保护责任书,各级分别成立保护组织,建立表、卡、册,制定征用基本农田听证公告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制度、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监督检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村规民约等8项制度。

(三)建设用地管理

县上对建设用地实行“从严控制、严格审批”,通过多年清查整顿,确立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统一管理权威,隐形交易初步得到遏止,法律观念明显增强。

1.土地管理税收土地管理税费有耕地占用税、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费、工本费及其它手续费。其中:耕地占用税于1988年开始征收,每平方米为3元。1992年7月1日开始提高到每平方米3元5角。农村社员宅基地减半征收。出让金由财政部门征收,其标准为土地基准价的10%~30%。土地管理费由县土地管理部门征收,其标准为农村社员宅基地每0.1亩4元,1990年提高到每宗30元;国家和集体建设用地按土地基准价的4%征收。土地出让、转让管理费也以土地基准价的4%征收。申报费(测绘费、勘丈费)按每平方米0.09元由县土地管理部门征收,1994年开始按每平方米0.13元征收。工本费(包括发证、表格)于1990年开始以每宗5元,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取。1992年改为每宗用地0.3亩以下者收10元,0.3亩以上者收15元。1993年每宗改收8元。1997年2月起每宗改收20元。土地管理税费中国有土地出转让金全额上缴财政;土地管理费上缴省土地管理局10%、州土地管理局15%、留县75%,2003年起取消逐级上缴,全部留县财政。

2.计划管理与用地审批为贯彻土地保护基本国策,1988年后县上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在州政府下达指标内,做到年年有节余。1988~1996年,州给和政下达各类建设用地指标2760亩,县上严格把关,实际审批1648.58亩,节省用地指标1111.42亩,占下达指标的40%。1995、1996两年,严格按照国务院禁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精神,对三合经济开发区内集体、个人乱建宅基现象依法制止,认真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对县城改造中的搬迁户宅基地,按规定予以妥善安排。1997~2004年,州给和政下达建设用地指标1040亩,其中耕地420亩。8年中由于县城改造,城区道路改扩建、民宅拆迁重划宅基地等因素,建设用地量猛增。共审批农民宅基地3451份、1016亩,其中耕地391.8亩;集镇商铺、养殖场等乡镇企业用地266宗、100.78亩,其中耕地17.21亩;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农行家属楼、前川住宅小区住宅楼和盐务局、烟草公司、自来水公司办公楼及张家庄变电所、气象观测场等国家建设用地47.3亩,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年分4批先后报省政府审批。2004年,松鸣岩旅游景区依法征用土地95.4亩,报州政府审批。2004年8月31日,和政国有土地使用权首次拍卖会在和政饭店召开,公开拍卖县饲料公司4.08亩土地使用权,3家买主竞拍,最后由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范晓彩以97万元价获得该地皮50年使用权。南阳渠工程和政段征地工作从1995年9月始,至2004年底干渠工程基本结束,按计划报批征水库用地1400亩,干渠用地550亩,保障工程顺利竣工。2003年,根据康临公路(康家崖至临夏)建设需要,在三十里铺段征用3.14公里试验路段,在三合段征用3.8公里兰郎公路改建用地,并完成29公里康临(康乐至临夏)公路拓宽占地的征用工作。2004年,和合路正式立项,3.89公里县城过境段征用土地291.8亩。同时为5.05公里的县滨河路建设征用土地378.75亩。审批项目涉及拆迁户、全迁户宅基地。

在审批建设用地中,凡国家、集体和农业建设用地由县统一掌握;农民宅基地用地分解指标到乡(镇),由各乡(镇)掌握。并坚持审批前到现场察看,审批后到现场划拨,竣工后到现场复查;对国家集体建设用地做到实地查看地点,了解资金来源,审查用地协议;对农民宅基地审批,按照县政府颁布的《审批农村社员宅基地暂行规定》,严格把关并监督检查。2005年,完成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479万元,其中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410万元,国土局正常土地收益69万元。

1997~2005年全县各类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表

表2-3-1 单位:宗、亩

img23

(四)土地开发整理

针对和政土地资源状况,县上采取措施、争取项目,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1.土地开发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复垦指示,狠抓土地合理开发,以减缓耕地减少趋势。在具体工作中反对毁林开荒,提倡与河争地、植树造林;反对乱开滥垦牧坡,提倡河滩沙滩铺土造地;反对争地埂、占农路扩大耕地,提倡平坟地、利用旧宅基地。1990~1996年,全县开发土地3395亩,其中1990年开荒2000亩,1991年开荒80亩、开滩涂70亩,新庄乡通过复垦旧宅基地、填复废弃土坑开发土地50多亩;1993年买家集至城关牙塘河流域开垦河滩沿边地165亩;1994年马家堡团咀河滩铺土造田160亩;1995年开发土地280亩,其中罗家集学区“绿色工程”开发土地200亩;1996年开发土地370亩。1999年后,严格执行占用耕地“占一补一”政策,每年通过土地整理、开垦闲散荒坡荒地等方式超额完成耕地开发任务,保证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是年争取开发项目,在三合乡治理河堤150米,开发土地400亩。2001年在牛津河团咀段开发滩涂地102亩。2003年修建滨河路河堤工程,至2005年新增有效利用土地1067亩。

2.牙塘河、牛津河流域治理牙塘河流域治理项目,于1999年3月由省计委、省扶贫办、省水利厅批准立项,批复投资297万元,1999年开工建设,至年底治理河堤2500米,保护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2200亩。牛津河流域治理项目,于2001年由省水利厅甘水发[2001]035号文件批复、047号文件下达工程资金300万元。2001年下半年开工至2005年底,新建河堤2100米,完成投资110万元,保护面积0.13平方公里、耕地200亩。

3.牙塘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于2004年6月由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总规模13313.4亩,其中土地开发面积3566.7亩、土地整理面积9744.7亩,开发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2012万元,分3年实施。2004年12月下达首期资金738万元。2005年实施第一期工程,规划开发土地2029亩,配套渠道8.56公里、田间道路9.69公里。止年底,在沈家庄河滩、黑崖洼、朱家老窝、咀头4片完成土地平整1322亩(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其中原有耕地410亩,开发荒地、滩涂912亩,铺土129.36万方;完成渠道9.5公里、田间道路9.69公里,新增防洪堤1000米,完成投资400万元。

(五)地籍管理

县上先后开展地籍调查、土地申报登记、农村土地初始登记、建立统计报表与台帐等工作,以加强地籍管理工作。

1.地籍调查1992年10月,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89)107号文件精神,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主持开展城镇地籍调查。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依据国家土管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每宗地由本宗和邻宗当事人共同认界,并在地籍表上互相签字;对存在的纠纷,现场予以解决。地籍测量,县上制定《技术设计书》,委托省地矿局测绘队承担。测量主要是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勘丈,通过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导线点的水平观测、导线边长测量、高程测量和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测定及其它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测定每宗地界址点坐标,绘制出地籍图,准确测出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线,绘出每宗地位置、形状及其中建筑物构成。1994年8月完成调查,测出县城土地面积为1.49平方公里,南北高差40米,东西高差9.5米,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在县城规划区内,共调查建设用地1613宗,填写《地籍调查表》1613份,绘制1:1000比例尺地籍原图12例、箸墨二底图13副、明宗地图1613副,建立初始地籍档案,发放使用证,比较精确地完成了区内各种面积量算和统计,使国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到法律保护。1994年9月经省、州土管部门验收合格。

1998年底,县土地管理局组织完成城区土地定级估价,对城区1.44平方公里土地(不包括滩涂、河流面积)进行定级、估价,将城区土地根据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综合因素分析,评定为4级。根据市场地价调查和测算,按商业、住宅、工业3大用途分类,每类分4级,确定每一块地的基准地价,最高为商业区一级,每平方米379.23元,最低为工业区四级,每平方米22.84元。定级估价工作顺利通过省土地、物价部门评审。2001年,完成三合镇地籍调查,为三合经济开发园区内209宗292.38亩建设用地建立详细地籍档案。

2.土地申报登记1989年,县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土地申报登记和对城关镇国有土地进行申报登记发证的通告,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20多名干部开展工作。据摸底调查,应申报1543宗、1493户,非农业用地1421179平方米,应收勘丈登记费10万元。当年完成申报1484宗、1434户,收勘丈费5560元。经州土地管理局检查验收合格。2001年,组织人力,经过对122个行政村边界确权,签订双方边界协议,绘制范围地图,建立表、卡、册,给103个行政村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另有19个行政村因地界不清,暂未发放。2004年始,对城镇楼房住房用地实行分割登记,将用地面积分摊给住户,给各户单独发放拥有面积的《土地使用证》,依法保护商品楼住户合法权益。2005年,完成前川住宅小区6幢住宅楼、204户分割登记发放工作。

3.土地使用证发放1989年7~12月,对全县国有土地和县城规划区内的龙泉、西关、南关3个行政村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1484宗全部进行申报登记。1990年,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抽调18名专业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先行培训试点,在三合、达浪等3个乡进行,逐村、逐社、逐户丈量登记,查清3乡所辖23个村、280个合作社的土地使用权属,给7600宗农民宅基地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1991年12月,全县集体土地使用证登记发放完毕,计31030宗。其中农民宅基地30046宗、乡镇企业用地617宗、寺庙及其它用地367宗。1992年5月,发放部分《国有土地使用证》:对分解在各乡(镇)108宗国有土地中的86宗零星土地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对9宗国有林地中的新营林场等2宗(土地面积为2086209.8亩)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并对在集镇地籍调查中,已经确权、确界、标界的县城区域内1200多个用地单位和用户发放土地使用证。1998年,完成1997年以来清理审批的1196户农宅土地使用证发放工作。1999年结合土地隐形市场清理整顿,按有证查证、无证办证原则,对县城城区进行土地证书年检。年检户1589户,占总户数的91%。同时对1997年后未发证的121户农宅和年检中作出处理的56户住宅填发土地使用证。从2001年开始,每年审批的农宅及铺面等用地,由县国土资源局包乡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土地使用证。

4.农村土地登记1995年,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先在关滩沟乡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1996年下半年起,组成专业工作组开展全县土地初始登记,对1990年后的各类用地变化情况进行变更调查和登记。10月完成各项数据变更和成果汇总,建立土地初始台帐和土地登记薄。结果为: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445443亩,其中耕地382514.9亩,园地801.7亩,林地420213亩,牧草地443013.3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264.2亩,交通用地9893.2亩,水域15450.5亩,未利用地141292.2亩。

(六)统计与档案

县上重视土地统计、档案工作,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基础。2005年,县国土资源局主要统计项目报表有18种;另有土地供应情况统计表、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年报表。统计台帐有:农用地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统计台帐;信访接待统计台帐;权属纠纷统计台帐;违法案件统计台帐;动态巡查情况统计台帐;档案公开查询台帐;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转让统计台帐;地籍变更情况统计台帐;设立矿山企业统计台帐;古动物化石出露点统计台帐。

1.土地统计县土地管理局建立土地统计制度,统计内容按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式和填报时间,由专人负责、按时填报。统计报表为局永久性档案入档。1988~1996年,主要报表统计项目分别有6种、7种、12种、21种、22种、13种、18种不等。

2.土地档案1990年,县土地管理局设立档案室,配有文档专业毕业生1名。1992年4月,接收县区划办土地详查全部资料,请州土地局、县档案局人员作指导,整理归档,装订编目,初步做到分类清楚、查阅方便、保管妥善,经验收达到省二级档案管理标准。1995年,又聘请人员对新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同年经州、县档案馆(局)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被评为“八五”期间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室存土地档案主要有3部分: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档案。存档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登记卡146册;地籍调查表、权属证明材料、示意图、界址调查表885册。这些档案,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保存。二是城镇建设用地档案。以22个街区为单位,建立宗地档案目录,以单位(户)建宗地档案袋,存档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卡24册,宗地档案袋1696袋。三是土地详查资料档案。存档1991年由县农业区划办移交的全县土地详查档案61卷(册)及图纸等1128份,并有局内产生的工作安排、报告、统计报表、通知、决定、会议记录和上级机关重要文件、土地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等。

(七)土地监察

县上通过清理非法占地和土地隐形市场、处理土地纠纷、建设“三无”乡(镇)等工作,开展并加强土地监察工作。

1.清理非法占地1987~1996年,在开展土地监察、清理违法占地工作中,查出各类违法占地案件1099件(户),占地268.26亩,依法处理1097件(户),罚款4.94万元,补办手续508件(户),拆除40件(户)、恢复耕地14.26亩。1997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县上成立领导小组,从乡(镇)和公检法机关抽调99名工作人员开展非法占用土地清理整顿工作,先由土管局对122个行政村1991~1996年各项建设用地摸底调查,后将所抽工作人员分为4组,深入乡村,对已查出的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作拉网式清查处理,查处非农业建设用地5332宗、占地1911.7亩。其中国家建设用地31宗、占地175.3亩;乡镇企业257宗,占地340.9亩;农村居民建房5034宗、占地1395.5亩。清理整顿中拆除超占土地116宗、14亩。征收各类税费332744元。对符合报批条件的1196宗351.85亩农民住宅用地处理后报请县政府补批手续,并发放土地使用证。1998年4月17日,县土地管理局抽调各乡(镇)土管员,在达浪乡政府、公安局、广播局配合下,查处达浪乡合岘社、黄家庄社两户违法占地案件,当场拆除新建房屋7间和部分围墙。2005年,对30宗超占宅基地进行处理;对梁家寺乡16户漏报、瞒报农宅,与乡政府协商作出处理。

2.土地隐形市场清理1992年,县上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城镇土地隐形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县土管局派员深入县城西关、南关、龙泉3个行政村调查。据查,1987~1992年先后有28宗土地、面积6.6亩,私下交易。对此县上规定,自1987年元月1日《土地管理法》颁布至1990年5月19日《暂行条件》发布前转让、出租、抵押的土地,由当事人主动申请登记,按基准价12000元/亩的10~20%补纳出让金,并按规定交纳土地管理费后补办手续,确定土地权属;1993年3月30日后继续发生的土地转让、出租、抵押均按基准价20000元/亩的20%收取出让金,交纳土地管理费后,确定土地使用权,发放土地使用证。经过清理整顿,使土地隐形市场交易得到遏止。1992年11月~1996年底,在城镇土地隐形市场清理整顿中,先后清理和处理非法交易土地案件及出让转让审批手续55宗16.29亩,交易房屋117间,成交额29.07万元,补办审批手续并补收土地管理费(申报费)4231元,补缴出让金4.02万元,收入各种税费42.25万元。1999年下半年,开展非法转让和炒卖土地清理工作,查出私下出、转让土地34宗,责令限期办理出、转让手续。2003年,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对县内园区用地、非法圈占集体土地、违法违规交易和管理松驰等问题进行全面整顿。查出违法违规交易集体土地案件17宗,其中未批先建3宗,对未批先建符合规划要求的按高限另收各种税费,责成私下交易户限期办理过户手续;私下转让国有住宅16宗。按每平方米15元作罚款处理。

3.土地纠纷处理1986~2005年,和政发生重大土地纠纷案7起,已全部解决。主要有:梁家寺乡山坪村山庄东、西社与三合乡杨家村杜家山西社争占滑坡地纠纷;达浪乡李家坪村与马家庄合作社三荒地纠纷;吊滩乡中心村与广河县庄禾集乡新民村地界纠纷;马家堡乡台子村与马家村土地纠纷;达浪乡郑家坪村上下社与广河县买家巷乡李家寺村大庄窠社地界纠纷;马家堡乡中庄村部分群众非法侵犯他人住宅案件;城关镇西关村极少数人利用县民贸公司拆迁之机索要已被征用多年的土地案件。

发生一般土地地界纠纷413起,调处377起,其中已解决的主要纠纷有:三十里铺乡齐家沟村民马某违法占地纠纷,陈家咀学校操场和学农基地被当地群众无理抢占纠纷,达浪村山根社马某以落实政策为名抢占城关镇西关村林地纠纷,南岔学校学农基地被村民强占纠纷,和政公路段因修建与邻宗地遮阴纠纷,新营林场与吊滩乡中心村上、下两社土地纠纷,太子山清真食品厂征地赔偿纠纷,农行马家堡营业所土地权属纠纷,吊滩乡车巴村赵家山村民乱开荒引起与新庄乡地界纠纷,买家集乡石咀村柳梅滩上、下社因村提留款引发的纠纷。

4.“三无”乡镇建设1991年以来,按上级部署,县上加强“三无”乡镇建设。1992年,经验收新庄乡和罗家集乡率先达到“三无”标准。1993年,吊滩、达浪、关滩沟、卜家庄4乡达到“三无”标准。1994年,三合、新营两乡进入“三无”行列,同年卜家庄乡被省土管局评为“三无”乡(镇)。1996年,三十里铺乡亦实现“三无”。1992年,省、州土地局对“三无”乡(镇)实地检查,新庄乡受到表彰,其先进事迹刊载《甘肃土地管理“三无”乡镇典型材料汇编》、《临夏土地管理简报》,《民族报》、《甘肃农民报》以“别看他官小工龄短”为题,报道了新庄乡土管员李春权的先进事迹。1991年元月,和政县土地管理局被省土地管理局评为“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三、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一)矿产资源勘查

经地质工作者先后勘查,和政境内金属矿有铁、沙金、铜、锌、铅;非金属矿有大理石、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

1.铁矿主要分布在铁沟、宽台梁、兴时沟一带。已开采的铁沟矿,矿体面积6660平方米,储量39万吨。二层褐色粉矿含铁量56.2%,氧化铝30%,氧化钙12.8%,氧化硅0.48%,硫0.41%,磷0.5%。

2.沙金分布于牙塘河、新营河、大小南岔河、大小峡等峡谷河流。

3.大理石分布于太子山大峡——铁沟一带,面积约60平方公里,矿群集中,查明储量达2.2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金黑玉、翡翠玉、豹皮玉、肉红玉、汉白玉等24种,色纹俱佳,硬度适中,是建筑和工艺美术制品高级材料,有很高经济价值。

4.石灰石分布于炉子滩、铁沟、大峡一带,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县境5条河流域的河床、河滩均有,储量亦地较丰富。已为县水泥厂和石灰窑开发利用。

5.方解石主要分布在铁沟、大峡一带,初步勘查,储量约50万立方米左右。

6.硅灰石分布于铁沟、兴时沟一带,储量约15万吨。

另外,境内有丰富易采的河道砂、石资源,也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二)矿产资源开采与采矿企业

和政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但由于开采技术和矿石储量等原因,未能形成规模。1992~1995年,累计开采各种矿石2432.69万吨,其中金矿石2420万吨,石灰石12.69万吨。累计生产黄金3.032公斤,产值317万元;累计生产锑白粉255吨,产值270万元。县内采矿企业和零星采矿业有:

1.铁沟矿产开发公司铁沟铁矿开发始于1958年。以后时断时续,经历州办、县办、公社办等经营方式。1986~1995年,累计开采铁矿粉17381吨。1999年,县上对铁沟矿山实行租赁承包责任制。2004年10月,矿山整体出让,年产矿石2800吨。

2.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原为县水泥厂,始建于1974年。企业产品硅酸盐水泥的配料铁矿粉取材于铁沟,石灰石取材于铁沟哑子沟,年产水泥2万吨。2005年,企业整体出让给临夏金德物业责任公司,该公司投资38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计划生产水泥20万吨。

3.县大峡选矿厂1992年8月,县政府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银城实业总公司合资兴办。1994年7月竣工投产,年处理原矿石5000吨,日处理原矿石25吨。1994年狼土泉村经评估后入股,组建县政府、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银城实业公司工矿服务部、狼土泉村3方合资股份制企业。2000年12月承包给私营业主甘肃公共关系协会金马公司,改称大峡铜选矿厂,但与狼土泉行政村在财产移交上意见分歧,停止生产。

4.县大理石厂1987年建成投产。1987~1995年,生产大理石板材6599平方米,年均733平方米。但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原材料产地大理石风蚀层较厚,改为从外地购买大理石加工。

5.鹿沟锑矿储量小,经临夏军分区与新营林场联合开采,现地表矿体已采尽,1994年停止开采。

6.多楞沟金矿1992年,县上委托省地矿局地质研究所勘查,本县部分群众随之进行小型开采。随后甘南州卓尼县大批人员进入矿区,干涉和政勘矿人员正常工作,造成无政府混乱状态。两县群众相继涌入多楞沟,强行乱采乱挖,矿区遭到严重破坏。1994年,发生卓尼方面使用枪械抢占矿区造成和政方面28人受伤、1人死亡的“11·6”事件。省政府于1995年下发甘政办(1995)25号文件《关于处理多楞沟金矿争议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多楞沟矿区仍由和政县政府管理,权属争议待勘界时解决。和政为执行省政府纪要,派专人坚守矿区,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矿区资源,维护矿山稳定安全。历年来矿区内采挖黄金约30公斤。

7.西槐沟金矿1992年,吊滩村组织当地群众对小峡西槐沟金矿进行过小规模开采。1996年,临夏州地矿局矿业协会开采并在当地加工,至2004年因松鸣岩水源遭污染由县政府出面要求停止开采加工,并关闭矿山。

8.砂金矿和政砂金矿大多分布在古河床砂层中。由于历年采挖,地表易采地段已基本采空,深部难采地段因采挖难度大,对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县政府已严令禁止。

9.砖瓦粘土矿开采1986年,全县有大型机砖厂2户、小型窑68座,生产机砖855万块、青砖299万块、小青瓦1076万页。1995年,机砖厂发展到5户,小青砖瓦窑减少到58座。2005年,机砖厂有7户,小青砖瓦窑5座。1986~2005年,累计生产机转50000万块、青砖5472万块、小青瓦18009.6万页。

1986~2005年,县上不断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主要工作有:开展整顿,对无证的4个采矿企业依法整顿规范;以拍卖方式对新增3户企业有偿出让采矿权,使矿山开采持证率达100%;征收矿产补偿费;依法关闭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调处矿业权纠纷。

四、地质遗迹暨古动物化石资源

县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的临夏盆地,由地质作用而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和地质遗迹,赋予和政以独特的魅力,引起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自20世纪50年代起,境内陆续发掘出大量珍贵的古动物化石,县上已征集到10000余件化石标本。至2005年,已探明在县内11个乡镇都蕴藏有古动物化石,是欧亚大陆古生物化石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经专家鉴定,和政古动物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晚新时代,是研究青藏高原隆生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其数量、规模和完整程度世界罕见,具有很高的研究、收藏和展览价值。和政古动物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收藏中的一项重要空白。

古动物化石资源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文化局依法管理与保护。

五、古动物化石管理开发(一)地质遗迹调查征集

和政地质遗迹调查征集对象主要是古动物化石。

古动物化石是指地质作用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遗体化石或遗迹化石,和政民间将古动物化石统称“龙骨”。20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群众在农田耕作、水利建设时陆续发现化石及其采集点,但未能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大量珍贵古动物化石被滥挖滥掘,当作“龙骨”由县药材公司收购或卖往外地,有些甚至辗转海外,被瑞典、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收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珍贵化石的大量流失,引起县上重视。1996年,县上拨款53000元,由县文化馆出面从达浪乡农民赵永昌手中收购化石220件,珍藏并在馆内收费展出。县上同时发出通告,严禁采掘和向外地出售化石,由县上统一征购。截止2005年,已抢救性征集到流散民间的近12000件化石标本。

古动物化石在新庄、城关、三合、吊滩、达浪、卜家庄、梁家寺、新营、买家集、三十里铺、陈家集等11个乡(镇)均有分布,已发现有30个出露点。

(二)地质遗迹保护

从1996年开始,县上多方努力,以保护古动物化石为主的地质遗迹。

1.出露点保护为保护好县内古动物化石资源,制止群众乱采滥挖、收购贩卖化石的非法行为,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制止乱采滥挖和抢救古动物化石的工作方案,拨出专项资金由县主管部门负责征集流散于民间的化石,责成矿管部门组织专人负责保护全县各化石出露点。州政府也于2002、2004年两次发出《关于加强古动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通告》。2004年11月21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古动物化石保护的通告》,深入宣传《矿产资源法》、《古动物化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30个出露点疏散采挖群众、封闭出露点洞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保护网络,使古动物化石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2005年,县上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顿,查封个人收购的化石374件,查封采挖洞口19个,捣毁工棚6个。

2.划定保护核心区2005年8月,经州国土资源局批准,将和政地质遗迹30个古动物化石出露点按分布归纳为7个全州古动物化石一级保护核心区和1个缓冲区。核心区是:三合镇杨家村、新庄乡奋斗村和关滩沟村、新营乡山城村、三十里铺镇南阳山村、买家集镇古录山村、吊滩乡科托村。二级保护缓冲区是三十里铺镇兰郎公路一带。在保护区树立标界碑,栽立界桩,建围栏加以保护。

3.建设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为有效保护和展示和政古动物化石,根据专家建议,县上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论证上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建设项目,在省、州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程被立项并于2001年4月开工建设,2003年9月6日开馆。博物馆馆藏化石标本总数为12000余件,展出1135件。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中科院确定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建设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二期工程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开馆后,县上随即向省、国家发改委汇报二期工程建设设想,引起时任省委书记荣苏的重视并得到支持。经上下衔接,反复论证,被批准立项,于2005年8月5日开工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