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整理规划的体系

土地整理规划的体系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五级规划体系已经确立,所以,土地整理规划必须按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展开。土地整理规划可自上而下,逐级完成。县(乡镇)级土地整理规划适用于规划设计模式。

5.2.1 土地整理规划的体系

土地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五级规划体系已经确立,所以,土地整理规划必须按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展开。根据中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土地整理规划可划分三个层次,即全国、省(市)、县(乡镇),三个层次土地整理规划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土地整理规划可自上而下,逐级完成。三个层次规划编制适于采用不同的规划模式,分述如下。

1.国家级土地整理规划

国家级土地整理规划适用于分区控制模式。基本思路是土地整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以较高的资金投入为前提。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制定出不同的土地整理目标和政策。国家级规划应立足于宏观控制,对地区土地整理提出指导性意见,靠政策引导各地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

按生产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可将中国分为三个层次的地域:沿海经济发达区、内陆经济次发达区、西部边远经济不发达区。沿海经济发达区经济实力雄厚,人均土地面积少,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土地进行综合而全面的整理。内陆经济次发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土地整理活动。西部边远经济不发达区经济力量薄弱,人口稀少,土地限制性因素多,目前只适于进行土地单项治理,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等为主要目标。

2.省(市)级土地整理规划

省(市)级土地整理规划适用于分区与指标相结合模式。基本思路是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制定出土地整理的近、远期目标和指标,然后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用地分区结果,在农业用地区中划出具体的土地整理区,从空间布局上落实指标。

这个模式,不仅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和数量,同时表现为一定的区位和空间,能有效防止规划脱离实际,提高规划质量,同时,增加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使规划目标易于掌握并分解落实,也有利于实施情况的反馈和监督,使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联系在一起,把规划的实施寓于日常管理之中。

3.县(乡镇)级土地整理规划

县(乡镇)级土地整理规划适用于规划设计模式。县(乡镇)级土地整理规划主要按上级要求,落实资金、技术,组织具体实施。首先要按土地自然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的整理单元,单元大小可以是一个乡镇,也可以打破乡镇行政界线。然后对每一个单元,根据单元内土地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最基层的规划管理形式,要求细致而严密,从整理的组织领导、资金筹集、工程技术到用工和承包、实施措施等都周密设计,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