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规律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意义上,城市泛指与乡村相对的一种聚集地、经济空间、组织制度与结构、生活景观等,可以概括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的来说,城市就是指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手工业及小商品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而形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大规模的人口集中和城市规模扩大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一)城市的含义、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规律

1.城市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城市泛指与乡村相对的一种聚集地、经济空间、组织制度与结构、生活景观等,可以概括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聚居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比如,从形态上定义,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从性质和职能上定义,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从区位上定义,城市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总的来说,城市就是指非农业人口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2.城市化进程

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城市,相应地,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进程。从地理空间角度,城市化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由农村区域转变为城市区域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过程;从人口的角度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人类的聚居方式由分散转向集中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城市化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主体从乡村向城市转换的过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城市化是从自然生态系统或低度人工生态系统向高度人工生态系统转化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在历史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狭义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发展迅速,人口稠密。与此同时,凡宜于工业化的地方,新城镇便纷纷崛起。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手工业及小商品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而形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大规模的人口集中和城市规模扩大现象并不十分明显。随着产业革命、蒸汽机等新技术的采用,城市中原有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沿城市主要交通线不断开设新工厂。工业产品的不断增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被吸引进城,出现了高密度的人口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城市系统的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

第二阶段,郊区化阶段。工业化的继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城市进一步集中,原有的市区已容纳大量集中的人口和产业。这时交通工具的机动化使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由于新交通工具的使用,特别是私人小汽车逐步普及以后,使得城市具有向外扩散的能力。郊区化的倾向首先从居住活动开始,逐渐波及到制造业,第三产业向市中心进一步聚集。

第三阶段,逆城市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电子通讯业及交通业的高度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化社会,这一时期城市化现象也发生重大变化,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不少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了限制城市发展的政策,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39%上升到2002年的39.10%。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0%—50%,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70%左右。

3.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的发展过程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的结构进化规律。正如“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s Law)”所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将不断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增加,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二、三产业在城市空间的会聚,其过程就是城市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增长较快,且占据主导;随后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到信息化阶段占据主导。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系统的要素数量不断增加,其性质更加多样化,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分离,办公室和车间的分离,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分离等等。这些分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伴随大量的信息输入——输出,加工及决策的要素不断产生或从原物质生产及输入——输出的部门中分离出来。要素的分化导致要素性质的简单化、专业化,要素之间联系逐步加强,从宏观上看,城市系统整体结构不断复杂化。

(2)城市发展的集中与分散规律。随着城市系统整体结构的复杂化,含有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信息的要素不断增加,这些城市系统要素既有集中的倾向:输出和输入信息的层次越高,其集中倾向越强烈。同时又有分散的倾向:城市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使得城市许多要素流动性增大,并降低其对城市空间的要求,分散性增大。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的集中倾向和分散倾向同时产生作用。当集中倾向大于分散倾向时,要素呈集中态;反之为分散态。在空间竞争中,以信息活动为主的要素不断集中,以便在整体上使城市系统形成最佳的联系模式,而所含信息的层次性较低的要素其集中性不断降低。从产业结构角度来分析,第二产业中含有决策和销售部门,这些部门输入——输出和加工大量的信息,在工业化时期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这时第二产业的各部门具有强烈的集中倾向。随着城市结构的分化,第二产业中含有的决策和销售部门,实质上已转化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含有高层次信息的部门减少,导致第二产业的集中性降低;第三产业均含有大量信息输入——输出的部门,因此一直具有强烈的集中倾向,其中的商业等部门,随着城市的发展,所含信息的层次性不断降低,其集中性也不断降低,而办公室、金融业等部门所含信息层次性较高,且大量为非规范性决策,因此,这些部门的集中性十分强烈。

(3)城市发展中的要素分布有序化规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系统各要素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一方面,城市系统要素的增多,必然增加城市系统的无序度,另一方面,城市系统间及其内部物质和信息的快速交换,客观上要求城市不断调节自己的功能,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有序化作用,以不断消除因要素增多而产生的无序度,使城市的功能和结构有序化。首先是城市功能的有序化,然后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有序化。具体表现为城市各要素的联系逐步增强及城市空间布局的可识别性的增加。要素总是先寻求功能上的有利位置,然后是空间位置上的有利位置。要素分布有序化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城市发展空间上表现出两个层次的有序化,在区域层次上为专业化和综合性城市的不断形成,在城市层次表现为中心区及其他各功能区的形成,如金融一条街、商业一条街、居住区、工业区的形成等,而原有混杂的功能区则不断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