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的软法性因素

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的软法性因素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近以来,在国际法的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气候领域,非约束性规范文件的运用在日渐增长,这些文件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力通常被称为软法。“由于国家不必确保他们的国内立法完全遵守软法文件,因此主权国家更倾向于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文件。”由于软法的法律义务和不遵守的后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使用软法文件可以使各国同意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规定。比起硬法,软法可以更好地解决由于国家差异所导致的僵局。

一、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的软法性因素

(一)软法的内涵

晚近以来,在国际法的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气候领域,非约束性规范文件的运用在日渐增长,这些文件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力通常被称为软法。[50]关于软法,没有确定的定义。可以确定的是,“它通常是指那些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却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规则”[51],它是对公约或其他国际法文件中包含的原则、规范、标准的记载。“虽然软法不是国际法的渊源,但却可以作为参照对象,表明相关问题在法律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52]而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软法性文件,为各国在条约没有正式规定事项方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

软法的影响,主要是从其效果上来看的。“由于国家不必确保他们的国内立法完全遵守软法文件,因此主权国家更倾向于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文件。”[53]软法规范提供了一种必要的灵活性,使得国际社会能跟上并处理那些新的与国际合作有关的问题,这是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大量运用软法规范的主要原因。[54]“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比正式协议可能更为适宜。”[55]这也是软法形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运用非约束性的形式可以更容易地达成协议。由于软法的法律义务和不遵守的后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使用软法文件可以使各国同意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规定。对某些国家而言,遵守非约束性的文件更为容易,因为它可以避开条约的国内批准程序,回避政治责任。软法文件比条约更容易修改或替换。条约的效果受到条约保留的影响,而软法文件可以马上提供更多的关于国际支持和共识的证据。[56]最后,在实施上,软法也可以借助于包含有强制力的规范得以实践。[57]

此外,软法的使用与国际政治结构中固有的失衡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软法的急速发展与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在“二战”后急速增长,使得发达国家在数量上成为了少数派,立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权力转移,发达国家的主导权面临被削弱的危险,有必要使用软法来增强自己的意图。[58]

(二)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的软法性

引用迈克尔·雷斯曼教授的话来描述国际立法谈判,“其实质就是一个团体政治沟通的过程,它是沟通者将政策内容、权威信号、控制意图传达给目标受众的过程”[59]。对于每项立法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个持续的过程,不存在有终结性和永久性的立法。因此考虑到国际政治体系的本质,在国际法体系中,软法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60]虽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需要软法,但是有些场合却是必需的,如在气候变化领域。

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局限性和国际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决定了无法达成一劳永逸的气候立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上的差异产生了大量软法。由于全球性国际利益格局的多元化,这些软法的出现并不全由于他们在立法意愿上或者立法技术手段上的失败,更多的是由于立法成员国在共同意志上存在深刻的分歧。比起硬法,软法可以更好地解决由于国家差异所导致的僵局。况且,通过缓慢的规则性的连接,软法是可以转变为硬法的。[61]

当科学不确定性及其发展演化成为决定问题的主要因素时,软法规范更容易处理解决新问题。而当谈判结果不那么具有清楚地法律约束力的时候,各国政府更愿意接受创新,为后来进行有约束力的谈判奠定基础。而且非约束性的文件更易于调整,无须严格的法律遵守,允许制定者边做边学。从根本上而言,让所有国家都能自主参与到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认识到气候治理全球协作的重要性,形成具有一致效力的规范,才是国际气候立法的真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