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车辆的择优选配和正确使用

车辆的择优选配和正确使用

时间:2022-11-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车辆的择优选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车辆的合理配置和车辆的择优选购。凡需置营业性运输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购置。车辆按核定的载质量装载是车辆正确使用的重要内容,是减少车辆故障和零件损坏、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

8.3 车辆的择优选配和正确使用

8.3.1 择优选配

车辆择优选配指在车辆购置前就要首先考虑运输市场的具体情况,使本单位的运输车辆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以便获得各种不同车型的最佳配比关系;在购置时,则要选择性能好、质量高、价格低的车辆。由此可见,车辆的择优选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车辆的合理配置和车辆的择优选购。车辆是汽车运输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组织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条件,择优选配不但会给运输单位和个人带来长期效益,创造有利的经营条件,同时也为充分发挥车辆的运输效率打下基础,另外也给车辆管理、整顿运输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社会运力、油料供应、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等社会和自然条件,制定车辆发展规划,对运力的增长进行宏观控制。凡需置营业性运输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购置。未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批准购置的车辆,不予签发营运证。

1.车辆合理配置

车辆合理配置指运输单位配置车辆时,应根据所承担运输任务的性质、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及燃料供应等情况,优化其车辆构成,如大、中、小型车辆比例,汽油车与柴油车比例,通用车型与专用车辆的比例等,从而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满足运输市场的需要。

车辆配置时,首先应考虑运输市场状况,掌握目前汽车市场中运输车辆的基本技术情况,使车辆配置满足下列要求:

(1)车型先进、安全可靠,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方便。

(2)车辆规格与客、货源的具体情况相适应,配比合理,吨位利用率或客位利用率高。

(3)应变能力强,具有一车多用的可能性。

此外,还应考虑如下使用因素:

(1)道路条件。所配置车辆的技术参数应与道路的通过能力、承载质量、坡度、路面质量和转弯半径等相适应。

(2)气候条件及海拔高度。配置车辆时,应考虑使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因为,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不同,对车辆性能的要求也应不同。如:寒冷地区要求车辆有良好起动性能,高原地区要求车辆有良好的动力性能等。

(3)燃料、润滑油供应。车辆配置尤其是选用进口车时,应了解其对燃料、润滑油使用的要求,并考虑相应品种燃料、润滑油的供应情况,以免因其来源困难而影响运输生产。

(4)车辆使用和维修。在性能先进的前提下,车辆配置时,应结合本单位车辆使用经验和维修能力考虑,尽量选用熟悉的车型。由于在车辆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已有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因而可避免重新组织技术培训和摸索管理方法的过程。

2.车辆择优选购

车辆择优选购指根据运输生产需要和运行条件,在选购车辆时,根据对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使用经济性、维修和配件供应方便性、使用寿命和售价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择优购置车辆。

车辆适应性好是指车辆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并适应当地道路、气候等条件;车辆可靠性一般用故障发生的平均里程或故障频率评价;车辆维修和配件供应的方便性好指易于早期发现故障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维修工时短、费用少,配件购买容易;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好坏对于汽车运行费用的高低具有很大影响,应对其进行比较;同时还应考虑汽车的使用寿命和售价,分析比较车辆的投入产出比。

合理配置和择优选购车辆是决定运输单位和个人运输生产设备优劣、保障运输生产基本条件的关键措施,对于避免运力过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安全生产、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3.新车接收和使用的前期管理

新车在接收和使用前应做到:

(1)接收新车时,应按合同和说明书的规定,对照车辆清单或装箱单进行验收,清点随车工具及附件。此外,还要仔细检查车辆是否缺件、损坏及是否存在制造质量问题,如发现较大问题,要及时分析解决。特别是在验收进口汽车时,一定要委托商检部门进行商检或邀请其共同参加验收,办好商检手续。

(2)新车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制造厂的规定进行清洁、润滑、紧固以及必要的调整。

(3)新型车辆在投入使用前,运输单位应组织驾驶员和维修工进行培训,在掌握车辆性能、使用和维修方法后方可使用。

(4)新车投入使用前,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配备必要的附加装备和安全防护装置。

(5)应严格执行新车走合期的各项规定,做好走合维护工作。

(6)新车在索赔期内,应严格按制造厂技术要求使用,不得超载和改装,并做好使用记录,以备查阅。车辆发生机件损坏等质量问题,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查明原因作出鉴定报告。若确属制造厂责任,要按规定程序向制造厂索赔。对进口的新车,在索赔期内不得进行改装,以便出现制造质量问题时对外索赔。

8.3.2 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车辆,是发挥车辆效率、减少行车事故、降低维修费用、节约能耗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运力的良性循环,使汽车运输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把车辆的正确使用置于车辆技术管理的突出位置。

(1)合理装载。车辆按核定的载质量装载是车辆正确使用的重要内容,是减少车辆故障和零件损坏、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汽车超载、超负荷运行时,发动机处于高负荷的不稳定情况下工作,使冷却水温和曲轴箱润滑油温度过高,热状况不良,发动机各部件负荷加剧,从而导致早期损坏;同样,车架、传动机构及轮胎都将因所承受的负荷增大而早期损坏。因此,为保护运力、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车辆使用和管理部门都必须重视车辆装载的管理。根据《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在一般条件下使用时,车辆装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车辆的额定载质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汽车的额定载质量是由制造厂根据零部件的强度,以可靠性高、经济使用寿命长、行驶安全性好为基本出发点,经试验而确定的,并作为技术性能指标在汽车的使用说明书中作了规定。因此,车辆装载首先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②经过改装、改造的车辆,或由于当地运行条件,如海拔高度、道路坡度、气候或进口车辆等原因需要重新标定载质量的车辆,都要经车辆所在地的主管部门重新核定。这里所指的主管部门指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③车辆换装与制造厂规定最大负荷不相同的轮胎时,如轮胎的最大负荷大于原轮胎,应保持原车额定载质量;如其最大负荷小于原轮胎,则必须相应降低其载质量。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进口汽车装用国产轮胎的时候。

④在道路和车辆允许的情况下,城乡旅客运输以及遇到无法割裂的货物(如原木、机床等)运输时可适当增载,但增载量和装载方法必须符合交通部发布的《汽车旅客运输规则》和《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⑤所有车辆的载质量,一经核定,严禁超载。

⑥车辆总质量超过桥梁承载质量或运输超长、超宽、超高货物时,应报请当地交通、公安主管部门,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经批准后才能通行,以保障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⑦车辆运载易散落、飞扬、泄漏的货物及污秽物品时,应封盖严密,以免污染环境。

合理组织拖载运输,充分利用汽车的运力,发挥车辆的潜力,增加汽车的载质量,这是提高运输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汽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与单车运输相比,汽车拖载运输载质量大,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且挂车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成本低,对道路的适应性好;同时,在条件许可时,还可组织“甩挂”运输,以缩短车辆的装卸停歇时间,提高汽车的工作时间利用率。但拖载运输也会使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通过性能等汽车使用性能降低;而且汽车各总成磨损强度增大,驾驶操作难度增加。如果汽车拖载不合理,就不能发挥拖载运输的经济效益,还会使汽车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汽车拖载总质量应根据不同使用条件,通过试验后确定。其基本原则如下:

①平原地区保持直接挡(包括超速挡)作为经常行驶的挡位。

②丘陵地区用直接挡(包括超速挡)行驶的时间占60%以上,其平均技术速度不低于单车的70%。

③在山区一般道路上,可用二挡通过,最大坡度路段可用一挡起步。

车辆在装载运输具有爆炸、易燃、有毒、腐蚀、放射性等性质的危险货物时,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因而车辆在运输此类货物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需要作特殊规定。为此,交通部专门制定了部颁标准JT617———2004《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该规定对车辆装载运输危险货物时的车辆设备、运输装卸、保管消防、劳动防护、医疗急救和监督管理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运输单位和个人在运输该类货物时,应认真贯彻执行。

2.运行材料使用与管理规定

燃料、润滑油质量是否符合车辆的使用要求,对车辆的正确使用有重要影响,所以在选用、运输、存放和使用燃料、润滑油时应特别注意。认真做好润滑油的回收工作,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而且也可以有效防止废油乱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运输单位和个人使用燃料、润滑油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燃料、润滑油的选用必须符合制造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

(2)各种燃料、润滑油的运输和存放必须遵守有关规定。

(3)燃料、润滑油应保持清洁,柴油必须经过沉淀、过滤后方能使用。

(4)不同种类、牌号的燃料、润滑油不得混合使用。更换不同牌号的润滑油或进行季节性换油时,必须做好清洗工作。

(5)进口汽车所用的燃料、润滑油,应严格按汽车制造厂规定选用,或按其规格性能要求,选用相应国产牌号的燃料、润滑油。

(6)认真做好润滑油的回收工作。回收的油料应按不同种类分别盛装,防止混入水分和杂质。收集到一定数量后,交回收部门处理。

轮胎使用的好坏,影响着运输成本,同时对于节约橡胶这一重要物资意义重大。为强化轮胎使用中的管理,交通部于2000年正式发布了《汽车运输行业轮胎技术管理制度》,要求对轮胎的使用实行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对轮胎的计划、选购、装运、验收、保管、使用、保养、翻修、报废和奖惩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各运输单位和个人应根据该制度的要求,加强轮胎管理,提高轮胎使用维修技术水平。

我国是一个资源不足,工业尚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做好群众性的节油、节胎、节约维修费用工作,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运输单位或个人均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利益讲,目前我国石油、橡胶、钢材都较缺乏,而这些原材料用于汽车运输业的比例很大。若能切实发动群众,认真做好节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可缓和原材料紧缺状况。从运输单位讲,做好节约工作,可以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使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和改善职工生活,同时也是运输企业内部挖潜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单位,应积极做好群众性的节油、节胎、节约维修费用的工作;同时,还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运用科技成果推动运输生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及时总结、交流先进经验。

3.汽车在特殊条件下使用时的有关规定

《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对汽车在走合期、低温、高温、山区或高原条件下的使用作了如下规定:

(1)汽车走合期使用时的有关规定。新车,大修车以及装用大修发动机的汽车走合期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①走合期里程不得少于1000km。

②在走合期内,应选择较好的道路,并减载限速运行。一般汽车按载质量标准减载20%~25%并禁止拖带挂车;半挂车按载质量标准减载25%~50%。

③在走合期内,驾驶必须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走合期内,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

④走合期内,认真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检查、紧固各外露螺栓、螺母,注意各总成在运行中的声响和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⑤走合期满后,应进行一次走合维护,其作业项目和深度参照制造厂的要求进行。

⑥进口汽车按制造厂的走合规定进行。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的有关规定。车辆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车辆在低温条件下停放时,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使用前应预热。

②各总成和轮毂轴承换用冬季润滑油(脂),制动系统换用冬季用制动液。柴油发动机使用低凝点柴油。

③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增大发电机充电电流。注意保持蓄电池电解液的合适密度和蓄电池的保温。

④发动机罩和散热器前加装保温套,注意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⑤使用防冻液时,应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⑥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的有关规定。车辆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汽油发动机供油系统,采取隔热、降温等有效措施,防止气阻。

②加强冷却系统的维护,清除水垢,保持良好的冷却效果。行车中注意勿使发动机过热。

③各总成和轮毂轴承换用夏季润滑油(脂)。制动系统换用夏季制动液;

④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充电电流。检查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保持液面高度和通气孔畅通。

⑤行车途中经常检查轮胎温度和气压,不得采取放气或冷水浇泼的方法降低轮胎的气压和温度。

(4)汽车在山区或高原等地区使用时的有关规定。车辆在山区或高原等地区使用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制动系统和操纵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制动和操纵装置可靠,工作正常。

②爬长坡、陡坡时,注意提前换挡。

③下坡前,注意制动系统压力及制动机构工作状况。禁止熄火空挡滑行。防止制动毂过热。

④对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作适当调整。

⑤在风沙严重地区,注意车辆的密封。加强发动机空气、机油和燃油滤清器维护工作。

⑥可酌情采取提高压缩比、改变配气相位、增压等措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5)车辆驾驶操作基本要求和日常维护工作。车辆驾驶操作是否合理,日常维护进行的好坏,与车辆技术状况、使用寿命、故障频率和维护费用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驾驶员应爱护车辆,严格遵守驾驶操作规程。根据广大驾驶员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熟经验:行车前,做到预热起动、低速升温、低档起步;行驶中,注意保持温度、及时换挡、保有余力、行驶平稳、安全滑行、合理节油;在拖带挂车时,加强主车、挂车之间连接机构的检查,避免冲击。

车辆的日常维护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性工作,其具体内容是: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保持四清,即保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和蓄电池的清洁;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保持车容整洁。日常维护是车辆维修工作的基础,对于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关系重大,搞好日常维护是每个驾驶员不可推卸的职责。

为了使驾驶员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工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单位应及时总结推广驾驶操作和日常维护的经验。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驾驶操作和日常维护工作的结果,作为考核驾驶员和衡量运输单位技术管理水平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考核,有效地促进驾驶员遵守驾驶操作规程和搞好日常维护工作,并使之形成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