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位改革的背景

我国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位改革的背景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中93 %的煤炭、90 %的石油、80 %的铁矿石、70 %的天然气均由矿业城市提供。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不少矿产资源的可采矿储量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价低与低效率利用同时存在。
我国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位改革的背景_2008甘肃发展报告

二、我国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位改革的背景

(一)失衡的产业结构阻碍资源型城镇的全面发展

统计表明, 目前我国有426 座矿业城镇, 这些城市吸纳了3.1 亿人口,有近1000 万名职工, 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 总值的1/ 3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中93 %的煤炭、90 %的石油、80 %的铁矿石、70 %的天然气均由矿业城市提供。另据2005年7 月在甘肃白银召开的第五届矿业城市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数据, 426 座建制矿业城市, 近10 %资源已经枯竭, 有约70 %处于中年期, 即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只有约20%处于幼年期。处于可采资源枯竭和即将枯竭的城镇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转型, 以实现经济的赶超和良性发展, 但产业结构的畸形成为难以跨越障碍

在我国, 矿业城镇的产业结构多数是采掘业以及配套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有主体地位; 传统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餐饮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只占很低的比重。如表1 所示。

表1 2002 年我国部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情况

img76

数据来源: 200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整个矿业城镇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矿产资源, 城市三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很低, 产业横向联系少、协调差。同时, 矿业城镇在建设初期的作用仅仅为了给国家的建设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 只对矿产资源作简单的粗加工, 产品种类单一, 产业链条短小, 并未过多考虑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其它产业。尤其是进入中晚期的矿业城镇, 其资源大都经历了几十年开采, 剩余资源近于枯竭, 即使没有枯竭, 维持现状也已经很难。例如大庆市, 维持了数十年5000 万吨 的年产量(最高时达到5600 万吨 ) ,即使稳住当前的年产量都很困难。固体矿产, 特别是有色矿山, 受地质条件、矿产赋存条件的影响,随着开发难度不断加大, 开采成本提高, 效益也是一路下跌。在旧体制前提下,靠资源开发积累经济转型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 在减产转型过程中, 伴随出现的是再就业和社保体系问题。再就业首先是技术培训, 其次是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体系的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筹措, 在矿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以矿业为支撑的城镇又以何为财政来源呢,多重困难横亘在矿业城镇转型的面前。

(二)失衡的产业布局拉大了资源供给区与加工区的发展差距

我国的工业布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建立了一批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厂、盐锅峡水电厂等重点企业。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开放沿海城市, 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之后, 开始实施了非平衡发展战略。轻工、家电等消费类工业在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得到了补偿性高速增长。第三阶段是90 年代以后, 随着经济的全面开放, 各大区域在“区域比较利益”的基础上, 呈现出多产业、多区位发展态势。发展现实正快速推动这些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向重化工演进, 新型重化工基地已经出现向东部沿海积聚的苗头,甚至一向重工业薄弱的珠三角也表现出产业重型化的趋势。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重工业区发展低迷, 可利用资源进入枯竭状态, 国家支持有限,加上原材料价格低廉、加工产品高价双重压力下,资源供应区、原材料产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徘徊、甚至停滞状态。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不少矿产资源的可采矿储量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以甘肃为例,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6位的有20余种,居全国第1位的有10种:镍、钴、铂、钯等,其他9种已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2,正是这样一个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三)资源低价助长了开发企业采富弃贫, 忽视资源综合利用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维持较高的资源价格可以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投入, 同时有利于提高资源开采程度和利用效率。相反, 资源低价会刺激矿产开采企业顺应市场变化, 采厚弃薄、采富弃贫。

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价低与低效率利用同时存在。据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数据, 2003 年, 原油、天然气、发电用煤之间的比较关系, 国内为1:0.41:0.41 ,而同期国际市场上为1:1.04:0.25 ,按照现行名义汇率计算, 2003 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 % , 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 石油为7.4 %、原煤为31 %、钢铁为27 %、氧化铝为25 %、水泥为40 %。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 但GDP 仅为美国的1/ 8,不仅开采出的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也不高。目前,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 % ,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个百分点(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60 % , 与发达国家相比低10~15 个百分点) ,同时,再生资源利用率也较低。2003 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800 多万吨 , 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 % , 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 %; 再生铜产量93 万吨 , 占铜产量的22 % , 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 %。再生铅, 我国的比例更低, 而意大利的再生铅占75. 6 %,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国,再生铅占铅产量58 %以上, 德国占62 % , 法国占98 % , 日本占64 %。我国每年产生尾矿、赤泥等固体废弃物1 亿多吨 , 目前只利用了1000 多万吨 ,累计堆存量已达20 多亿吨。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 我国有色金属生产节约的潜力很大。

此外, 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 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四)地勘投资缺乏良性循环机制导致可资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频频告急

从1950年到1985 年, 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地勘投资增长较快,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铁矿、原油、煤炭等矿产品的需求。此期间,地勘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多数年份保持在1.4 %以上, 从而保证了主要资源的需求。在1986至2000 年间, 国家财政对地勘投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由1986 年的30 亿元增加到2000 年的88 亿元, 年平均增加7.85 %。但与国家财政收入高增长相比, 地勘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不断下降, 由1986 年的1.39 %下降到2000 年的0.55 %。这既与财政收入增长来源之一——矿业大发展相悖, 更与矿业收益与勘探投入未形成良性循环有关。目前, 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矿山企业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 特别是一些资源型城镇, 由于矿产资源快采光了,“四矿” (矿业、矿山、矿工、矿城) 问题严重, 城市持续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八五”以来, 资源枯竭的煤矿、有色金属矿和铀矿关闭破产项目120 多项,涉及在职职工约60 万人,离退休人员约42 万人。大批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使我国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90 至2000 年, 有色金属矿山因资源枯竭和破产关闭就达70 多个。2001 年度又有43 座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被列入关闭破产建议项目名单。统计显示, 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县属以上矿山722 座,生产能力为每年13993 万吨矿石, 按照这样的开采水平, 已有探明可采储量的保障年限不足20 年,到2010 年将关闭335 座, 产能消失4955万吨 , 占总产能的35 % , 届时铜、镍、钴矿产品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铝土矿、铅、锌、钨、锡、锑等一大批矿种也将出现严重短缺。出现各类矿山后备资源不足、危机矿山四起等状况与地勘投入的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与资源低价不无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