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二元结构分析概念的引入

城乡二元结构分析概念的引入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指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元是指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会。笔者认为每一个分析概念都有其不周之处,城乡二元结构也不例外,并且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城乡不平等现象,折射的是比较视野中的城乡社会的巨大反差。
城乡二元结构分析概念的引入_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一、城乡二元结构分析概念的引入

学术术语的精确运用,不仅可以避免语义上的混淆,也可以更为精确地把握论述对象的本质,更为有效地展开逻辑、学理的分析。[1]城乡二元结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一般学者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于1954年在其经典作品《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增长》中提出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时只是作为一般的社会学术语被引进使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却将其迅速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甚至是人类学的层面,认为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就是在于这种人为的历史性“城乡二元结构”。[2]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指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元是指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会。但这个概念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可得到了科斯、阿尔奇安等大师的赞赏,而且随着产权经济学的传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赞同,[3]一些学者批评不应把“二元”概念变成乡村与城市对立的概念,“二元”这一术语脱离了原有的固有范畴,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宽泛的概念,最终让人无法把握。笔者认为每一个分析概念都有其不周之处,城乡二元结构也不例外,并且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城乡不平等现象,折射的是比较视野中的城乡社会的巨大反差。这既是这个概念的特点,也是其优点。

再具体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出以下子结构:

第一,工农业之间的二元结构。首先表现在我国二元强度过高,除中国外世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最大为4.09倍。[4]改革开放后我国二元强度有所缓解,但从1996年以来,强度反而扩大并逐年增加,2000年达到5.26倍。一直高居世界榜首的强度值表明我国农业的比较生产率及比较收益率都是世界最低的。其次表现在工农业发展速度失调,工农业增速比超出城乡平等发展阶段2∶1~2.5∶1的增长比例惯例。1996-2000年,我国农业增长18.5%,年均增速为3.5%;工业增长了62.7%,年均增速10.2%;工农业增速比为2.91∶1。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的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城乡收入差距比,即使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差距也不像中国这样大。[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5年为2.72∶1,1997年为2.47∶1,2000年为2.79∶1,2001年为2.9∶1,2002年为3.1∶1。[6]与农民不高的收入和较多的支出相比,市民不用考虑生产性开支,同时还享受多种福利补贴,实际上农民同市民的收入差距比统计的数据还要大。

第三,城乡教育水平的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水平偏低,劳动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只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即使这样,稍有文化的青年人也到城市去打工“支援”城市去了。2000年我国城市文盲率为5.22%,农村则高达11.5%,就业人口的教育年限城市为10.2年,而农村只有6.85年。从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来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1999年底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的倍数差从1.8倍扩大到3倍,绝对差从17.7个百分点扩大到36.8个百分点。[7]

第四,城乡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以及公共设施的二元结构。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第188位,列倒数第4位。2001年,全国平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为2.4张,而农村只有0.79张;市民人均消费自来水31.4吨,而广大农村仅有67%的农户使用的是安全饮用水;全国乡镇卫生院比上半年减少1139个,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8]农村产妇在家中分娩的占76.6%,住院分娩的仅有21.7%。[9]过去已灭绝的有些疾病在农村又开始泛滥,艾滋病等新疾病在某些地方来势迅猛。农村在电力设施、道路、电话等公共设施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并在公共设施使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歧视。

第五,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主要覆盖城市,基本上没有延伸到农村。城市失业保险覆盖率已达71.7%,而农村几乎为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而农村除部分省市外,尚未建立低保制度。2000年,农村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城市6.30%的数值达到7.35%。但城市除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外,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而农村除五保户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农村60~64岁的老人从事农业劳动的占60.1%,仍旧保持着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生自灭的生存方式。[10]

第六,城乡就业制度的二元结构。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城市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民又难以进城就业。部分城市为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竟不顾公平竞争规则,限制农民工打工范围或强行清退农民工。占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城市职工竟害怕与明显处于劣势的农民工竞争。农民工唯一的优势是他们愿意付出更多、获取更少(对企业来说这种劳动力质量较高、成本较低)。尽管我国农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就业机会十分有限,但农民的就业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