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类绿地规划布局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的方针,重点建设各类园林绿地,加强居住区、工矿企业防护绿地、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

第三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研究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结合个旧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城市所依托的大环境,特别是对城市空气质量、气候影响较大的郊野绿色空间,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观进行本绿地系统规划,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体现地方特色,具有可操作性、超前性,做到突出重点、有主有次,适地适景,从而有效地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和绿色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实现“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目标。

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发展。城市公园绿地要尽量做到均衡布置,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游憩需要;带状绿地要在城市合理穿插,形成网络状分布;城乡各类绿地要有机组合,形成生态绿地系统。将规划范围内各类绿地补充、调整、完善,并将各类绿地系统组织起来形成市内生态保护网络,并使之与城区外围的绿色大背景共同形成内应外合的生态网络系统。

(二)因地制宜原则

从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城市内外的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绿色空间。各类绿地规划布局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的方针,重点建设各类园林绿地,加强居住区、工矿企业防护绿地、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

(三)系统整合原则

以系统观念和网络化思维为基础,使绿地系统规划能符合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各因素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时空变化规律,兼顾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效益,尽可能公平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代际人群间的发展需求;同时,要通过规划手段加强建设区外的市域风景林地等其他绿地的规划,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

(四)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本地自然环境状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规划,寻求切实的绿地建设与绿线管理模式,做到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安排,远近结合,统筹考虑。

(五)地方特色原则

地域性的不同可形成不同个性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城市绿地规划中要充分把握不同的景观个性,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乡土风味的绿地景观。个旧主城区结合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多民族文化的人文背景特点,创造“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形象。绿地植物应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以营造地方特色,同时注重运用多样的造园手法创造多元化、包容性强的古今交融风格。

(六)实用性原则

绿地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不同用地性质,规划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城市绿地,满足城市市民在不同时间、场所的不同需求,突出实用效应。

(七)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切实结合各片区的自身条件,量体裁衣制定可行性计划,切忌贪图过快、过大,以至于造成公园建造质量不高,管理跟不上,市民不能得到真正的享受。

(八)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地中,多种植被组成的林、灌、草复合型生物群落比单一纯林或单一草坪更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不同基质的绿地配置合理相互穿插,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

(九)质量优先,数量保证原则

绿地的质量是保证绿地发挥生态效益和使用功能的前提,数量是城市环境改善的基础保证,要使各项指标满足不同阶段的目标实现。

(十)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原则

规划中以保证城市持续发展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为基础进行各类绿地的有机构建,形成持续稳定的绿地系统,并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景观特色的充分表现。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分时期和阶段,与城市建设同步或先行规划建设各类绿地,使城市绿地建设系统、有序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