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培育和发展玉树州扶贫产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充分调动玉树州各级政府和当地企业的积极性,多方探索扶贫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促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发展。帮助玉树州低收入人口实现小康目标,既是发展扶贫产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玉树州以藏族为主。随着玉树州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瓶颈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指导思想

做好新形势下玉树州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与扶贫产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玉树州“科学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三大战略任务,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要路径,从特殊州情出发,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主要任务,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扶贫产业为突破口,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坚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牧民参与、政策扶持,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玉树州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

培育和发展玉树州扶贫产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充分调动玉树州各级政府和当地企业的积极性,多方探索扶贫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促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发展。确定的扶贫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选择发展的产业类型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体现地域特色,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玉树州低收入人口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通过加重贫困群众负担和增加村级负债发展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2.坚持牧民意愿。

帮助玉树州低收入人口实现小康目标,既是发展扶贫产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低收入人口是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最关心项目的成败。因此,发展扶贫产业一定要充分尊重贫困牧民的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贫困牧民积极参与,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贫困牧民的意愿和需求,有助于科学地选择扶贫产业项目,也可以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有效地防止和杜绝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同时要通过政策扶持、试点示范,引导和组织贫困牧民发展扶贫产业。

3.坚持发展民族特色经济。

玉树州现有的产业结构是历史长期沿革的结果,也是地域特征和民族习俗的反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有生命力,越是具有地域特点的东西就越有吸引力。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一定要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一方面要不能割裂藏族经济文化的延续性,不失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要不断接受新经济的思想和精髓,不断丰富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在这一特殊地区并不需要一味的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也没有必要强调发展现代化的大工业。发展生态畜牧业、绿色食品业、精深加工业还是非常必要的。

4.坚持科教支撑。

由于玉树州的资源特点以及本地区独特而重要的生态功能,使得贫困牧民可供选择的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不多,并且这些产业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这就需要发挥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提升作用。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应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现扶贫产业的加快形成与发展。一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有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尽快破解扶贫产业的难题和瓶颈;二要健全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三要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培养造就新型牧民,促使更多的贫困牧民尽快融入产业化、非农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四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扶贫产业的发展环境,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5.坚持稳步推进。

发展扶贫产业是一项涉及藏区低收入人口多、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改变牧民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社会发展阶段的跨越,一定要慎重、稳妥。由于玉树州环境不完全一样,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有些牧民仍停留在原始的游牧生产阶段,有些虽已“定居”,但仅仅是有个帐篷或房屋而已,并未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由于牧民定居或生态移民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完全变革,考虑到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有生产力的足量的变化,而生产力的提高又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玉树州贫困牧民转产转业要突出重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稳妥而不失时机地推进。

6.坚持外部驱动。

玉树州以藏族为主。藏族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加上自然的、历史的、宗教习俗的影响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使牧民主动择业、转业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冲动。加上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牧民大部分非常贫困,也没有能力实现主动式的就业和发展其他产业。因此,牧民发展扶贫产业需要更多外部能量的输入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政策推动、投入拉动、龙头带动和扶贫产业规划的启动。

7.坚持大扶贫的理念。

要针对玉树州生存环境脆弱性、社会形态特殊性、经济发展滞后性、扶贫模式单一以及贫困问题的普遍性、综合性、反复性,要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实行中央地方互动、相关部门配合,统筹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和“六个结合”,全面提升玉树州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

8.坚持可持续发展。

随着玉树州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瓶颈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玉树州在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一定要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生态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符合生态畜牧业要求的基地;二要发展节约经济,提高畜牧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三要发展生物经济,推动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料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四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再利用、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