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圆的珍珠,巴洛克风格

不圆的珍珠,巴洛克风格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同历史上其他重要的流派一样,巴洛克风格也是始于建筑,而后及于绘画和雕刻,最终至于音乐。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一幢建筑,1985年大修后稍有更动,但于大局尚无碍,现已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名录。但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这些处理均为典型的巴洛克手法,与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的波浪形立面有些许神似。

不圆的珍珠,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如同历史上其他重要的流派一样,巴洛克风格也是始于建筑,而后及于绘画和雕刻,最终至于音乐。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因此,欣赏一件巴洛克建筑,就好似欣赏一出形状与空间的戏剧。

img36

图035 罗马耶稣教堂

巴洛克艺术的形式丰富又变化多端,就像一只水晶球,能折射出许多不同的色彩。历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差异亦很大。巴洛克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畸形的珍珠,它是畸形的,但它是珍珠,畸形的珍珠也光华夺目。

早期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第一件代表作品是罗马的耶稣会教堂(Il Gesu),它是全世界天主教耶稣会的祖堂。设计人维尼奥拉(Barocci Vignola,1507—1573年)和泡达(Giacomo della Porta,1539—1602年)。他们遵守天主教特仑特(Trent)会议的决议,将建筑平面设计成拉丁十字的巴西利卡形制,因为这种形制是天主教极盛时期的中世纪教堂的形制,它有利于渲染浓重的宗教气氛。在圣坛前,即拉丁十字的交点上方,造了一个不很大的穹顶,从顶部高窗进入的阳光照亮了圣坛,也吸引了信众的心。圣坛上烛光摇曳,五彩缤纷,受难的耶稣基督若隐若现,叫人想起自己的罪孽和诱导对神的感恩。后来耶稣会把这种形制作为模式,在世界各地普遍推广。

img37

图036 董家渡天主堂

上海著名的董家渡天主堂即为其中一例。董家渡天主堂由西班牙籍教士范廷佐设计,本名圣沙勿略教堂,1847年奠基,1853年落成,是当时上海和远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建筑虽为砖木结构,但同样采用顶部有侧窗的巴西利卡形制。尤其是教堂的外立面,同罗马耶稣会祖堂更具三分神似。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一幢建筑,1985年大修后稍有更动,但于大局尚无碍,现已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名录。

巴洛克风格的进步在于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人们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后来又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远达美洲。但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所以到了18世纪后期,随着理性的回归,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兴起,它就开始逐渐衰落了。

img38

图037 中国光大银行

而在20世纪早期上海城市建设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所以在现存的上海近代建筑里面已经没有典型意义上的巴洛克建筑,只是巴洛克创造的样式和手法,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的印记,经建筑师之手,留在了很多的上海近代优秀建筑上面,其中最普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曲线形山墙,然而也不乏精美和突出的例子。

如外滩29号中国光大银行大楼,建于1911年,原为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是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入口处上方拱券下的卷涡状山花和顶部女儿墙上的垂花雕饰,都是十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底层三个入口处亦均为巴洛克式的设计。有巴洛克装饰细节的另一处优秀近代建筑是1906年落成的南京东路114号慈安里大楼,这幢五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整体呈现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上层窗洞为罗马式的弧券或半圆券,挑出的檐口上缘有复合的曲面线脚,屋顶为孟莎坡顶,在孟莎坡顶上有着非常典型的巴洛克式老虎窗。

img39

图038 慈安里大楼顶部老虎窗

img40

图039 原四明银行大楼

img41

图040 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此外,北京东路江西路口原四明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位于路口的转角处正好是建筑的视觉焦点,为了引人注目,建筑师将下层设计成外凸的曲面,上层则为内凹曲面,并饰以椭圆形窗洞。这些处理均为典型的巴洛克手法,与罗马四喷泉圣卡罗教堂的波浪形立面有些许神似。又如日本建筑师福井房一设计的三菱洋行办公楼,地址在广东路86号,1914年建,底层为半圆券窗,二、三层为连贯两层的科林斯式方壁柱及券柱窗。西南转角嵌入半圆形塔楼作为构图中心,在底层入口处切成平面形,却在顶部出檐后做成上覆穹顶的圆形,显得动感十足,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一个例子是四川中路133号大楼。英国建筑师格雷姆·布朗和温格罗夫设计,1922年建,原为卜内门烧碱有限公司办公楼。面东的中间入口上方有三层高的复合式壁角柱装饰门廊,壁柱与窗户之间又有一道垂直的缘饰,门廊上承三角形山花和贝壳样纹饰;圆柱下方原有男性阿特兰特雕像,三角形山花的两肩原来还有一对狮子雕像,这些可谓是上海巴洛克装饰矫揉繁复的典型案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