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区域主义的概念及背景

新区域主义的概念及背景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认为,区别于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新区域主义”没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甚至没有清晰的范畴界定,代表的是当前出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追求的一系列运动的总和,内容涉及多种尺度的区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地理、社会发展以及区域联合管治,针对区域特性,强调多种区域战略的密切联系和综合。

3.6.1 新区域主义的概念及背景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经济活动新特点的认识和一些高度垂直分化、富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区发展实践的经验分析,区域复兴的观点很快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的主流,对区域研究的兴趣迅速增加,并将区域看作是协调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最先进形式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这种以生产的技术和组织变化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目标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导向,便构成了经济地理学的“新区域主义”(苗长虹、樊杰、张文忠,2002)。

西方学者对新区域主义研究的视角和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地理学外,包括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领域,都在研究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产生原因、内涵和影响等,国内学者对新区域主义的认识也呈现专业视角的多样化特点。

唐昊(2002)认为,新区域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学术界在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新区域经济理论、多层治理体系以及后主权主义(或新中世纪主义)等,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对一体化的未来加以构想。这些理论与过去两大理论流派(超国家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有着明显分野,由于这一流派特别关注国家层面之下区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因此有学者称其为新区域主义,以区别于国家层面之上的区域主义。结合欧洲一体化理论的实施,他认为新区域主义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新区域经济理论、多层治理理论以及欧盟主权与合法性地位,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法律三个角度勾画出欧盟治理体制未来演变的方向。其中新区域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在过度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和过度市场调节(自由主义)之间提供了一条中间路线

苗长虹、樊杰、张文忠(2002)认为,20世纪80年代所形成的各种新区域主义学派虽然强调的对象和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均将制度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根本决定者,并试图架起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由于对“制度”因素的强调,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通常又被称为“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t)。在理论上,“新区域主义”基于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原理,通过制度、文化的地理集聚性和区域特定性、路径依赖性的分析,解释了“后福特主义”时代全球经济格局的“马赛克”结构和区域经济动态竞争优势的来源;在政策上,“新区域主义”极力倡导以产业集群与合作经济、学习与创新能力、制度变革等为核心的,以区域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由区域自主设计与实施的政策模式。

吴超、魏清泉(2004)认为,“新区域主义”不是一个全新的术语,在许多方面与历史中“区域导向”的发展战略有着紧密联系,不同学者在使用这一术语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①强调中心城市与郊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协作、减少差异,以提高大都市区的整体竞争力;②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强调在人们的活动日益扩散(城市发展区域化)的同时,需要在新的层次走向聚合(区域一体化);③用“新区域主义”来形容一种“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相互联系的,涉及多个地理尺度的”全面的空间规划方法;④用“新区域主义”来探讨因应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需要,成立区域管治的政治实体及其运作机制的问题。他们认为,区别于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新区域主义”没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甚至没有清晰的范畴界定,代表的是当前出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追求的一系列运动的总和,内容涉及多种尺度的区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地理、社会发展以及区域联合管治,针对区域特性,强调多种区域战略的密切联系和综合。

张学良(2005)转述帕罗尼(C.Perroni)和威利(J.Whalley)、Eder Mine的论点,认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在大国与小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RT A)的过程中,小国会对大国做出更多的让步,不仅体现在传统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向大国靠拢,并把这种小国对大国做出单方面让步的现象,称之为新区域主义。他认为新区域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向一体化;②有限的资源和生存空间迫使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③各国多边协议谈判进程在促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化。在此过程中,每个国家都非常注重自身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因而在地理位置邻近、经济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必然会在一定的区域内结成新的联盟,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一致对外的谈判能力,同时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通过某种结盟或联盟方式来降低发展和交易成本,从而实现资源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过程中的优化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