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建筑设计的依据
1)人体工程学与行为建筑学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研究家具、设备与人的配合关系,研究人的生理要求。行为建筑学是研究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包括人的各种行为对建筑产生的要求;建筑对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作用等。所以,人体工程学和行为建筑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2)自然条件与环境条件
(1)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包括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向、风速等。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和不同的气象条件,解决好保温、隔热、通风、防风沙、日照、遮阳、排水、防水、防潮、防冰冻等问题。
图1-8是我国部分城市的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是指该地区各个方位上风的次数与所有方位风的总次数之比(%)。风向频率按一定比例画在方位坐标上就形成了风向频率玫瑰图。风向资料可以从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在玫瑰图中,实线一般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一般表示夏季(或最热的三个月)风向频率。风向频率玫瑰图可以表示地形图的方位和该地区各方位刮风次数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出主导风向。例如,长沙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
地形是指建设地段地势起伏的状况。地质包括地基土的种类和承载能力。水文包括地面水(河、湖、山洪等)和地下水的基本情况。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为五度及五度以下的地区,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影响较小,可以不设防。九度以上地区,一般不适宜建造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是设计烈度为六至九度的地区。建筑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地震烈度趋利避害,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有关抗震设防问题在《建筑构造》课程中详述)。
图1-8 我国部分城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3)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基地的方位、形状、面积,基地周围的绿化与自然风景,基地原有的建筑状况和管网设施,以及城市规划对该地段的要求等。建筑设计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并通过设计,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3)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和建筑设备的选择等。建筑设计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建筑师必须做好与其他工种设计人员的协作配合工作。建筑设计应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